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自然科普:世界上足最多的生物——馬陸

世界上足最多的生物——馬陸

馬陸與蜈蚣都屬于節肢動物門中的多足總綱,但馬陸屬于倍足綱,幾乎所有的體節上都有2 對足;蜈蚣屬于唇足綱,每一體節具有1 對足。從外形上看,馬陸的足數量遠遠超過蜈蚣。蜈蚣又叫“百足蟲”;而馬陸的别稱卻是“千足蟲”,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足最多的生物。

自然科普:世界上足最多的生物——馬陸

我們常見的馬陸行動遲緩,喜歡陰暗且潮濕的環境,大多數以腐殖質為食,在樹皮内、落葉層、石塊下以及土層中生活。然而,還有一類比較特殊的馬陸,它們廣泛分布在黑暗的洞穴中,一般生活在洞道地表,或匍匐在岩石上,以腐殖質、土壤微粒、動物糞便或動物的屍體為食,我們稱之為洞穴馬陸。

1

自然科普:世界上足最多的生物——馬陸

2

自然科普:世界上足最多的生物——馬陸
自然科普:世界上足最多的生物——馬陸

大陸是世界上喀斯特分布面積最大的國家,洞穴馬陸種類也很豐富,但研究起步較晚。大陸最早報道的洞穴馬陸是長刺龍馬陸,發現于1960 年。目前,全球已知馬陸12000 多種,大陸僅記錄約300 種,其中洞穴種類約100 種,隸屬于13 科。

馬陸的生物學特點

馬陸分為卵、幼蟲和成蟲3個階段。一年内,經過7~10次蛻皮達性成熟,足及體節數目随之增加,即停止蛻皮。

自然科普:世界上足最多的生物——馬陸

常見土馬陸成蟲一般體長20~60mm,圓而稍扁,身體分頭和軀幹兩部分。由多體節組成,背面具鈣質背闆。

頭節含觸角、單眼極大、小腭各一對,眼為聚眼。體節數因種類不同而有差别。

生殖孔1對,在第2對足基部。雌馬陸卵白色、球形,外着透明粘性物質。

自然科普:世界上足最多的生物——馬陸

單個雌性馬陸産卵量通常在300粒左右。溫度适宜的條件下,幼體20天左右孵化完成,經數月後發育為性成熟個體,存活時間可達1年以上。

自然科普:世界上足最多的生物——馬陸

馬陸性喜陰濕,以植食為主,喜食腐殖質,有時也損害植物的幼根及幼嫩的小苗和嫩莖、葉。

多栖息在潮濕耕地的土塊下或枯枝落葉堆内。

馬陸個體數量随時間變化明顯,晴天時成體馬陸晝伏夜出,偶有少量個體白天活動于地面。 陰雨天氣時群體可全天活動于地上,呈明顯的表聚現象。在每 年的6~10月間,以夏季至初秋的雨後夜晚最盛。 當馬陸進入1年1代的繁殖期後,雌馬陸将卵成堆産于潮濕背陰的草叢下、石縫中和田地表層土塊下、土縫内。

自然科普:世界上足最多的生物——馬陸

馬陸一般危害植物的幼根及幼嫩的小苗和嫩莖、嫩葉,國内各地均有發生,除草坪外受害植物還包括仙客來、瓜葉菊、洋蘭、鐵線蕨、海棠、吊鐘海棠、文竹等一些花卉植物。

但它也有所貢獻,馬陸不但是森林生态系統重要的分解者和生态功臣,還是中藥材原料。 馬陸不咬人,但也請不要輕易觸碰它,因馬陸也會自我保護,在受到外界觸碰會分泌出引起局部刺激的毒素,嚴重的可緻明顯的紅斑,疱疹和壞死。小朋友們要小心哦!另外人如果不小心誤食馬陸,也會導緻口唇水腫。

自然科普:世界上足最多的生物——馬陸

馬陸雖然無毒颚,不會螫人,但它也有防禦的武器和本領。當它一受觸動就會立即蜷縮成一團,靜止不動,或順勢滾到别處,等危險過了才慢慢伸展開來爬走。千足蟲體節上有臭腺,能分泌一種有毒臭液,氣味難聞,使得家禽和鳥類都不敢啄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