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一品走近非洲#
非洲有個國家,總統通路美國時稱自己國家為“世界第一強國”。
并曾口出狂言三天推平蘇聯,一天占領中國。
然而實際上這個國家的國土面積是非洲大陸最小的,小到隻有1.1萬平方公裡,整個國家人口隻有200多萬。
并且根據每年國際人均GDP的統計,在185個國家之中,這個國家的人均GDP是540美元,世界排名第180。
并有足夠的實力每年都保持在倒數位置,憑一己之力被聯合國列為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甘比亞主要經濟收入來自旅遊業,但是國家旅遊局卻公開喊話歐洲,讓某些遊客不要再來甘比亞旅遊,否則就實行逮捕計劃。
這個國家,就是“宇宙神國”甘比亞。
不管從哪方面看,甘比亞都不像是能跟中美蘇相比的大國,但從他的言論和行為似乎真當自己是世界第一強國。
那麼這個國家到底有何實力,敢這麼與強國叫闆?難道隻是“嘴炮王者”?
甘比亞又為何這麼吸引歐洲中老年白人女性?
奇葩的甘比亞總統
甘比亞之前一直被歐洲各國侵略,直到1970年才迎來他們的第一任總統賈瓦拉。而這也是甘比亞奇葩的開始。
因為賈瓦拉在沒當總統之前,賈瓦拉的職業是一名獸醫。是以骨子裡還是想把這個國家的窮病給治好的。
在賈瓦拉當總統的時候,甘比亞也算是過了一段比較正常的日子。
1980年,甘比亞向蘇聯求助,希望蘇聯能夠助甘比亞一臂之力。本來談判還算順利,蘇聯也答應了幫助甘比亞。
但是當看到賈瓦拉列舉的需要幫助的清單,蘇聯懵了。
甘比亞竟然提出讓蘇聯給他們提供重型武器,幫助你們基礎建設可以,重型武器這可真不行,于是蘇聯果斷拒絕。
可沒想到賈瓦拉竟然在聯合國大會上公開向勃列日涅夫豎中指,還口出狂言,三天推平蘇聯,不留活口。
當時蘇聯剛進行完大型軍演,而甘比亞全國上下拿槍的算上警察恐怕隻有2000人。
1985年,賈瓦拉不計前嫌再次找上蘇聯,希望蘇聯能夠幫助改變民生,這時的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相對前任總統态度強硬得多,直接兩個字:不幫。
這下賈瓦拉的面子徹底挂不住了,脾氣立馬就上來了,公然威脅蘇聯:不給予援助,攻占蘇聯全境。
蘇聯并沒有搭理甘比亞,也可以了解成根本沒把甘比亞的話當回事,畢竟兩國之間實力懸殊實在有點太大。
之後這位總統似乎明白要想國家強大就要發展軍事,在他的帶領下軍隊數量突飛猛進,從800直接到1000人。
但是他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事情,軍饷。
他更沒想到的是因為沒錢發軍饷,軍人吃不飽飯,竟會直接發動政變。
就這樣,賈瓦拉被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趕下了台,這位年輕人就是甘比亞的第二任總統賈梅。
賈梅當上總統時年僅25歲,被稱為世界還是那個最年輕的國家元首。
相比于賈瓦拉,賈梅畢竟年輕,也更加氣盛。
在他上台沒多久,姑姑去世了,賈梅竟認為是女巫所為,下令把所有女巫關進監獄。
更有意思的是,有一天賈梅突然跟身邊的從業人員說,自己在睡夢中找到了治療艾滋病和哮喘的方法,可以免費為甘比亞國民治病。
而他的治療方法就是把把手放在病人的頭上,口中念念有詞。
神奇的是這些被賈梅治療的病人竟然聲稱自己病好多了,稱賈梅當代為“神醫”。
除了這些奇葩行為,在嘴炮上,賈梅也是更勝一籌。
因經濟問題和英國談崩之後,賈梅直接威脅英國,信不信直接1000精銳橫掃英國,更是對其他歐洲國家口出狂言,英國幹掉之後,下一個就是你們。
忍一時越想越氣,原本不想跟甘比亞一般見識,畢竟一個小破國也不會翻出什麼大水花。但是不給甘比亞個教訓,他就一直在旁邊聒噪。
然後,然後就被英法德意聯合制裁了。
由于賈梅一直暴力統治,國民不堪重負舉旗抗議。
抗議者躲進美國大使館,賈梅直接派人拿機槍把美國大使館掃了,勸架的美國人也是照打不顧,之後還把大使館洗劫一空。
當時蘇聯解體,美國可是當之無愧的強國。
然而美國并沒有對甘比亞采取行動,這讓甘比亞更加自信起來,認為是美國怕了。
真的是美國怕了嗎?不用想也知道是實在沒必要。
千裡迢迢打甘比亞的結果可能多養一群人不說,還要背負欺負小國的名聲,得不償失。
可能賈梅也意識到自己做得有些過分,于是在07年訪美期間,表示如果台灣出事,甘比亞一定會出兵相助,并聲稱隻需要派出1000人就能遏制中國。
不過大陸并沒有把他的話當回事。反倒是甘比亞在兩年後反而又向中國示好。
甘比亞現狀
其實要說甘比亞的地理位置還是很優越的,以河立國。
海灘非常美,氣候宜人,是一個不錯的旅遊勝地,還被稱為非洲微笑海岸國家。
按說這樣旅遊國家自然條件不錯,離地位置也很好,不應該這麼窮啊?
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一個字:懶。
當地人實在是太懶,甘比亞的首都班珠爾,是非洲最小的首都,因為耕種比較難,是以經濟活動不多,整個城市充滿慵懶的氣息。
與其說它是首都,不如說是一個大鄉村,有陽光海灘的班珠爾,常常是歐洲遊客的最佳選擇。
一般比較窮的國家都想着發奮圖強,提高自己的經濟,但甘比亞國民卻不這樣想。
來到這個國家你會發現,雖然他們很窮,但是他們每個人的衣着都很講究,不管是擺地攤的大媽還是上學的學生亦或是清潔工,基本上都是一天一套衣服。
尤其是女人,特别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身材凹凸有緻,長腿細腰挺胸翹臀,穿上他們的民族服飾,把婀娜多姿的身材展現得淋漓盡緻。
大街上最多的店鋪就是美容店和裁縫店。
國民早已習慣了貧困的生活,他們覺得這樣就已經很好了,窮的本質是沒有感受過富的滋味。
在家還是那個世界各國總是不斷給予他們各種各樣的幫助,反而更加讓他們懶得勞動,就這樣陷入了一個循環之中。
甘比亞唯一出口的農産品就是花生,他們當地的花生顆粒小且飽滿非常不錯。
在當地随處可見頭頂花生叫賣的小孩,看到陌生的中國人,小孩子的第一句話往往是“Kingkong”,聽說是看中國功夫電影學的,他們認為每個中國人都會中國功夫。
甘比亞的主要經濟來源是旅遊業,憑借着美麗的陽光海灘,甘比亞每年都能吸引成千上萬歐洲遊客來消費。
或許在東南亞的大街上你會看到很多肥胖西方老男人身邊都會有一個嬌小可人的東南亞女孩。
但你到了甘比亞就會發現,很多歐洲婦女身邊都會跟一個年輕甘比亞小夥。
作為曾經的英國殖民地,甘比亞的官方語言就是英語,風景優美陽光海灘,再加上即使是普通收入者,在這裡也能成為豪爽的“富婆”。
甘比亞自然成了很多洋大媽的旅遊度假首選之地。
對于甘比亞本地小夥來說,隻需花言巧語就能撈到不少錢财,這何嘗不是一件美事。幸運的話還能拿到移民資格。
正常來說去别國尋求别樣的旅遊不會引起太大讨論,但是在甘比亞,這種現象已經形成規模。
旅遊局局長直接表示:“我們需要的是優質遊客,是來享受這個國家和文化的遊客,而不是隻為性而來的遊客。”
并且該局長表示,政府已經在考慮出台相關政策讓警方逮捕嫖客和性工作者的計劃。
在甘比亞海灘随處可見老少配,黑白配。
絕大多數來旅遊的都是歐洲老年白人女性,假日情人在甘比亞遍地開花。
這些本地小夥被稱之為“Toyboy”,意思為專門哄人開心的小情郎。
一位八十多歲的已婚婦女曾向記者坦白承認,這裡的糖太甜了,即使我一把年紀也很難控制自己。
更有坦率的英國大媽表示自己退休後每年都會到甘比亞旅遊,并且已經跟15個非洲情人交往過了。
相比于這些對這樣的“交易”比較清醒的人,有一些就沒那麼灑脫了。
有愛上甘比亞情人跟相濡以沫的老伴離婚最後被騙的人财兩空的,還有對“度假者”入戲太深動了情卻愛而不得的甘比亞小夥。
當然也有為了和甘比亞小夥在一起帶着孩子定居甘比亞最終修成正果的。
48歲的英國女人不顧家人反對毅然決然和結婚20多的丈夫離婚,帶着孩子來到了甘比亞生活,并且甘願跟小夥一起信仰伊斯蘭教。
這些故事雖然聽起來都很不可思議,但是确實真實發生在甘比亞這片土地上。
如今這樣的假日情人還在上演着,當地經濟一日不變,這樣的現象就會持續上演。
對那些在本國得不到男性青睐的女性來說,這裡的小夥熱情體貼,對甘比亞小夥來說,這些女人都很有錢。
他們早已把這件事情當作是一場生意,把和白人女人交往當成自己的工作。
雖然甘比亞已經禁止這樣的性旅遊,但是真正能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不是向歐洲旅客公開喊話,而是創造更多的崗位給本國的年輕人。
收入提上去了,自然就沒人做這種“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