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取得重大外交勝利,卻很明智地隐晦而低調】
最近大約一個月以來,随着2008年單方面宣布“獨立”的科索沃當局,頒布一項專門針對當地塞爾維亞族的“更換車牌”政策,科索沃乃至巴爾幹地區形勢突然緊張。在歐盟斡旋下,雖然局勢暫時緩和,但暗流仍在湧動。
不過,就在這一輪博弈中,面對美歐加持的科索沃,塞爾維亞并未落下風。本次能達成協定,本身就是實力平衡、難分高下的表現。而目前看來,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8月27日透露的一個重要消息,很可能是展示了塞方外交能力、最終推動協定達成的重要因素。
武契奇總統當時宣布,塞方近期“已說服7個國家取消承認科索沃”,并明确表示“還會想辦法争取更多國家支援”。有評論人士認為,越南和肯亞,可能成為塞爾維亞将要“争取”的重要目标。
科索沃當局單方面宣布“獨立”至今,國際社會曾相繼有119個國家承認其“獨立”身份,但随着一部分國家出現反複,截至目前,還有90多個國家加以承認。可見,除了美國以及一部分對塞爾維亞态度強硬的國家外,其它國家還是很有可能改變立場的。
是以,這一次争取到7個國家,無疑是塞爾維亞赢得的一場重大外交勝利。
然而,與2022年初塞爾維亞外長公開宣布有4個國家取消承認科索沃、卻沒有逐一點名一樣,這一次,武契奇也沒有透露,具體有哪些國家轉變了立場。其實,塞方不公布具體名單,而是予以“模糊處理”,還是很明智的。綜合評論人士們的分析,主要是如下原因:
其一,這樣做有益于這些轉變立場的國家。畢竟,在科索沃問題上,美國乃至一些歐洲國家是不可能讓步的,極有可能想方設法報複這些公然轉變立場的國家。
其二,塞方也有更長遠的打算。把科索沃問題挑得更公開和明朗化,特别是讓美國和歐盟一些國家有較深的挫敗感,既不利于緩和本輪危機,長遠看,也不利于塞爾維亞的經濟“歐洲化”程序。
是以,塞爾維亞的這次“低調外交”,不僅符合、而且有助于實作塞爾維亞本國和對塞方友好國家的利益,堪稱得體。
#塞爾維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