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億車潮
作者 | 原創 劉瀚文
8月27日晚,東風汽車在武漢正式釋出旗下豪華電動越野品牌——猛士。從小道消息的不胫而走,到如今雙車齊發,擂響高端号角強勢出道,這個神秘的M事業部正在肩負着前所未有的使命與重任,真真正正為中國人的極緻越野夢任性了一回。
而随着猛士出征,東風汽車的新能源版圖坐擁一文一武兩員高端大将。岚圖主打科技賦能舒适,意圖打破主流豪華的外企壟斷;猛士主打硬核科技,性能更為極緻,定位上甚至先人一步,獨自探索電動越野的技術極限。這份無畏征服的磅礴勇氣,能否為中國越野趟出一條邁向世界巅峰的别樣道路?
01
六年潛心磨砺,經典軍品煥新生
說起東風猛士,自然離不開軍品和民品兩條發展路線,二者相輔相成,最終迎來了厚積薄發的好時機。
其中軍品路線,國人自然不陌生。曆經三代演變,擁有十餘年發展曆史的猛士系列,已經成為中國軍用越野車的頭号王牌。從最初的“師夷長技更勝夷”,再到完全獨立自主,立足戰場需求量身打造軍用精品,甚至領先于時代做出了軸間電機的新能源軍車,這也讓東風猛士擁有了其他競對品牌難以比拟的越野技術積澱。
民品路線上,在M事業部正式面世之前,猛士的“軍轉民”戰略也早有試水。東風從一開始就預見到個性化越野市場十足的發展潛力,猛士M50進軍高端價位也是彰顯技術自信的展現。而随着東風率先布局高端市場的“岚圖”,在主流豪華車領域已經初露峥嵘,向着更高的技術山峰勇敢攀登,自然也是意料之中。
有了這兩條發展路線的前瞻布局,猛士轉型豪華電動越野品牌,才算是真正的“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雖然外界得知猛士背後的M事業部,最早資訊來源也僅一年有餘,但在猛士品牌的釋出會上,東風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竺延風直言為此籌備了六年之久。
這說明早在新能源汽車剛剛迎來高速發展的時期,東風汽車就預見到“個性化、特性化、豪邁型”消費潮流将成為主流市場電動化之後,未來新的市場增量。而這片中外車企均從未涉足的“無人區”,正是東風猛士引領中國民族汽車工業向上登頂的絕佳機會。
為此,東風公司舉全集團之力,以全新模式發展猛士事業,并将其作為“東方風起”計劃的核心一極、科技“躍遷”行動的戰略支撐。
但隻有超前的戰略眼光,絕不足以将最先進的技術成果應用到面向市場的量産車型上來。
身為老牌國企的東風汽車,更借着猛士沖擊高端的曆史機遇,推動集團上下體制機制的全面煥新。依托無界連接配接的數字化營銷體系,建構靈活高效的市場化機制,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商業模式、營運流程體系,進而快速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轉型為面向市場競争的科技型新國企。
02
M TECH強勢駕到,硬核技術全能叢集
與東風猛士品牌一同釋出的,便是東風汽車集團自研的M TECH猛士智能越野架構。作為國内首個專屬豪華電動越野綜合技術解決方案,單從賬面資訊就能看出,東風汽車是拿出了他們在越野車領域和新能源車領域最雄厚的技術實力,以前所未有的技術備援做出了這套全域擴充、極緻進化、卓越性能的世界級智能越野整車架構。
即便放眼全球汽車市場,能做出這套越野技術方案的車企,也是寥寥無幾。而如果排除掉那些初創企業,隻看真正布局量産計劃的車企,東風猛士絕對是屈指可數的當中一員。
根據東風猛士在釋出會上公布的相關資訊,M TECH猛士智能越野架構支援5G通信、千兆以太網等技術,并采用當下最先進的域控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并結合軍車級強度的可靠耐久性能開發及測試驗證體系,打造最全面的電控智能化底盤系統。
而在這套先進架構之下,MORA猛士滑闆式越野平台、M ATS猛士智能越野全地形系統、MEGA POWER猛士動力三大新技術叢集,為使用者提供世界級東方越野體驗。
作為中國首個電動越野滑闆平台,MORA猛士滑闆式越野平台支援多功能線控、融合式域控、高內建度熱管理、L3智能駕駛輔助等技術。通過創新性引入線控制動與線控轉向,将車身與底盤上下分離解耦。
這是最正統的越野車所采用的非承載式車身結構,隻不過東風猛士為傳統意義上的“大梁”部分,配備了智能後輪線控主動轉向技術,以标準化接口進行軟硬體解耦,實作5.1m的最小轉彎半徑和低速“蟹行”模式,駕駛靈活度強勢超越所有硬派越野産品,與中小型代步車款看齊。
而在車身部分,MORA滑闆平台支援超大帶寬軸距擴充,相容SUV、皮卡、VAN等多種車身形式,高度子產品化将大幅縮短産品開發周期,輕松開發多樣化、風格化的同平台産品,真正做到了“百車有百态,歸于一平台”。
M ATS猛士越野全地形智能解決方案,支援“雪地、泥地、沙地、岩石、涉水”五種越野駕駛模式以及智能越野“AUTO”模式,可根據具體路況和使用者需求,智能選擇最理想的越野模式。通過對電驅動力、空氣懸挂、線控轉向、三把差速鎖等子系統實作高精度快速響應調節,系統性增強車輛在越野路面上的牽引力、機動性和穩定性,有效應對複雜地形與路況的挑戰。
當然,最讓人振奮的技術叢集,當屬猛士動力MEGA POWER。畢竟我們從來沒有見到一款中國品牌的越野車型,能夠搭載軸間雙電機+兩擋變速箱所組成的四電機四驅動力總成;也從來沒見過一款中國品牌打造的越野車型,能夠實作超千匹的馬力輸出,超過16000N·m的輪邊扭矩,4.2s的百公裡加速,以及100%的爬坡度。
為了解決人們對電動越野車的續航焦慮,MEGA POWER還支援純電、增程兩種動力系統,無論是短途探索還是長途遠遊皆不在話下。而通過雙目攝像頭與紅外夜視攝像頭的視覺融合,MEGA POWER與M ATS無縫接駁,這份十足的蠻力也無需擔心無用武之地,一分一毫都隻為征服萬千地形而來。
在産品方面,猛士品牌還帶來了兩款概念越野車——雙門四座的M-Terrain概念車和五門雙排座的M-Terrain S。這兩款驚為天人的硬核科技之作,向外界傳遞出東方醒獅DNA為靈感的“雄魂”設計理念,以止戈為武的霸氣雄姿緻敬雄壯軍魂。相比同行業的競品車型,猛士率先跳出了複古風味的路徑依賴,将傳統文化與機甲科技風有機結合,展現出了别具一格的設計風貌,更有利于打好差異化這張牌。
03
吹響先鋒号角,猛士攀登越野最高端
“高端”“豪華”“純電”“越野”,這些關鍵詞組合在一起,難免有人對此報以懷疑,認為中國品牌的高端之路雖然在主流市場小有斬獲,利用電動化和智能化上先發制人的技術優勢,初步展現出對傳統豪華品牌的增量替代和存量威脅。但是在單車利潤更高的小衆個性化市場,海外品牌的曆史積澱和口碑形象,依舊能夠築起一道阻攔後來者的護城河。
關于這一點,筆者曾在《中國的電動悍馬來了!涉足百萬級 比亞迪豪華SUV的星辰大海》中指出,曾經被視作小衆、如今卻備受關注的車種,都承擔着“商乘技術銜接者”的角色,Van廂式車如此,皮卡如此,硬派越野亦如此。
巧合的是,在猛士品牌的産品規劃中,這三類車種都有提及,但為何首發車型仍然選擇了硬派越野?
從技術底色來看,硬派越野車依舊保留了汽車發家時的原始結構——非承載式車身,但又提供了強于皮卡和van的駕乘舒适性,乘用化的身份也足以支撐更高端的品牌溢價。再加上曆史上硬派越野經常與同品牌的皮卡和van在技術上互通有無,切來換去久了便自成一派,成為綜合性車企商乘關聯的首選方向。
作為中國車企裡“乘商并舉”最為出色的代表,東風汽車無疑是最早打破乘商之間泾渭分明的技術體系的試水者。而當越野市場向着個性化、極緻化、玩樂化的方向發展時,總有人要站出來主動打破壁障,将自身的技術實力交叉融合,形成雙輪驅動的發展模式,在未來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行穩緻遠。
此時我們再來回顧電動越野這條技術路線上,已然投身探索的那些海外品牌,會發現無論是美國的通用,德國的奔馳,以及年内跟進的比亞迪,和東風猛士一樣,都有着龐大的乘商産品陣容,都有着行業内首屈一指的技術實力,都在各自專攻的細分市場有着說一不二的市場地位,都有理由像一位巨人動用全身的力量,朝向未來投擲出自己對電動化世界的獨到見解。
而當最為前沿的電動化技術在最極端的用車場景中得以充分試驗和錘煉,并付諸在單車淨值更為可觀的高端化車型上時,我們千萬不要覺得這些看似高高在上、不明覺厲的技術離自己很遙遠。
隻有在專精貴的市場先行試水,吸引更多投資者、文化名人、企業管理層、網際網路人士等高淨值人群為極緻技術的溢價買單,才能讓車企有理由為技術創新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最終下放到更為主流的量産車型上,普惠更多消費者。
從這個角度上看,“高處不勝寒”的高端硬派越野如同今時今日的中國航天,沒有靠譜的先例可循,一切都要靠我們自己。而當這份偉大的沖高事業開枝散果、奔赴星辰大海的時候,我們身為中國人也都将會是以受益。
04
寫在最後
與以往新品牌着重呈現未來願景不同,東風猛士的釋出會從頭到尾都凸顯了“硬核”二字的重要性。這并非是東風猛士刻意謀求差異化之舉,更是來自于戰場烽火淬煉出“用實力說話”的價值觀。
硬核科技、極緻電動、颠覆創新、全域通達,東風猛士的每一點品牌價值,都在追求極緻的技術高地所帶來的無限可能。而猛士科技突破傳統視野的種種桎梏,為東風汽車的新能源事業補上了一塊前所未有的産業空白,背後離不開東風的技術自信、産品自信、品牌自信、價值自信。這樣一個敢為人先的全新品牌,能否在2023年量産車誕生之時,再一次驚豔世界,還請各位讀者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