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157期:非西方世界的覺醒

作者:觀察者網

“随着整個非西方世界的覺醒,我們有可能通過奮鬥,為這個‘第三時期’的全球治理秩序探索出一條新路。”

“哪種文明和制度是站在‘曆史正确的一面’的,應該讓實踐發展來證明,由世界各國人民自主選擇。”

“在非西方世界覺醒的浪潮下,未來的世界格局是會更割裂,還是會更融合呢?”

在東方衛視8月22日播出的《這就是中國》第157期節目中,複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特邀研究員邱文平教授一起,圍繞非西方世界的覺醒這一話題進行了讨論和對話。

張維為:

不久前,我在這個節目裡,引用過巴基斯坦前駐華大使說的一番話,他兩年前去美國,很多地方都請他去演講,美國聽衆老問他,中國的未來是什麼?他的回答很簡單:“中國就是未來”。這也是我的觀點。

美國人問這個問題,背後實際上隐含了美國人的一種思維定勢:那就是中國的未來,可能可以被美國塑造。基督教傳教士的心态使然,美國總想按照自己的模式改造其它國家,實作美國利益的最大化,但現在看來美國越是這樣做,越不得人心,美國越是想遏制中國,非西方世界反而越是歡迎中國。

前段時間,我看到了三個民調很有意思,跟大家分享一下。一個是日本外務省5月25日公布的在東盟國家進行的民調。當被問及“二十國集團”中哪個國家是東盟國家現在以及今後最重要的夥伴時,排名第一是中國,56%的東南亞受訪者認為中國是東盟國家“現在最重要的夥伴”。日本和美國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為50%和45%。民調還問“二十國集團”成員中哪個國家是東盟國家“今後最重要的夥伴”,48%的受訪者選擇了中國,再次排名第一。日本和美國排名是第二和第三,分别是43%和41%。

其實,這些年美國一直在脅迫東盟國家反華,但東盟絕大多數成員堅持不選邊站。美國本想在今年3月與東盟上司人舉行峰會,但由于美方安排不合乎外交禮節,遭到東盟成員的集體拒絕,一直到5月中旬,東盟峰會才舉行,算是給了美國一點面子,但拜登在會上提出一個利誘東盟國家遠離中國的“東盟援助計劃”,金額隻有區區的1億5千萬美元,結果引來東盟乃至國際媒體輿論的嘩然。

相比之下,東盟早已成為了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2021年我們雙邊貿易額高達8782億美元。東南亞最大國家印度尼西亞的國防部長不久前在香格裡拉對話會上公開表示:印尼曾經深受殖民主義侵害,中國是有智慧、有仁愛、有擔當的反帝先鋒,是印尼的好朋友。

第二個民調是6月13日非洲的伊奇科維茨家庭基金會釋出的。這個民調發現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非洲年輕人心目中,對非洲産生最大積極影響的國家。

根據民調報告,76%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是一個對他們的生活有積極影響的國家,高于美國的72%。這些年輕人認為,中國對非洲最重要的三大積極影響分别是:負擔得起的消費品、基礎設施的投資,以及中國投資所提供的就業機會。

基金會的主席是這樣評論的,他說:“我們看到中國今天來到了一個領先的位置。其它國家很少參與非洲發展,但中國正在參與。美國在實際投資、實際貿易和實際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發揮的作用微不足道”,他進一步指出,“毫無疑問,中國是今天非洲的主導力量。總的來說,我們看到非洲年輕人對中國的态度非常積極,這将推動非洲與中國更多地接觸。”美國的彭博社也對此做了一個解讀,認為民調的結果進一步表明,中國在與美國争取“非洲人心”方面,赢了美國和歐盟等地緣政治的對手。

确實,中國國内堅持的就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對外經貿合作也是這種理念的延伸,我們聚焦當地民生的改善,這使中國迅速成為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和投資來源國,2021年中非貿易額已經高達2542億美元,遠超美非貿易額。

俄烏沖突爆發後,美國好像突然想起了世界上還有非洲的存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等一些進階官員公開要求非洲國家限制與俄羅斯的關系,期待非洲國家做出所謂“正确的選擇”,然而非盟輪值主席、塞内加爾總統薩勒不顧美國的反對,通路了俄羅斯與普京會晤,就加強非洲與俄羅斯在能源、小麥、化肥等領域的合作進行了建設性的會談。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157期:非西方世界的覺醒

俄羅斯總統普京與非盟輪值主席薩勒會晤。圖源:視覺中國

換言之,非洲國家正在有意識地拉開與美國的距離,它們太了解自己的核心利益所在,它們知道中國與俄羅斯比美國更能真正地幫助它們。

第三個是中東地區的民調,在所謂“阿拉伯之春”爆發十多年之後,一個叫“阿拉伯晴雨表”的網絡組織于2021年底至2022年初采訪了9個國家和巴勒斯坦領土上的近2.3萬人,民調的詳細細節還沒有公布,但結論已經公布了:大多數受訪者都認為,在現在這個所謂“民主制度”下,它們國家的經濟更加疲軟,社會動蕩和腐敗嚴重。項目負責人之一羅賓斯博士是這樣說的,阿拉伯地區的公民可能正在尋求其它政治制度,例如中國模式。他說,過去40年中,中國模式使中國大量人口擺脫了貧困。“這種快速的經濟發展,是我們這個地區許多人都希望得到的”。

談到非西方世界的覺醒,一定還要提一下拉丁美洲政治生态的巨變。不久前,我們曾就這個題目做過一期節目,我們談到三分之一的拉美國家上司人拒絕參加拜登在洛杉矶召開的美洲國家峰會。這個節目做完後不久的6月23日,哥倫比亞左翼上司人佩特羅當選總統,這意味着拉美地區人口最多的7個大國,巴西、墨西哥、哥倫比亞、阿根廷、秘魯、委内瑞拉、智利,目前隻有巴西仍然是右翼執政,其它都是左翼執政了,而且從現在的民調來看,巴西左翼領袖盧拉10月大選中勝出的機率也比較大。但即使由于種種原因,盧拉最終沒有當選,我們還是可以說,這次拉美“向左轉”的規模是拉美曆史上前所未有的。

英國《泰晤士報》不久前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标題是《佩特羅當選哥倫比亞總統标志着左翼粉紅浪潮席卷拉美》,文章指出,一名前遊擊隊員當選哥倫比亞總統,證明哥倫比亞的選民已經厭倦了自我膨脹的右翼精英,這些精英拒絕解決腐敗問題和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等問題。美國應該将這次“粉紅的潮流”看作是自己影響力正在削弱的表現。文章說,拉美國家與美國特朗普政府的關系很糟糕,至于拜登政府,則基本上認為是無關緊要的。請大家注意這篇文章所描述的拉美國家對美國這種蔑視的态度。

當然,西方媒體總喜歡把美國的“失”,看作中國的“得”,這篇文章是這樣說的,中國抓住這一機會,向拉美國家提供了3億劑新冠肺炎疫苗。中國還幫助委内瑞拉總統馬杜羅打破了美國的石油制裁,使他的軍隊得以擁有大量武器,反對派奪權的企圖慘遭失敗。中國的技術人員在阿根廷進行着一個衛星跟蹤系統。總之,這個文章說,美國正在節節敗退。

今年2月的美國《外交》雜志也刊文指出,拉丁美洲“向東看”。文章聚焦中國在拉美影響的擴大:由于對大豆、鐵礦石、石油等大宗商品的需求,中國與拉美的貿易額從2002年的180億美元飙升至2021年的4500億美元。

文章專門提到了即使在這波左翼浪潮席卷拉美之前,拉美地區中間偏右的親美的上司人,如巴西總統博索納羅、智利總統皮涅拉和哥倫比亞總統杜克等,也對美國發出的所謂“與中國經濟往來有風險”的警告不屑一顧,他們歡迎來自中國的大量投資和技術,包括為該地區多個國家提供5G網絡裝置、在智利開發锂礦,以及為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建造新的地鐵等。

文章作者感歎道:在這一戲劇性的變化過程中,中國受到許多拉美國家的歡迎,因為中國是一個可以替代美國、但又不像美國那樣背負200多年帝國主義行徑曆史包袱的新夥伴。

看到今天非西方世界的醒悟、覺醒,我不由得想到了英國著名曆史學家霍布斯鮑姆曾經講過的一個觀點,他回望整個20世紀的曆史後說,“其實,整個世界自1914年以來并未真正地有過和平”。 他把20世紀的戰争分為三個時期:以德國為中心的世界戰争時代,也就是從1914年到1945年,也就是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然後是美蘇兩大超級大國互相對峙的冷戰時代,從1945年到1989年。

然後就是第三時期:一方面全球化打開了商品文化交流,另一方面則加劇了貧富分化、移民問題、種族沖突等等,這些問題導緻沖突更多。他認為在現有的美帝國主導下的全球治理秩序,很難保證持久和平,國際社會需要探索維護和平的新機制。我個人認為,随着整個非西方世界的覺醒,這種覺醒包含了對美國霸權的反感和抵制,也包含了對中國崛起和中國模式的更多認知,我們有可能通過奮鬥為這個“第三時期”的全球治理秩序探索出一條新路。

這也使我想起了上世紀四十年代中期,毛澤東主席在中華民族走向解放的關鍵時刻,從戰略層面提出了兩種中國之命運,後來證明毛主席的戰略抉擇、判斷是極富遠見的。今天我們也有必要前瞻性地思考兩種世界之命運,一種是有利于少數國家和資本力量的單極霸權主導的世界秩序及其制度安排,特點是零和遊戲、以鄰為壑、極度自私、霸權主義,另一種是有利于最大多數國家和人民的世界及其制度安排,其特點是以人民為中心,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方向,實作最大限度的和平發展與合作共赢。

總體上,世界曆史大潮有利于後者,但舊勢力一定不會退出曆史舞台,它們還在進行抵制和破壞。我們應該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包括西方社會的積極力量,為後一種世界和世界秩序而奮鬥,中國人今天的思考和抉擇會影響整個世界的未來。

謝謝大家!

邱文平:

首先,我想談一談美西方是如何洗白其種族屠殺曆史,将自己打造成“文明國家”和“民主燈塔”的。随着6月21日美國《防止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法案》的生效,讓我十分憤怒,因為這對新疆各族人民和我的家人朋友都造成了很壞的影響。

我一直在思考:西方社會為什麼會不假思索地全面接受美國制造的新疆“種族滅絕”謠言。研讀曆史後發現,因為在曆史上它們就是通過系統屠殺來解決種族問題的,除此之外,它們不知道還有其他和平的路徑。

美國的西進運動就是一場對印第安人連綿不斷的大屠殺,西部鐵路鐵軌下累累的華工白骨,是《排華法案》下默許被屠殺的中國苦工;英國曾經用屠殺和饑餓消滅了近3000萬反抗的印度人,在非洲幾百年獵殺販運黑奴,造成了上億黑人的傷亡;澳洲幾乎殺光了原住民,加拿大發現的幾百個原住民的兒童屍骨,揭開了其毫無人性的曆史;二戰中納粹德國的“猶太人最終解決方案”更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慘劇。

直到1963年,馬丁·路德·金發表了著名的演講《I Have A Dream》,《我有一個夢想》,美國還是視黑人為劣等種族的國家,一個根本沒把人權當回事的帝國主義國家,其種族隔離結束的曆史,距今不過60年。美國将自己打造成“人權衛士”不過是近幾十年的事情,是應冷戰需要而開發出來的政治手段,用以污名化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

冷戰之後,美國發現“人權大棒”非常好用,這種“莫須有”的罪名可以合理化其流氓行為,随心所欲地敲打、制裁任何不符合美國利益的國家,是裹挾同盟,謀求單極霸權的利器。美國全力洗白自己的黑曆史,搖身一變,居然成了“人權衛士”。對此,同樣血債累累的西方國家當然樂見其成,共同漂白,成為正義的“人權聖鬥士”,何樂而不為呢。而美國的種族主義從未消失,3K黨直到今天還在用私刑殺害黑人,今年6月,美國八個警察狂射90槍,又擊斃了一個黑人。

第二點我想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走出帝國主義霸權統治的起點。社會主義道路曆經坎坷,跌宕起伏。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這種解放人類的全新理念第一次在開發中國家落地生根,是對美西方貴族和資本掠奪文明最大的威脅,底層人民的覺醒讓剝削者和貴族極其恐懼和仇恨。因為從此以後,他們再也不能以“神”之名,随心所欲地宰殺勞苦大衆了。是以丘吉爾會在蘇聯誕生的第一天就說“要把蘇維埃扼殺在搖籃之中”。

對社會主義的極度仇視是剝削者的本能,蘇聯的解體讓美西方心态全面膨脹,隻要打垮了中國,就可以徹底鏟除社會主義理念,貴族和資本就可以彈冠相慶,再也不用擔心“羊”的反抗和逃亡了。這種迷夢是美國組建所謂“價值聯盟”,圍剿中國的思想根源。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四處宣揚:中國“破壞了”國際體系規則及美西方價值觀。美西方的價值觀到底是什麼呢?就是它們建立的名為“民主、自由、人權”,實為強權和掠奪的帝國主義剝削體系,是美西方壓榨全世界人民,抽取最窮苦民族來供奉資本家的殖民主義洗腦術。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157期:非西方世界的覺醒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圖源:CCTV國際時訊

中國今天的成就,是中國人民用汗水、淚水和鮮血鑄就的,在美西方眼中,這種奮鬥精神反而變成了“黃禍”的證據。

二戰後,世界各個地區的民族解放運動風起雲湧,和社會主義思潮的結合是全新的文明演化和嘗試。蘇聯雖然解體了,但也隻是東正教文明适應社會主義嘗試的失敗,并不能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深刻洞見和勞動者争取權利的正當性和必然勝利。

中國儒家文明結合社會主義的巨大成功,用實踐證明了馬克思主義完全可以融合在不同文明體系中。而這種高于叢林文明的新文明體系需要不斷地嘗試和進步,各個民族需要通過自身的民族覺悟和文化融合,才能形成百花齊放的新文明譜系。

最後我們來談談“文明型國家”應該具有自我進化的能力。不同文明的特色其實展現在自身特殊的信仰體系中,在堅持自己文明自信的同時,與時俱進融合先進文化的國家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有一席之地。正如習主席所言:“西方形成了一套文明理論,我們要加以借鑒,但不能照抄照搬。”

曆史證明,放棄了自身信仰體系,成為依附文明的國家和地區無一能夠發展起來。因為沒有了原生文明的抵抗,次生文明從精神上就無法抵抗主導文明的外來滲透和控制:拉丁美洲的天主教次生文明在毒品和内戰中迷失了自我;非洲在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争奪中常年處于戰亂之中。本土文明跪倒消亡之時,就是國家淪為西方“跑馬場”之日。

擺脫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需要長期的奮鬥,前提是自身文明的覺醒。美西方國際體系繼承了以屠殺和掠奪為主的殖民主義體系,是金融資本和軍工複合體的聯合統治,其本性就是剝削和奴役,擅長的是用宗教“絕罰令”來組建新“聖戰”團夥,以“民主”“人權”旗号對不服統治的國家進行污名化,對俄羅斯歇斯底裡的征伐其實是新時代“十字軍東征”的開端;本質上不過是羅馬教廷的現代翻版,隻是披上了一件“皇帝的人權新裝”。如果撕掉這層畫皮,我們會發現,美英建構的意識形态霸權和選票民主的洗腦遊戲其實是場幼稚的鬧劇。

世界的未來其實是這兩種文明理念的競争:盎格魯-撒克遜的新教霸權文明和以解放被壓迫人民的多元文明之間的競争。伊斯蘭教、基督教都有普世的平等觀念,“救贖”觀念隐藏的是人人平等的夢想。美西方異化了“救贖”觀念,上帝的闡釋權落在了資本和貴族手中,讓神權成為了剝削者的幫兇,更加符合人類解放的宗教啟蒙才是一神教文明發展的方向。

我個人其實更希望看到一種文明間“和平競争”的場景:哪種文明和制度是站在“曆史正确的一面”的,應該讓實踐發展來證明,由世界各國人民自主選擇。但在美西方指鹿為馬的癫狂政治壓力下,每個國家可能不得不做出自己的選擇:是成為依附體系中的一員,變成待宰的羔羊;還是将自身文明結合新的文化,為本國的獨立自主和公平的國際關系而奮鬥,有時是無法回避的問題。

拉美、中東、東南亞和印度對美國霸權的反抗和抵制,以及俄羅斯發起的文明存亡之戰,都證明了“後美國時代”的到來:非西方世界的覺醒已經方興未艾。謝謝大家!

圓桌讨論

主持人:我們剛才從多個角度來看非西方國家的覺醒,這些國家覺醒的原因是對發展的渴求,意識到自己被一輪一輪地收割,阻礙自己發展的障礙是來自于美西方的霸權,是不是越來越多的國家清醒認識到了這點?

張維為:我覺得這輪覺醒的特點是,一方面,美國更加肆無忌憚地攻擊中國,另一方面,中國又确實是迅速崛起,是以說有一個對比,那就是對中國的好感增加,對美國的好感下降,比較之後産生一種新的覺醒。

對于這些地區來說,中國是他們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向他們提供最先進技術,這對于開發中國家是眼見為實的,它看到你的進步,對此很震撼。是以這是一種醒悟,實際上是中國的“民本主義”模式,就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模式,聚焦民生,聚焦發展,是中國模式産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形成的基礎設施,真的全是中國幫助設計、建設,而且是世界一流的,西方國家那麼多年沒有搞過這些。

邱文平:是,美國花2萬億美元在阿富汗,要是不用來打仗,用2萬億美元能把這個國家能建成什麼樣子?遍地是高鐵、高速公路,人民收入高,結果2萬億美元用來打人,屠殺當地居民,最後結果我們也都看到了。

主持人:一個搞破壞,一個搞建設,這是讓其他國家看得非常清楚的兩種不同的做法。在美西方的霸權壓力下,那麼多國家覺醒了,在覺醒過程中,它們可能會面臨什麼樣的挑戰?

張維為:挑戰還是蠻多的,一種就是美西方通過它們的代理人“第五縱隊”在這些國家搞破壞。這次拉美全面地“向左轉”,确實是前所未有的,因為美國在拉美滲透是最深的,但我今天不害怕你,包括哥倫比亞、墨西哥,美國是搞暗殺的,這說明它們國内的第五縱隊可能也受到不小的挫折,老百姓也不滿意這些親美的力量。另外就是一種正義感,大家都感受得到,不把美國看得那麼重要了,這是個巨大的心理變化,一旦多數人都這麼認為的時候,它就成為一個潮流。天下苦美久矣,他們真的感覺到這一點。

主持人:您剛剛說到,這一次是拉美最大程度、最大規模的“向左轉”,這個最大規模是不是涉及到的國家最多?

張維為:國家最多、人口最多、範圍最廣。我剛才講了,拉美7個人口大國裡面,現在6個已經是左翼執政了,就說明大家對美國太不滿了,哪裡有壓迫,哪裡有剝削,哪裡就有反抗。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157期:非西方世界的覺醒

巴西總統競選活動開啟 前總統盧拉支援率領先現任總統博索納羅。圖源:視覺中國

主持人:大家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國家沒有發展好的根本原因,就是不停地被美西方收割。

邱文平:對的,我們說美西方建構的霸權體系和道德價值觀體系,背後是戰争勝利的結果,它一直用戰争來維持這種價值體系,在長期的叢林社會和社會達爾文主義之下,大部分國家是敢怒不敢言的。

主持人:美西方是通過在沖突或戰争當中得利、獲勝,再反過來灌輸說我這套價值觀是好的。

邱文平:對的,南美的反美情緒一直在,但實際上不停地被擊敗、被颠覆,這種社會公正的火苗一直在燃燒,但要時機合适,今天美國是否再有實力對南美國家進行大規模颠覆呢?大家看得很清楚,沒有這個能力的時候,民心所向是一清二楚的,這些民主選舉國家,以政權的方式,尤其哥倫比亞,從來沒有“左轉”過,今天“左轉”了。

那麼就是烽火燎原的時候了,美國該怎麼辦呢?“紙老虎”以前是通過威懾,心理上的作用和洗腦,這兩個都不起作用的時候,美西方絕不可能死心的,那麼它垂死掙紮是可以預料的,鬥争是非常劇烈的。

張維為:這次有一個特點,過去是敢怒不敢言,這次是敢怒敢言,誰都敢說。

主持人:這樣一種覺醒,從現在來看,是不是它更加的強烈而持久?

張維為:我相信這是大勢所趨,就是人們在探索自己的道路,當然開發中國家要找到一條成功的道路,這是很不容易的。是以我老講,我走了100多個國家,70多個是開發中國家,真的找到自己成功道路的非常之少。中國是為數不多的找到自己成功之路的,是以中國經驗非常引人注目,我們實際上非常低調,非常謙虛,但是人家還是要你介紹中國模式,無論你到哪兒。

邱文平:我經常打個比方,我經常覺得美西方它們就像一群“狼”一樣,美國是“頭狼”,但是現在近期内美國對歐洲的收割,歐元和美元之間的倒挂,說得不客氣一點,就是說當“頭狼”實在餓的時候,它開始吃自己“狼群”中弱小的“狼”了。這樣的形式和聯盟,怎麼可能徹底壓制住世界風起雲湧的非西方化浪潮呢?

主持人:做它的盟友是件非常危險的事情,你都不知道下一個是不是就輪到自己被收割了。

邱文平:是,而且被“吃掉”之後,你還隻能咬着牙咽下苦水,歐洲裡面沒人指責美國,隻有偶爾幾個,還要繼續頂着壓力去前線跟俄羅斯對抗,以自殘的方式,有苦說不出的感覺。

是以我覺得美國再想搞掠奪就很麻煩了,因為别的國家發展不快,本來就是被它掠奪的,本來就是“羊”,如果現在所有的開發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結合起來,就是我們有不被“吃”的覺悟,這是共識,我憑什麼要被你剝削,之前的話是基于強權和霸權,那麼現在美國的衰落和中國的崛起,讓這些國家有了第二條選擇的道路。

張維為:除了道路選擇,還有一個就是随着中國的崛起,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貨物貿易國,最大的投資國之一。也就是說,非西方世界可以跟西方不發生關系,靠和中國發展貿易、發展技術合作都可以活,甚至活得更好,這是一個過去從來沒有的變化。

講“中國就是未來”,首先是一個很直覺的感受,中國未來的經濟規模和市場是真的大,歐洲、美國沒法比,而且中國又是一個平等待人的國家,提供一種新的發展模式,可以借鑒學習,不必照搬,這些都是明擺在那的,這個世界真的不一樣了。

邱文平:我們用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概念,以更加宏大、站在人類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大家和平共處、互通融通,形成一個共識,來共同發展、合作共赢,我們也是這麼做的。是以中國受到歡迎是有它的原因的,這點我覺得對世界的影響是蠻大的。

張維為:前面講美西方的“分而治之”和我們這個“合而富之”,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路,現在我覺得世界都願意朝着“合而富之”的方向發展,多數非西方世界國家都希望團結,希望富裕,希望發展,希望繁榮。

觀衆提問

觀衆1:有些人認為現代化是伴随着幾次工業革命來進行的,現代化的實質是一種西方化。請問兩位老師對此是怎麼看的?

張維為:我們理論上早就解決了,因為西方主流政治學長期以來就認為,現代化就是西方化。國内“公知”也散布西方這種話語。先從經驗層面看,照搬西方模式搞現代化的有幾個成功了?這說明一個道理,就是你想西方化,西方都不給你西方化,它超級地剝削你,我們叫“依附體系”,你在外圍,它在中心,它賺得盆滿缽滿,然後它給你照搬一個制度,它們原來不是這樣,它們自己崛起的時候,不搞一人一票,而是搞帝國主義,搞炮艦外交。

結果它們相對成功之後,要别人搞一人一票,搞100個政黨,然後它來控制你。這個“全盤西化”,包括經濟、政治,方方面面都西化,現在證明是非常愚蠢的,我走過100多個國家考察得出一個慎重的結論,我願意跟任何人辯論,一個非西方國家,非西方社會,如果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那麼将是兩種結局,從希望到失望,從希望到絕望。這是一個基本判斷。中國走出了一條真正的成功道路,我提的“文明型國家”的一個含義,就是中國正在重新界定現代化。

邱文平:現代化概念有一個問題就是西方概念,是話語陷阱和概念的一種引導而已。在我看來,數次工業革命背後隐藏的是思想革命,思想革命背後隐藏的是制度革命,這才是最核心的。

廣大的開發中國家,它們很多成為“依附體系”中的一員,成為所謂“民主制度”中的一員。它們的發展,我們看得一清二楚,這種次生文明根本就發展不起來,在美西方這種選票民主的控制之下,它完全變成被盤剝的“羔羊”。這種概念一旦解構的話,其實就是一個制度問題。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157期:非西方世界的覺醒

漫畫:美國操控北約成為“戰争制造機”,乘機漁利維護霸權。圖源:視覺中國

張維為:我老講一出國就愛國,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你現在到西方多數國家,特别是到美國,你就發覺,如果純粹從現代化的外表來說,中國更加現代,更加發達。過去我們很多文化人被西方震撼,首先被它的外表震撼,哇,它的機場,它的高速公路等等,這方面我們都超越西方了,因為我們是世界一流的基礎設施,背後還有軟體的功勞,我們的思想突破和解放。

觀衆2:張老師提到全球化帶來的問題,我也感覺到近兩年似乎出現一種全球化倒退和“逆全球化”的狀态,這算是一種“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嗎?在非西方世界覺醒的浪潮下,未來的世界格局是會更割裂,還是會更融合?

張維為:我覺得現在出現的“逆全球化”還不是簡單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問題。實際上是資本主義、新自由主義引領的全球化出現了危機,因為在整個西方世界,幾乎沒有例外,全球化使它們的跨國公司,使它們的富人賺得盆滿缽滿,他們是受益者,但是它沒有通過比較好的配置設定制度,使它們從全球化中獲得好處,在國内多數人中間得到分享,是以它的制度出了問題。

下一步不是簡單的過去的全球化的重複,而更可能是中國正在引領着全球化,因為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做出響應的是100多個國家。事實上,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貿易國,這是中國帶動的全球化,我們非常堅持這條原則,共商、共建、共享,這是王毅外長說的黃金法則,現在證明這個原則真是管用的。我記得幾年前有人說,美國要退出WTO世界貿易組織了,我們怎麼辦?我說它要退出就退出吧,我們帶着130多個國家(中國是他們最大的貿易夥伴)繼續推動我們的全球化,我覺得這會是新一輪的全球化。

邱文平:這是一種新的理念。我覺得最核心的問題就要看美西方,尤其是美國癫狂到什麼地步,現在我們看得很清楚,中國不向外輸出意識形态,我們是合作共生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方式在引領社會的發展和國際的發展。

美國這種帝國獨霸的精神,在全世界癫狂地尋求各種軍事政治同盟,經濟上也垂死掙紮,東南亞給了1.5億美元。它這種瘋狂的行為,有可能會使我們的全球化陷入危機之中,畢竟美國現在在經濟、科技很多高精尖領域占有一定的優勢,難度在于如果它能夠裹挾歐盟一塊兒參加,那麼社會分裂和全球化逆行是有可能的,如果隻是單單一個國家來搞帝國獨霸,我覺得它是推不動的。

主持人:其實随着時間推移,如果歐洲的老百姓感受到的壓力更大,整個歐洲感覺到更痛的時候,應該會做出一些改變。

張維為:歐洲人民的覺醒。

邱文平:我覺得是需要鬥争的,不能任由美西方來主導整個國際形勢的發展,我們應該有自己的路徑和鬥争方式。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内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将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