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觀察|俄若采購伊朗武裝無人機,對俄烏沖突有何影響?

作者: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蘭順正

近日,據美國媒體報道,情報顯示俄羅斯軍方代表團接連兩次通路伊朗卡尚空軍基地,參觀他們考慮為俄烏沖突采購的無人機。報道稱,伊朗軍方于6月8日和7月5日在卡尚基地向俄方展示了多種無人機,包括可以執行對地打擊任務的武裝無人機,表明俄羅斯對采購這些無人機“持續感興趣”。

對此,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稱,伊朗正準備向俄羅斯提供“多達數百架”無人機,其中包括能發射飛彈的型号,而且伊朗将訓練俄軍士兵操縱這些無人機,使它們最快在7月就出現在俄烏沖突中。對于此類報道,伊朗和俄羅斯均否認其準确性。但我們從俄羅斯無人機在俄烏沖突的表現以及兩國無人機技術發展進行探讨,可以對俄伊無人機交易的傳聞會有更多的認識和判斷。

觀察|俄若采購伊朗武裝無人機,對俄烏沖突有何影響?

“見證者”-129察打一體無人機,其機翼下可挂載多枚飛彈。

困境中的俄軍無人機

自俄羅斯發動特别軍事行動以來,俄軍對無人機的使用一直備受外界質疑,無論是使用種類、數量、頻率似乎都與其航空大國身份不符,而這一現象的背後則是俄軍無人機發展已經滞後的事實。

目前俄軍共裝備有接近2000架各型無人機,不過其規模雖龐大,但大部分是執行偵察任務為主的小型無人機。在2021年初,俄軍才宣布所有空降兵部隊在2021年年底前完成組建無人機分隊的任務,每個空降師和獨立空降旅都将配屬一個無人機連,但這些無人機都是“海鷹”-10這樣的小型偵查無人機。海“海鷹”-10機全長2米,全重不到14千克,飛行高度可保持在1000-1500米左右,續航時長15-16小時,偵察半徑約為120公裡,雖然其改進版增加了對地打擊能力,但也隻能挂載2枚爆炸效果與手榴彈類似的小型彈藥,效果非常有限。

觀察|俄若采購伊朗武裝無人機,對俄烏沖突有何影響?

改裝後的“海鷹”-10無人機具備投擲小型榴彈的能力,但精确度難以保證,而且彈藥威力非常小。

目前,俄軍在無人機方面面臨最大問題是察打一體無人機數量太少,一方面是國産察打一體無人機在近兩年才定型,生産數量很少;另一方面是國産無人機不少裝置依賴進口,遭受制裁後批量生産遇到困難,如2021年9月俄軍首次公布的“前哨”-R察打一體無人機,其前身是以色列研發的“搜尋者II”偵查無人機,但北約對捕獲的“前哨”無人機研究後發現,這些無人機不僅大量采用了從以色列引進的零部件,甚至還使用了來自愛爾蘭的燃料系統、來自美國的使用者可程式設計門陣列以及來自德國的單缸55W-3i發動機。此後俄羅斯決定對“前哨”無人機的所有零部件進行國産化改進,但直到2019年年底才完成了“前哨”無人機主要國産零部件的試驗工作。之後俄喀琅施塔得集團又研發的“獵戶座”察打一體無人機,這款無人機具備滞空時間長、載彈量大、資訊化程度高的特點,可以挂載反坦克飛彈、精确對地攻擊炸彈和空空飛彈等,但“獵戶座”察打一體無人機直到2021年年底才在克裡米亞一座機場進行了飛行測試,有分析認為“獵戶座”的實際服役數量非常小。

觀察|俄若采購伊朗武裝無人機,對俄烏沖突有何影響?

“獵戶座”無人機續航時間長,能夠攜帶多種制飛彈藥,但數量太少。

同時,烏方的防空力量也讓俄無人機吃到了苦頭。俄羅斯軍事專家弗拉季斯拉夫·舒雷金在其撰寫的題為《為什麼烏克蘭防空體系至今未被摧毀》的文章中指出,雖然在行動頭三天主動打擊防空設施的行動過後,俄軍摧毀了烏克蘭大部分雷達站,令大部分軍用機場陷入癱瘓,毀掉了至少半數烏克蘭飛機,破壞了其主要的防空指揮所、作戰指揮中心、制導站和其他設施。但是美國在烏克蘭邊境全天候值守的預警機、大型無人偵察機、偵察衛星和無線電截獲設施取代了烏軍被摧毀的雷達站、通信點和指揮所。烏克蘭從美國那裡獲得了穩定而強大的防空資訊系統,俄軍飛機剛起飛,美國預警機、無人機和衛星就把相關資訊傳到了美國指揮中心,烏克蘭馬上通過自動化系統得到這些資訊。烏克蘭防空飛彈系統則采用伏擊模式,一旦俄軍飛機出現在其交戰區域,美國就會給出目标訓示,當俄軍飛機進入防空系統的射程後,它們就打開搜尋雷達、發現目标、發射飛彈,一切在最短時間内完成,然後立即關機,離開發射區域。在這些系統啟動前幾乎不可能被發現,再加上此類“伏擊”陣地經過精心僞裝,并有部隊保護,顯著削弱了發現烏克蘭防空飛彈系統的能力。

可以推測,在沖突中俄軍無人機的損失應該不小,而且根據西方情報機構的說法,俄羅斯現役無人機大量采用了西方零部件和晶片,在目前遭受西方嚴厲制裁的情況下,俄軍在短期内繼續生産無人機補充戰場損失尤其困難,尤其是“獵戶座”和“前哨”這些前線亟需的察打一體無人機,而在察打一體無人機耕耘幾十年的伊朗卻是能夠滿足俄羅斯需求的主要國家之一。

觀察|俄若采購伊朗武裝無人機,對俄烏沖突有何影響?

俄羅斯國防部公布前哨-R無人機攜帶制導炸彈出擊的畫面。

名副其實的中東無人機大國

雖然經常遭到西方國家的長期制裁,但伊朗在不懈的努力下,已經成為整個中東唯一能夠完全獨立自主研制察打一體無人機系統的國家,而且類型多樣,既有多種類型的長航時無人偵察,也有多種類型的察打一體無人機,此外還有巡飛彈、自殺式無人機和隐身無人機等,配套的彈藥也比較齊全,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中東無人機大國。

早在20世紀80年代的兩伊戰争期間,伊朗就開始研制偵察無人機,并在戰争後期投入使用。此後,伊朗逐漸建立起完備的無人機研制和生産體系。同時,美制“捕食者”系列無人機在伊拉克反恐戰争中頻繁因為各種原因墜毀,也讓伊朗有機會近距離接觸當時頂級無人機的殘骸,進而消化吸收西方的先進技術。特别是伊朗先後用電子戰手段捕獲了美國RQ-170“哨兵”隐形無人機和MQ-9“死神”無人機,這些戰利品反過來又進一步促進了伊朗無人機技術的發展。

目前伊朗已經裝備多個系列的無人機,既有小型的自殺型無人機,也有大中型察打一體無人機。今年5月28日,伊朗首次對外公開了第313地下無人機基地,該基地作為伊朗第一個無人機專用地下作戰設施,存放了上百架大中小型無人機。美方報道稱,根據衛星圖像,伊朗在展覽中向俄軍方代表團展示了“見證者”-129和“見證者”-191兩種無人機。

觀察|俄若采購伊朗武裝無人機,對俄烏沖突有何影響?

伊朗研制了多種類型察打一體無人機,圖為Kaman-22無人機,外形類似于美國MQ-9察打一體無人機。

其中,“見證者”-129在2012年9月正式亮相,類似美國“捕食者”察打一體無人機,采用了正常氣動布局,為減少氣動阻力,前起落架采取了可收放式結構,後起落架早期型号為固定式彎扁簧,後期量産型則改為可收放式杆狀扁簧減震結構,并将LED航行燈燈帶布置在此處。 “見證者”-129每側翼下有一具挂彈架,可以并聯方式挂載2枚精确制飛彈藥。雖然該機具備中空長航時無人機的典型性能特點,但受制于微波測控半徑限制,其續航能力難以轉化為遠端察打能力,是以在2016年發展出了在機腹增加第二任務載荷,并在機頭加裝衛星通信系統的更新型号,随後在2019年推出了電子情報偵察型和海軍型。目前該機已量産并大量進入革命衛隊空天部隊以及海軍服役,用來打擊伊拉克庫爾德斯坦邊境地區的恐怖分子,并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邊境執行偵察監視的防滲透任務,同時還深度參與過叙利亞戰争。

“見證者”-191則是一種采用隐身設計的察打一體無人機,據稱是伊朗對被俘美軍RQ-170無人機的仿制品之一。“見證者”-191采用伊朗自研的渦噴發動機,可在7620米高度以300千米/小時的速度巡航,有效載荷50千克,續航時間約4.5小時。由于在尺寸上相較原型RQ-170要小得多,是以并未保留後者的正常輪式起落架結構,并将這一機腹位置改為内置彈艙結構。該機起飛階段會被固定在皮卡貨廂位置的起落支撐架上,在皮卡疾馳到一定速度時釋放無人機起飛。降落時則采用機身内部的小型折疊滑撬實作硬着陸,并且還和很多伊朗無人機一樣内置了降落傘,以實作無跑道條件下的迫降。該型無人機曾在2018年執行過針對叙利亞ISIS武裝分子的夜間打擊任務。

可以看出,伊朗能夠提供的正是俄羅斯目前最想要的察打一體無人機,更為關鍵的是伊朗向俄羅斯提供無人機可以完全不用看西方臉色行事,而且伊朗在察打一體無人機長時間作戰經驗以及短時間内可提供産品也是俄羅斯需要的,是以,未來伊朗無人機未來是否會出現在俄烏戰場值得關注。

觀察|俄若采購伊朗武裝無人機,對俄烏沖突有何影響?

“見證者”-191是一種采用隐身設計的察打一體無人機。

伊朗無人機對俄有何作用?

根據目前趨勢,未來俄烏之間的戰事将愈發激烈。俄羅斯國防部7月16日發表聲明說,國防部長紹伊古視察了在烏克蘭執行任務的部分俄軍部隊并聽取報告,紹伊古訓示俄軍在各個方向加大行動力度,以防烏方對頓巴斯和其他地區居民點基礎設施和群眾實施大規模飛彈與火炮攻擊。而烏克蘭國防部情報局發言人瓦季姆也在同日表示,“俄軍确實在整個前線動員起來了……顯然在為下一階段的攻勢做準備”;瓦季姆還稱,俄羅斯似乎正在重新集結部隊,準備進攻烏東頓涅茨克州一個具象征意義的城市斯拉維揚斯克。

如果俄羅斯能夠得到大批新銳無人機的支援,那麼在即将到來的更大規模沖突中将占據更多的主動。在俄羅斯基本掌握制空權的情況下,察打一體無人機還是大有用處的,不但可以幫助俄軍增強戰場态勢感覺,更可以提高對烏軍“海馬斯”火箭炮、M-777榴彈炮等高機動時敏目标的獵殺效率,并且像“見證者”-191這樣具備一定隐身能力的無人機還可以進入烏克蘭西部地區進行作戰,減少對巡航飛彈、彈道飛彈等遠端打擊武器的依賴。即使被擊落,也不會有飛行傷亡,無人機價格也比有人駕駛固定翼便宜很多。

然而,戰場上有矛必有盾,若俄羅斯真的引進伊朗無人機,烏克蘭和西方國家也會軍事行動、部署以及軍援進行針對性調整,新一輪的對抗也會上演。

(作者系遠望智庫特約研究員 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責任編輯:謝瑞強 圖檔編輯:朱偉輝

校對:張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