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德國近現代史上鮮為人知的故事(1)——帝國的黃昏

作者:小熊軟糖OwO

談起德國的近現代史,大多數人都會在第一時間聯想起兩次世界大戰。誠然,20世紀上半葉的兩次戰争深刻地改變了歐洲乃至世界的格局。或許你會是以給德國人冠以“好戰分子”、“法西斯”等負面标簽。

然而在你對德國近現代的曆史發展脈絡進行深入了解之後,你會明白這一場場波及全歐洲甚至全世界的戰争,在1871年俾斯麥于凡爾賽宮宣告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成立那一刻起,就注定是無法避免的。

德國近現代史上鮮為人知的故事(1)——帝國的黃昏

1月18日,德意志帝國成立,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宮的鏡廳被加冕為德國皇帝。

........................................................................................................................................

除了作為一個地理名稱外,德國已不複存在;當你談起德意志帝國時,你隻能隐約聽見一個曾經強大的名字的回聲。

中世紀,神聖羅馬帝國雖在名義上統治着整個德語地區,但是并無能力控制地方上的事務。帝國隻是安放在這個聯合體頂部的一頂帽子,其下是擁有自治權的各種政治組織。帝國的三級議會無法在重大事件上達成一緻,更遑論在決定整個帝國走向的議題上做出決策。因為不同階級、教派所代表的利益集團的政治訴求上在很多時候存在沖突,地方諸侯的領土争端盤根錯節。議會解決争端功能的缺失為之後爆發的“三十年戰争”埋下了禍患。

經過曠日持久的戰争,德國的大部分地區民生凋敝、百廢待興。1648年,新教聯盟和天主教聯盟在《威斯特法倫條約》的簽署,這一條約進一步削弱了中央政權對地方的控制,至此神聖羅馬帝國已經名存實亡。17世紀在英法等國相繼形成統一的民族國家的背景下,德國的分裂狀态卻進一步加劇了,這極大地阻礙了德國工商業的發展。在英法等國的城市中,手工業正蓬勃發展,而在德國,大量人口仍作為佃戶被封建領主被牢牢地束縛在他們的土地上。

盡管如此,分裂必将走向統一,這是亘古不變的規律。在松散的帝國内部正悄然孕育着一股日後推動德國統一的力量。

德國近現代史上鮮為人知的故事(1)——帝國的黃昏

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确認儀式

德國在歐洲的落後地位不僅僅展現在其非中央集權的政體上。德語的發展同樣長期處于較為滞後的狀态,德國的貴族階層無一例外都用法語進行口頭交流和書寫。然而,發展民族語言對于增強民族凝聚力、培養民族觀念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例如以色列複國運動正是以複活古老的希伯來語為前提的。這裡就不得不提及于1617年在魏瑪成立的“豐收學會”,這是第一個也是最大的德語語言學會,其會員涵蓋了幾乎所有德語界的文化名流。該學會旨在盡可能多地保留高地德語的原有面貌和特質的基礎上,進一步将德語發揚光大,并免受外來語的侵蝕。

德國近現代史上鮮為人知的故事(1)——帝國的黃昏

“豐收學會”的标志

事實上,“語言學會”的嘗試并非德國首創,而是效仿文藝複興時期在佛羅倫薩成立的“麸皮學會”。學界将德國和意大利的民族主義歸類為文化民族主義,因為兩國的思想家通過強調民族文化來激發群眾的愛國情緒。并且兩國在19世紀下半葉完成統一後,又相繼在20世紀走上了法西斯道路,不得不讓人注意到文化民族主義對于一個國家的塑造。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在此不加以贅述。

德國的民族觀念正在逐漸形成,但對這場内部變革真正起到催化作用的卻是來自外部的壓力。當德語地區的人民普遍意識到自己的生存面臨威脅,他們出于對主宰自己的命運的渴望,決定團結起來。。。。(未完待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