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甘薯之父”陳振龍 他用一根藤條挽救了千萬中國人

作者:星空璀璨沒你耀眼

古代的農作物沒有現在豐富,饑荒是常态。“窮得吃土”在現代經常作為調侃的話語,殊不知,在饑荒的年代真的有人吃土,那種土叫作“觀音土”。

“甘薯之父”陳振龍 他用一根藤條挽救了千萬中國人

“觀音土”含有多種礦物質,一般用來燒瓷器。在饑荒時,人們用來充饑,少量吃也沒什麼大礙。但是吃了難以消化,吃了腹脹,難以排便,有不少人因為吃觀音土被憋死。當時是什麼能吃就吃什麼,野菜、樹皮、樹根……這些吃完了吃蟲子、動物、更有傳說吃小孩。說起中國的饑荒,不得不感謝那個将蕃薯帶回中國的人,是他用甘薯(蕃薯)拯救了很多災荒年間饑餓的人。

他是中國人都敬佩的小偷,他冒死從國外帶回來一根藤,養活中國幾億人口。他叫陳振龍,是一名福建商人。陳振龍(約1543年—1619年),男,漢族,福建省福州府長樂縣(今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青橋村人,年未二十中秀才,後鄉試不第,遂棄儒從商。

“甘薯之父”陳振龍 他用一根藤條挽救了千萬中國人

是年他在菲律賓群島經商,被當地的甘薯吸引了。甘薯耐旱高産、香甜可口、易種植、産量高。陳振龍想到大明連年災害,糧食歉收,百姓食不果腹,飽受着饑餓之苦,他想将蕃薯帶回中國。可當時的菲律賓把蕃薯當成國寶,嚴禁出口。

“甘薯之父”陳振龍 他用一根藤條挽救了千萬中國人

陳振龍第一次把蕃薯藏在箱子中,被發現後沒收。第二次,他又把蕃薯藤給編入了一個藤籃中,但還是被查出來了。他被打得鼻青臉腫,還差點兒被關進了大牢。可陳振龍不甘心,他決定再來一次,他将蕃薯的藤條偷偷地編入了船上的一根繩子當中。然後用泥巴覆寫在上邊,這一次,他終于将蕃薯帶回了福建。

“甘薯之父”陳振龍 他用一根藤條挽救了千萬中國人

這個時候,整個福建都在鬧旱災,五谷歉收,振龍就讓兒子陳經綸上書福建巡撫金學曾,建議試種甘薯以此來緩解糧食危機,金學曾令其覓在達道鋪紗帽池舍旁空地試種。4個月後,朱薯收獲可以充饑。金學曾遂通令各地如大量推廣對蕃薯的種植,蕃薯就是以在中國落地生根,養活了無數的人。

“甘薯之父”陳振龍 他用一根藤條挽救了千萬中國人

清乾隆年間,甘薯已推廣到全國大部分地區。目前全國甘薯種植面積達一億多畝,年産量折原糧達三千萬噸,占世界甘薯總産量的80%,清道光年間,福州人在烏石山建“先薯亭”以此紀念這陳振龍。陳振龍也被譽為大陸的“甘薯之父”

“甘薯之父”陳振龍 他用一根藤條挽救了千萬中國人

古有陳振龍,今有袁隆平。“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古有《開工開物》,今有繼往開來,天下富足,禾下乘涼。那些偉人值得我們一生緬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