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估Soul價值,Soul張璐及其團隊用初心打造無壓力社交

作者:河南經濟報

  随着社交App日新月異的發展,2016年Soul張璐創立的社交App——Soul橫空出世。這款主打“興趣社交”的App,一經推出,便受到了年輕人的追捧。這場關于社交App之戰,Soul張璐及其團隊洞察且預判了Soul與其他社交App的差異化與商業化,如此一來,Soul便首當其沖的成為了商業估值排名靠前的App之一。

  社交新變局:新勢力反向突圍,老玩家跨界謀增

  “社交賽道看起來像個黑洞,确實失敗率很高,但其實這個黑洞是分叉的”,一位投資機構合夥人告訴《财經故事荟》。而新玩家的突圍之道,就是反其道為之的差異化。

  微信以熟人社交獨占鳌頭之後,模仿微信的一衆玩家,都未有起色。但與微信反向而行,主打陌生人社交的陌陌,卻在縫隙之地,找到增長機會——去熟人化,鼓勵使用者通過設定屏蔽通訊錄好友。陌陌之後,依次又有快抖、小紅書、Soul等新玩家崛起。

  與陌陌定位于顔值社交不同,Soul找到了興趣社交的新路徑——為了“反顔值”,Soul甚至不支援使用者上傳真人頭像,最終以“興趣社交”扳倒“顔值社交”。

  根據Mob研究院的報告,超過四成的Z世代偏好尋求有共同興趣愛好的陌生人,相比之下,尋找顔值、身材對胃口的陌生人比例僅為14.8%。

重估Soul價值,Soul張璐及其團隊用初心打造無壓力社交

  其二,新玩家因為其切口較小,或者路徑較新,反而更容易針對某一圈層,提供深度連結和高粘性吸引力。

  Soul就是如此——相比浮于表面的顔值社交,深入内心的興趣社交,吸引使用者在此表達真我、任性放飛,基于共同興趣,組建創業、學習、寵物等一個個高粘性的興趣小部落。

  發展早期依靠差異化尋路,接下來,跨界混搭,謀求增量,成為了社交平台的共識。

  Soul即是如此,最早其高舉“興趣社交”的旗号入場,而後搭建越來越多元的社交場景,使用者可以通過靈魂比對、語音比對(1V1語音場景)、興趣群組(文字交流場景)、群聊派對(多對多語音場景)、臉基尼比對(3D頭像遮臉視訊場景)、廣場内容、狼人殺等不同方式,無壓力開啟社交,融合了“興趣社交”、“語音社交”、“遊戲社交”等。

  二

  變現多元化:廣告VS使用者付費VS電商帶貨

  擁有海量使用者的社交帝國,距離金錢帝國通常僅有一步之遙。不過,新玩家和老玩家在變現路徑上,存在明顯差距——老玩家高度依賴To B端的廣告變現,新玩家則更倚重于To C的使用者付費機制。

  廣告變現,是多數社交巨頭們駕輕就熟的模式,通常也是第一大營收來源。

  Soul當下主要營收模式有三個:VAS增值服務、廣告、Giftmoji社交電商業務。

  從其披露的港股招股書顯示,2021年,Soul的營收中,To C 端的使用者增值服務,對營收大盤的貢獻率高達93.9%,自2020年第三季度開始推進的廣告服務貢獻約為2.6%。

  有内部人士解釋, 目前Soul對廣告變現相當克制,甚至主動放棄了不少廣告變現的機會,而其廣告變現的底線,就是“使用者認可”,必須在“活躍使用者和品牌”都滿意的情況下,才會嘗試廣告變現,在廣告主的挑選上也相對嚴苛,主要面向年輕潮流品牌等。

  使用者增值服務變現模式的長闆在于,相比廣告,其不會對使用者造成幹擾,而且不受經濟周期波動影響。

  這從Soul的财務資料中也可見一斑。2020年,公司收入同比增長604.3%,至5.0億;2021年,收入同比增長157.3%,至12.8億;2019-2021年,公司毛利率水準從49%上升至80%,再至85%。

  2019年、2020年及2021年,月活躍使用者分別為11.5百萬名、20.8百萬名及 31.6百萬名,同期日均活躍使用者分別為3.3百萬名、5.9百萬名及9.3百萬名。于2019年、2020 年及2021年,平均月付費使用者數目分別為268.9千名、929.3千名及1.7百萬名,而平均每月每付費使用者收入分別為人民币21.9元、人民币43.5元及人民币60.5元。

  付費意願高的年輕使用者群,還為平台帶來了次生變現機會,比如虛實結合的經濟體系——變現原點也是使用者付費主導。

  早在2019年,Soul就推出了“超萌捏臉”工具,鼓勵使用者自發創作虛拟頭像。到了2021年6月,Soul順勢上線“個性商城”闆塊,創作者經濟系統雛形逐漸初現,即由平台提供簡單易上手的内容創作開放系統,由捏臉師自行創作虛拟形象,并上傳商城進行銷售,獲得經濟收益。目前,據媒體報道,該平台頭部捏臉師收入已經達到五萬元。

重估Soul價值,Soul張璐及其團隊用初心打造無壓力社交

  從本質上來看,Soul的“捏臉經濟”,其實就是元宇宙時代的經濟系統——在虛拟世界裡建構了可持續輪轉的經濟閉環。

  為什麼社交元宇宙裡的新玩家,變現模式從To B 變遷到了 To C 呢?

  很大的一個原因在于,網際網路早期使用者習慣了免費,大多屬于價格敏感群體,而年輕人偏愛悅己性精神消費,是體驗敏感群體,願意為此買單,這讓社交新勢力有底氣拒絕廣告誘惑。而無論是Discord、Roblox、還是Soul,Z世代年輕使用者的占比都達到了七八成。

  另據尼爾森釋出的《中國單身經濟報告》,在中國2.4億的年輕單身群體中,42%的單身消費者習慣為悅己買單——無論是在Discord上每月花費9.99美金,換取沒有廣告打擾的環境,還是在Soul上花費幾十元,下單一個心儀的虛拟頭像,莫不如此。

  綜上,社交變現主路徑,從To B向To C大遷移,自然不足為怪了。

  不過,To B、To C變現模式, 并非絕對互斥關系。歸根結底,新社交巨頭拒絕的并非廣告,而是對使用者體驗的傷害,待到模式成熟,應該都會啟動或者提升廣告權重。

  以曾經拒絕廣告的B站為例,2016年開始嘗試廣告,到了2021年,廣告收入已經占到總收入的23.3%,以此增速,有望在三五年後成為B站第一大營收來源。

  隻要手握粘性使用者,To B還是To C,更多源于取舍,而非限于能力。

  三

  如何重估社交平台價值?

  當社交平台的商業變現模式重點,從To B遷移到To C 時,其估值邏輯必然發生遷移——使用者數量之外,主流使用者群體的關鍵特性,比如年齡、時長、興趣等變量,成為影響估值的重要因子。

  不妨先看一個案例。同為社交平台,小紅書月活使用者2億,遠低于微網誌的5.73億月活,但小紅書市估值200億美金,是微網誌市值的4倍,如此測算,小紅書單個使用者價值竟然達到了微網誌的10倍左右?

  可見,社交平台的價值,并不簡單取決于使用者數量。

  再以Soul為例,2021年,其平台MAU中90後使用者占比達74.9%。同期,該平台59.4%的使用者為高活使用者(每個月活躍至少15天),日活使用者日均使用時長超45分鐘,幾乎與Tiktok和Snapchat持平。

  在互動率上,Soul的資料也可圈可點。2021年,發消息使用者平均每人每天發出66條消息,領先于其他開放社交平台。

  時長越長,互動越多,粘性越高,帶來了更多的變現機會和更大的變現潛力——自然也能帶來更高的估值/市值。

  年齡越低,通常也意味着付費意願更強、更得廣告主青睐,平均ARPPU值也會一路走高。

  比如,在Soul平台上,購買虛拟頭像的使用者中,18—27歲(Z世代)消費者占比最高,達到50.4%,最多購買過53次,其次是27—35歲,占比約為40%。而廣告主也更為青睐青年使用者。

  據申銀萬國釋出的《進擊的Z世代》顯示,中國Z世代的年度開支達到4萬億人民币,已占全國家庭總開支的約 13%,達到全世界最高水準,作為“消費擔當”,也成為了廣告主最想俘獲的目标群體。

  綜上,社交平台的估值邏輯,不應僅僅倚重使用者量級,應該引入使用者年齡、使用時長、人均付費能力等變量綜合考量。

  結 語

  《2022年全球數字概覽》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1月,全球社交媒體使用者超過46.2億,在全球總人口中占比58.4%,忝列第一大網際網路應用品類。正如以色列學者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中所說,社交是人類的一種生存本能,社交和人類是彼此依存的孿生體。

  在新一代的社交App内,Soul主打的“興趣社交”直擊當下年輕人的社交痛點,這樣直接的方式,也更加受到年輕人的青睐。就目前Soul的估值來講,Soul的資料可圈可點,這也離不開Soul張璐及其團隊共同的努力。相信在他們的精準洞察下,會再次更改新一代年輕人的社交方式,與當下年輕人群體共同打造無壓力社交,讓我們拭目以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