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湄公河釣到世界最大淡水魚,重300公斤;南韓成功發射自研火箭|環球科學要聞

作者:北京科協
在湄公河釣到世界最大淡水魚,重300公斤;南韓成功發射自研火箭|環球科學要聞

· 動物學 ·

湄公河發現最大淡水魚,重300公斤

300千克重的黃貂魚。圖檔來源:Wonders of the Mekong

近日,高棉湄公河上的漁民釣到了一條重達300千克的黃貂魚(Urogymnus polyepis)。美國資助的“湄公河奇迹研究計劃”( Wonders of the Mekong research project)宣稱,這條黃貂魚打破了之前的最大淡水魚紀錄,此前的紀錄是2005年在泰國捕獲的293千克的湄公河巨型鲶魚。這條黃貂魚最終被放生,在放回河裡之前,研究人員給它安裝了一個聲學标簽,試圖了解這種神秘生物難以捉摸的行為。

· 航天 ·

南韓成功發射完全自研運載火箭

當地時間6月21日16時,南韓自主研發的運載火箭“世界”号第二次發射,發射地點位于南韓全羅南道高興郡的羅老宇航中心。火箭搭載了一顆162.5千克的性能驗證衛星,一顆1.3噸的衛星模型和四顆微型立方衛星(cubesat),均進入預定軌道。性能驗證衛星入軌後成功與南韓南極世宗科學基地取得聯系,确認了衛星位置。

“世界”号是三級運載火箭,全長47.2米,總重200噸,可将1.5噸級衛星送至距離地面600至800公裡的軌道。“世界”号2021年10月21日首次發射,但因第三級發動機燃料提前耗盡,未能将火箭搭載的模型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經此次發射,南韓繼北韓之後成為第11個擁有自主發射運載火箭能力的國家。(新華社)

· 分子生物學 ·

一種新的血液形成機制

傳統的觀點認為,血細胞是由造血細胞分化而來的。近日,一項發表于《自然》的研究打破了這種傳統認知并提出,血細胞其實來自兩類母細胞。2020年,這支研究團隊曾在《細胞》雜志報道了他們開發的一項細胞譜系追蹤技術。這項技術會給各個細胞貼上“條形碼”,具體來說,通過利用轉座酶或CRISPR基因編輯工具,他們可以将獨特的基因序列插入小鼠胚胎細胞中,這能使由這些胚胎細胞分化出的所有細胞都攜帶這組序列。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貼在胚胎細胞上的“條形碼”,追蹤小鼠不同年齡段内出現的不同類型的血細胞及其母細胞。他們發現,胚胎期内皮細胞向造血細胞轉化的同時,還出現了另外一種母細胞——胚胎多能祖細胞(eMPP)。研究人員表示,胚胎期至成年早期的大部分血液來自eMPP,之後,由eMPP分化出的血細胞數量逐漸減少。此外,相比于造血細胞,eMPP還是B細胞和T細胞等免疫細胞的主要來源。未來,研究人員将利用新發現的這種母細胞,治療與血液相關的疾病。

· 航天 ·

NASA太空發射系統通過燃料加注測試

據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報道,大型月球火箭太空發射系統(SLS)“阿爾忒彌斯1号”(Artemis I)在當地時間6月20日完成了濕裝測試。濕裝測試包括燃料加注和火箭發射倒計時,但不點火發射。在燃料加注期間,火箭團隊注意到移動發射塔與火箭之間的連接配接管道發生氫洩漏,他們嘗試修複卻沒有成功,随後決定繼續進行測試。在真實發射過程中,這樣的洩漏可能會延遲發射程式,但火箭團隊忽略了這些警告,以便完成全流程測試。按照計劃,火箭濕裝測試應該持續到火箭發射倒計時前9秒,但最終因為氫洩漏隻能在發射倒計時29秒時停止。

“阿爾忒彌斯1号”随後會從39B發射台轉移至裝配大樓,技術人員将進一步分析測試帶來的結果。今年4月14日,“阿爾忒彌斯1号”也曾因移動發射塔與火箭之間的連接配接管道發生洩漏而中止測試。

· 健康 ·

是否要服用維生素

《美國醫學會雜志》近日發表社論,對于未懷孕且健康的美國人而言,購買和服用維生素隻是在浪費錢,因為并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維生素有助于預防心血管疾病或癌症。此前,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SPSTF)曾根據84篇系統綜述得出了相同的結論。而且,USPSTF建議不要服用β-胡蘿蔔素補充劑,因為它們可能增加患肺癌的風險。相比之下,果蔬中含有的是維生素、植物化學成分、纖維素和其他營養物質的混合物,這些物質之間的協同作用可能是果蔬有利于身體健康的原因。不過,對于一些缺乏維生素的個體來說,鈣和維生素D等膳食補充劑也有利于他們的健康,如防止骨折。此外,USPSTF提出的建議并不适用于孕婦,因為一些維生素(如葉酸)對于胎兒發育至關重要。未來還需要更多的資料以便了解,維生素補充劑在懷孕期間可能帶來的影響。

· 醫學 ·

“軟化”卵巢有助于恢複生育能力

女性的生育能力,通常從30多歲開始下降,年齡越大下降嚴重,直到更年期失去這項能力。至于生育能力為何下降,一項發表在《科學·進展》雜志的新研究指出,在年齡增長過程中,小鼠卵巢會堆積一些“僵硬”的組織;而減少這樣的組織,或者說“軟化”卵巢,則可幫助動物恢複生育能力。

對女性來說,卵巢中的卵母細胞數量有限,随着年齡增長,排卵逐漸變得零星而紊亂,最終導緻生育能力喪失。研究者懷疑,一個主要原因是纖維化,即結締組織異常增生,此過程使卵巢變硬,可能造成排卵障礙。科學家給15個月大的雌性小鼠(約相當于50歲出頭的人類)施用減少纖維化的藥物吡非尼酮(pirfenidone),結果其中超過一半小鼠排卵,而未用藥的對照組雌性沒有排卵。這些老年雌鼠産生的卵子受精後,發育出了健康胚胎。另外,科學家也為12個月大(約相當于35歲人類)的雌性小鼠施用同種藥物,結果它們的排卵數量幾乎比未用藥的同齡雌鼠增加一倍,且受精率與胚胎發育率正常。年輕小鼠排卵則不受到藥物的明顯影響。研究者在顯微鏡中觀察卵巢時發現,中老年小鼠用藥後,纖維化程度确實顯著低于對照組。由此科學家相信,與衰老相關的卵巢纖維化可以被逆轉,進而改善排卵功能、延長生育期限。

· 新冠疫情 ·

截至中原標準時間6月22日10時,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最新統計,全球累計新冠确診病例540 535 654例,死亡病例6 321 976例。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網站的資料,6月21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确診病例31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21例(廣東7例,天津4例,福建4例,陝西3例,北京1例,内蒙古1例,浙江1例),含5例由無症狀感染者轉為确診病例(天津2例,浙江1例,福建1例,廣東1例);本土病例10例(北京4例,上海4例,内蒙古1例,廣東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

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無症狀感染者95例,其中境外輸入83例,本土12例(遼甯4例,上海4例,北京2例,廣西2例)。

截至2022年6月20日,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339570.4萬劑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