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安倍遇刺看日本的“下克上”傳統

安培晉三遇刺身亡,成為轟動世界的大新聞,也引發了人們無盡的猜想。雖然此次事件背後是否有人指使為未可知,但熟悉日本曆史的人會馬上聯想到日本自其戰國時代以來長期存在的“下克上”傳統。

從安倍遇刺看日本的“下克上”傳統

日本是一個等級觀念盛行的國家,從政壇到職場,從學校到家庭,日本人奉行“各得其所”,尊卑長幼,秩序分明,從無懈怠。初到日本的外國人大多對日本人的過分禮貌與拘謹壓抑會感到無所适從。

而在對上級的尊崇與服從之下,日本又存在着非常奇特的“下克上”傳統。下克上,從字面而言就是下級對上級的成功攻克,在日本,很多行為都可以稱為下克上,譬如下級取代上級、分家篡奪主家、家臣弑殺家主、農民驅逐武士等等。

例如日本曆史上的“劍豪将軍”足利義輝、“第六天魔王”織田信長都是被家臣謀害的,這就是典型的“下克上”。後來日本在中國東北發動“九一八事變”以及日本兵部發生“二二六兵變”,盡管過程不盡相同,但其中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的同樣是中下層官兵的大規模“下克上”。

從安倍遇刺看日本的“下克上”傳統

展現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一般公司職員對上司絕對是畢恭畢敬的,哪怕見到上級蓋在檔案上的印簽都是要鞠躬行禮的。像中國或西方企業中,員工在上司面前侃侃而談,盡情表現的場景,在日本是極為罕見且不受歡迎的。而上司一旦離職,或下級突然升遷,那日本人的相處方式就會立刻大變。懂點日文的朋友會知道,連稱呼的方式、句式都會不一樣。和日本人打交道一定要注意這一點,他們把中國人認為上不了台面的“兩面三刀”應用得非常廣泛,且心安理得。

“下克上”不是造反,更不是革命,日本從未發生過深刻而廣泛的社會變革,是以保持了以武士和特權精英為主體的政治體制,是以日本人傳統上具有“事大主義”和“下克上”的二重性。“事大主義”,就是追随強者,狐假虎威;而與之共存的另一面是“下克上”,也就是渾水摸魚、伺機待發的投機主義。

正是這種二重性決定了日本人普遍的處世準則,當實力有所不如時,就隐忍,當實力足夠時,立刻翻身奪權。在曆史上,日本經曆白江口之戰慘敗後開始派遣遣唐使全面學習中國文化,直至一千多年後露出侵略的獠牙。日本經曆二戰失敗後又全面向美國臣服,以上種種都是日本在“事大”和“下克上”之間反複橫跳。

從安倍遇刺看日本的“下克上”傳統

在政壇上,“下克上”則更像是我們所說的“篡奪”,是一種野心家的表演。安倍晉三就是此中高手,他首次當選日本首相因為執政經驗不足,隻一年就匆匆辭職。但此後不久就卷土重來,成為日本曆史第一位回任自民黨總裁的人,并再次當選日本首相,成為戰後日本第二位再次拜相的政治家。安倍在此後八年的首相任期内,對内推行“安培經濟學”,對外遊走于各方勢力之間,将“事大主義”和務實投機的作風發揮到了極緻。不論各方如何評價他,安倍晉三都稱得上日本戰後最重要的首相之一。大家會問,安培有沒有想過“下克上”呢?如果機會允許,為什麼不呢?安倍曾經宣稱的“君子豹變”就有這種意味在其中,隻是不知道大洋彼岸粗線條的昂撒人聽懂了沒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