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伊核協定達成在即,美軍突然轟炸“伊朗目标”,伊方讓步換來炸彈

作者:絕對軍視

美軍在叙利亞突然接連采取激烈行動,轟炸了叙利亞中部城市代爾祖爾的設施,并宣布此舉系空襲了叙利亞内地的“伊朗基地”。此後,美國總統拜登又釋出指令,要求美軍又去空襲代爾祖爾,去清除叙利亞境内的“伊朗目标”。

美軍軍機很快出動,依照指令,上報炸毀了預定目标。但這種襲擊終究沒什麼意義,在伊朗核問題談判與中東石油問題的風浪中,也顯得悄無聲息。

伊核協定達成在即,美軍突然轟炸“伊朗目标”,伊方讓步換來炸彈

事實上,如果從美軍上報的“空襲”過程來看,這次因拜登下達指令而起的行動甚至不像一次“空襲”。

根據美軍司令部向媒體披露的消息,美軍根據線報,鎖定了13處“伊朗設施”,但在轟炸時,因為兩處設施“附近有人”,美軍就将其“剔出襲擊目标”,待到機群前往轟炸地域時,又因兩處設施“有人”,美軍竟扭捏一番,隻炸了九處。這種一方面展示強硬,一方面又不想刺激伊朗,專打無人目标的行動是反常的,美國在中東面對區域強國的乏力也顯現了出來,一種外強中幹的派頭更明顯了。

就目前的局面來看,美國對伊朗發動襲擊的動機雖然費解,但仍能觀測到一些苗頭。這其中最具相關性的細節固然與美軍在叙利亞的基地遭遇打擊,美軍“報複”伊朗有關。但這種臨時發生的事件終究隻是借口。更長遠的角度來說,伊朗核問題的談判進度也許對其影響更大。

伊核協定達成在即,美軍突然轟炸“伊朗目标”,伊方讓步換來炸彈

目前,按照美國國務院的口徑,伊核協定的談判形勢轉好,其态勢屬于“臨近達成”。一些媒體甚至是以添油加醋一番,高呼“接近達成”。考慮到伊朗的确已經有所讓步,這種誇張的口徑也并非胡說。根據美國談判官員向媒體披露的情報顯示,伊朗為了簽署協定,甚至顧全大局地作出關鍵性讓步,放棄了先前的一些要求,本來使得伊核協定達成的可能性進一步增加。然而現在,伊方的讓步換來的卻是美軍的炸彈。

應該說,美國及其内部政治環境在伊核問題上不是鐵闆一塊。伊朗雖然肯做讓步,但拜登和美國方面好像就騎虎難下了。美國的“盟國”以色列甚至上竄下跳。

面對伊朗即将重返核協定,有望與美國達成一點東西的現狀,以色列總理拉皮德率先跳了出來,向對話當事國之一的法國發出威脅,稱如果達成協定,以色列不受其限制。以色列一些前政要也對拜登抛出狠話,要求美國要在最後一刻退出談判。考慮到以色列當局與美國保守力量之間的利益輸送關系,以色列的“友邦驚詫”就反射了美國國内政治壓力的影響。

伊核協定達成在即,美軍突然轟炸“伊朗目标”,伊方讓步換來炸彈

這樣一來,拜登當局就做出了一種滑稽的舉動。面對“友邦”代表的政治壓力,他不敢多走一步,以至于這種裝模做樣襲擊伊朗的手段實際上是一種假動作。美國一方面要解決伊核問題,一方面又不敢做出大動作的樣子已經很突出,這種在重大國際事務上的優柔寡斷,也成了他外強中幹的象征。

幸而,在風起雲湧的中東格局下,地區強國也懶得在乎美國究竟是什麼姿态。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于沙特阿拉伯在石油問題上對美國的态度。

伊核協定達成在即,美軍突然轟炸“伊朗目标”,伊方讓步換來炸彈

此前,拜登曾經放下身段,前往他試圖打成“國際賤民”的沙特阿拉伯,希望該國能增産點石油,緩解一下全球油價的壓力。但以沙特、俄羅斯為首的“歐佩克+”國家已經做好了減産準備。就在拜登宣布空襲兩天前,沙特能源大臣已經明确宣布,“歐佩克+”準備随時減産。

此後,随着全球投資機構也聞風而動,大舉做多原油,導緻油價持續飙升,美國讓沙特增産,降低油價的努力也徹底落空了。這一局面比起裝模作樣的空襲,或許更能展示他外強中幹的本質,而美國對沙特等産油國家控制力的喪失,将進一步從中東瓦解他的全球霸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