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腹蟒(名稱:Dicaeum melanoxanthum):重11-16克,體長104-117毫米。黃腹産花鳥雄頭、頭側、頸、頸側及從頭到尾覆寫羽毛等整個上半身和胸部一側均為藍灰色黑色,翅膀覆寫羽毛也為灰黑色,飛羽黑褐色,外罩窄藍灰色黑色羽毛邊緣。尾部棕黑色,最外側兩對尾羽有大的白色末端斑點,第二對白色末端斑點較小,沒有通知或根本沒有白色末端斑點。白色在蒼白的中間,喉嚨和胸部。腹部、兩個威脅和尾巴覆寫羽狀亮黃色,羽毛和翅膀下覆寫白色。雌鳥從頭到尾等整個上部橄榄褐色翅膀上的小覆寫羽毛和初級覆寫羽毛棕色黑色,中蓋羽毛和大覆寫羽毛也棕黑色,外罩帶有橄榄綠色羽毛。尾羽棕黑色,最外側兩對尾羽有白色末端斑點,頭部、頸部和胸側呈橄榄灰色。上颚,喉嚨和胸部的中間是灰白色的,下半身的其餘部分是淡黃色的,兩個威脅是橄榄色的,羽毛和翅膀覆寫着白色。虹膜紅或紅褐色,嘴黑色,下口基鉛灰色,腳鉛棕色。

我國分布在康定、石棉、天泉、巴塘、西南木裡、滇西北德欽、麗江、中甸、威西、滕沖西部、西南雙版納、渤海、東南晉平、河口、孟子等地。
它們通常單獨或成群結隊地2-3隻鳥,移動和覓食,與其他采花者相似,更喜歡跳上藤條或在花朵之間飛來飛去。樹栖,主要活躍于樹冠的上部,特别是在具有成熟柔軟果實或寄生植物的樹木中。性活躍,匆匆忙忙,經常在一棵樹上吃幾個漿果,然後匆匆飛到另一棵樹上,在樹上攀爬覓食,經常來回扭動尾巴。哭聲是嘶啞的zit-zit-zit聲音。它主要以昆蟲和植物果實為食,尤其是寄生植物的果實。還吃花、花粉、花蜜和少量昆蟲、蜘蛛等動物性食物。
繁殖季節是4月在緬甸,6月在印度,7月在尼泊爾。巢穴築在樹上,巢穴像一個小錢包,由植物纖維和蜘蛛網編織而成,柔軟細膩,通常懸挂在一個小水準樹枝上,巢穴的進出口正好在巢樹的下方。地面以上1.5-10米,較顯露。因為巢通常是紅色的,是以它們很容易被誤認為是枯紅色的葉子。有時用綠色的苔藓,蜘蛛蛋殼,毛毛蟲糞便,小塊樹皮和附着在巢外側的葉子覆寫外部,這是雌性和雄性鳥類共享的。每個巢平均産卵3個白色,大小為16厘米×11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