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40种问题及解决方案终篇<肆>

作者:邦渔致富生物

23、底臭的常见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底臭?

底臭的常见原因:

①养殖水深与增氧能力脱节,造成底层溶氧不足,底泥发臭。例如,水深在1.5 米以上的池塘仅有水车式增氧机,因此池塘底层溶氧会经常不足。

②投饵量大,饲料利用率低。正常情况下对虾十分钟左右就可吃饱,过多摄食则造成虾消化不良,以致底泥中有大量的残饵或粪便,容易发臭。

③砂底池塘,由于砂质颗粒较大,相对表面积小,吸附氨等有害物质的能力较差,容易发臭。

④水较瘦或老化池塘,藻类光合作用差,不仅溶氧低,且有害物质降解速度慢,底泥容易发臭。

⑤不适当的用药,如经常使用消毒剂,破坏水体的自净能力,氨氮等有害物质在底部积累。

⑥经常使用沸石粉、木炭等吸附为主的“底改”产品,造成底质中大量的有害物质沉积,底泥也易发臭。

防止底臭的方法:

①尽量不用砂底养虾,或将砂底改为泥沙底。

②底层充气,提高底泥的氧化还原电位,促进有益藻类的繁殖,是防止底臭的较好方法。

③少量多餐的投料方法与适当停料相结合。

④经常用微生态制剂拌料投喂,提高饵料转化率。

⑤防止盲目的用药。

⑥用降解型底改产品如“底改20”或者“过硫底改”代替吸附性底改产品。

24、造成对虾游塘的原因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1)营养性游塘。

对虾成群结队有方向性游塘,时而在水中间,时而在水面,如果往池塘投些饵料,会有许多虾停下摄食。

对策:幼苗期,建议肥水放苗,应尽快把水体中的微生物和藻类培养起来,每日投喂2-3 次饵料。养殖过程中应根据对虾的个体大小、天气变化情况、水质和底质条件、对虾健康状况、对虾实际摄食量等因素对投喂量进行灵活调整,做到合理投喂;中后期,则应多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满足对虾的营养需要。

(2)环境因子突变引起对虾应激性游塘:

当高温、寒潮、暴雨、大风、台风时,由于虾池较浅,污染的池底易被搅浑,

虾池水环境中理化因子骤然变化或毒害因子含量过高,使大量藻类死亡,池水突然变清,或浮游生物组成发生变化(即“转水”),水质恶化。实践中还发现,如阴雨天持续10天以上,转晴后阳光猛烈,使水体一下子浓起来,这种情况也会使对虾产生应激性游塘。出现游塘的池塘,病原菌集中在池底且极易被激活并大量增殖,同时对虾体质虚弱,为病原提供了乘虚而入之机,极易诱发虾病。

对策:

①在阴雨天、台风来临前2天,注入新水,提高虾池水位;沿池壁洒少量熟石灰,将“益藻肥水宝”+“氨基酸肥水膏”浸泡2小时后全池泼洒,可维持风雨期间菌相和藻相平衡。

②在下雨过程中必须开足增氧机,并减少投喂量,同时将“净解灵”+“维生素C钠粉”全池泼洒以解毒和抗应激。

③雨后使用“净解灵”或“解毒蓝波湾”+“益藻肥水宝”少量多次全池泼洒,这样既可保证阴雨天、台风天水色良好不变,同时可预防缺氧、浮头、冒底和偷死现象的发生,使对虾稳度风雨天。

(3)缺氧性游塘:

在养殖过程中,当水体中溶解氧不足时,对虾便会成群结队地浮游到溶解氧较多的水面呼吸氧气,此种现象为缺氧性游塘(俗称浮头)。缺氧造成的游池现象会出现在养殖各个阶段,因池塘养殖密度过高、投饵过量、池水恶化、水色发暗或过浓,以及在傍晚下雷阵雨后极易发生。游塘大多发生在凌晨,有时也会在上半夜开始,甚至发生在白天。养殖户可根据天气、水质情况而得以确诊。

对策:①立即开足增氧机增氧。②增氧剂洒于浮头集中处。③向池内灌注新鲜水或用喷灌机喷水增氧。④浮头期间停止投饵,待溶氧状况彻底好转后再投喂。

(4)对虾成群游在水面,有方向、长时间不下沉的。

有机物、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和重金属离子含量过高,水体溶氧偏低,水质恶劣引起。若不及早处理,就会使对虾的免疫力降低,一有细菌病毒感染就会发病死亡。

对策:该种情况先用“净解灵”或“解毒蓝波湾”解毒调水,然后“维生素C钠粉”+“益藻肥水宝”混合全池泼洒,按此法处理后,对虾不但没有游池,而且食欲、活动能力等都会很快恢复正常。

(5)pH值过高或过低,及藻相或菌相不正常引起的游塘。

pH 值低于6.5 时,对虾呼吸节律加快,代谢频率增加,同时酸性水能使虾的血液pH 值下降,血液中氧的分压降低,造成血蓝蛋白运输氧的功能发生障碍,减低其载氧能力,致使组织内缺氧,造成类似水体缺氧出现的游塘现象。水体pH 值大于10 时,对虾鳃组织遭受破坏,呼吸机能发生障碍,导致对虾窒息游塘。

对策:许多养殖户忽视了对池水pH值的调控,致使对虾因pH 值不适而引起对虾游塘现象频频发生。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每天坚持监测pH 值。当水质偏酸时,应及时用生石灰处理,按3-5 公斤/亩的用量少量多次添加;水质偏碱时,排去20-30 公分池水,进回20-30 公分新水,然后“净解灵”或“解毒蓝波湾”+高浓缩复合芽孢调水。

(6)疾病引起的游塘

对虾感染了白斑、荧光、烂鳃等疾病可引起游池。病虾在行动上表现为在水面做缓慢游动或狂游,多单游而不成群,人为刺激时,反应迟钝,有时在水面上打转或无定向上下游动,有的匍匐或侧卧池边浅水处;最明显的特征是游塘对虾往往在体表、鳃、肝胰脏、肠胃等组织出现各种典型病理特征。碰到此种情况是虾病大量发生的前兆,应紧密观察,仔细检查病虾,确诊后对症下药,以免造成较大危害。对策:天不好时或轻微感染时先用噬菌蛭弧菌制剂 +“虾蟹AD钙”连用两天;同时内服抗菌药物,外泼“维生素C钠粉”。

(7)生理性游塘

每逢初一和十五,月缺月圆,潮涨潮落时,对虾会随着潮汐的变化规律而活动频繁。这种游塘不会很强烈,具有一定的周期和习惯性,同时出现蜕壳现象。此类游塘属于生理性游塘,一般无害,但正处于蜕壳期,应防止因溶解氧不足引起对虾发病。

对策:在游池时排水30 厘米以上,快速加水复位,停止投料,促进对虾同步蜕壳,可泼洒“虾蟹AD钙”促进生长;同时增氧,保证池水有充足溶解氧。

25、藻相突变(“倒藻”或“转水”)如何处理?

养殖前期出现“倒藻”,是水体缺乏营养盐类,“益藻肥水宝”+“氨基酸肥水膏”混合浸泡追肥保藻,保持透明度在30 公分左右。养殖后期出现“倒藻”,表明水质老化,应先排表层水20 厘米,使用“净解灵”或“解毒蓝波湾”,第二天“益藻肥水宝”肥水,同时“改底20”少量多次改底,连续3天,并加水至原位。

26、虾蜕壳不遂导致死亡,如何处理?

有的虾在蜕壳前死亡(蜕壳不遂),也有的虾在蜕壳后死亡(体力消耗大,软壳不硬化)。

原因1:对虾感染慢性疾病,进食减少,体质衰弱,蜕壳时体力衰竭,导致死亡。

对策:全池泼洒噬菌蛭弧菌制剂 +“虾蟹AD钙”,连用两到三次,同时内服抗菌药物三到五天,每天两到三次。

原因2:水质不良,底质恶化,池水长期处于低溶氧状况下,或夜间溶解氧偏低,水底有害物质含量过高,对虾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无力蜕壳。

对策:上午使用“净解灵”或“解毒蓝波湾”调水,下午用“过硫底改”+“增氧片”改底,第二天使用“虾蟹AD钙”全池泼洒。

原因3:饲料缺钙或虾体钙代谢出现障碍,造成蜕壳困难。

对策:严把饲料质量关,选择营养全面的优质饲料, 全池泼洒“维生素C钠粉”+“虾蟹AD钙”。

原因4:虾蟹身上附有藻类,纤毛虫寄生时,会影响蜕壳。

对策:使用“过硫底改”+“大黄五倍子散”,然后使用“维动力”+“虾蟹AD钙”,恢复体质。

针对以上原因,为防止蜕壳不遂暴发,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饲料中经常添加“维动力”+“虾蟹AD钙”。

2、水体中每半月泼洒一次“虾蟹AD钙”。

3、常用“过硫底改”预防纤毛虫。

4、高温季节,特别是中后期,要保持水体有充足的溶氧。而在蜕壳高峰时,多增氧,水位应适量降低,少换水,防止应激过大而引起的蜕壳不遂。

27、怎样设置料台,料台脏怎么处理?

料台是我们检验虾吃料情况的一个标准,但是料台有时候不准。

主要原因:

①料台放的太少,起码每亩1个。

②料台太脏,料台脏就反映出一个是虾浪费多,另外池底也脏了,可以用“过硫底改”改底,连用两到三次,可以放到料台里一些,料台可以变干净。

③料台放的位置不对。所以要想准确反映虾池料的真实情况,建议经常换位置。

28、缺氧后怎么处理?

水体中80%的氧气是藻类产生的,10%的氧气是增氧机的左右,剩余10%的氧气是水平面与空气接触分子扩散及我们日常管理中的加水排水产生的。水体里80%的氧气被藻类、浮游动物及有机质消耗掉了,只有20%的氧气是被虾用了。所以水体缺氧的主要原因是藻类老化及有机质过多造成的。缺氧后第二天上午要及时用“净解灵”或“解毒蓝波湾”+“氨基酸肥水膏”调水,下午用“过硫底改”或“底改20”改底,晚上用颗粒氧增氧,少量多次连用两三次,缺氧症状减轻。

29、傍晚虾跳塘,虾体发红,眼睛发亮、发红,爬边爬沙是什么原因?

养虾到中后期,虾的密度变大,塘底的有机质污染加重,特别是中后期水温高塘底发酵严重,造成底层溶氧变低,有毒物质增加,底层水变酸,环境恶化,易产生应激,所以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如声音、震动、光等),虾就会跳出水面。如果塘底缺氧不严重,晚间虾会有局部跳塘;如果塘底缺氧严重,虾会在水上层及爬在池塘边,虾会跳更加严重。此时可以上午先用“净解灵”或“解毒蓝波湾”解毒调水,后用“过硫底改”+“增氧片”改底,晚上用增氧剂增氧;根据情况,可随时泼洒“维生素C钠粉”+“虾蟹AD钙”,缓解症状。

30、中后期为什么死虾容易死大的?

虾在生长过程中要不断的脱壳才能长大,池塘里的虾蜕壳的次数越多,虾生长速度越快,在我们养殖的环境下,很多虾蜕壳都不是正常的生理周期脱壳,很多都是因为应激而导致的不正常脱壳,这样使得虾在蜕壳过程中过量的消耗能量,损伤体质;

池塘不经常蜕壳的虾物质能量积累多,生长得好,但是不是长得最大,而频繁脱壳的虾物质能量积累不足,虽然生长得最大,但是体质也最差;我们在平时看料台的时候也可以发现,料台里最大的虾往往不是最漂亮的虾,而是那些中等大小的虾体质最好,也就是这个原因,所以多数死亡的时候都是体质相对弱的大虾先死。另外,这种现象说明多数虾发病时都属于细菌病或由细菌引起的败血症类的疾病,并非病毒病为主,病毒性的疾病虾死亡往往以抵抗能力差的小虾为主。

31、养殖过程中,经常有虾壳漂浮在风尾处是什么原因?

这种现象,常见于养殖中后期,通常有两种原因会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1)塘底污染严重,池底变脏、缺氧,池底不稳定,在水体对流过程中虾壳上浮。(2)虾壳缺乏钙质磷盐,虾壳密度小,以及长期体质差,虾壳有效成壳物质不足,虾壳变轻。

对策:用“底改20”或“过硫底改”改底,隔一天一次,连用2-3次。“净解灵”或“解毒蓝波湾”+“乳酸菌”调水,加速水体物质、能量循环代谢,减少水体对流返底。同时泼洒“维生素C钠粉”+“虾蟹AD钙”,促进虾对钙质和磷盐的吸收利用。

22、增氧机周围泡沫多或水纹散不开,什么原因?

这种水体常发生于中后期水体或倒藻后,这种水体悬浮颗粒有机质多,耗氧物质多,水体表面张力大,这时水体的循环代谢不畅,一般水色发暗,发浓,主要是裸藻和隐藻为主。主要来源于(1)饲料投喂量增加带来的残饵和粪便增加,使池塘有机物增加。(2)虾活动能力加强或因不舒服而烦躁不安,搅动底泥,塘底有机物上浮,增加了水体有机质的含量。

对策:“净解灵”或“解毒蓝波湾”+“乳酸菌”调水,使用“改底20”或“过硫底改”改底。

33、阴雨天亚硝酸盐高怎么处理?

阴雨天物质代谢能量流动速度慢,藻类代谢速度减慢,此时亚硝酸盐高多数是因为含氮化合物的供给速度大于水体转化和利用速度,再加上阴雨天氧气不足,亚硝酸盐很难被转化成硝酸盐,所以亚硝酸盐积累下来很难降低,如果此时强行降低亚硝酸盐或者强行将亚硝酸盐转移到塘底,势必打破原有的平衡,引起水质不稳定,造成发病。

对策:

(1)减少投喂或停料(个别严重偏高的池塘)。降低含氮化合物的供给,减少氮源的积累。

(2)定期使用“净解灵”或“解毒蓝波湾”,减少因亚硝酸盐过高造成对虾的影响。

(3)经常使用“过硫底改”+“增氧片”改底,控制塘底亚硝酸盐的增加,促进亚硝酸盐转化成硝酸盐。

34、加料猛会出现什么问题?

加料过猛,虾肝脏容易肿大,容易得肠炎,同时吃料多了,肝脏的负担会加重,粪便会增多,易破坏底质、水质。所以加料时坚持少加勤加的原则,

35、对虾偷死及防治

发病情况:

“偷死综合症”又称“死底症”,也常称为“偷死病”。主要是基于该病发生时无明显征兆,而且该病暴发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病原、环境胁迫、虾苗早期营养等多种因素引起。偷死症易在水质、底质恶化的高密度养殖的虾塘发生,每年发病时间一般在8-10月份,通常发病水温28℃以上,养殖时间60-80天。

发病初期,一般每天在池底,特别是增氧机周围可发现数斤死虾,随着水质继续恶化,死虾数量成倍增多,在蜕壳期间形成死亡高峰期,如不加以控制,死亡现象会一直持续到收虾季节,甚至绝收。

发病原因:

一是池塘中原本就存在致病菌,随着温度的升高,投饵量增大,水质容易恶化,虾的抵抗力降低,致病菌大量繁殖,进而感染虾。二是随着环境的恶化,虾易产生应激反应,一旦虾抵抗力下降或处于蜕壳期,如果环境持续得不到改善,就会引起虾的死亡。

防治方法:

(1)必须加强管理,防患于未然。平时注重池塘水质和底质的改良。定期交替使用“底改20”或“过硫底改”改底,及时分解掉底部积累的残饵、粪便,从根源上消除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而且也大大减少了池塘底部致病菌大量繁殖的可能性。如果虾身脏,考虑是否有纤毛虫的附着。

(2)要增强虾的抵抗力,定期泼洒“维生素C钠粉”+“虾蟹AD钙”,提高虾的免疫力。

(3)进入高温期,要在虾塘定期消毒,尽量用温和型的复合碘溶液。如遇到天气突变、水质突然恶化等,要及时用“净解灵”或“解毒蓝波湾”调水,在水中泼洒“虾蟹AD钙”,提高虾的抗应激能力,最大程度上减少虾的伤亡,防止软壳死虾的产生。

(4)投饵量的控制。要根据天气、剩余饵料的多少以及溶氧、水体环境,及时调整投饵量。

(5)如果水质亚硝酸盐、氨氮等化学指标偏高,第一天先排掉20厘米底层池水,加注部分新水,然后泼洒“净解灵”或“解毒蓝波湾”调水解毒。第二天上午使用“底改20”改底,下午泼洒“维生素C钠粉”+“虾蟹AD钙”,提高虾的免疫力。

(6)如果死虾肌肉白浊,同时伴有甲壳溃疡、断须情况,则要考虑是否是致病菌感染所致。解毒调水的同时要内服抗菌药物,控制细菌和病毒的感染。

36、对虾红体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原因1 应激性红体

当水体中的各种环境因子发生改变时,比如温度、pH值、盐度、亚硝酸盐、氨氮、天气突变时,对虾为适应环境变化,出现生理性的红体变化,出现触须、尾扇、附肢等的发红。另外,人为捕捞也会引起对虾的应激性红体。尤其是在高温多雨的夏季,天气突变,暴雨之后,大量的排换水等往往都会引起虾的应激性红体。

对策

当环境出现突变的时候,比如暴雨之后、气温突变等之后,及时在水体中泼洒“维生素C钠粉”或“虾蟹AD钙”,提高对虾抗应激能力,如果水体出现倒藻的情况,需同时配合“益藻肥水宝”泼洒。捕捞和排换水之后,要及时补充“维生素C钠粉”或“虾蟹AD钙”,增强对虾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对虾的活力,预防继发细菌和病毒侵袭。

原因2 细菌性红体

主要是由于副溶血弧菌感染所致。病虾附肢变红,尤其是游泳足变红,通常身体也会发红,壳变硬,肝胰脏轮廓不清晰。病虾活力较差,在水中缓慢游动或沉底不动,有时旋转或垂直游动,反应迟钝、厌食。

对策

平时要加强池塘的底改、调水工作,定期消毒,防止致病性细菌的大量滋生。发病后,先用复合碘溶液全池泼洒消毒,然后用“维生素C钠粉”或“解毒蓝波湾”调水解毒。病情严重的要内服抗菌药物。

原因3 病毒性红体

主要表现为病虾红须、红尾、红体,病虾摄食减少或不摄食,在水面缓慢游动,捞离水体后,很快死亡。病虾的甲壳变软,与肌肉分离,容易剥落,基本无红腿现象。肝胰脏轮廓很不清晰、肿大、糜烂。

对策

预防病毒病的关键在于保持水体稳定,提高对虾的抗病能力,尽量减少诱发因素,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高发季节,附近池塘已有发病时不要进排水,赶走在池塘边逗留的水鸟,使用的工具及时消毒,做好防传染工作。

(2)不要用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刺激性大的消毒药、杀虫药,尽量避免不正确的用药。

(3)定期泼洒“维生素C钠粉”+“虾蟹AD钙”,增强对虾的抗病力,泼洒“维生素C钠粉”或“解毒蓝波湾”稳水解毒,使用“改底20”或“过硫底改”改底,并保证溶氧充足,减少诱发因素。

(4)适当减料,减少池塘内健康虾被传染。

治疗病毒病的关键在于使池塘中大量未发病的虾保持健康,而不是要治愈那些已经被病毒感染、频临死亡的病虾。根据病毒病所处的发病阶段针对性治疗。

发病前期:发现少量的虾游塘,抓虾网内有少量虾死亡时,及时减料或不喂料,通过鱼摄食病虾来切断传染源。内服或泼洒“应激VC”增强虾的抗病力,夜晚用增氧剂,防缺氧死亡。若并发细菌病,使用温和型的消毒剂,第二天用“过硫底改”改底。

发病高峰:游塘的虾数量逐渐增多,虾网内死亡虾很多时,停料,增氧改底。

发病后期:死虾越来越少,适当增加投料,内服抗菌药物,泼洒“应激VC”+“虾蟹AD钙”,第二天“过硫底改”+“增氧片”改底,防继发感染,连续1-2个疗程。等到没有死虾后,加强营养,病虾恢复体质到正常状态,泼洒“维生素C钠粉”或“解毒蓝波湾”稳水解毒,适当泼洒微生态制剂恢复水体生态。

37、对虾白便病如何处理

发病情况:

近几年,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出现了空肠白便的现象,且呈逐年蔓延趋势,危害比较严重。多数虾发生白便后就开始出现空肠、空胃、游塘现象,继续恶化会有虾爬边偷死的症状。

发病症状:

发病初期,只是吃食量减少,随着病情的加重,池塘下风口出现大量的漂浮的白色粪便,虾会伴有空肠、断肠,肝胰脏出现萎缩,外观模糊。主要的病理变化表现为肠道粘膜下层细胞增生,上皮细胞脱落;增生并纤维化的细胞层整体脱落,且可多次脱落,形成多次白便。

病因分析:

初期是由细菌引起的,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到中后期用药控制,效果不是非常明显。可以判断,除了细菌外,其致病性还与池塘环境有关,如水质变化、摄食变质饵

料而造成的消化机能受损,天气变化导致的倒藻等都是诱发病情加重的因素。

防治方法:

第一天停料,用“净解灵”或“解毒蓝波湾”稳水解毒,2小时后“过硫底改”+“增氧片”改底。

第二天投料减少20%,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疗程3-5天),搭配丁酸梭菌原液,泼洒“维生素C钠粉”+“虾蟹AD钙”。

第三天,泼洒一次温和的复合碘溶液,对水体进行彻底消毒。

38、对虾气泡病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夏秋季或者雨后气温骤变时,水体过肥时多发,气泡病分急性和慢性,苗期发生气泡病会产生直接危害,出现明显的症状;气泡病容易被忽视,它使养殖动物一直处于亚健康应激状态,引发一系列其他病害(如偷死),或者当发生其他病害时,气泡病的存在加重其他病症的程度。高温期,经常发生因为气泡病而翻塘的情况。

镜检可以发现(1)很多尾扇鳃丝气泡,甚至体节处气泡。(2)色素沉淀多,很多蓝点。(3)并发纤毛虫。(4)软壳、空肠,肝脏萎缩得多。分析水温高溶氧饱和,引起溶氧分层,上层溶氧太多,底层却缺氧,虾易感染气泡病,从而诱发其他并发症。气泡病导致脱壳慢,软壳虾多,导致肝脏萎缩,空肠空胃。

出现气泡病后,首先打开增氧机,加速水体中过饱和气体的逸出。泼洒“净解灵”或“解毒蓝波湾”+“维生素C钠粉”+“虾蟹AD钙”。“净解灵”或“解毒蓝波湾”可以打破水体表面张力,促使气体释放进入空气中,“维生素C钠粉”+“虾蟹AD钙”抗应激,增强虾的体质,病情便可逐步缓解。第二天气泡病症状消失后,使用复合碘溶液消毒,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39.软壳病防治方法。

南美白对虾软壳病的症状为甲壳薄而软,壳与肉接近分离,有时壳下有积水,甲壳粗糙,病虾瘦弱,活力差。软壳病虾不耐运输,商品价值低。

发病原因有:⑴投喂的饲料营养不全面,钙、磷比例不平衡,或者饲料投喂量长期不足,这是南美白对虾发生软壳病的主要原因。⑵使用某些杀虫剂不当,直接导致产生软壳病。⑶水体中重金属离子含量过高,中后期水质恶化。

解决方案:⑴严把饲料质量关,选择营养全面的优质饲料,切勿投喂霉变过期饲料。

⑵在饲料中添加维动力和"维生素C钠粉”,适当投喂新鲜饲料。视对虾吃料具体情况,增加投喂数量。

⑶加强排换水,定期施用芽孢杆菌、EM菌等微生物活菌制剂,并经常使用活性黑土改善水质和底质。

40.虾腮常见的疾病。

养殖中,虾鳃是虾发病时的一个重要的指示性器官,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会在对虾鳃部表现出来。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下南美白对虾黑鳃、烂鳃、绿鳃等鳃病的解析及防控方法。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40种问题及解决方案终篇<肆>

几种常见的对虾鳃部问题:

1、 黑鳃:多为细菌感染引起。虾鳃部多呈黑色,或棕褐色。镜检可见鳃上或附肢上有成丛的丝状菌附着,细菌感染后的对虾大部分不吃料或少吃料。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40种问题及解决方案终篇<肆>

2、 黄鳃:多为纤毛虫附着引起。对虾一段时间不能加料,虾体粗糙,起料台快离水时侧看甲壳有荧光,脚黄、鳃黄,则有可能起纤毛虫,尽快镜检确定。

3、 绿鳃:多为倒藻后死藻粘附鳃部易导致绿鳃。导致对虾呼吸困难,幼小的虾或体质差的虾因体力不够可导致急性死亡。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40种问题及解决方案终篇<肆>

4、 烂鳃:烂鳃是南美白对虾最严重的的一种表现,一般是因为弧菌、养殖水质和底质污染加剧,藻类死亡导致病原菌大量繁殖,对虾鳃部附着物增多,使其鳃部组织受损,出现烂鳃。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40种问题及解决方案终篇<肆>

对虾鳃病防控方法:

1、开足增氧机,加大增氧,保证溶氧充足。

2、有蓄水塘的可以适当加水,增加水体溶解氧,调节水质。

3、调水降氨氮、亚硝酸盐,保持水质清爽,pH值稳定在相对正常范围,内服板黄散保肝, 增强对虾抵抗力,有助于对虾肝胰腺排毒解毒,解决对虾因水质恶化,造成的鳃部问题。

4、定期少量多次菌+肥+藻种,前期菌少肥多,后期菌多肥少,可采用4-5天一次或一个星期一次,池水不够肥力的池塘特别在天气变恶劣前补充肥菌。

5、定期使用大黄五倍子散内服+泼洒,有效预防纤毛虫寄生,抑制水体、虾体弧菌,促进对虾健康生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