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美白對蝦養殖過程中常見的40種問題及解決方案終篇<肆>

作者:邦漁緻富生物

23、底臭的常見原因是什麼?如何防止底臭?

底臭的常見原因:

①養殖水深與增氧能力脫節,造成底層溶氧不足,底泥發臭。例如,水深在1.5 米以上的池塘僅有水車式增氧機,是以池塘底層溶氧會經常不足。

②投餌量大,飼料使用率低。正常情況下對蝦十分鐘左右就可吃飽,過多攝食則造成蝦消化不良,以緻底泥中有大量的殘餌或糞便,容易發臭。

③砂底池塘,由于砂質顆粒較大,相對表面積小,吸附氨等有害物質的能力較差,容易發臭。

④水較瘦或老化池塘,藻類光合作用差,不僅溶氧低,且有害物質降解速度慢,底泥容易發臭。

⑤不适當的用藥,如經常使用消毒劑,破壞水體的自淨能力,氨氮等有害物質在底部積累。

⑥經常使用沸石粉、木炭等吸附為主的“底改”産品,造成底質中大量的有害物質沉積,底泥也易發臭。

防止底臭的方法:

①盡量不用砂底養蝦,或将砂底改為泥沙底。

②底層充氣,提高底泥的氧化還原電位,促進有益藻類的繁殖,是防止底臭的較好方法。

③少量多餐的投料方法與适當停料相結合。

④經常用微生态制劑拌料投喂,提高餌料轉化率。

⑤防止盲目的用藥。

⑥用降解型底改産品如“底改20”或者“過硫底改”代替吸附性底改産品。

24、造成對蝦遊塘的原因是什麼?應該采取什麼樣的對策?

(1)營養性遊塘。

對蝦成群結隊有方向性遊塘,時而在水中間,時而在水面,如果往池塘投些餌料,會有許多蝦停下攝食。

對策:幼苗期,建議肥水放苗,應盡快把水體中的微生物和藻類培養起來,每日投喂2-3 次餌料。養殖過程中應根據對蝦的個體大小、天氣變化情況、水質和底質條件、對蝦健康狀況、對蝦實際攝食量等因素對投喂量進行靈活調整,做到合理投喂;中後期,則應多投喂人工配合飼料,滿足對蝦的營養需要。

(2)環境因子突變引起對蝦應激性遊塘:

當高溫、寒潮、暴雨、大風、台風時,由于蝦池較淺,污染的池底易被攪渾,

蝦池水環境中理化因子驟然變化或毒害因子含量過高,使大量藻類死亡,池水突然變清,或浮遊生物組成發生變化(即“轉水”),水質惡化。實踐中還發現,如陰雨天持續10天以上,轉晴後陽光猛烈,使水體一下子濃起來,這種情況也會使對蝦産生應激性遊塘。出現遊塘的池塘,病原菌集中在池底且極易被激活并大量增殖,同時對蝦體質虛弱,為病原提供了乘虛而入之機,極易誘發蝦病。

對策:

①在陰雨天、台風來臨前2天,注入新水,提高蝦池水位;沿池壁灑少量熟石灰,将“益藻肥水寶”+“氨基酸肥水膏”浸泡2小時後全池潑灑,可維持風雨期間菌相和藻相平衡。

②在下雨過程中必須開足增氧機,并減少投喂量,同時将“淨解靈”+“維生素C鈉粉”全池潑灑以解毒和抗應激。

③雨後使用“淨解靈”或“解毒藍波灣”+“益藻肥水寶”少量多次全池潑灑,這樣既可保證陰雨天、台風天水色良好不變,同時可預防缺氧、浮頭、冒底和偷死現象的發生,使對蝦穩度風雨天。

(3)缺氧性遊塘:

在養殖過程中,當水體中溶解氧不足時,對蝦便會成群結隊地浮遊到溶解氧較多的水面呼吸氧氣,此種現象為缺氧性遊塘(俗稱浮頭)。缺氧造成的遊池現象會出現在養殖各個階段,因池塘養殖密度過高、投餌過量、池水惡化、水色發暗或過濃,以及在傍晚下西北雨後極易發生。遊塘大多發生在淩晨,有時也會在上半夜開始,甚至發生在白天。養殖戶可根據天氣、水質情況而得以确診。

對策:①立即開足增氧機增氧。②增氧劑灑于浮頭集中處。③向池内灌注新鮮水或用噴灌機噴水增氧。④浮頭期間停止投餌,待溶氧狀況徹底好轉後再投喂。

(4)對蝦成群遊在水面,有方向、長時間不下沉的。

有機物、氨氮、硫化氫、亞硝酸鹽和重金屬離子含量過高,水體溶氧偏低,水質惡劣引起。若不及早處理,就會使對蝦的免疫力降低,一有細菌病毒感染就會發病死亡。

對策:該種情況先用“淨解靈”或“解毒藍波灣”解毒調水,然後“維生素C鈉粉”+“益藻肥水寶”混合全池潑灑,按此法處理後,對蝦不但沒有遊池,而且食欲、活動能力等都會很快恢複正常。

(5)pH值過高或過低,及藻相或菌相不正常引起的遊塘。

pH 值低于6.5 時,對蝦呼吸節律加快,代謝頻率增加,同時酸性水能使蝦的血液pH 值下降,血液中氧的分壓降低,造成血藍蛋白運輸氧的功能發生障礙,減低其載氧能力,緻使組織内缺氧,造成類似水體缺氧出現的遊塘現象。水體pH 值大于10 時,對蝦鰓組織遭受破壞,呼吸機能發生障礙,導緻對蝦窒息遊塘。

對策:許多養殖戶忽視了對池水pH值的調控,緻使對蝦因pH 值不适而引起對蝦遊塘現象頻頻發生。是以,在養殖過程中,應每天堅持監測pH 值。當水質偏酸時,應及時用生石灰處理,按3-5 公斤/畝的用量少量多次添加;水質偏堿時,排去20-30 公分池水,進回20-30 公分新水,然後“淨解靈”或“解毒藍波灣”+高濃縮複合芽孢調水。

(6)疾病引起的遊塘

對蝦感染了白斑、熒光、爛鰓等疾病可引起遊池。病蝦在行動上表現為在水面做緩慢遊動或狂遊,多單遊而不成群,人為刺激時,反應遲鈍,有時在水面上打轉或無定向上下遊動,有的匍匐或側卧池邊淺水處;最明顯的特征是遊塘對蝦往往在體表、鰓、肝胰髒、腸胃等組織出現各種典型病理特征。碰到此種情況是蝦病大量發生的前兆,應緊密觀察,仔細檢查病蝦,确診後對症下藥,以免造成較大危害。對策:天不好時或輕微感染時先用噬菌蛭弧菌制劑 +“蝦蟹AD鈣”連用兩天;同時内服抗菌藥物,外潑“維生素C鈉粉”。

(7)生理性遊塘

每逢初一和十五,月缺月圓,潮漲潮落時,對蝦會随着潮汐的變化規律而活動頻繁。這種遊塘不會很強烈,具有一定的周期和習慣性,同時出現蛻殼現象。此類遊塘屬于生理性遊塘,一般無害,但正處于蛻殼期,應防止因溶解氧不足引起對蝦發病。

對策:在遊池時排水30 厘米以上,快速加水複位,停止投料,促進對蝦同步蛻殼,可潑灑“蝦蟹AD鈣”促進生長;同時增氧,保證池水有充足溶解氧。

25、藻相突變(“倒藻”或“轉水”)如何處理?

養殖前期出現“倒藻”,是水體缺乏營養鹽類,“益藻肥水寶”+“氨基酸肥水膏”混合浸泡追肥保藻,保持透明度在30 公分左右。養殖後期出現“倒藻”,表明水質老化,應先排表層水20 厘米,使用“淨解靈”或“解毒藍波灣”,第二天“益藻肥水寶”肥水,同時“改底20”少量多次改底,連續3天,并加水至原位。

26、蝦蛻殼不遂導緻死亡,如何處理?

有的蝦在蛻殼前死亡(蛻殼不遂),也有的蝦在蛻殼後死亡(體力消耗大,軟殼不硬化)。

原因1:對蝦感染慢性疾病,進食減少,體質衰弱,蛻殼時體力衰竭,導緻死亡。

對策:全池潑灑噬菌蛭弧菌制劑 +“蝦蟹AD鈣”,連用兩到三次,同時内服抗菌藥物三到五天,每天兩到三次。

原因2:水質不良,底質惡化,池水長期處于低溶氧狀況下,或夜間溶解氧偏低,水底有害物質含量過高,對蝦處于高度應激狀态,無力蛻殼。

對策:上午使用“淨解靈”或“解毒藍波灣”調水,下午用“過硫底改”+“增氧片”改底,第二天使用“蝦蟹AD鈣”全池潑灑。

原因3:飼料缺鈣或蝦體鈣代謝出現障礙,造成蛻殼困難。

對策:嚴把飼料品質關,選擇營養全面的優質飼料, 全池潑灑“維生素C鈉粉”+“蝦蟹AD鈣”。

原因4:蝦蟹身上附有藻類,纖毛蟲寄生時,會影響蛻殼。

對策:使用“過硫底改”+“大黃五倍子散”,然後使用“維動力”+“蝦蟹AD鈣”,恢複體質。

針對以上原因,為防止蛻殼不遂暴發,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在飼料中經常添加“維動力”+“蝦蟹AD鈣”。

2、水體中每半月潑灑一次“蝦蟹AD鈣”。

3、常用“過硫底改”預防纖毛蟲。

4、高溫季節,特别是中後期,要保持水體有充足的溶氧。而在蛻殼高峰時,多增氧,水位應适量降低,少換水,防止應激過大而引起的蛻殼不遂。

27、怎樣設定料台,料台髒怎麼處理?

料台是我們檢驗蝦吃料情況的一個标準,但是料台有時候不準。

主要原因:

①料台放的太少,起碼每畝1個。

②料台太髒,料台髒就反映出一個是蝦浪費多,另外池底也髒了,可以用“過硫底改”改底,連用兩到三次,可以放到料台裡一些,料台可以變幹淨。

③料台放的位置不對。是以要想準确反映蝦池料的真實情況,建議經常換位置。

28、缺氧後怎麼處理?

水體中80%的氧氣是藻類産生的,10%的氧氣是增氧機的左右,剩餘10%的氧氣是水準面與空氣接觸分子擴散及我們日常管理中的加水排水産生的。水體裡80%的氧氣被藻類、浮遊動物及有機質消耗掉了,隻有20%的氧氣是被蝦用了。是以水體缺氧的主要原因是藻類老化及有機質過多造成的。缺氧後第二天上午要及時用“淨解靈”或“解毒藍波灣”+“氨基酸肥水膏”調水,下午用“過硫底改”或“底改20”改底,晚上用顆粒氧增氧,少量多次連用兩三次,缺氧症狀減輕。

29、傍晚蝦跳塘,蝦體發紅,眼睛發亮、發紅,爬邊爬沙是什麼原因?

養蝦到中後期,蝦的密度變大,塘底的有機質污染加重,特别是中後期水溫高塘底發酵嚴重,造成底層溶氧變低,有毒物質增加,底層水變酸,環境惡化,易産生應激,是以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如聲音、震動、光等),蝦就會跳出水面。如果塘底缺氧不嚴重,晚間蝦會有局部跳塘;如果塘底缺氧嚴重,蝦會在水上層及爬在池塘邊,蝦會跳更加嚴重。此時可以上午先用“淨解靈”或“解毒藍波灣”解毒調水,後用“過硫底改”+“增氧片”改底,晚上用增氧劑增氧;根據情況,可随時潑灑“維生素C鈉粉”+“蝦蟹AD鈣”,緩解症狀。

30、中後期為什麼死蝦容易死大的?

蝦在生長過程中要不斷的脫殼才能長大,池塘裡的蝦蛻殼的次數越多,蝦生長速度越快,在我們養殖的環境下,很多蝦蛻殼都不是正常的生理周期脫殼,很多都是因為應激而導緻的不正常脫殼,這樣使得蝦在蛻殼過程中過量的消耗能量,損傷體質;

池塘不經常蛻殼的蝦物質能量積累多,生長得好,但是不是長得最大,而頻繁脫殼的蝦物質能量積累不足,雖然生長得最大,但是體質也最差;我們在平時看料台的時候也可以發現,料台裡最大的蝦往往不是最漂亮的蝦,而是那些中等大小的蝦體質最好,也就是這個原因,是以多數死亡的時候都是體質相對弱的大蝦先死。另外,這種現象說明多數蝦發病時都屬于細菌病或由細菌引起的敗血症類的疾病,并非病毒病為主,病毒性的疾病蝦死亡往往以抵抗能力差的小蝦為主。

31、養殖過程中,經常有蝦殼漂浮在風尾處是什麼原因?

這種現象,常見于養殖中後期,通常有兩種原因會導緻這種現象的産生:(1)塘底污染嚴重,池底變髒、缺氧,池底不穩定,在水體對流過程中蝦殼上浮。(2)蝦殼缺乏鈣質磷鹽,蝦殼密度小,以及長期體質差,蝦殼有效成殼物質不足,蝦殼變輕。

對策:用“底改20”或“過硫底改”改底,隔一天一次,連用2-3次。“淨解靈”或“解毒藍波灣”+“乳酸菌”調水,加速水體物質、能量循環代謝,減少水體對流返底。同時潑灑“維生素C鈉粉”+“蝦蟹AD鈣”,促進蝦對鈣質和磷鹽的吸收利用。

22、增氧機周圍泡沫多或水紋散不開,什麼原因?

這種水體常發生于中後期水體或倒藻後,這種水體懸浮顆粒有機質多,耗氧物質多,水體表面張力大,這時水體的循環代謝不暢,一般水色發暗,發濃,主要是裸藻和隐藻為主。主要來源于(1)飼料投喂量增加帶來的殘餌和糞便增加,使池塘有機物增加。(2)蝦活動能力加強或因不舒服而煩躁不安,攪動底泥,塘底有機物上浮,增加了水體有機質的含量。

對策:“淨解靈”或“解毒藍波灣”+“乳酸菌”調水,使用“改底20”或“過硫底改”改底。

33、陰雨天亞硝酸鹽高怎麼處理?

陰雨天物質代謝能量流動速度慢,藻類代謝速度減慢,此時亞硝酸鹽高多數是因為含氮化合物的供給速度大于水體轉化和利用速度,再加上陰雨天氧氣不足,亞硝酸鹽很難被轉化成硝酸鹽,是以亞硝酸鹽積累下來很難降低,如果此時強行降低亞硝酸鹽或者強行将亞硝酸鹽轉移到塘底,勢必打破原有的平衡,引起水質不穩定,造成發病。

對策:

(1)減少投喂或停料(個别嚴重偏高的池塘)。降低含氮化合物的供給,減少氮源的積累。

(2)定期使用“淨解靈”或“解毒藍波灣”,減少因亞硝酸鹽過高造成對蝦的影響。

(3)經常使用“過硫底改”+“增氧片”改底,控制塘底亞硝酸鹽的增加,促進亞硝酸鹽轉化成硝酸鹽。

34、加料猛會出現什麼問題?

加料過猛,蝦肝髒容易腫大,容易得腸炎,同時吃料多了,肝髒的負擔會加重,糞便會增多,易破壞底質、水質。是以加料時堅持少加勤加的原則,

35、對蝦偷死及防治

發病情況:

“偷死綜合症”又稱“死底症”,也常稱為“偷死病”。主要是基于該病發生時無明顯征兆,而且該病暴發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有病原、環境脅迫、蝦苗早期營養等多種因素引起。偷死症易在水質、底質惡化的高密度養殖的蝦塘發生,每年發病時間一般在8-10月份,通常發病水溫28℃以上,養殖時間60-80天。

發病初期,一般每天在池底,特别是增氧機周圍可發現數斤死蝦,随着水質繼續惡化,死蝦數量成倍增多,在蛻殼期間形成死亡高峰期,如不加以控制,死亡現象會一直持續到收蝦季節,甚至絕收。

發病原因:

一是池塘中原本就存在緻病菌,随着溫度的升高,投餌量增大,水質容易惡化,蝦的抵抗力降低,緻病菌大量繁殖,進而感染蝦。二是随着環境的惡化,蝦易産生應激反應,一旦蝦抵抗力下降或處于蛻殼期,如果環境持續得不到改善,就會引起蝦的死亡。

防治方法:

(1)必須加強管理,防患于未然。平時注重池塘水質和底質的改良。定期交替使用“底改20”或“過硫底改”改底,及時分解掉底部積累的殘餌、糞便,從根源上消除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毒、有害物質的産生,而且也大大減少了池塘底部緻病菌大量繁殖的可能性。如果蝦身髒,考慮是否有纖毛蟲的附着。

(2)要增強蝦的抵抗力,定期潑灑“維生素C鈉粉”+“蝦蟹AD鈣”,提高蝦的免疫力。

(3)進入高溫期,要在蝦塘定期消毒,盡量用溫和型的複合碘溶液。如遇到天氣突變、水質突然惡化等,要及時用“淨解靈”或“解毒藍波灣”調水,在水中潑灑“蝦蟹AD鈣”,提高蝦的抗應激能力,最大程度上減少蝦的傷亡,防止軟殼死蝦的産生。

(4)投餌量的控制。要根據天氣、剩餘餌料的多少以及溶氧、水體環境,及時調整投餌量。

(5)如果水質亞硝酸鹽、氨氮等化學名額偏高,第一天先排掉20厘米底層池水,加注部分新水,然後潑灑“淨解靈”或“解毒藍波灣”調水解毒。第二天上午使用“底改20”改底,下午潑灑“維生素C鈉粉”+“蝦蟹AD鈣”,提高蝦的免疫力。

(6)如果死蝦肌肉白濁,同時伴有甲殼潰瘍、斷須情況,則要考慮是否是緻病菌感染所緻。解毒調水的同時要内服抗菌藥物,控制細菌和病毒的感染。

36、對蝦紅體産生的原因及對策

原因1 應激性紅體

當水體中的各種環境因子發生改變時,比如溫度、pH值、鹽度、亞硝酸鹽、氨氮、天氣突變時,對蝦為适應環境變化,出現生理性的紅體變化,出現觸須、尾扇、附肢等的發紅。另外,人為捕撈也會引起對蝦的應激性紅體。尤其是在高溫多雨的夏季,天氣突變,暴雨之後,大量的排換水等往往都會引起蝦的應激性紅體。

對策

當環境出現突變的時候,比如暴雨之後、氣溫突變等之後,及時在水體中潑灑“維生素C鈉粉”或“蝦蟹AD鈣”,提高對蝦抗應激能力,如果水體出現倒藻的情況,需同時配合“益藻肥水寶”潑灑。捕撈和排換水之後,要及時補充“維生素C鈉粉”或“蝦蟹AD鈣”,增強對蝦對環境的适應能力,提高對蝦的活力,預防繼發細菌和病毒侵襲。

原因2 細菌性紅體

主要是由于副溶血弧菌感染所緻。病蝦附肢變紅,尤其是遊泳足變紅,通常身體也會發紅,殼變硬,肝胰髒輪廓不清晰。病蝦活力較差,在水中緩慢遊動或沉底不動,有時旋轉或垂直遊動,反應遲鈍、厭食。

對策

平時要加強池塘的底改、調水工作,定期消毒,防止緻病性細菌的大量滋生。發病後,先用複合碘溶液全池潑灑消毒,然後用“維生素C鈉粉”或“解毒藍波灣”調水解毒。病情嚴重的要内服抗菌藥物。

原因3 病毒性紅體

主要表現為病蝦紅須、紅尾、紅體,病蝦攝食減少或不攝食,在水面緩慢遊動,撈離水體後,很快死亡。病蝦的甲殼變軟,與肌肉分離,容易剝落,基本無紅腿現象。肝胰髒輪廓很不清晰、腫大、糜爛。

對策

預防病毒病的關鍵在于保持水體穩定,提高對蝦的抗病能力,盡量減少誘發因素,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高發季節,附近池塘已有發病時不要進排水,趕走在池塘邊逗留的水鳥,使用的工具及時消毒,做好防傳染工作。

(2)不要用刺激性大的藥物,如刺激性大的消毒藥、殺蟲藥,盡量避免不正确的用藥。

(3)定期潑灑“維生素C鈉粉”+“蝦蟹AD鈣”,增強對蝦的抗病力,潑灑“維生素C鈉粉”或“解毒藍波灣”穩水解毒,使用“改底20”或“過硫底改”改底,并保證溶氧充足,減少誘發因素。

(4)适當減料,減少池塘内健康蝦被傳染。

治療病毒病的關鍵在于使池塘中大量未發病的蝦保持健康,而不是要治愈那些已經被病毒感染、頻臨死亡的病蝦。根據病毒病所處的發病階段針對性治療。

發病前期:發現少量的蝦遊塘,抓蝦網内有少量蝦死亡時,及時減料或不喂料,通過魚攝食病蝦來切斷傳染源。内服或潑灑“應激VC”增強蝦的抗病力,夜晚用增氧劑,防缺氧死亡。若并發細菌病,使用溫和型的消毒劑,第二天用“過硫底改”改底。

發病高峰:遊塘的蝦數量逐漸增多,蝦網内死亡蝦很多時,停料,增氧改底。

發病後期:死蝦越來越少,适當增加投料,内服抗菌藥物,潑灑“應激VC”+“蝦蟹AD鈣”,第二天“過硫底改”+“增氧片”改底,防繼發感染,連續1-2個療程。等到沒有死蝦後,加強營養,病蝦恢複體質到正常狀态,潑灑“維生素C鈉粉”或“解毒藍波灣”穩水解毒,适當潑灑微生态制劑恢複水體生态。

37、對蝦白便病如何處理

發病情況:

近幾年,養殖的南美白對蝦出現了空腸白便的現象,且呈逐年蔓延趨勢,危害比較嚴重。多數蝦發生白便後就開始出現空腸、空胃、遊塘現象,繼續惡化會有蝦爬邊偷死的症狀。

發病症狀:

發病初期,隻是吃食量減少,随着病情的加重,池塘下風口出現大量的漂浮的白色糞便,蝦會伴有空腸、斷腸,肝胰髒出現萎縮,外觀模糊。主要的病理變化表現為腸道粘膜下層細胞增生,上皮細胞脫落;增生并纖維化的細胞層整體脫落,且可多次脫落,形成多次白便。

病因分析:

初期是由細菌引起的,但是随着病情的發展,到中後期用藥控制,效果不是非常明顯。可以判斷,除了細菌外,其緻病性還與池塘環境有關,如水質變化、攝食變質餌

料而造成的消化機能受損,天氣變化導緻的倒藻等都是誘發病情加重的因素。

防治方法:

第一天停料,用“淨解靈”或“解毒藍波灣”穩水解毒,2小時後“過硫底改”+“增氧片”改底。

第二天投料減少20%,飼料中添加抗菌藥物(療程3-5天),搭配丁酸梭菌原液,潑灑“維生素C鈉粉”+“蝦蟹AD鈣”。

第三天,潑灑一次溫和的複合碘溶液,對水體進行徹底消毒。

38、對蝦氣泡病産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夏秋季或者雨後氣溫驟變時,水體過肥時多發,氣泡病分急性和慢性,苗期發生氣泡病會産生直接危害,出現明顯的症狀;氣泡病容易被忽視,它使養殖動物一直處于亞健康應激狀态,引發一系列其他病害(如偷死),或者當發生其他病害時,氣泡病的存在加重其他病症的程度。高溫期,經常發生因為氣泡病而翻塘的情況。

鏡檢可以發現(1)很多尾扇鰓絲氣泡,甚至體節處氣泡。(2)色素沉澱多,很多藍點。(3)并發纖毛蟲。(4)軟殼、空腸,肝髒萎縮得多。分析水溫高溶氧飽和,引起溶氧分層,上層溶氧太多,底層卻缺氧,蝦易感染氣泡病,進而誘發其他并發症。氣泡病導緻脫殼慢,軟殼蝦多,導緻肝髒萎縮,空腸空胃。

出現氣泡病後,首先打開增氧機,加速水體中過飽和氣體的逸出。潑灑“淨解靈”或“解毒藍波灣”+“維生素C鈉粉”+“蝦蟹AD鈣”。“淨解靈”或“解毒藍波灣”可以打破水體表面張力,促使氣體釋放進入空氣中,“維生素C鈉粉”+“蝦蟹AD鈣”抗應激,增強蝦的體質,病情便可逐漸緩解。第二天氣泡病症狀消失後,使用複合碘溶液消毒,防止繼發細菌感染。

39.軟殼病防治方法。

南美白對蝦軟殼病的症狀為甲殼薄而軟,殼與肉接近分離,有時殼下有積水,甲殼粗糙,病蝦瘦弱,活力差。軟殼病蝦不耐運輸,商品價值低。

發病原因有:⑴投喂的飼料營養不全面,鈣、磷比例不平衡,或者飼料投喂量長期不足,這是南美白對蝦發生軟殼病的主要原因。⑵使用某些殺蟲劑不當,直接導緻産生軟殼病。⑶水體中重金屬離子含量過高,中後期水質惡化。

解決方案:⑴嚴把飼料品質關,選擇營養全面的優質飼料,切勿投喂黴變過期飼料。

⑵在飼料中添加維動力和"維生素C鈉粉”,适當投喂新鮮飼料。視對蝦吃料具體情況,增加投喂數量。

⑶加強排換水,定期施用芽孢杆菌、EM菌等微生物活菌制劑,并經常使用活性黑土改善水質和底質。

40.蝦腮常見的疾病。

養殖中,蝦鰓是蝦發病時的一個重要的訓示性器官,許多疾病的發生,都會在對蝦鰓部表現出來。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下南美白對蝦黑鰓、爛鰓、綠鰓等鰓病的解析及防控方法。

南美白對蝦養殖過程中常見的40種問題及解決方案終篇<肆>

幾種常見的對蝦鰓部問題:

1、 黑鰓:多為細菌感染引起。蝦鰓部多呈黑色,或棕褐色。鏡檢可見鰓上或附肢上有成叢的絲狀菌附着,細菌感染後的對蝦大部分不吃料或少吃料。

南美白對蝦養殖過程中常見的40種問題及解決方案終篇<肆>

2、 黃鰓:多為纖毛蟲附着引起。對蝦一段時間不能加料,蝦體粗糙,起料台快離水時側看甲殼有熒光,腳黃、鰓黃,則有可能起纖毛蟲,盡快鏡檢确定。

3、 綠鰓:多為倒藻後死藻粘附鰓部易導緻綠鰓。導緻對蝦呼吸困難,幼小的蝦或體質差的蝦因體力不夠可導緻急性死亡。

南美白對蝦養殖過程中常見的40種問題及解決方案終篇<肆>

4、 爛鰓:爛鰓是南美白對蝦最嚴重的的一種表現,一般是因為弧菌、養殖水質和底質污染加劇,藻類死亡導緻病原菌大量繁殖,對蝦鰓部附着物增多,使其鰓部組織受損,出現爛鰓。

南美白對蝦養殖過程中常見的40種問題及解決方案終篇<肆>

對蝦鰓病防控方法:

1、開足增氧機,加大增氧,保證溶氧充足。

2、有蓄水塘的可以适當加水,增加水體溶解氧,調節水質。

3、調水降氨氮、亞硝酸鹽,保持水質清爽,pH值穩定在相對正常範圍,内服闆黃散保肝, 增強對蝦抵抗力,有助于對蝦肝胰腺排毒解毒,解決對蝦因水質惡化,造成的鰓部問題。

4、定期少量多次菌+肥+藻種,前期菌少肥多,後期菌多肥少,可采用4-5天一次或一個星期一次,池水不夠肥力的池塘特别在天氣變惡劣前補充肥菌。

5、定期使用大黃五倍子散内服+潑灑,有效預防纖毛蟲寄生,抑制水體、蝦體弧菌,促進對蝦健康生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