天天看點

最姗姗來遲日本鐵壺匠人又來進博,這次跑滿全程:經曆至暗,但承諾定說到做到

作者:上觀新聞

第三屆進博會最姗姗來遲參展商——日本當代鑄物名家、荒井工房社長荒井幹雄,今年與第五屆進博不見不散,且跑滿全程。

最姗姗來遲日本鐵壺匠人又來進博,這次跑滿全程:經曆至暗,但承諾定說到做到

進博會是他的日想夜想。從第一屆迄今,他的荒井工房年年參展,從未缺席。第三屆進博,全球疫情嚴峻,荒井幹雄千方百計訂到機票,從日本飛上海,先隔離14天,直到進博會開幕第5天晚10時才解除隔離,終于在閉幕前一日進入會場,這位最具誠意的展商故事廣為流傳;第四屆進博,因簽證未放開,他終是難以成行,但他精選的數十把鐵壺展品仍漂洋過海前來參展。

最姗姗來遲日本鐵壺匠人又來進博,這次跑滿全程:經曆至暗,但承諾定說到做到

今年,望眼欲穿的荒井幹雄在7月獲知日本商務簽證緩和消息後,第一時間申請,并用近年來自學的中文獨立完成預約和資料填報,終于等來護照與簽證。他于今年10月22日飛抵深圳,按規定隔離10天後,再飛來上海。這一回,從11月5日開展,到11月10日閉幕,他全程駐守6.1館展台,加倍珍惜在進博會上綻放與驚豔的時光。

最姗姗來遲日本鐵壺匠人又來進博,這次跑滿全程:經曆至暗,但承諾定說到做到

今年60歲的荒井幹雄,來自日本鐵壺主産區山形縣。日本鐵壺的前身為鐵釜,距今約280年,荒井幹雄是鐵壺二代。29歲時,他已是一家大企業的課長,但當時父親突患重病,身為長子,又為保留工廠,荒井果斷辭職,全身心投入家業傳承。

盡管入門不早,但荒井有一顆執着心。他一邊沿用最傳統鐵壺制作工藝,一個模具一把壺,一絲不苟;一邊又創新技法,用金銀鑲嵌技術在壺身上裝飾大片錾刻銀片,其工藝在日本山形地區愈發出衆。他堅持手作,每把鐵壺制作工序多達60餘道。

據介紹,日本鐵壺分名生鐵壺和砂鐵壺。生鐵易得,砂鐵壺卻基本被視作藏品購入。由于砂鐵開采成本極高,近年幾無産出。荒井幹雄的父親靠着上世紀經年累月不斷積攢,成為山形縣當地最大砂鐵藏家。然而砂鐵質地易碎難鑄,砂鐵壺成品率僅20%,即便像荒井幹雄這樣工藝高超的匠人,也往往兩把中才能成一把。目前,荒井家現存砂鐵已不足400公斤,僅夠再制約400把砂鐵壺,可謂做一把少一把。與此同時,目前日本仍在世的能做砂鐵壺的工匠已不足10位。

最姗姗來遲日本鐵壺匠人又來進博,這次跑滿全程:經曆至暗,但承諾定說到做到

荒井幹雄與中國結緣源自2008年。這年,日本貿促機構在上海高端商場設立展位,荒井帶着他的鐵壺随團參展。他清楚記得,在上海梅龍鎮廣場,他賣出自己在中國市場的第一把鐵壺,當時鐵壺售價區間為2000元至1萬元。4天展會,他售了出50多把。

近十年,日本鐵壺在中國肉眼可見的走俏,但炒作和假貨也浮起。比如,國内市場售賣号稱有700年曆史的老鐵壺,但事實上,日本鐵壺迄今不足300歲。某電商平台上,有商家打出“荒井工房”招牌,且為自證正宗,還曬出進口報關單及所謂檢測證書。荒井幹雄看着隻能搖頭,因為他從未做過授權。他還給記者看商家貼出的砂鐵原料,如白鹽般,對此他苦笑不已,“砂鐵怎會是白色?”

他有着匠人的嚴謹與責任心,他希望把更多有效資訊傳遞給愛好者,教會大家理性看待這個市場。是以疫情前,他平均每3個月來一次中國,現場參與各類展會,舉辦沙龍,講述各種關于鐵壺的專業知識。

最姗姗來遲日本鐵壺匠人又來進博,這次跑滿全程:經曆至暗,但承諾定說到做到

疫情前,荒井幹雄曾在上海古北舉辦鐵壺沙龍。

他亦耐得住寂寞。他的鐵壺工序繁複,又純手工,他與工房八名勞工開足馬力,一年也隻能産約500把。國内實力雄厚的電商找到他,“你信不信,這個量,我線上上幾秒就能秒光。”繼而又慫恿荒井不如貼上“荒井工房”牌,請國内代工廠批量生産,迅速做大做強。但荒井婉拒了,作為匠人,他隻求專心緻志,從不期待瞬間膨脹。

中國是他期待深耕的市場。首屆進博會起,他的九平方米最小展台擋不住全手工鑄鐵壺的光芒,近百把精品鐵壺幾被訂空;第二屆,他的展台擴至27平方米;第三屆,他姗姗來遲,見到的顧客非常有限,但他無悔。他說,哪怕最後一刻進館也會來,作為一名匠人,既然決定做一件事,就一定會從頭做到尾;

最姗姗來遲日本鐵壺匠人又來進博,這次跑滿全程:經曆至暗,但承諾定說到做到

第三屆進博會上,荒井幹雄成為最姗姗來遲展商。圖為閉幕前一天,他終于來到現場。(李晔 攝)

第四屆,他努力到無能為力,仍得不到簽證和機票,他上海公司三名員工也因臨時原因,最終僅有一名員工朱蕾入場,成為“最孤獨的站台者”;今年進博,荒井工房展台從服貿展區轉到食品和農産品展區,他在開幕前三天到滬,要用他最大的誠意彌補此前缺憾。

最姗姗來遲日本鐵壺匠人又來進博,這次跑滿全程:經曆至暗,但承諾定說到做到

荒井不善多言,但總面帶微笑,細聊之下,才知這些年,他經曆至暗時刻。機器化大生産、快節奏生活方式下,日本鐵壺純手工工藝正瀕臨滅絕,全日本名副其實的工匠不足百人,而像荒井幹雄這樣60歲年紀已算“年輕力壯”。疫情之下,鐵壺生意凋敝,更加速工匠離場,而荒井工房八名勞工每周隻能做兩天,休五天。但靠着政府拿出一點,荒井自己再補貼一點,勞工的工資水準被竭盡全力地維持。荒井幹雄的中國助理朱蕾告訴記者,其實裁人太容易了,但社長說,一旦裁員,勞工就可能轉行,覆水難收。是以,這位工匠迄今仍在以一己之力,守住傳統,守住初心。朱蕾還偷偷透露,至暗時刻,荒井幹雄第一次向銀行遞交了貸款申請……

記者問他,快堅持不下去時,有沒有想過放棄?荒井說,既然選擇了開始,就一定會堅持到最後。中國有句老話,不撞南牆不回頭,“我可能撞了南牆也不回頭。”

記者又問他,中國市場真的值得您堅守嗎?他說,曆屆進博中他最大收獲,就是結識不少癡迷日本鐵壺的中國藏家。有些人一開始很懵懂,但一路跟随,年年會來展台。往往第一屆沒入手,觀望幾年,被工匠精神感動,到第四、第五屆便有了訂購。

最姗姗來遲日本鐵壺匠人又來進博,這次跑滿全程:經曆至暗,但承諾定說到做到

首屆進博會以來,荒井幹雄賣給中國顧客的最貴一把砂鐵壺,價格達7萬元。正常砂鐵壺容量為一升,但中國買家專門向荒井定制了七升砂鐵壺。荒井用了六個月時間,一口氣同時做了五把,其中兩把成功。荒井說:“這是顧客對我的信任,也是我堅守的理由。”

32年前,荒井幹雄從他父親手中接過衣缽。如今,他有意引導32歲的女兒傳承自己的事業。他拿起一把生鐵雨龍壺說,這是上世紀70年代他父親最愛的型制,他要把這些美好閃光的傳統在中國延續下去,讓日本匠人匠心走得更遠更長。

來源:作者:李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