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入34億!中國華強北的“小混混”,竟然把蘋果拿捏了?

年入34億!中國華強北的“小混混”,竟然把蘋果拿捏了?
年入34億!中國華強北的“小混混”,竟然把蘋果拿捏了?

文/ 金錯刀頻道

年入34億!中國華強北的“小混混”,竟然把蘋果拿捏了?

福建人的“搞錢”能力有多強大?

香港有“四大天王”,而福建有數不過來的“搞錢天王”。

福布斯排行榜的常客曹德旺,從不搞關系,自稱沒“送過一盒月餅”,但他手裡的福耀玻璃集團,是中國第一大汽車玻璃供應商,人稱“玻璃大王”。

年入34億!中國華強北的“小混混”,竟然把蘋果拿捏了?

許世輝,一個國小辍學離家的打工仔,靠賣零食賺600億。

身家近千億,福建首富都差點做煩了,人稱“中國蛋黃派大王”。

甯德時代的老闆曾毓群,在福建GDP倒數的甯德開了個電池廠,結果踩中了新能源風口,一年時間,公司市值就從3000億暴漲到9000億,超過了中石油。

成為2020年中國汽車新首富,人稱“電池大王”。

年入34億!中國華強北的“小混混”,竟然把蘋果拿捏了?

這就是福建人,命定的賺錢能力者們。

每個人都很低調,從來不和誰吵架争老大,而是埋頭賺錢,但最後都成了老大。

你說算不算天選“搞錢人”?

最近,有個福建80後,過去就是在深圳華強北賣資料線的。但2019年到2021年,分别收入是20.45億、27.38億、34.46億。

三年累計81億,最近還帶着公司上市了,真是華強北的長臉時刻。

年入34億!中國華強北的“小混混”,竟然把蘋果拿捏了?

這家公司叫綠聯科技,而背後的創始人叫張清森。

一根小小資料線,憑啥能這麼賺錢?

年入34億!中國華強北的“小混混”,竟然把蘋果拿捏了?

華強北“混日子”三件套:貼牌、代工、虐同行

十幾年前,綠聯還是個在華強北的打工仔。

别看現在被吐槽“華強北已死”,但在那時候,華強北随便一個櫃台可能就藏着千萬富豪。

華強北的王者明通數位城一進門,就貼着一句智語:“隻有你想不到的款式和型号,沒有你買不到的手機”。

年入34億!中國華強北的“小混混”,竟然把蘋果拿捏了?

2008年,明通數位城招商之前就出現過一天有5000家商戶來認租,光是去維持秩序的保安就有100多人。

對了,馬化騰的騰訊,就起步于華強北賽格廣場的五樓。

年入34億!中國華強北的“小混混”,竟然把蘋果拿捏了?

但手機僅僅也是華強北的冰山一角。當時華強北的電子元件就有五十多種類、超過200個小類,總計有600多萬種型号的電子元件。

很多科技公司這麼評價華強北,“在矽谷需要聯系兩個月的400個元器件,在華強北一天你就能全部找到。”

而綠聯的創始人張清森,一開始選擇了賣資料線。

不過,這時候的綠聯就是個 OEM 代工廠,主要幫外國廠商生産資料線。也就是說,不需要設計,也不用技術,隻是個無情的生産和貼牌機器。

如果文字不直覺,我們有圖有真相。

年入34億!中國華強北的“小混混”,竟然把蘋果拿捏了?

雖然地位最低,但代工當時是真血賺。

有老闆就直接說,“你很難想象資料線的出貨量有多大,國内的一個品牌,它一個月出掉的資料線就有200多萬條。那種一個月幾十萬條的廠家則不計其數。”

如果不出什麼意外,張清森肯定在OEM代工廠這條路上安逸的走下去。

但2010年,綠聯當時已經做好了一批産品,萬事俱備,就差發貨了。

結果,客戶臨時變卦,說找到了價格便宜1美金的供應商,強制要求綠聯降價,不降價就撤單。

年入34億!中國華強北的“小混混”,竟然把蘋果拿捏了?

這下綠聯算是碰上了吃“霸王餐”的人。

要麼就硬氣一回,絕不降價,但這批貨就爛在倉庫;要麼就認慫降價,但毫無利潤可言——在賠本和血本無歸之間,無奈之下,綠聯接受了降價。

但自從發生了這件事,張清森憋了一肚子氣,每次想起來就覺得窩囊。

這就是代工的命運,資料線、手機、充電寶都一樣,價格戰一旦打響,所有的工廠都沒有回頭路,隻能越做越便宜。

就連VR頭顯這種新興的黑科技,在華強北的價格也在半年之内從199元降到了最低10塊錢。

年入34億!中國華強北的“小混混”,竟然把蘋果拿捏了?

再這麼“混日子”,一不小心就容易被日子混了。

2011 年,張清森正式成立了綠聯 UGREEN,準備拿回話語權。

當時的産品生産存在一種通病:由于很多産品都是“公模”,導緻不同品牌商的産品同質化十分嚴重,除了LOGO不一樣,其他規格都一樣。

張清森就琢磨起連接配接高清電視的資料線。

市面上大多的産品都是以國外标準來做的,當時的貨品大多以1.8米,因為6英尺的資料線更友善出口,但并不符合國人的使用習慣。

于是,綠聯做出了0.5米,1米,1.5米,2米,3米,5米等等長度。

年入34億!中國華強北的“小混混”,竟然把蘋果拿捏了?

表面上看起來不過是長短的改動,但當你是第一個做到的時候,那就是王牌。

這套做法讓同行大呼“沒想到”,也讓綠聯飛速在國内市場做出了知名度。

劃重點,這個未來的靠資料線年入34億的福建大佬,這時總結了一句很值錢的話:

“要用五星級酒店的實力去開沙縣小吃”。

年入34億!中國華強北的“小混混”,竟然把蘋果拿捏了?

資料線賣到中東的福建大佬,三年賺52億

這麼多賣資料線的,憑啥就綠聯幹到了上市?

這個綠聯雖然過去在華強北“混日子”,但真搞起錢來,不是坐等錦鯉降臨,而是有戰術有技巧的。

1、傍“蘋果”大款,靠大牌平替賺錢

2020年,蘋果做了個決定,被工信部點明還被網友罵上熱搜:為了環保,iPhone不再附帶充電器。

年入34億!中國華強北的“小混混”,竟然把蘋果拿捏了?

一開始小米、三星等一系列手機廠商還諷刺過蘋果,但随後沒抵抗住真香誘惑,紛紛化身環保衛士,執行不附贈充電器的政策。

一個原裝蘋果充電頭售價145元,一根原裝資料線也是145元。

但消費者的心理就是這樣,願意花一萬塊錢買手機,不代表他們也願意花100塊買資料線。

年入34億!中國華強北的“小混混”,竟然把蘋果拿捏了?

機會來了,但有準備的人才能抓住。

過去,為了判斷哪些資料線是“自己人”,蘋果推出了一個名為“MFi”。

MFi,顧名思義——Made for iPod/ iPhone/iPad,意味着廠家生産蘋果相關産品均能達到蘋果官方認可的技術标準。

早在2014年,綠聯就通過了蘋果的MFI認證,2018年又拿到了華為的DFH認證,順利從編外員工變成了體制内,并且能在自家資料線的包裝上展示。

年入34億!中國華強北的“小混混”,竟然把蘋果拿捏了?

隻要蘋果和華為能吃肉,綠聯就能喝湯。

2、大品牌賺錢保命,獨幕喜劇牌賺錢要玩命

擴大影響力,并不是産品好就夠了。

在競争激烈的行業裡,哪怕一根小小的資料線,也得出奇招。

過去為什麼大家對國産品牌印象差是為什麼?山寨、偷工減料還服務差。

年入34億!中國華強北的“小混混”,竟然把蘋果拿捏了?

為了赢得消費者的信任,綠聯放話:“如果你收到産品不滿意,哪怕是心情不好都可以包郵退貨”。

現在聽起來很多品牌都這麼幹,但那是在2011年。

結果,綠聯線上店營業不到4個月,綠聯一天的銷售額就達到了1萬。

除此之外,綠聯還搞了不少創新。比如,蘋果充電頭+安卓充電頭的一拖二充電線。

年入34億!中國華強北的“小混混”,竟然把蘋果拿捏了?

再比如,很多人抱怨公牛插排不友善。

2013年底,綠聯設計出了雙USB手機充電接口的排插,此時綠聯的營業額已超6,000萬。

甚至比小米出的還要早。

年入34億!中國華強北的“小混混”,竟然把蘋果拿捏了?

綠聯一路進攻,不光吃下了中國的電商市場,連國外市場也沒放過。

綠聯目前已經進入了歐美、日本、中東、南非等全球 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入駐亞馬遜中國半年後,綠聯在平台上的單日銷售額便超過了2萬美金。

老外買瘋了,綠聯更是賺瘋了。

年入34億!中國華強北的“小混混”,竟然把蘋果拿捏了?

亞馬遜給綠聯貢獻的收入,幾乎相當于京東和天貓加起來的總和。

年入34億!中國華強北的“小混混”,竟然把蘋果拿捏了?

“技術”的命根子,還在别人手裡

不過,綠聯有個痛苦。

綠聯雖然早就稱為“綠聯科技”,開發了綠聯耳機、綠聯充電寶、綠聯穿戴裝置,但在消費市場的認知中仍然是個“賣資料線的”。

年入34億!中國華強北的“小混混”,竟然把蘋果拿捏了?

這就跟很多歌手不願意在舞台上唱代表作一樣,唱多了,觀衆就總覺得你隻會一首歌。

并且,就算是資料線,綠聯還給自己埋了兩個大雷。

因為,在生産模式上綠聯科技先是自主研發,然後以外協生産為主、自主生産為輔。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綠聯的外協生産占比超75%,自有産能非常薄弱。

年入34億!中國華強北的“小混混”,竟然把蘋果拿捏了?

最近三年綠聯科技一直試圖自建工廠,提升産能。但是因為3C産品疊代周期快,光靠自己很難保證工廠的品質和價格,,反而喂飽了強大的上遊供應商。

有個叫湘凡科技的供應商,一直為綠聯生産音視訊類、充電類和存儲類産品。結果,綠聯每年給它的采購錢就超過了2.6億。

這樣雖然省時省力,但導緻綠聯越來越依賴供應商。

綠聯自己也公開承認,要是哪天供應商出現停工,或與該公司合作發生摩擦導緻雙方合作關系提前終止,受傷最大的肯定是自己。

年入34億!中國華強北的“小混混”,竟然把蘋果拿捏了?

綠聯賺錢,除了依賴供應商,還極其依賴電商平台。

從2020年,綠聯線上收入占到了82.35%,去年,也就降了一點點,78.14%,可以說偏科嚴重。

是以,三年光給電商平台交的服務費就翻倍的漲。

剛剛擺脫了代工,又淪為電商“打工仔”。

結 語:

靠一根資料線翻身,這件事太像是福建人能幹出來的。

因為無論多小多不起眼的産品,總能成為福建人翻盤逆襲的機會。

17歲的安踏的創始人丁世忠,向父親借了1萬來北京賣鞋;29歲的銀鹭創始人陳清水,東拼西湊了3萬元,辦了個罐頭廠;32歲的許連捷,靠賣衛生巾起家,創立了千億元市值的恒安集團。

年入34億!中國華強北的“小混混”,竟然把蘋果拿捏了?

誰都不是拿着大把資金燒錢創業,而往往要麼是被生計所逼,要麼是被壞境所困。

這些大佬也給綠聯淌出一條路:中國品牌要打價值戰,不能隻打價格戰。

年入34億!中國華強北的“小混混”,竟然把蘋果拿捏了?

綠聯未來要想靠産品賺錢,沒有捷徑,隻能走研發這一條路子。

要想更自信,還得下狠心。

圖檔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删除

本篇作者 | 張一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