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勝者教育張益銘:濟世興邦,教育惠人,築夢中國少年

“一個國家的強盛,是在國小教師的講台上完成的。”三年前,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公開這樣說。當時正值中美貿易摩擦期間,身處困境的任正非并未過多言及資金和産業,而是強調教育。

的确,教育堪稱最“廉價”的國防。在勝者教育創始人張益銘的心中,教育面向未來,面向下一代,激發廣大青少年的潛能,在未來的社會大潮中練就本領,發揮光與熱。當下一代充滿能量時,我們的民族就有了希望。

勝者教育張益銘:濟世興邦,教育惠人,築夢中國少年

興邦之本——釋放天賦

在傳統工業時代,大家普遍對人才概念的了解,缺少了對文化教育的認知,個人的生存普遍基于一門手藝。在資訊時代,腦力勞動價值放大,人們開始重視綜合能力的培養。到了智能時代,人們的教育程度大大提升,社會對綜合型人才的需求空前增大。之于民族發展而言,需要更多有天賦的人,通過努力和發揮主觀能動性,将天賦釋放,成為不同領域的引領者。而在這方面,傳統教育模式是有短闆需要補足的。

“在這個時代,少年的成長沒有一個标準答案,如果一定要說有,那就是少年自己給出的答案,即他們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則要幫助他們找到夢想,激發獨立和堅韌品格,培養多元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張益銘這樣說。

在張益銘看來,每位少年都有成為棟梁之才的可能性,但前提是被激發出天賦,找準發展的方向,也就是說,每位少年成長的背後,都需要有人托舉,甚至提供一個肩膀讓他們踩上去。于是,張益銘創立的勝者教育強調“墊腳石”精神,旨在為中國少年們的成長提供支撐力。

勝者教育張益銘:濟世興邦,教育惠人,築夢中國少年

幾年來,勝者教育潛心研究打磨出一套可供中國少年成長的培養體系,并通過營地、訓練營等方式,為孩子們帶來國際化的視野、格局和創新思維,讓孩子們打破固有的知識體系邊界,獲得更廣闊的成長空間。在培育課程中,勝者教育注重綜合能力修煉、國際視野體驗、新思維引導、溝通協作鍛煉,提升孩子們的素養與修養,引導他們樹立正确的人生價值觀,探索自己的人生方向。

育人之根——激活能量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正如水源頭一般,人一生中需要不斷地探索追求,使自己永葆活力。在人年少時,若能接受科學的教育,就可激活自身天賦,在今後的人生中不斷進取。

可惜的是,以往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多度追求考試分數,忽略了孩子們的素質教育。就以青春叛逆期為例,有些孩子能通過适時調節或正确引導而平穩度過,有些孩子則在這個階段付出了很大代價,甚至造成自卑等心理缺陷,乃至長大後不懂得正常溝通,不敢在公衆場合進行自我表達等等。

勝者教育張益銘:濟世興邦,教育惠人,築夢中國少年

此時,深耕素質教育十餘載的勝者教育就凸顯出優勢。實際上,勝者教育的每一項培養活動,背後都有一套理論支撐,即“勝者少年163模型”。

“勝者少年163模型”是張益銘在多年教育經驗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其具體包含 “1個獨有的天賦”、“6大特質”、“3個思維模型”。具體而言,“1”代表每位孩子獨有的天賦;“6”指孩子們走向社會的必備特質,包括身體意志、學識與眼界、自我驅動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智慧、感恩的心和社會責任感;“3”代表三種思維模型,藝術思維、建築思維和辯證思維。

“勝者少年163模型”要讓孩子們長大後腳踏實地造福社會。就以“3個思維模型”來說,藝術思維可讓孩子們感覺萬物能力,感受世界次元,更能夠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建築思維有助于孩子們長大後養成嚴謹的工匠精神,并以宏觀的視角看待與應對各類問題,所謂的“高屋建瓴”正是這個道理;辯證思維則引導孩子們從實際問題出發,實事求是地對事物進行考察分析,從整體和本質上認識周遭事物。

勝者教育張益銘:濟世興邦,教育惠人,築夢中國少年

“少年興則國家興,少年強則國家強。”少年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最需要精準滴灌和栽培。張益銘創辦勝者教育,正是在回答“為時代培養什麼人才”的問題,通過一系列實踐,一批批少年在此學會做人做事,立下鴻鹄之志,寄望将來擔當更多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