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時代中國民間藝術海外遺存整理與研究的價值與意義——以海外藏中國珍稀木版年畫的整理、研究與出版為例

作者:中國藝術報
新時代中國民間藝術海外遺存整理與研究的價值與意義——以海外藏中國珍稀木版年畫的整理、研究與出版為例

《仕女作畫圖》清康熙(套印加手繪)姑蘇版畫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藏

  中國木版年畫是中國民間文化大地上開出的一朵豐碩之花,是“中國民間美術的龍頭”。2003年,由當代著名作家、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與保護領域的學者、教育家馮骥才先生發起、主持并依托中國民協組織開展的“中國民間文化遺産搶救工程”的重大成果之一,即22卷本《中國木版年畫內建》的曆史性出版,不僅是中國民間文化遺産搶救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國各年畫産地的人士和國内權威學者共同從事的一項文化工程,同時也是中國曆史上首次全面、系統地對全國50多個年畫産地及其傳世遺存進行的拉網式和摸清家底的收集和整理工作。而其中,更為有意義和價值的是海外藏年畫精品類别《俄羅斯藏品卷》《日本藏品卷》的整理和出版。這也是國内首次舉國家之力對海外中國年畫的藏品進行的系統性、大規模的搜集和整理工作,開啟了國内學界系統整理和研究海外藏中國年畫藏品的新時代。

  自晚明以來,西方來華傳教士與歐洲的早期漢學家通過有目的性的田野考察對中國散落在民間的大量民俗文物及相關的民俗文獻進行收集、整理和研究。特别是當時并不為國内群眾所重視的一些技術性相關文獻以及民間的傳統工藝類美術品相繼流失于國外。學界對海外收藏的珍稀中國年畫進行整理與研究的首要工作,即要全面、系統地摸清海外藏地及其藏品的資訊。特别是對海外國家文博機構及部分私人藏家資訊情況的尋訪和掌握,以建立資料庫的形式對海外藏中國年畫的藏品、藏地等資訊進行編目與整理。

  就目前所知,除了私人收藏外,藏有大量中國年畫的海外機構就有十幾個國家的近百個機構。如俄羅斯聖彼得堡的冬宮博物館、艾爾米塔什博物館、東方民族博物館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波士頓博物館、納爾遜·阿爾金斯博物館等,英國的大英博物館和圖書館、倫敦大學亞非圖書館、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荷蘭國家圖書館,德國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萊比錫圖書館,日本早稻田大學圖書館、天理大學圖書館、海杜美術館等,法國的亞洲協會等機構。這些機構都收藏有相當數量的晚明至民國時期的中國民間年畫。這些年畫藏品在當時主要是西方來華傳教士和漢學家通過購買和學術資料收集、研究的方式傳播出去的。代表性的人物有法國來華傳教士祿是遒,荷蘭漢學家高廷,法國漢學家沙畹、外交官杜博秋,俄羅斯植物學家科馬羅、漢學家阿理克、藝術家維諾拉多夫,美國學者隊克勳,波蘭學者夏白龍,日本學者黑田源次、永尾龍造等。

  不同國家館藏的中國年畫藏品因曆史背景和入藏管道的不同也大緻形成了各自的特色。譬如,俄羅斯各博物館的中國年畫藏品主要是以天津楊柳青為代表的北方地區年畫為主。德國、日本則以蘇州桃花塢為代表的中國南方地區年畫為主。法國的年畫藏品以北方楊柳青年畫與民間紙馬尤其是北京紙馬藏品為主。美國的年畫藏品則較為豐富,如阿爾金斯博物館藏有河南朱仙鎮的年畫精品,美國國會圖書館與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藏有辛亥革命題材的木版年畫等。

  以德國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所藏蘇州“姑蘇版”年畫為例,其藏品背景乃是17至18世紀歐洲大航海時代後,西方在華商人以中國“民間藝術品”的視角進行購藏。其中重要的藏品地點——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的茨溫格宮的版畫陳列室,其前身即德累斯頓波蘭選帝侯、後來成為波蘭國王的奧古斯特二世的王宮。他在位期間對中國藝術品癡迷向往,曾派人在歐洲四處購買和收集中國藝術品,“姑蘇版”年畫即是其中一項重要的收藏品類。此外,他還藏有數量驚人的景德鎮瓷器以及其他清代的民間繪畫作品。“姑蘇版”年畫進入歐洲後,被歐洲上層社會競相追捧,成為歐洲“中國風”流行時期的典型藝術品代表。傳統的蘇州“姑蘇版”年畫在德國不僅數量龐大,而且品相精美。特别是該館還保留了晚明至清初時期西方人在蘇州訂制的以天主教為主題創作的帶有西方銅版畫風格的“洋風姑蘇版”作品,而這批風格的作品在國内目前極為罕見。是以,無論從數量上還是品質上,德國的“姑蘇版”年畫都遠超國内。由于研究資料的阙失,國内藝術學界對于該領域的學術研究也顯得十分薄弱。事實上,除了“姑蘇版”年畫藏品,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不僅藏有明末至清初江南地區和廣東十三行制作的民間繪畫作品1000餘幅,還藏有約800幅歐洲畫工模仿中國版畫、繪畫制作的“中國風”藝術作品。這些作品連同“姑蘇版”年畫在17至18世紀的中西方文化藝術交流中都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是“東學西漸”及中國傳統工藝文化向西方傳播與影響的重要見證。盡管它們早在1738年就被制訂在原始的目錄中,但藏品自編入目錄以來卻一直被塵封長達200多年。直至2015年,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啟動了“薩克森宮中國風與中國版畫、繪畫藏品研究”項目,邀請了馮骥才先生培養的年畫研究方向的青年博士、德國洪堡學者王小明對這批年畫藏品進行研究,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021年11月至2022年2月,該館結合其研究成果舉辦了學術研讨會和為期數月的展覽,吸引了大量的歐洲學者與遊客前來觀展交流,對中國傳統的民間年畫及其所反映的中國民間百姓生活日常進行主題讨論。

  2017年,湖北美術出版社啟動了《海外藏中國古版年畫珍本》的整理和編纂工作。該書計劃用4年時間厘清并整理出版中國古版年畫在海外的收藏情況,對流落海外的相關文獻與文物資料進行盡可能全面的發掘和整理。這是對海外藏中國民間年畫的又一次學術研究工作,通過回望和重思“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方式和經驗讓人們看到中國民間藝術在海外所産生的影響,提高民族文化的自覺與自信,進而讓流失海外的民間文化遺産以另外一種方式再度“回娘家”,為中華民族文化的複興作出貢獻。

  總之,海外藏中國木版年畫的遺珍曾是世界認識中國文化的視窗,對它的整理和研究也是未來中國民間藝術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對其挖掘、總結與弘揚,既是民間藝術在新時代新征程中自身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新時代新征程中繁榮中國民間文藝工作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任務。

作者:王拓,蘇州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中心副教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