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拉群,A股暴跌!印太經濟架構是什麼?影響有多大?

經曆了上周的回暖,今日A股全線飄綠,兩市超4400隻個股下跌,其中創業闆指收跌近4%。

北向資金大幅流出A股的同時,今日港股亦整體呈現跌勢,小鵬汽車收跌逾9%。

A股和港股大跌的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

美國又作妖,“IPEF”(印太經濟架構)到底是什麼?對中國有多大影響?

A股後市怎麼走,機構這麼說……

上漲A股不足300隻,發生了什麼?

經過上一周的回暖,5月24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震蕩回落,個股呈現普跌态勢,兩市超4400隻個股下跌,上漲個股僅不足300隻。

截至收盤,上證指數跌2.41%,報3070.93點;深證成指跌3.34%,報11065.92點,創業闆指跌3.82%,報2318.07點。

兩市闆塊全線飄綠,軟體、醫藥、建築、物流、半導體、零售、建材、紡織服裝等闆塊跌幅超4%,化工、鋼鐵、有色、石油等闆塊均走弱,汽車闆塊沖高回落。

值得關注的是,今天盤面再現北向資金大幅流出的情況。全日成交約9900億元,北向資金大幅淨流出,淨賣出超95億元。

今日港股亦整體呈現跌勢,恒生指數收跌1.86%,恒生科技指數收跌3.64%。個股方面,小鵬汽車收跌逾9%,美團、百度、哔哩哔哩跌超4%。

美國拉群,印太經濟架構到底是什麼?

這兩天搶占國際新聞版面的,是昨天美國總統拜登在訪日期間啟動了“印太經濟架構(IPEF)”,共有13個國家加入。白宮稱,參與印太經濟架構(IPEF)的國家國内生産總值(GDP)合計約占全球40%,并把該架構的推出稱為拜登首次亞洲之行取得的主要成就。

IPEF13個成員,包括“四方安全對話”參與國美日印澳;屬于“五眼聯盟”的紐西蘭;本土擁有美國駐軍的南韓;再加上7個較富裕的東南亞國家。

這個群沖着誰來的,大家都很清楚。

美國拉群,A股暴跌!印太經濟架構是什麼?影響有多大?

根據美方釋出,本次IPEF聚焦4個方面:貿易、供應鍊、清潔能源、去碳化和基礎設施、稅收和反腐。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此前曾表示,印太經濟架構是“獨立于中國的安排”。

這裡面,和我們關系最大的就是供應鍊方面。

拜登亞洲之行第一站就是南韓,随後美韓之間動作頻頻。

5月20号,拜登通路南韓,首站參觀的就是三星晶片工廠,在演講中他表示,“通過與南韓的緊密合作,確定我們的需求,以及加強供應鍊恢複能力至關重要”。

三星集團今日表示,計劃在五年内,将支出增加至450萬億韓元(約合3600億美元),以加強從晶片到制藥等領域的業務,其中約360萬億韓元用于南韓國内,其餘将投資海外。目前三星電子正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建造一座耗資170億美元的先進晶片工廠。

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方面,LG新能源僅次于甯德時代。今日傳出消息,LG新能源CEO權暎壽已前往美國,将與特斯拉的高管會面,商讨動力電池合作事宜。讨論内容将涵蓋智能工廠、下一代圓柱電池,以及鎳、锂等原材料的采購問題。

今日外媒稱,現代汽車公司表示,将在2025年前将在美國的投資增加到100億美元以上,以推進其加快創新和交通電氣化的目标。

國泰君安研報指出:印太經濟架構的本質是鼓吹在供應鍊上與中國“脫鈎”,削弱中國在印太地區的經濟影響力。一方面是在能源、ICT、國防、醫療等關鍵供應鍊領域加強與域内國家的合作,逐漸擺脫對中國的依賴,另一方面可能加強與域内國家協調,加強對中國的出口管制,限制向中國出口敏感産品。

光大證券認為:美國通過供應鍊審查,圈定了四大核心供應鍊的“小院”,預計将在此範圍對中國施加“高牆”戰略。四大核心供應鍊分别是:半導體制造和先進封裝、大容量電池、關鍵礦物和材料,以及醫療用品和原料藥四大供應薄弱環節。

2022年5月15日和16日,美國-歐盟貿易和技術委員在巴黎舉行第二次會議,光大證券研報指出:這項會議主要矛頭指向俄羅斯,但是中國的名字還是在會議聯合聲明中出現了3次:2次是關于稀土、1次關于太陽能供應鍊。美國和歐盟對從礦産到清潔能源、晶片等關鍵核心領域,正在收緊陣營。

對中國影響有多大?

目前看來,IPEF架構看起來還是較為空洞。

5月20日,據彭博社援引美國駐日本大使拉姆·伊曼紐爾,亞洲國家要求提供更多關于“印太經濟架構”的資訊。目前,該協定除了不包括更多進入美國市場的内容外,幾乎沒有透露任何細節,以至于很多國家的政府都在問美國:“我們要簽啥?”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币所研究員陳佳指出,IPEF并不力促降低成員國關稅,而是更加注重發展成員國經貿支柱,比如說穩定供應鍊、數字經濟、科技創新、能源安全、勞工政策等。印太經濟合作架構旨在強化美國在印太區域與夥伴國的經濟合作,進而壓制中國經濟崛起的影響。它絕非傳統意義上的區域經濟貿易一體化架構理念。

對于“印太經濟架構”的影響,陳佳認為,IPEF對整個亞洲乃至世界經濟的影響尚不明朗。比如IPEF穩定供應鍊本質就是重構供應鍊:将原本源自中國的供應鍊分散到其他各個成員國去。這樣做的結果能否真正穩定全球和區域供應鍊是個問題。

國泰君安分析師董琦認為,IPEF短期内對中國的影響較小,但長期來看,中國的新能源、資訊通信、醫療生物等領域的外部供應鍊安全和市場需求可能面臨一定風險,但總體影響可能較為有限。

董琦稱:一方面是由于印太經濟架構較為“松散”,最終落地實效可能較低,另一方面供應鍊、産業鍊的轉移與重建既需要考慮經濟成本,而中國在這方面的優勢顯著,同時這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短期内不可能完成。

光大證券則表示:一邊是美方上司的模糊、前景不明朗的排他性協定,而另外一邊,随着 RCEP生效,中國與亞太地區國家的雙向交流則愈發活躍。東盟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對日本、南韓長期保持貿易逆差。以時間換空間,曆史必将站在中國的一方。

機構觀點:短期市場有望重新企穩

今日A股大幅下跌,但部分機構對後市仍保持樂觀。

中信建投表示,目前主機闆估值顯著低于合理水準,的确與本輪疫情尚在沖擊期有關,但相關流動性寬松政策已重新啟動,無需糾結目前應該看疫情還是看政策,參考2年前美國,A股底部不必等待疫情觸底,綜合收益風險考量,短期市場有望重新企穩,我們目前對疫情沖擊基本判斷依舊是5月小于4月,後續開啟明确回升,在此預期下A股有望較大幅度擡升,建議維持高倉位。

中國銀河證券表示,目前A股估值處于曆史底部,這将限制大盤大幅下跌空間。A股市場仍處于估值底部位置,加上政策發力,A股市場将持續韌性,估值将向上修複。未來,大方向仍沿着“穩中求進”主題前行,重點關注平台經濟、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距離“三條紅線”較遠的地産企業。從行業估值分析,推薦資訊技術、日常消費、醫療保健、材料等。

中原證券指出:由于今年疫情對經濟沖擊影響較大,加上下半年将有一筆2007年發行的7500億特别國債到期,預計财政部續發、增發特别國債的機率較高,最快将在6月的全國人大常委會上提請審議。财政部補充财力,将主要用于抗擊疫情、保障民生、促進消費、擴大基建投資等方面。目前申萬全A市盈率為17倍,處于曆史分位數為26%,市場已經具備中長期戰略配置價值。重點關注促消費、穩增長等領域的投資機會。

本文源自價值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