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从13岁开始被流放,却成日本幕府制度的创立者,更是征夷大将军

作者:竿子讲古今

导语:他就是源赖朝,源赖朝所建立的武家政权被历史学家称为镰仓幕府。镰仓幕府的建立标志着日本长达680年的幕府时代的开始,直到明治天皇在1868年颁布王政复古之后才宣告终结,让我们走近源赖朝一生,看看他传奇的一生。

突遇变故,惨遭流放。

源赖朝十三岁,这年是阴历十二月,日本发生了平治之乱。以后白河上皇为靠山的平氏,击溃了藤原信赖和源氏。源赖朝的父亲源义朝在事变中战死,源赖朝也因随父参与了战乱,而被独自流放到荒凉的伊豆半岛。平治之乱以后,平氏武士集团的首领平清盛,平步青云,跻入朝廷公卿之列,官至太政大臣,不仅平清盛本人荣任高官,而且平氏一门也都窃据了重要职位在二十年流放生活期间,与北条时政之女儿结婚,受到保护。

他从13岁开始被流放,却成日本幕府制度的创立者,更是征夷大将军

就这样源赖朝流浪了20年,这二十余年的伊豆流放生活,对源赖朝的性格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平治之乱把他远远地抛到政治旋涡之外,作为两雄争斗的牺牲品,而被流放到政治和经济落后的伊豆半岛,长期过着冷寞、孤独的生活。加上政治上的挫折和不得志,养成了他坚韧的忍耐力和强烈的复仇精神。

源赖朝奉皇子打着“以仁王令旨”的旗号,联合源氏各系子孙起来讨平,但不久失败,后渡海逃往安房。平清盛下令彻底消灭源氏,并要发兵伊豆,灭掉源赖朝,以解除心头之患。在这种形势下,源赖朝毅然举兵讨平。

源赖朝从伊豆起兵之后,在军事上并不是常胜将军,也吃过败仗。最惨的一次是1180年阴历八月的石桥山之战。他以三百骑兵力,与平氏武将大庭景亲三千骑兵力正面对峙,结果遭惨败,兵力所剩无几,“遁入山中”。这次失败,对源赖朝的教训颇大。从日后的多次战役中可以看出,他吸取了这次失败的教训,即在没有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尽量避免与敌进行正面攻坚战。从源氏与平氏的几次大决战过程中,源赖朝的战略战术思想是战略上求稳,战术上求快,不打则己,一打必胜。

他从13岁开始被流放,却成日本幕府制度的创立者,更是征夷大将军

1180年阴历十月的富士川之战。这是源赖朝举兵后的关键一战。这时,虽然源赖朝的兵力已相当庞大,军队的战斗力也胜于平氏军,但是源赖朝并没有轻敌。在正面摆出决战态势的同时,采取迂回包抄战术,令武田信义率军在夜深入静之时,包抄敌后。武田军通过富士沼泽地时,惊动了群集在沼泽地里的水鸭,群鸭惊恐,鸣叫乱飞,“羽音编成军势之壮”。平氏军突闻源军自背后袭来,吓得失魂落魄,慌忙逃窜,源氏军不战而胜。这次战役的胜利,太大削弱了平氏的威势,平清盛在失败中一病不起,于翌年阴历二月一命呜呼。源赖朝相继占领房总、武藏、相模等地。1180年阴历十月,源赖朝进京,朝廷任命他为权大纳言兼右大将职。12月,源赖朝离京返回镰仓。称“镰仓殿”,同时,源赖朝为统一管理御家人建立了侍所。

1183年,源赖朝建立东国政权,同年朝廷颁布《寿永宣旨》,承认其在东部之统治权。与进入京都的武将源义仲和西国的平氏对立。1184年派其弟源义经率军西征,讨灭源义仲。次年,源义经发动经坛之浦之战消灭平氏。同年,源赖朝以追捕与院政接近的兄弟源义经为由,在各地设置守护、地头职。可是,随着赖朝势力的扩展,有许多行政和司法事务要处理,那么建立相应的家政机构,便提到日程上来了。并于1184年阴历十月六日,正式建立了公文所,负责处理行政事务。由大江广元任别当,中原亲能任次官,藤原行政、藤内远元、甲斐四郎、大中臣秋家等为寄人(评议)。二十日,成立问注所,负责“诸人诉讼”的裁诀,由三善康信任执事。

1184年爆发了一谷之战。随着源氏势力的发展,平氏退据关西,企图以四国的屋岛为根据地,控制濑户内海。阴历二月,平氏更集数万骑军兵,扼守摄津与播磨交界的一谷要地(今神户市须磨区),妄图拒源氏军于关西门外。四日,源平两军对阵。平氏布阵于山之西,源氏布阵于山之东,“相隔三里行程”。一谷后山名鹎越,“石岩高耸而驹蹄难通,涧谷深幽而人迹已绝”。源义经挑选了七十余勇士,攀越鹎越,奇袭平氏军指挥部,致使平氏军失去指挥核心,“失商量败走,或策马出一谷之馆,或掉船赴四国之地”。

他从13岁开始被流放,却成日本幕府制度的创立者,更是征夷大将军

1185年阴历三月,又进行了坛浦之战。一谷之战失败后,平氏以濑户内海为中心,重振实力。为了最后消灭平氏势力,源氏开始布置与平氏的决战。首先于1184年阴历九月,源范赖率军从陆路西进,采取大迂回的战术,以图切断平氏退据九州的后路。范赖军历经饥馁、困苦,1185年阴历二月终于在九州地方豪族的支持下,渡海抵丰后(今大分县),象一把尖刀插入敌后。与此同时,源义经进军四国。十七日,源氏军在源义经的率领下冒雨从摄津的渡部津(今大阪市)渡诲,登上屋岛,从背后奇袭平氏军。平氏军狼狈逃窜,最后退至彦岛。这样,平氏军便处在源义经、源范赖两军的前后夹击之中。阴历三月二十四日,源、平在长门国赤间关坛浦海面相逢。平氏以五百余艘战船,向源氏军挑战,源氏军在源义经的率领下,一举歼灭了平氏军,取得大胜。平氏将帅多沉没海底。

对面石(传说源赖朝与源义经相会之处)

坛浦决战之后,源赖朝在军事上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源赖朝自1180年阴历八月伊豆举兵,至1185年3月坛浦决战,彻底消灭平氏,前后只历经五年。此后,摆在源赖朝面前的课题是,如何在巩固军事战绩的基础上,在政治、经济方面真正确立领导地位。许多历史事实表明,作为武士世家后裔的源赖朝,要获得各地武士们的暂时归附和支持,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是维持长久,并在全国确立源氏的统治,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同样出身于武士世家的平清盛,也曾得到过广大武士的支拌,凭此而步入政治舞台,但是不久就昙花一现,衰落了。源义仲的武威不亚于平清盛和源赖朝,起兵之初也颇得地方武士的支持,但由于缺乏治政才能,也迅速地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

安定秩序

1185年阴历十一月,由源赖朝提出,经院厅批准,在朝廷建立“议奏”制。以右大臣藤原兼实为首的十名议奏,都是由赖朝推荐的、与镰仓方面关系密切的贵族。同月,大江广元建议源赖朝设置守护、地头。赖朝十分认可,立刻派北条时政前往京都,正式向院厅要求实行以下措施:(一)“诸国普遍设置守护、地头”,(二)“不论权门势家庄(园)、公(领)、可宛课兵粮米(每段五升)”。源赖朝的上述要求,院厅第二天就同意了。这是一件极为重大的事件,朝廷贵族得知此事,心情十分沉重,说“分赐五畿、山阴、山阳、南海、西海诸国,不论庄公、可宛催兵粮,非啻兵粮之催,皆可知行田地”,其含意之深,“非言语所及”。源赖朝在十二月六日也曾写信给朝臣九条兼实,叙及设置守护、地头的用意,是因为当时尚有谋叛之辈,他们常常煽动武士,无端闹事。为防止发生不测之事,决意设置守护、地头。

虽然由于受到豪强贵族的抵制,派遣守护、地头的地区一度受到了限制。但随着源赖朝势力的发展和巩固,这一制度最后还是被推广到全国。守护是源赖朝派到各地国衙内的政治代表,由有势力的御家人担任。其主要职责是:镇压管辖范围内的反叛者、凶杀者,一身兼有检察、司法、军事大权;管理所辖范围内的武士,组织他们轮番到京都股“大番役”;管理所辖范围内的神社、寺院、交通道路等行政事务。然而守护却常越出上述职权范围,侵犯国衙的权力。他们以维持治安为名,不断地向公私庄领渗透。地头是源赖朝派驻庄园的政治代表。由御家人担任。他们拥有警察权、征税(年贡、兵粮米)权,以及管理土地权。守护、地头直接受命于源赖朝。守护地头制的确立,标志着源赖朝统治的巩固和加强。他通过守护、地头制,一方面有效地控制了各地武士,防止乱谋的发生,另一方面把自己的势力伸入公私庄园,不仅保证了军事需求的供给,而且更是以强大的武力为支柱,在经济上对贵族、豪强加强了限制。

受封将军

1186年,源赖朝写信给议奏藤原兼光,畅述他建议设立议奏的用意。他说设置的目的,是“抽兢战之诚,可令兴行善政”。他要求各议奏“诸事当行正道”,“天下之政道者,依群卿之议奏”,你们应当“无私不谀”。凡违及社会安定之“乱端之事”,“纵虽是敕宣院宣”,也应“再三覆奏”,知而不奏,则“定非忠臣之礼”。充分表露了赖朝对议奏的看重。其后,赖朝还支持藤原兼实与皇室结亲。

1190年正月,兼实之女入宫,四月立为后鸟羽天皇的中宫。赖朝对兼实说:“今日虽法皇掌政,不思万事,但一旦法皇去死,即是后鸟羽天皇治政之日”,可见赖朝的用心之苦。他通过朝廷内部的亲镰仓势力来控制皇室的做法,比之平氏等直接操纵朝政,确实要高明得多。

为适应形势发展,赖朝开始整顿统治机构,1191年正月,将公文所改组为政所,设别当、令、案主、知家事四级官吏,由大江广元继任别当,藤原行政为令,藤井俊长为案主,中原光家为知家事。与此同时,充实问注所和侍所,问注所执事仍由三善康信继任。侍所设别当、所司、公事奉行等职,仍由和田义盛任别当。此外,还设置了京都守护、镇西奉行及奥州总奉行等职。源赖朝的上述行政机构的整顿,标志着镰仓武士政权组织机构的完善。1192年阴历三月,后白河法皇突然死亡,藤原兼实控制了朝政。七月,朝廷正式任命赖朝为征夷大将军。1198年十月参加相模川桥落成典礼后,归途中从马背跌下,从此一病不起,1199年正月(公历2月9日)去世。

为政举措

所谓御家人制,是以儒家的“忠”、“义”思想为核心,以土地为媒介结成的与武士之间的主从关系。也就是说,凡投靠到源赖朝麾下的武士,一律作为源赖朝的家臣,必须无条件地听从赖朝指挥(奉公)。成为御家人的武士,其效忠的具体行动,主要是承担军事义务,战时从军,平时担任警卫。警卫以京都警卫为最重要,称“京都大番役”。源赖朝作为主君(镰仓殿),保护他们的切身利益,即经济上保障他们原有领地不受侵犯(本领安堵)。政治上保护他们对原有领地的统治权。源赖朝对御家人的这种保护,被称作“御恩”。此外,凡仕奉赖朝有功者,还可在原有领地之外,赐与新恩地(新恩给与)。新恩地实际上是赖朝把没收来的庄园,作为自己的领地,赐给立功的武士。

关东地区的武士要成为御家人,必须直接参见赖朝,得到赖朝的“本领安堵”的亲笔手书后,才算合法。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地域的扩大,特别是关西一带原在平氏统治下的武士陆续表示效忠以后,手续日渐简化,即只要“运志于源家之辈,注出交名”,得到源赖朝的代表者的手书,便可成为御家人。

然而治理各地的国政,本是由朝廷任命的国司进行的,而国司之职也是由朝廷任免的。源赖朝的这种直接领地安堵和直接任命官吏的举动,实际上是一种无视朝廷的行为。石桥山会战以后,源赖朝率军返回镰仓着手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御家人的管理机关——待所,任命和田义盛为侍所另别当。

源赖朝在御家人内,还制定了严格的推举任官制度。关东御家人不蒙内举,不得任官。凡经他本人推荐者,方可在朝廷内任宫,违反者不论功臣或骨肉,一律从严处理。最典型的一例,就是源赖朝的同胞兄弟源义经,由于违背御家人制度,私自接受朝廷授命,受到了严厉的处置。御家人制度由此成为镰仓幕府的基石。

争取支持

源赖朝所到一处,每取得一步胜利,都要进行论功行赏。最早的一次论功行赏,是在富士川战役取得全胜后的1180年阴历十月二十三日,源赖朝率军返回镰仓的途中,进人相模国后举行的。凡在举兵以来的二个多月中,跟随赖朝转战南北、出生入死的东国武士,或给予“本领安堵”,或“令浴新恩”。

由于源赖朝诺言的实现,他得到了更多武士的支持和效忠。这次大典,标志了以赖朝为主宰的武家政治的开始。此后,每有机会,赖朝就不失时机地举行恩赏。有的受赖朝信任的御家人更是被任命为守护、地头或国司、介等。例如灭掉佐竹义秀之后,赖朝没收了义秀的旧领常陆国奥七郡、太田、糟田、洒出等,分别作为恩赏分给立有功勋的武士。后来,被没收的平氏旧领地,也相继恩赏给了御家人。

经济方面

源赖朝采取的具体措施是:首先,通过“本所安堵”和“新恩给与”政策,稳定社会局势,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有利条件。前面已经提到过,“本所安堵”和“新恩给与”政策,既是赖朝兴兵之初提出来的政治口号,也是赖朝一贯奉行的经济措施。当时,与赖朝结成御家人的武士,除了少数地方豪族武士之外,大多是在地领主和名主阶层。他们既是某一地域的军事实力的实际拥存者,又是生产的具体组织者,是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赖朝实施的“本所安堵”和“新恩给与”政策,确保了他们地位的稳固,不仅争取了他们的军事实力,扩大自己的力量,同时也充分地调动了他们组织生产的积极性,保障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其次,推行“镰仓殿劝农使”制。对于给与安堵或新恩的御家人,源赖朝还授予他们“镰仓殿劝农使”的身份。通过这种形式,让他们平日组织所属百姓进行农业生产和开垦,从而履行对源赖朝应负的义务。这就意味着他们除了对“镰仓殿”负有御家人役、京都大番役、临时军役等义务之外,在经济上还必须听命于赖朝的指挥。他们在本领中的居所,既是赖朝的地方军事指挥所,又成为其开垦和劝农的机构。这样,源赖朝通过授与劝农使之职和设置地头等手段,建立了自己直接管理经济的体系。由于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当时农业生产有了明显的发展。农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产生了大批剩余农业物品,从而促进了手工业和市场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幕府统治的稳定。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