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部創下吉尼斯翻拍記錄的出軌電影,你真的看懂了嗎?

這部創下吉尼斯翻拍記錄的出軌電影,你真的看懂了嗎?

Biu比由

2024-05-28 21:42釋出于上海娛樂領域創作者

這部創下吉尼斯翻拍記錄的出軌電影,你真的看懂了嗎?

意大利原版《完美陌生人》

三對夫妻一位離異單身男老友相約聚餐,在聚會女主人的提議下,大家交出手機玩起“坦白局”,公開每個人的短信電話和郵件。最終一發不可收拾,演變為老友大亂鬥的修羅場……

就算你沒看過2016年原版意大利電影《完美陌生人》,恐怕也沒能躲過各種視訊解說,對劇情了解個七七八八。要知道這部片可是創下了版權翻拍的吉尼斯世界紀錄,至今已經有30+多個國家地區的電影翻拍了……中國版則2018是馬麗佟大為等人主演的《來電狂響》。

這部創下吉尼斯翻拍記錄的出軌電影,你真的看懂了嗎?

中國翻拍的《來電狂響》

就在最近我重刷了《完美陌生人》的舞台版,複盤下來對劇情和人物又有了新的感悟。在人生不同階段、尤其是在社交輿論場各種觀念飛速疊代與交鋒的當下,我們對于兩性關系會持續有新的了解和看法。比由推薦伴侶一起看,倒不主要是為了起到一個“警示”“震懾”作用,雙雙約定要“珍惜彼此”“珍惜當下”。畢竟,情感關系裡的賭徒也會有僥幸心理,所謂文藝創作帶來的思考對這類人群影響微乎其微。而“約定”終究無法預見未來,其也不過隻是給到了此時時刻的情緒價值。

這部創下吉尼斯翻拍記錄的出軌電影,你真的看懂了嗎?

國内舞台版《完美陌生人》

而給定我們最極端、最戲劇的情境的虛構作品的意義在于,嘗試去了解問題何以出現、各方的立場、以及最終的博弈,為自己的選擇看清所有的可能性,而不是站在旁觀者的立場去判定孰是孰非。基于這個前提,再來看這部片裡的三對夫妻、四重關系,我會有一些新的想法,歡迎看過各種影版劇版的小夥伴一起讨論。

這部創下吉尼斯翻拍記錄的出軌電影,你真的看懂了嗎?

意大利原版比安卡&科西莫

柯西莫&比安卡

先來說最簡單的這對,柯西莫和比安卡。一個所謂花花公子和“戀愛腦”小女友的組合。

柯西莫,男人至死是少年的代表。事業上他頻頻失敗,情場卻屢屢得手。人到中年不僅坐擁20出頭的小嬌妻,公司裡還勾搭着同僚,就連小圈子裡處于最頂端的大嫂埃娃也被他收入囊中。可事實上,他的“情場得意”不過是來者不拒的結果。

的确,他最會圓謊——提早給同僚情人安排了劇情,收到短信也可以讓妻子幫忙解釋隻是工作相關。而不必像馬可那樣臨時找佩佩換手機徒增未知風險。但實際上,他是面對風險最難把控的一個,也是最沒自信的一個。是以他隻能找20多歲、對“浪漫愛”深信不疑的女孩作為穩定伴侶,以為自己可以輕松拿捏。可當比安卡前男友來電時,他的暴走直接暴露了他的外強中幹。最終,當比安卡最終看清他的真面目決心終結關系,他反倒成為弱勢的一方試圖挽回。

比安卡呢,看起來是一個傻白甜戀愛腦。輕易聽信了柯西莫老男人“自己和别人不一樣”的愛的宣言走入婚姻,為了融入丈夫的中年人圈子精心打扮努力讨好,甚至為了滿足丈夫的生子願望而壓抑甚至試圖說服自身克服生育恐懼。對于前任關系也處理得有分寸懂自愛。而這背後,其實是女孩們尚未覺醒前的“随大流”。在三對夫妻裡,她是最願意粘着丈夫的,他們的恩愛親密甚至有了作秀的成分。可與其說是她享受其中,不如說是她認為“對的”“好的”理當如此,試圖扮演一個好妻子、完美夫妻。但我們不該對20多歲的她過多苛責,如果真實生活中存在這樣的女孩,遭遇背叛未嘗不是一種成長,令她們可以更好傾聽内心需求,而不是為了世俗之見忽略自己内心深處的需求。

這部創下吉尼斯翻拍記錄的出軌電影,你真的看懂了嗎?

意大利原版佩佩

佩佩

再來說佩佩。他是小圈子裡的邊緣人,也因為性取向注定是社會的邊緣人。盡管劇情沒有直接交代,但我們都能看出,他在這個校友發展而來的小圈子裡,是最弱勢的一個,甚至極有可能遭遇過其他三個男人的輕度霸淩,因而人到中年,他的一些讨好型人格特質還是有所展露。面對馬可要求換手機的強勢壓制,他無奈妥協。而在其他人受到足球賽邀請的時候也隻敢抱怨兩句而無法正面硬剛。發言屢屢被打斷之時,也隻是無奈笑笑。

當然,也正因他的弱勢,激發了現場其他三人女性伴侶的“憐愛”,因而佩佩與她們走得更近。但本質上,妻子們仍是看戲的一方,之是以強烈好奇佩佩的伴侶,也是因為不相信佩佩這樣的男性會擁有真正有魅力又優秀的女性伴侶——傳統異性戀女性在擇偶中會下意識接受社會規訓而選擇更具男子氣概的男性,而不是心思敏感細膩共情能力更強的男性——因為這種優勢反而會在社會規訓裡與“非男性”畫上等号。

那麼,佩佩算是“完美受害者”嗎?倒也未必,因為有其他人更炸裂的“黑料”,他和同性伴侶間沖突難免被忽略。

仔細複盤,他和同性伴侶的沖突點在是否出櫃。顯然,佩佩對伴侶謊稱生病在家而不是參加老友聚會,是害怕對方要求把自己引薦給老友。而顯然,他曾與伴侶聊到過這次聚會,也透露過這群所謂老友對他的所作所為,否則對方不會為他最終單獨赴約而如此生氣。

他的同性伴侶隻是需要一個所謂“名分”嗎?顯然不是。他是看透了佩佩的懦弱讨好,希望鼓勵從向小圈子出櫃來實作重建人生的第一步。

那麼我們再來看佩佩為什麼對于馬可回複“參加聚會”反應那麼大。

首先佩佩個性不擅于撒謊,對于夫妻,他很怕撒謊稱病的謊言被揭穿。

但我們也要看到佩佩的一系列反應,不管是強調個人隐私與個人空間,還是最後幸好沒有帶伴侶來,是以能讓所愛之人免受傷害,其實都是在為自己的“不帶伴侶獨身赴會”這個明知道不夠勇敢的決定,尋找事實的後驗性支撐。

戲劇版有一個疑惑點是他說要走但是直到比安卡走他才真正出門。走之前一通輸出。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也可以解釋,那就是他要吃瓜吃到最後,在所有人的“黑料”曝光後,作為群體裡心理地位最低的一個,獲得了某種“精神上的勝利”。這才有了最後“割席”的宣言。他不是這一刻才看清他們的真面目,而是這一刻獲得了精神勝利。

這部創下吉尼斯翻拍記錄的出軌電影,你真的看懂了嗎?

意大利原版卡爾洛塔&馬可

馬克&卡爾洛塔

再來說馬可和卡爾洛塔。如果不是舞台版,我确實沒有意識到馬可“講義氣”的一面。其實,這不就是傳統社會的所謂“大男子主義”的一體兩面?

這讓我也進一步意識到,表面上這是“強勢精英律師”與“弱勢全職太太”的組合。但某種意義上來說,卡爾洛塔才是關系裡處于心理高位(注意是心理高位而不是實際地位)的一方。舞台版弱化了女方的犯罪程度,電影原版是車禍緻人死亡丈夫頂罪,而舞台版就是無傷大雅的一個交通事故。

這樣改動的确避免了交代妻子落網結局這個問題,但也讓妻子的卑微與崩潰顯得有了一點點“矯情”。

從事實來說,她的确對丈夫做小伏低、為兩個孩子付出所有,容忍婆婆侵占小家庭空間。不過她也與一般意義上的弱勢不同,她可以在丈夫的社交圈公開抱怨自己長年沒有性生活的事實(這等于公然挑釁大男子主義丈夫的男性權威);私下裡她着手聯系養老院安排婆婆入住,并懂得利用朋友輿論壓制來扭轉丈夫心意;自己酒駕出車禍後,也可以讓律師丈夫冒着職業形象嚴重受損事業遭受打擊的風險心甘情願為其頂罪。盡管她同樣在這段關系裡備受折磨,精神幾近崩潰,但她最終的歇斯底裡卻震懾住了抓住自己把柄的丈夫。我們可以知道,如若不是這種“愧疚感”,那麼她早就不必作出這般姿态。可反過來,到底是什麼造成了她酗酒瘋癫的根源呢。在我看來,是母職懲罰。

而大男子主義的馬可既是母職懲罰的始作俑者,也最終淪為母職懲罰的連帶受害者、大男子主義的“受害者”。正如前文所說,大男子主義的正向結果,是有正義感有擔當。

在洛克和佩佩職業生涯遭遇訴訟問題時,他都主動挺身而出幫忙。而因為和佩佩互換手機而遭遇全員對他“性向”質疑歧視的時候,他阻止了佩佩的坦白,選擇替他承擔來自柯西莫的侮辱和妻子卡爾洛塔的崩潰。要知道,對于直男來說,比起出軌,出櫃顯然更加“社死”。但馬可也在踐行大男子主義的所謂“負責”中,親手把親密關系推向了深淵。他接母親來住忽略妻子感受也好、為妻子頂罪也好,試圖為佩佩打官司也好,都是他單方面地以為為他人扛下所有、扛起這個家,而全然忽略對方真正需求、忽略其中利害。對他自己來說呢,違背本心的決策緻使他又得通過“精神出軌”來獲得心理補償。

這部創下吉尼斯翻拍記錄的出軌電影,你真的看懂了嗎?

意大利原版埃娃&洛克

洛克&埃娃

最後來說聚會召集人洛克與埃娃這對。

看到很多人看完電影/劇都在罵埃娃,認為她是惡意最大的一個,笃定自己的出軌對象在現場,不會有意外來電,是以提議玩這個遊戲,而在劇版,也确實隻有她沒有完全暴露。

我看片看劇第一觀感也是這個。但回頭複盤,判定一個惡人很容易,但何以有惡卻值得玩味。在自己不暴露的情況下,通過曝光他人的陰暗面來獲得心理平衡,這充其量算是她的表面動機。

而從更深層次心理分析來說,她其實比誰都希望自己的出軌曝光,進而得以結束這段婚姻。她提議玩這個遊戲,其實内心深處是有自毀的傾向的。

影版開頭與丈夫讨論女兒時的對話早已暴露:她何嘗不也是生活在一部意圖離開家庭的舞台劇裡,需要沖突來定義自己、找到離開的方式。劇版隻留了馬可那句“連環殺手就是為了被發現”。

那麼我們要問,埃娃為什麼希望被發現。來說說我的了解。作為心理咨詢師,她對自己的問題恐怕也是很清楚的。本質上,是她缺乏以健康正常的方式離開這段婚姻關系的勇氣。畢竟在所有人看來,丈夫太好了,她沒有理由離開他。

這部創下吉尼斯翻拍記錄的出軌電影,你真的看懂了嗎?

意大利原版洛克&埃娃

是以我們又要追問,既然丈夫這麼好,又為什麼非要離開他。

這個答案不易被察覺。那就是洛克身上的道德壓迫感。從埃娃父親的外科醫生身份和丈夫洛克的抱怨我們可以知道,在最初的結合中,埃娃和洛克分處不同階層——是精英富養的千金愛上努力奮鬥窮小子的故事。不同于婚後事業有成就迅速翻臉的陳世美們,洛克始終是“好好先生”,對朋友好對女兒好對客戶保持距離。但随着歲月流逝,不同階層之間的差異也很快顯現,激情之愛無法彌合天長日久的嫌隙。

要知道,千金之是以會有世俗意義上的“下嫁”,本質上是為了逃離并與原生家庭的控制決裂,窮小子身上的氣質也和她所接觸的公子哥不同。可以想見她最初選擇洛克,一定有對其善良溫和努力的肯定。但這些優點同樣也是一體兩面的,尤其是當激情與愛逐漸消退之後。

舞台版強化了丈夫的“說教”傾向。通過埃娃和洛克育兒觀念分歧展現出的,不是她對對方的失望,而是對方永遠占據道德制高點的壓抑。而随着劇情展開,洛克總愛抱怨自己不被嶽父看好,自嘲自己是隻配給下層平民做手術的三流整容醫生。這種自我厭棄的抱怨,他不僅要對妻子私下說,而且也在聚會上公開說。把自己置于受害者位置,也就意味着,作為嶽父女兒的埃娃,要替父承擔一部分輿論壓力。

而對于出軌這件事,影版的處理似乎有暗示洛克已知是柯西莫的意味。不過舞台版我更傾向于他直至後來才逐漸察覺,否則他将妻子隆胸定義為也在努力改善他們的婚姻關系,更像加碼“道德壓力”。

然而不管知道還是不知道,面對和妻子之間的問題,洛克多少有些回避型人格。我們絕對肯定他作為父親、作為丈夫、作為小圈子“大哥”責任義務方面,是優秀模闆樣的存在。但他在親密關系的溝通上,他甚至不如柯西莫——至少比安卡與前男友保持聯系的誤會解除,他仍然可以直接表達他的不接受和不快樂。盡管這種要求是雙标的,但作為他的伴侶是明确知道他的邊界在哪。

但洛克明顯對妻子采取了無底線的包容。對于出軌這樣的原則性問題,他竟然希望通過自己看心理醫生的方式來試圖單方面解決自己的“在意”。

我們來看男主人婚姻咨詢的結果:他告訴妻子,不要把每次讨論都變争權奪霸,退一步的那人并不一定是弱者。唯一長久的夫妻是兩個裡面的一個,不管是誰,選擇退一步。退一步有時候也是向前一步。

這段話的潛台詞再明顯不過,那就是我希望和你過下去,是以我選擇退讓,不是因為我比你弱,而是我比你更強。

對于正常人來說,聽到這句話其實是一種安撫,也是一種愛意流露。但我們站在心理狀态已經不太健康的埃娃看來,這無異于一種綁架,站在道德至高地的宣判,宣判你埃娃是錯的,但我決定不和你計較。埃娃需要這種不戰而勝嗎?顯然她感到了更深的壓抑。才會用更放縱的行為試探對方的底線。

于是她找到了圈子“道德窪地”柯西莫。她根本不愛他,哪怕她為他隆胸——她的取悅某種意義上是一種自毀,哪怕她因為他還有第四者而憤怒丢掉耳環——她自以為的征服不過在對方而言是一種集郵。

是以從評判孰是孰非來說,洛克的确無辜。但如果洛克仍愛着埃娃、隻願與這個外人眼中的“渣女”過一生、要着手解決他和埃娃兩個人的問題的話,也必須認清是回避與縱容造成了這樣的局面。不管是試圖阻止衆人玩遊戲,還是對妻子出軌粉飾太平。

或許可以反向引用洛克的婚姻咨詢金句。親密關系的确不是争權奪霸的戰場,但長久的關系永遠是勢均力敵。如果一定要有人退一步,一定是越界的那個、強勢的那個。反之,希望通過扮演親密關系裡的聖人,并不會喚起對方的良知,而隻會引導對方一點點淪為更放縱的惡人。

是以直面問題、敢于沖突,也是親密關系裡的重要一課。要知道,親密關系裡的沖突不是分勝負,而是确立邊界。洛克不必在妻子父親的“嘲諷”中自我貶低,也不應在明知對方出軌一味隐忍,甚至不該在妻子亮明反對孩子“早戀”的時候偷偷與女兒達成同盟。所有的問題都理當開誠布公,亮明各自立場與堅持。最終,坦然接受在沖突中達成共識或是分道揚镳的結果。

舞台版保留了《完美陌生人》原版那個平行世界的結局。這樣一個相對悲觀有保留黑色喜劇意味的結局,或許并不是為了告訴我們,不要去試探人性。其實出軌也好、七年之癢也好、中年危機也好,看起來有關于親密關系雙方,可根源或許在于我們在不同階段無法及時調整的自我認知。“隻要别人都有陰暗面我就不算有罪”“隻要不被發現就沒關系”“隻要沒有邁出實質性那一步就不算”“隻要我不拆穿就可以當對方沒犯錯”……這些五花八門的定義,騙騙别人可以,可别把自己給騙了。

檢視原圖 112K

  • 這部創下吉尼斯翻拍記錄的出軌電影,你真的看懂了嗎?
  • 這部創下吉尼斯翻拍記錄的出軌電影,你真的看懂了嗎?
  • 這部創下吉尼斯翻拍記錄的出軌電影,你真的看懂了嗎?
  • 這部創下吉尼斯翻拍記錄的出軌電影,你真的看懂了嗎?
  • 這部創下吉尼斯翻拍記錄的出軌電影,你真的看懂了嗎?
  • 這部創下吉尼斯翻拍記錄的出軌電影,你真的看懂了嗎?
  • 這部創下吉尼斯翻拍記錄的出軌電影,你真的看懂了嗎?
  • 這部創下吉尼斯翻拍記錄的出軌電影,你真的看懂了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