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從13歲開始被流放,卻成日本幕府制度的創立者,更是征夷大将軍

作者:竿子講古今

導語:他就是源賴朝,源賴朝所建立的武家政權被曆史學家稱為鐮倉幕府。鐮倉幕府的建立标志着日本長達680年的幕府時代的開始,直到明治天皇在1868年頒布王政複古之後才宣告終結,讓我們走近源賴朝一生,看看他傳奇的一生。

突遇變故,慘遭流放。

源賴朝十三歲,這年是陰曆十二月,日本發生了平治之亂。以後白河上皇為靠山的平氏,擊潰了藤原信賴和源氏。源賴朝的父親源義朝在事變中戰死,源賴朝也因随父參與了戰亂,而被獨自流放到荒涼的伊豆半島。平治之亂以後,平氏武士集團的首領平清盛,平步青雲,跻入朝廷公卿之列,官至太政大臣,不僅平清盛本人榮任高官,而且平氏一門也都竊據了重要職位在二十年流放生活期間,與北條時政之女兒結婚,受到保護。

他從13歲開始被流放,卻成日本幕府制度的創立者,更是征夷大将軍

就這樣源賴朝流浪了20年,這二十餘年的伊豆流放生活,對源賴朝的性格産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平治之亂把他遠遠地抛到政治旋渦之外,作為兩雄争鬥的犧牲品,而被流放到政治和經濟落後的伊豆半島,長期過着冷寞、孤獨的生活。加上政治上的挫折和不得志,養成了他堅韌的忍耐力和強烈的複仇精神。

源賴朝奉皇子打着“以仁王令旨”的旗号,聯合源氏各系子孫起來讨平,但不久失敗,後渡海逃往安房。平清盛下令徹底消滅源氏,并要發兵伊豆,滅掉源賴朝,以解除心頭之患。在這種形勢下,源賴朝毅然舉兵讨平。

源賴朝從伊豆起兵之後,在軍事上并不是常勝将軍,也吃過敗仗。最慘的一次是1180年陰曆八月的石橋山之戰。他以三百騎兵力,與平氏武将大庭景親三千騎兵力正面對峙,結果遭慘敗,兵力所剩無幾,“遁入山中”。這次失敗,對源賴朝的教訓頗大。從日後的多次戰役中可以看出,他吸取了這次失敗的教訓,即在沒有充分準備的前提下,盡量避免與敵進行正面攻堅戰。從源氏與平氏的幾次大決戰過程中,源賴朝的戰略戰術思想是戰略上求穩,戰術上求快,不打則己,一打必勝。

他從13歲開始被流放,卻成日本幕府制度的創立者,更是征夷大将軍

1180年陰曆十月的富士川之戰。這是源賴朝舉兵後的關鍵一戰。這時,雖然源賴朝的兵力已相當龐大,軍隊的戰鬥力也勝于平氏軍,但是源賴朝并沒有輕敵。在正面擺出決戰态勢的同時,采取迂回包抄戰術,令武田信義率軍在夜深入靜之時,包抄敵後。武田軍通過富士沼澤地時,驚動了群集在沼澤地裡的水鴨,群鴨驚恐,鳴叫亂飛,“羽音編成軍勢之壯”。平氏軍突聞源軍自背後襲來,吓得失魂落魄,慌忙逃竄,源氏軍不戰而勝。這次戰役的勝利,太大削弱了平氏的威勢,平清盛在失敗中一病不起,于翌年陰曆二月一命嗚呼。源賴朝相繼占領房總、武藏、相模等地。1180年陰曆十月,源賴朝進京,朝廷任命他為權大納言兼右大将職。12月,源賴朝離京傳回鐮倉。稱“鐮倉殿”,同時,源賴朝為統一管理禦家人建立了侍所。

1183年,源賴朝建立東國政權,同年朝廷頒布《壽永宣旨》,承認其在東部之統治權。與進入京都的武将源義仲和西國的平氏對立。1184年派其弟源義經率軍西征,讨滅源義仲。次年,源義經發動經壇之浦之戰消滅平氏。同年,源賴朝以追捕與院政接近的兄弟源義經為由,在各地設定守護、地頭職。可是,随着賴朝勢力的擴充,有許多行政和司法事務要處理,那麼建立相應的家政機構,便提到日程上來了。并于1184年陰曆十月六日,正式建立了公文所,負責處理行政事務。由大江廣元任别當,中原親能任次官,藤原行政、藤内遠元、甲斐四郎、大中臣秋家等為寄人(評議)。二十日,成立問注所,負責“諸人訴訟”的裁訣,由三善康信任執事。

1184年爆發了一谷之戰。随着源氏勢力的發展,平氏退據關西,企圖以四國的屋島為根據地,控制濑戶内海。陰曆二月,平氏更集數萬騎軍兵,扼守攝津與播磨交界的一谷要地(今神戶市須磨區),妄圖拒源氏軍于關西門外。四日,源平兩軍對陣。平氏布陣于山之西,源氏布陣于山之東,“相隔三裡行程”。一谷後山名鹎越,“石岩高聳而駒蹄難通,澗谷深幽而人迹已絕”。源義經挑選了七十餘勇士,攀越鹎越,奇襲平氏軍指揮部,緻使平氏軍失去指揮核心,“失商量敗走,或策馬出一谷之館,或掉船赴四國之地”。

他從13歲開始被流放,卻成日本幕府制度的創立者,更是征夷大将軍

1185年陰曆三月,又進行了壇浦之戰。一谷之戰失敗後,平氏以濑戶内海為中心,重振實力。為了最後消滅平氏勢力,源氏開始布置與平氏的決戰。首先于1184年陰曆九月,源範賴率軍從陸路西進,采取大迂回的戰術,以圖切斷平氏退據九州的後路。範賴軍曆經饑餒、困苦,1185年陰曆二月終于在九州地方豪族的支援下,渡海抵豐後(今大分縣),象一把尖刀插入敵後。與此同時,源義經進軍四國。十七日,源氏軍在源義經的率領下冒雨從攝津的渡部津(今大阪市)渡誨,登上屋島,從背後奇襲平氏軍。平氏軍狼狽逃竄,最後退至彥島。這樣,平氏軍便處在源義經、源範賴兩軍的前後夾擊之中。陰曆三月二十四日,源、平在長門國赤間關壇浦海面相逢。平氏以五百餘艘戰船,向源氏軍挑戰,源氏軍在源義經的率領下,一舉殲滅了平氏軍,取得大勝。平氏将帥多沉沒海底。

對面石(傳說源賴朝與源義經相會之處)

壇浦決戰之後,源賴朝在軍事上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源賴朝自1180年陰曆八月伊豆舉兵,至1185年3月壇浦決戰,徹底消滅平氏,前後隻曆經五年。此後,擺在源賴朝面前的課題是,如何在鞏固軍事戰績的基礎上,在政治、經濟方面真正确立上司地位。許多曆史事實表明,作為武士世家後裔的源賴朝,要獲得各地武士們的暫時歸附和支援,是比較容易做到的,但是維持長久,并在全國确立源氏的統治,并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同樣出身于武士世家的平清盛,也曾得到過廣大武士的支拌,憑此而步入政治舞台,但是不久就昙花一現,衰落了。源義仲的武威不亞于平清盛和源賴朝,起兵之初也頗得地方武士的支援,但由于缺乏治政才能,也迅速地從曆史舞台上消失了。

安定秩序

1185年陰曆十一月,由源賴朝提出,經院廳準許,在朝廷建立“議奏”制。以右大臣藤原兼實為首的十名議奏,都是由賴朝推薦的、與鐮倉方面關系密切的貴族。同月,大江廣元建議源賴朝設定守護、地頭。賴朝十分認可,立刻派北條時政前往京都,正式向院廳要求實行以下措施:(一)“諸國普遍設定守護、地頭”,(二)“不論權門勢家莊(園)、公(領)、可宛課兵糧米(每段五升)”。源賴朝的上述要求,院廳第二天就同意了。這是一件極為重大的事件,朝廷貴族得知此事,心情十分沉重,說“分賜五畿、山陰、山陽、南海、西海諸國,不論莊公、可宛催兵糧,非啻兵糧之催,皆可知行田地”,其含意之深,“非言語所及”。源賴朝在十二月六日也曾寫信給朝臣九條兼實,叙及設定守護、地頭的用意,是因為當時尚有謀叛之輩,他們常常煽動武士,無端鬧事。為防止發生不測之事,決意設定守護、地頭。

雖然由于受到豪強貴族的抵制,派遣守護、地頭的地區一度受到了限制。但随着源賴朝勢力的發展和鞏固,這一制度最後還是被推廣到全國。守護是源賴朝派到各地國衙内的政治代表,由有勢力的禦家人擔任。其主要職責是:鎮壓管轄範圍内的反叛者、兇殺者,一身兼有檢察、司法、軍事大權;管理所轄範圍内的武士,組織他們輪番到京都股“大番役”;管理所轄範圍内的神社、寺院、交通道路等行政事務。然而守護卻常越出上述職權範圍,侵犯國衙的權力。他們以維持治安為名,不斷地向公私莊領滲透。地頭是源賴朝派駐莊園的政治代表。由禦家人擔任。他們擁有警察權、征稅(年貢、兵糧米)權,以及管理土地權。守護、地頭直接受命于源賴朝。守護地頭制的确立,标志着源賴朝統治的鞏固和加強。他通過守護、地頭制,一方面有效地控制了各地武士,防止亂謀的發生,另一方面把自己的勢力伸入公私莊園,不僅保證了軍事需求的供給,而且更是以強大的武力為支柱,在經濟上對貴族、豪強加強了限制。

受封将軍

1186年,源賴朝寫信給議奏藤原兼光,暢述他建議設立議奏的用意。他說設定的目的,是“抽兢戰之誠,可令興行善政”。他要求各議奏“諸事當行正道”,“天下之政道者,依群卿之議奏”,你們應當“無私不谀”。凡違及社會安定之“亂端之事”,“縱雖是敕宣院宣”,也應“再三覆奏”,知而不奏,則“定非忠臣之禮”。充分表露了賴朝對議奏的看重。其後,賴朝還支援藤原兼實與皇室結親。

1190年正月,兼實之女入宮,四月立為後鳥羽天皇的中宮。賴朝對兼實說:“今日雖法皇掌政,不思萬事,但一旦法皇去死,即是後鳥羽天皇治政之日”,可見賴朝的用心之苦。他通過朝廷内部的親鐮倉勢力來控制皇室的做法,比之平氏等直接操縱朝政,确實要高明得多。

為适應形勢發展,賴朝開始整頓統治機構,1191年正月,将公文所改組為政所,設别當、令、案主、知家事四級官吏,由大江廣元繼任别當,藤原行政為令,藤井俊長為案主,中原光家為知家事。與此同時,充實問注所和侍所,問注所執事仍由三善康信繼任。侍所設别當、所司、公事奉行等職,仍由和田義盛任别當。此外,還設定了京都守護、鎮西奉行及奧州總奉行等職。源賴朝的上述行政機構的整頓,标志着鐮倉武士政權組織機構的完善。1192年陰曆三月,後白河法皇突然死亡,藤原兼實控制了朝政。七月,朝廷正式任命賴朝為征夷大将軍。1198年十月參加相模川橋落成典禮後,歸途中從馬背跌下,從此一病不起,1199年正月(公曆2月9日)去世。

為政舉措

所謂禦家人制,是以儒家的“忠”、“義”思想為核心,以土地為媒介結成的與武士之間的主從關系。也就是說,凡投靠到源賴朝麾下的武士,一律作為源賴朝的家臣,必須無條件地聽從賴朝指揮(奉公)。成為禦家人的武士,其效忠的具體行動,主要是承擔軍事義務,戰時從軍,平時擔任警衛。警衛以京都警衛為最重要,稱“京都大番役”。源賴朝作為主君(鐮倉殿),保護他們的切身利益,即經濟上保障他們原有領地不受侵犯(本領安堵)。政治上保護他們對原有領地的統治權。源賴朝對禦家人的這種保護,被稱作“禦恩”。此外,凡仕奉賴朝有功者,還可在原有領地之外,賜與新恩地(新恩給與)。新恩地實際上是賴朝把沒收來的莊園,作為自己的領地,賜給立功的武士。

關東地區的武士要成為禦家人,必須直接參見賴朝,得到賴朝的“本領安堵”的親筆手書後,才算合法。但是随着形勢的發展,地域的擴大,特别是關西一帶原在平氏統治下的武士陸續表示效忠以後,手續日漸簡化,即隻要“運志于源家之輩,注出交名”,得到源賴朝的代表者的手書,便可成為禦家人。

然而治理各地的國政,本是由朝廷任命的國司進行的,而國司之職也是由朝廷任免的。源賴朝的這種直接領地安堵和直接任命官吏的舉動,實際上是一種無視朝廷的行為。石橋山會戰以後,源賴朝率軍傳回鐮倉着手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禦家人的管理機關——待所,任命和田義盛為侍所另别當。

源賴朝在禦家人内,還制定了嚴格的推舉任官制度。關東禦家人不蒙内舉,不得任官。凡經他本人推薦者,方可在朝廷内任宮,違反者不論功臣或骨肉,一律從嚴處理。最典型的一例,就是源賴朝的同胞兄弟源義經,由于違背禦家人制度,私自接受朝廷授命,受到了嚴厲的處置。禦家人制度由此成為鐮倉幕府的基石。

争取支援

源賴朝所到一處,每取得一步勝利,都要進行論功行賞。最早的一次論功行賞,是在富士川戰役取得全勝後的1180年陰曆十月二十三日,源賴朝率軍傳回鐮倉的途中,進人相模國後舉行的。凡在舉兵以來的二個多月中,跟随賴朝轉戰南北、出生入死的東國武士,或給予“本領安堵”,或“令浴新恩”。

由于源賴朝諾言的實作,他得到了更多武士的支援和效忠。這次大典,标志了以賴朝為主宰的武家政治的開始。此後,每有機會,賴朝就不失時機地舉行恩賞。有的受賴朝信任的禦家人更是被任命為守護、地頭或國司、介等。例如滅掉佐竹義秀之後,賴朝沒收了義秀的舊領常陸國奧七郡、太田、糟田、灑出等,分别作為恩賞分給立有功勳的武士。後來,被沒收的平氏舊領地,也相繼恩賞給了禦家人。

經濟方面

源賴朝采取的具體措施是:首先,通過“本所安堵”和“新恩給與”政策,穩定社會局勢,為發展農業生産提供有利條件。前面已經提到過,“本所安堵”和“新恩給與”政策,既是賴朝興兵之初提出來的政治口号,也是賴朝一貫奉行的經濟措施。當時,與賴朝結成禦家人的武士,除了少數地方豪族武士之外,大多是在地領主和名主階層。他們既是某一地域的軍事實力的實際擁存者,又是生産的具體組織者,是社會安定、生産發展的重要因素。賴朝實施的“本所安堵”和“新恩給與”政策,確定了他們地位的穩固,不僅争取了他們的軍事實力,擴大自己的力量,同時也充分地調動了他們組織生産的積極性,保障了農業生産的順利進行。

其次,推行“鐮倉殿勸農使”制。對于給與安堵或新恩的禦家人,源賴朝還授予他們“鐮倉殿勸農使”的身份。通過這種形式,讓他們平日組織所屬百姓進行農業生産和開墾,進而履行對源賴朝應負的義務。這就意味着他們除了對“鐮倉殿”負有禦家人役、京都大番役、臨時軍役等義務之外,在經濟上還必須聽命于賴朝的指揮。他們在本領中的居所,既是賴朝的地方軍事指揮所,又成為其開墾和勸農的機構。這樣,源賴朝通過授與勸農使之職和設定地頭等手段,建立了自己直接管理經濟的體系。由于對農業生産的重視,當時農業生産有了明顯的發展。農業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促進了農業生産力的提高,産生了大批剩餘農業物品,進而促進了手工業和市場的發展。經濟的繁榮,奠定了幕府統治的穩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