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蘋果CEO蒂姆庫克
蘋果和中國産業鍊的淵源
作為全球最成功的手機品牌和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市場,蘋果和中國曾經有相當長一段時間的蜜月期。在iPhone誕生之前的蘋果處境其實算不上太好——自喬布斯在1985年離開他親手建立的公司之後,蘋果逐漸失去了往日的光環,在核心的個人電腦業務上也逐漸落後于惠普、戴爾等新生的企業。
在蘋果危難之際,創始人喬布斯在1997年重新擔任CEO,此時蘋果在個人電腦市場的份額也從昔日的14%下降到不足6%。比份額下降更嚴重的則是蘋果已經找不到企業繼續發展的方向,連續四個季度累計虧損規模已經超過了10億美元,是以他們才寄希望于創始人喬布斯能夠通過個人能力來讓蘋果起死回生。
iPod成為了蘋果的救世主
喬布斯也沒有辜負所有人的期望,在執掌蘋果之後先是通過緩和與微軟之間的沖突并達成了合作關系,兩者達成了5年期的專利授權協定,微軟的IE也成為了蘋果Mac電腦上的預設浏覽器。這一合作也為蘋果帶來了1.5億美元的資金,也正是憑借這筆資金喬布斯為蘋果再次複興保留了火種。
其後喬布斯則是推出了劃時代的音樂播放器iPod,憑借這款音樂播放器蘋果終于在日漸衰敗的個人電腦業務之外找到了第二個強力增長點,也讓蘋果公司從邊緣重新回到了科技舞台的中央。
iPhone改變了世界
但是全球音樂市場的規模是有限的,僅有iPod對于蘋果是不夠的,他們迫切需要在iPod之後推出一款真正能夠讓 蘋果立足的産品,終于在2007年iPhone這款改變手機以及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産品出現了。
iPhone在衆多手機中可以算是一個“異類”,不僅僅是在功能和操作方式上的不同,更為重要的則是蘋果并沒有手機生産工廠,所有的零件全部依靠第三方供應商,這也和當時的手機巨頭諾基亞、三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支撐這個瘋狂構想的正是中國強大而完備的制造能力。
iPhone
喬布斯一貫以追求完美和偏執著稱,這些特點也展現在了iPhone的設計之上,一個衆所周知的關于iPhone的故事是因為蘋果修改設計,導緻一個零部件的設計出現延遲,等到最終定稿送到中國工廠時已經是半夜時分。結果工廠在深夜啟動生産線,全體員工臨時加急趕貨最終保證了iPhone按時上市。可以說沒有中國制造的産業鍊支援,iPhone不可能取得如今的成就。
外媒爆料蘋果正評估iPhone放棄中國市場
斷供的陰影
但是昔日良好的合作夥伴之間如今卻出現了裂痕,據福克斯新聞等多家外國媒體爆料,蘋果正在評估放棄中國市場的影響和後果,這也許意味着庫克已經預料到或許有一天iPhone也将對我們告别。
外媒爆料蘋果正評估iPhone放棄中國市場
為什麼蘋果會做這個評估?因為蘋果對俄羅斯斷供已經産生了不小的影響,由于全面滞銷,iPhone13系列不得不砍掉1000萬訂單。相比短期的損失,更為嚴重的則是斷供這一決定不但讓蘋果站在了消費者的對立面,同時也極大地損害了蘋果的品牌形象。
在庫克替代喬布斯執掌蘋果之後,蘋果最重要的競争點已經從以往的科技逐漸轉變為品牌營運,但是斷供的出現無疑讓喬布斯所塑造的蘋果品牌出現了巨大的裂痕。這種行為也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不再信任蘋果和iPhone,斷供事件或許也将成為蘋果發展的轉折點。
被斷供的消費者
庫克為什麼在此時開始評估iPhone放棄中國市場的影響呢?因為作為企業的蘋果其實也沒有太多的選擇,就像如今斷供俄羅斯一樣,一旦有一天接到斷供的指令,那麼蘋果很可能繼續對第二個、第三個國家進行斷供,是以庫克作為蘋果的CEO也必須考慮各種各樣的情況。
iPhone工廠
蘋果離開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蘋果離開會有哪些影響?首先自然是産業鍊方面。以往憑借着國内強大的制造能力,iPhone完成了一個手機史上的奇迹。在蘋果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時,國内的産業鍊也伴随iPhone分得了不小的利潤。
東南亞制蘋果産品出現品控問題
如今庫克已經未雨綢缪開始向東南亞轉移蘋果産品的制造訂單,這實際上也是一個準備工作。但這種選擇并非沒有代價,由于制造技術的不完善,東南亞制的蘋果産品已經大量出現縫隙過大、貼合不嚴密、有明顯電流聲等等問題,這些品控問題也極大地影響了蘋果的高端品牌形象。
iPhone
對于購買iPhone的消費者來說,雖然已經習慣了iOS系統,但是iPhone并非不可替代,即使蘋果選擇離開最終的影響也十分有限。
iPhone
寫在最後
作為智能手機時代的開創者,iPhone無疑是一款劃時代的作品。但是在如今的庫克時代,iPhone不但失去了以往傲人的設計和科技美學,反而淪落到通過壓低供應鍊來提高利潤,無論是多年不改的劉海屏還是備受诟病的1200萬攝像頭,蘋果都離喬布斯時代的精益求精的理念越來越遠。
如今斷供事件的發生更是極大動搖了蘋果的品牌形象,當消費者不再認可iPhone的品牌溢價時,蘋果還如何繼續維持巨大的利潤呢?大家認為蘋果離開會對我們造成什麼影響?歡迎留言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