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作家,一生3次訂婚,卻3次解除婚約,最後卻死于肺結核,活活餓死!其結局令人唏噓不已!
生前從未釋出過作品,死後卻能影響全世界!
他就是弗蘭茲·卡夫卡
卡夫卡1883年出生猶太商人家庭,18歲入布拉格大學學習文學和法律,1904年開始寫作,主要作品為四部短篇小說集和三部長篇小說。
可惜生前大多未發表,三部長篇也均未寫完。他生活在奧匈帝國即将崩潰的時代,對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觀态度 。
故其作品大都用變形荒誕的形象和象征直覺的手法,表現被充滿敵意的社會環境所包圍的孤立、絕望的個人。
三次訂婚,卻三次解除婚約,這與卡夫卡的所受家庭教育有着極其密切的關系!
尤其是卡夫卡的父親——赫爾曼·卡夫卡讓卡夫卡更加沉溺于文學創作中,為的是抒發内心深處所被壓抑的情感。
他的父親赫爾曼·卡夫卡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一個毫無溫情可言的暴君,經常肆意地使喚和責備他的店員。
即使是他的孩子們,也每天都被他訓斥,他認為他們應該表現得更好,并且應該感恩于他。
他的專制管教方法,使卡夫卡在心理上從小就籠罩着威權的壓力。
然而他對兒子們隻有輕蔑的嘲諷,對于弗蘭茲·卡夫卡所熱衷的事情,他表現出的隻有鄙視。
而最終結果隻有一個——這個本來就腼腆的男孩變得更加内向,并且幾乎不再說話了。
[微風]在1912年,29歲的卡夫卡認識了菲利斯,開始了一段異地戀,兩人通過書信往來。愛情一度成為卡夫卡寫作的靈感來源。兩人感情升溫。後來在柏林訂婚。但是僅僅過了一個月。卡夫卡就解除了婚約。
隻是這段情感糾葛還未結束。解除婚約半年後。卡夫卡和菲利斯再度相遇,兩人又開始了長達兩年的暧昧。
[微風]在1917年,兩人第二次訂婚。在卡夫卡被确診肺結核後。他又再度解除了婚約。
卡夫卡與菲利斯的情感糾纏和互相折磨持續了數年。也是卡夫卡創作的主要時期。恐懼也是探讨他作品的一個切入點。
[浮雲]他在作品中寫到,我感到自己對于婚姻的無能,恐懼結合,恐懼失落于對方。
對于婚姻,卡夫卡是悲觀的。内心的自卑,讓他覺得自己無法承擔起婚姻的責任,而卡夫卡從來沒有放棄過對愛情的追逐。
[微風]在1920年。37歲的他與另一個姑娘朱莉訂婚。結局還是一樣,卡夫卡第三次解除婚約。
從弗蘭茲·卡夫卡的一生來看,除了由于猶太人的身份所受奧匈帝國的管制,猶太人常常在他國受到驅逐與迫害,進而缺乏歸屬感。
其次是父親對于弗蘭茲·卡夫卡的精神控制,不予了解與鄙視,這都嚴重傷害了卡夫卡,使其變得社恐、恐婚甚至隐形抑郁。
[玫瑰]由此得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長對孩子的了解與欣賞無疑是對孩子成長中最好的營養品!
最後送上弗蘭茲·卡夫卡的名言:
心髒是一座擁有兩間卧室的房子。一間住着痛苦,另一間住着歡樂。人不能笑得太響。否則笑聲會吵醒隔壁房間的痛苦。#閱讀的溫度# #情感情感# #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