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培晋三遇刺身亡,成为轰动世界的大新闻,也引发了人们无尽的猜想。虽然此次事件背后是否有人指使为未可知,但熟悉日本历史的人会马上联想到日本自其战国时代以来长期存在的“下克上”传统。

日本是一个等级观念盛行的国家,从政坛到职场,从学校到家庭,日本人奉行“各得其所”,尊卑长幼,秩序分明,从无懈怠。初到日本的外国人大多对日本人的过分礼貌与拘谨压抑会感到无所适从。
而在对上级的尊崇与服从之下,日本又存在着非常奇特的“下克上”传统。下克上,从字面而言就是下级对上级的成功攻克,在日本,很多行为都可以称为下克上,譬如下级取代上级、分家篡夺主家、家臣弑杀家主、农民驱逐武士等等。
例如日本历史上的“剑豪将军”足利义辉、“第六天魔王”织田信长都是被家臣谋害的,这就是典型的“下克上”。后来日本在中国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以及日本兵部发生“二二六兵变”,尽管过程不尽相同,但其中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的同样是中下层官兵的大规模“下克上”。
体现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一般公司职员对上司绝对是毕恭毕敬的,哪怕见到上级盖在文件上的印签都是要鞠躬行礼的。像中国或西方企业中,员工在领导面前侃侃而谈,尽情表现的场景,在日本是极为罕见且不受欢迎的。而上司一旦离职,或下级突然升迁,那日本人的相处方式就会立刻大变。懂点日文的朋友会知道,连称呼的方式、句式都会不一样。和日本人打交道一定要注意这一点,他们把中国人认为上不了台面的“两面三刀”应用得非常广泛,且心安理得。
“下克上”不是造反,更不是革命,日本从未发生过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变革,因此保持了以武士和特权精英为主体的政治体制,所以日本人传统上具有“事大主义”和“下克上”的二重性。“事大主义”,就是追随强者,狐假虎威;而与之共存的另一面是“下克上”,也就是浑水摸鱼、伺机待发的投机主义。
正是这种二重性决定了日本人普遍的处世准则,当实力有所不如时,就隐忍,当实力足够时,立刻翻身夺权。在历史上,日本经历白江口之战惨败后开始派遣遣唐使全面学习中国文化,直至一千多年后露出侵略的獠牙。日本经历二战失败后又全面向美国臣服,以上种种都是日本在“事大”和“下克上”之间反复横跳。
在政坛上,“下克上”则更像是我们所说的“篡夺”,是一种野心家的表演。安倍晋三就是此中高手,他首次当选日本首相因为执政经验不足,只一年就匆匆辞职。但此后不久就卷土重来,成为日本历史第一位回任自民党总裁的人,并再次当选日本首相,成为战后日本第二位再次拜相的政治家。安倍在此后八年的首相任期内,对内推行“安培经济学”,对外游走于各方势力之间,将“事大主义”和务实投机的作风发挥到了极致。不论各方如何评价他,安倍晋三都称得上日本战后最重要的首相之一。大家会问,安培有没有想过“下克上”呢?如果机会允许,为什么不呢?安倍曾经宣称的“君子豹变”就有这种意味在其中,只是不知道大洋彼岸粗线条的昂撒人听懂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