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中國鳥”普通郵票談談世界鳥類普票

作者:外郵之窗

(世郵網:張京超),已獲授權

2019年11月7日,筆者随陳國成會長走訪了普31“中國鳥”普通郵票設計者黃華強老師宅邸,探讨這套經典郵票的誕生過程。言談中說到鳥類普票在世界範圍内發行較多,大家熟悉的多是同時期香港、台灣和日本的鳥類普票,不過真正全球影響較大的當屬比利時發行了二十多年的鳥類普票,接近百枚,設計樸素典雅,印刷細緻精美,可稱經典,在全球現代普票中稱之僅次于英國梅欽普票的水準,似不為過,各地集者甚衆。結果回家一查,竟然已經發行34年,達到一百多枚。當時也提到了愛爾蘭的鳥類普票,以及個人比較喜歡的尚比亞鳥類普票。國成會長亦感興趣,欣然命題。

從“中國鳥”普通郵票談談世界鳥類普票

鳥類郵票是專題郵票的第一家族,有中國鳥王之稱的李伯琴會士收集到3萬餘枚鳥類郵票,占到全球百分之九十以上,他以15年時間撰寫了近千頁重達8公斤的大開本《世界鳥類郵票鑒賞大圖典》于2007年由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發行,收錄了二戰後六大洲263個國家和地區上萬枚鳥類郵票,可以說是最權威的此類著作,這本指南友善筆者快速查找。

從“中國鳥”普通郵票談談世界鳥類普票

世界最早的鳥類郵票當屬1854年西澳洲的天鵝郵票,當時的郵票都是普通郵票,圖案單一,選取本地特色事物,象征意義大于專題意義。亞洲最早的鳥類郵票應當是日本1875年發行的鳥切手,三枚圖案分别為豆雁、白頭翁、鷹,形象生動,各有不同,不似普通郵票,像是特種郵票,隻是當時并沒有這樣的提法。中國國家郵政最早的鳥類郵票當屬1897年石印蟠龍郵票中高面值的三枚飛雁圖,形象生動,但設計者成謎。而新中國最早出現的鳥類普票實際上并非“中國鳥”,而是以民國時期1949年印制的飛雁圖銀圓基數郵票加蓋的改5加字改值郵票,其5角未加蓋票竟未得一見。

從“中國鳥”普通郵票談談世界鳥類普票

本文專門叙述比較多枚專為不同鳥類發行的現當代普通郵票,因為發行動物系列普票的國家較多,其中有些在整套中涉及鳥類,實在難以盡錄;還有一些較早期發行,全套僅以某一兩種鳥圖案為主,實在是象征意義較大,也暫略去;并且一些原英屬地、拉丁美洲、非洲、大洋洲國家和地區,常發行大套生物專題普票,亦涉鳥類,雖多樣且精美,票幅大,然其實際郵政意義卻似乎不大,是以也不考慮在此文介紹。筆者有一原則,沒有大量信銷票的郵票,尤其是普通郵票,實在難以成為收集對象。不過符合上述條件的鳥類普票還是很多,擇其精要,挑出比利時、愛爾蘭、尚比亞三國大套系列普票進行簡單介紹。另有緬甸(1964)、馬來西亞(1965)、烏幹達(1965)、澳洲(1978)、紐西蘭(1985)、以色列(1992)、摩爾多瓦(1993)、肯亞(1993)、伊朗(1999)、葡萄牙(2000)等國的鳥類普通郵票也很有特色,限于篇幅,就不細述了。

從“中國鳥”普通郵票談談世界鳥類普票

筆者将比利時鳥類普票排名第一,不但因數量壯觀,設計更十分精美。本套郵票由比利時設計師安德列·布津設計,1985年起發行,曆經1999年前的比利時法郎面值44枚,世紀之交的雙面值13枚,2002年起的歐元面值48枚、2011年起發行的無面值印制郵資機關郵票13枚。最新一枚于今年3月16日發行,看來今後還會持續發行下去。全部郵票陳列在一起,蔚為壯觀,據說國内還沒有人收齊,有些不可思議。外國普票筆者搜集面太廣,是以一般搞不起新票,尤其近年,面值日高,力不從心,總想着今後慢慢找信銷票,數了一下,竟也收集到大半。用放大鏡細觀之,雖非雕刻版,但細節豐富,層次分明,典型的手繪彩色素描技法,既寫實,又不似照片票,設計者之格局,可謂大矣。這組票的典型特征是完全以白色襯底,顯出主圖明确,各種鳥類形态各異,生動活潑,看似活的一樣,百鳥争鳴,與周圍景緻,渾然一體。若論圖案各異,恐怕世界其他普票無出其右。

從“中國鳥”普通郵票談談世界鳥類普票

愛爾蘭于1997年起也開始發行鳥類普票,構圖與票幅都很類似比利時這套,若說沒有借鑒,似乎不大可能,不完全統計,也近百枚。所不同之處是有些面值出品了同圖不幹膠版本,這是比利時鳥票所沒有的。另外由于郵資調整,有些圖案使用了兩種面值,這同樣也是比利時鳥票所無。這套普票同樣經過了愛爾蘭鎊、雙面值與歐元三個時期,查詢了一下,2003年後,未再發行,應該是已經終結。縱觀其設計,鳥類繪法同樣精細,不過周邊環境細節似有不足,過于簡潔,使得色彩豐富程度與比利時鳥票差了一個層次,觀感自然會差些。如果沒有比利時鳥票的對比,也算可以進入世界排名前列的普通郵票,不過實在太類似,令人大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但絕非畫虎不成反類犬,可以說還是十分優秀的。

從“中國鳥”普通郵票談談世界鳥類普票

尚比亞于1987年發行了鳥類系列普通郵票,并且在幾年後進行了加蓋改值,陳列在一起也是很有規模的。非洲國家的特有動物衆多,動物郵票是一大特色,鳥類郵票反而不易出頭,而這套普票之奪目還是在于設計。尚比亞是前英屬殖民地,在這套郵票上能展現出相應特色,寫實而不炫技,這是與很多非洲前法屬殖民地國家最大的不同。還是看鳥類的繪制手法,其實細看之下與比利時普票還是如出一轍,西方傳統技法應該都是一個師傅。其特色是使用了背景顔色,并且無邊框拖累,所有郵票在下方相同位置空白處植入黑色國銘和面值,規規矩矩,典型的英國特點。而比利時鳥票雖然國銘位置相同,面值擺放卻随圖案或左或右,且往往與背景混在一起。而愛爾蘭鳥票國銘和面值的位置更顯随意,上下左右皆有,或橫列,或縱排,且字型較粗大,相對白色背景有些喧賓奪主。這套尚比亞鳥票反而最易收集齊全,新票和信銷票難度都不算大。

列舉這三套基本同一時期的鳥類普票的主要原因一是發行周期長,枚數多,成系列,再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繪制水準高,未詳述上列亞澳非各國普票的原因是有些設計上過于扁平簡單,有些實在是太寫實太象照片。下面簡述一下與我們所熟悉的“中國鳥”普票的對比。“中國鳥”最大的遺憾就是枚數有些少,其實這個系列是不缺選擇對象的,中國特有鳥類品種近百,顔值高的恐怕也過半,未能繼續發行實在有些遺憾。這套郵票最大的特色就是黃華強老師的繪制手法,傳統的中國畫工藝,筆者不知道這算不算受郎世甯所影響的工筆技法,這個特色和西方的素描性寫實筆法大有不同,一看就是中國畫,細研就知道是中國鳥。筆者認為一部作品能夠一目了然的代表國家,是對其最高的評價,這不是來自于特有人物(如現行人民币)或者特有時代氣息(如普無号),而是來自于設計者的技巧與水準,對藝術設計的了解和對專業領域的通透。

從這個話題再說說中國普票在世界普票之林的位置。目前中國普票被認可能夠有世界級水準的還是“天安門”系列、“祖國風光”系列、“民居”系列這3組。以筆者在國外論壇的交流,應該說其他的中國普票還未能得到認可,其一個重大原因就是風格特色不夠鮮明,枚數過少,使用周期不長。“長城”選題和風格都很好,可惜受票幅所限格局有些難堪,實在太過遺憾。“美麗中國”一出曾震動很大,豔麗的配色,突破性的構圖和景觀的選取角度,大大超過以往相對保守的中國風光郵票。當時傳出會每個省市區及特别行政區各出一枚達到三十多種真是令人期待,結果已近7年,僅僅發行兩組10枚。随着郵政改革,彩色郵資機戳的大量湧現,自動化程度更成趨勢,換版周期臨近,恐怕後續難以再有作為。

從“中國鳥”普通郵票談談世界鳥類普票

普通郵票五至十年進行更換是很多國家的規定,不過有些系列長期發行下去才有可能成為世界級的經典。縱觀各國生命周期持久的大系列普票還不是英國的梅欽普票,挪威1888年起發行的号角普票,至1997年還有新的版本;丹麥的數字波紋圖普票也從1905年延續到2005年,今後仍然有發行新版本的可能。這些普票使用相應年代的印刷技術,時代過渡明顯,從古典走進現代,非本國人也一眼就可以認出。

國家郵政的地位在中國今後二十年應還難以撼動,郵票的生命空間還在,但随着物流民營化的競争大趨勢,信件也不再是主流這兩個全球都難以避開的課題,郵票,尤其是普通郵票應該如何去吸引更多人使用和收集,應該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重要命題。

延展閱讀:

外國郵票經典鑒賞:愛爾蘭鳥普票欣賞

普通郵票不普通,各國精品普票大觀,集郵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德國花卉普票全套居然這麼多!

普票研究1-100年前堪稱經典的華盛頓,這麼難搞的郵票怎麼玩?

郵票精品鑒賞:南斯拉夫發行的祖國風光系列普票,精美雕刻難收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