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會熱點|青島市政協委員楊紅生:打造“中國芯”,建成世界一流水産種業中心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青島市委、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常務副院長楊宏生一直關注青島海洋漁業的發展。

兩會熱點|青島市政協委員楊紅生:打造“中國芯”,建成世界一流水産種業中心

楊宏生介紹,目前我國水産養殖業已形成一定規模,青島市也十分重視水生物種選用和現代水産養殖業發展,決心建設水産苗科技攻關中心,提出到2022年,水産苗種研發選拔能力、"研發-試點-推廣"育苗體系基本完成, 青島将成為國家級水産種子科技研發中心。

但我們也面臨一些問題。楊紅生指出,首先,種子資源的保護迫在眉睫,受社會經濟發展、生态環境破壞、過度捕撈等因素的影響,天然水域水産種子資源綜合影響急劇減少。截至2019年,全國優質水産苗場隻有86個,具有核心競争力的苗種企業寥寥無幾,種子資源缺乏科學保障,資金相對分散,技術實力和人才隊伍相對分散,苗種企業實力普遍薄弱,青島水産原産地也一樣, 如青島最重要的經濟物種——仿人參,也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是以,保護野生種子資源迫在眉睫。

其次,播種的一些來源受制于人類。楊紅生說,一些原始物種嚴重依賴進口。随着國内水産養殖業的快速發展,對幼苗的需求量明顯增加,引進母價也逐年增加,但進口品質不穩定,在"引進→保持→退化→再引進"的不良循環中,完善的"種種-育種-推"體系難以建立,苗種産業生産推廣應用難以實作持續高效。

第三,好種子選擇的研究與行業脫節。好種子的早期育種主要由科研機構主導,新品種的市場影響力有限。目前,還存在養殖工作企業少、養殖工程技術創新不足、育種理論和技術體系不完善等問題,沒有真正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和技術創新作用,好育種的研究與産業脫節。

最後,新的育種技術需要突破。對重要養殖動物的生長、發育、抗性等經濟特征的生物學特征的基礎研究有待進一步研究。種子資源評價利用和育種材料建設的基礎工作薄弱,适合水生生物後代、高遺傳多态性等的分子育種理論和技術尚待開發,一些有價值的養殖品種的幼苗育種技術亟待開發。

針對上述問題,楊紅生對推進水産播種體系建設提出了一些建議。楊紅生表示,要打造原有(好)各類優質資源,加強企業作為種子産業主體的技術創新能力,充分發揮種子産業領域科研院所的原創創新能力,制定水産苗種行業标準和規範,顯著提高好種的覆寫面和市場占有率, 建設現代化水産苗種産業中心,實作全市水産苗業跨越式發展。

首先,建設原有(好)各種優質資源。楊紅生表示,良好的種子養殖場是建立育種品種多樣化的基礎,原有的種子養殖場是確定水域生物資源安全的重要措施。根據《國家級水産地和好種子養殖場資格驗收辦法》,在符合條件的地區準備國家級原有種子養殖場,積極推進省級原有種種養殖場建設更新,增加原有良種養殖場數量。其次,要發揮技術創新的中心作用。楊紅生表示,通過"生産、學習、研究"的緊密結合,引導大型苗種行業企業積極參與優質種子的選型,培養生産一線養殖從業人員和技術人員,是有效提高良好水産養殖品種覆寫率的重要舉措。第三,發揮高校原有的帶動作用。推進"産學研"相結合模式,鼓勵科研人員在生産實踐中運用新技術、新理論,參與制定好品種選育相關技術标準,建立特色品種高效育種模式,充分利用高校人才優勢、裝備優勢和資訊優勢, 為種子生産和育種企業培養技術骨幹,實作技術、人才、産業的充分融合。此外,應提高種子監測和保證能力的品質。楊宏生指出,編制水産苗業病害環境防治、飼料營養、養殖技術與裝置、産品品質檢測等功能實驗室,應用現代計算機技術和資訊技術,建立親本管理、種種育種、品格測定、品質檢測、病害防治、生産貿易為一體的計算機資訊平台和育種 資料庫,實作生産過程的資訊化管理和産品的物聯網可追溯性。

楊宏生認為,我們的目标是打造世界級的水産播種中心。建設原有(好)各種優質資源,在此基礎上,建立集種子品質創造科技、生産示範标準化、技術支援資訊化、科技教育智能化融合發展的新模式,帶動我國水産苗業良性快速發展,實作種子貿易全球化, 商業電子化、學術交流國際化,打造水産苗業"中國芯",打造世界級水産苗種産業中心。

(大衆報記者王麗萍、蕭玲玲、白曉報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