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日内瓦,寮國、高棉代表找上了門,周恩來才意識上了越南的當

作者:陶陶讀曆史

1954年,随着奠邊府戰役的結束,法國在印支半島的殖民統治也随之終結。為了解決戰後問題,中、蘇、美、英、法、北越、南越、寮國以及高棉等9個國家的代表團在瑞士日内瓦召開了會議。

在日内瓦,寮國、高棉代表找上了門,周恩來才意識上了越南的當

在會議中,中、蘇、北越自然站在了同一條戰線上。三國在會前準備工作會議召開期間,緊密合作、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共同對敵,在重大問題上互相協商,以圖達到協調一緻的意見。一開始,中方代表團确實決定支援北越的一切訴求。但是随着會議的召開,作為首席代表的周恩來卻發現,事情的發展似乎不像自己想得那麼簡單。在他看來,中國可能被越南人騙了。

一、周恩來意識到事情不對

在日内瓦,寮國、高棉代表找上了門,周恩來才意識上了越南的當

在會議開始前,越南人提出,他們希望通過日内瓦會議一舉實作南北兩個越南的統一。與此同時,他們還認為,高棉和寮國也是越南“不可或缺”的兄弟盟邦。法軍撤離之後,為了保證三國的安全,理應成立以越南為核心的“印支聯邦”,也就是将越、老、柬三國歸并為一個國家。

事實上,越南也确實有這麼做的基礎。自18世紀以來,越、老、柬三國逐漸淪為法國的殖民地,成為了所謂的法屬印度支那。二戰之後,胡志明上司越共展開革命鬥争,試圖從法國人手中解放越南。在新中國的幫助下,越軍屢獲勝利,解放了大片國土。中國軍事顧問團認為,為了徹底打敗法軍,決不能将革命的戰火局限于越南一國,必須在寮國和高棉開辟“第二戰場”,分散法軍原本就捉襟見肘的兵力。

在這個方針的指導下,越軍開始進入寮國和高棉,并分别于1950年8月以及1952年4月成立寮國抗戰政府以及高棉抗戰政府。這兩個抗戰政府,都是由越南積極扶植以及參與組建的,其主要上司人都受越南的控制和上司,代表了越南在寮國和高棉的利益,其軍隊的主要成員也由越南人以及有越南血統的當地人組成。

這兩個抗戰政府,也和原本就存在的寮國王國政府以及高棉王國政府形成了對峙。在法越戰争期間,越軍在寮國和高棉取得了出色的戰果,控制了不少領土和人口。

在日内瓦,寮國、高棉代表找上了門,周恩來才意識上了越南的當

越南人認為,如今已經趕走了法國殖民者,這是實作“印支聯邦”的絕佳機會。是以,他們希望通過日内瓦會議,将自己在寮國、高棉的軍事存在徹底合法化,進而實作所謂的“印支聯邦”,将三國合為一體。

但是要建立印支聯邦,就必須過中國和蘇聯這一關。在會議開始前,越南人多次提出要建立“印支聯邦”。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對外經驗不足,對于印支半島的政情、民情的了解也不夠。是以在一開始,中國同意了越南的方案。然而當周恩來真的到了日内瓦,見到了高棉王國和寮國王國的代表,就逐漸發現越南人所說的和事實并不一樣。

一開始,越南強調自己和寮國、高棉山水相連、同文同種,本就是一個國家,不過是被殖民者強行分開了。但是周恩來卻發現,這個國家雖然地理相近,但語言、習俗根本就是兩碼事。事後周恩來曾評價三國的關系:

“印支三個成員國的民族和國家界限是非常顯明而嚴格的。這種界限是建立印度支那殖民統治以前就存在的,而且在三國人民當衆也是如此看的,過去我們在國内沒有看得那麼嚴重……高棉、寮國兩個王國政府在大多數當地人民看來仍然是合法政府,并且是被世界三十多個國家承認的政府……這次在日内瓦會議的接觸中,我們才懂得問題不是那麼簡單,必須嚴格地以三個國家來對待。”

後來中國學者仔細研究曆史,逐漸發現在寮國和高棉人眼中,越南人和法國人其實沒什麼不同,都是妄圖吞并他們領土的入侵者。若不是法國徹底将越南侵占為殖民地,恐怕寮國和高棉早就淪為越南的領土了。

二、侵略成性的越南

在日内瓦,寮國、高棉代表找上了門,周恩來才意識上了越南的當

衆所周知,越南自漢代以來便是中國的領土,古稱交趾、安南,一直作為南方的郡縣存在。亂世之時,交趾郡一般閉關自守,到了治平之世又重歸中央政權統轄。然而到了五代十國時期,駐紮在越南的靜海軍節度使卻宣布自立,進而結束了越南所謂的“北屬時期”。從此以後,越南便一直作為獨立國家存在。

在中南半島各國之中,越南是唯一一個以儒教立國的中央集權制國家,一直以“小中華”而自居,其政治體制、典章制度以及文字,幾乎完全照搬中國。對于周邊的“蠻族”國家,越南一直優越感十足,以天朝上國自居,并展現出儒家國家中少有的侵略性。

歸根到底,越南起源于唐末軍閥,是逐鹿中原的失敗者。既然無法向北擴張勢力,越南便開始以“天子”和“南朝”的名義,向南方進行擴張。而其周邊的寮國、占城以及高棉,便都成為了越南入侵的犧牲品。

越南具有中央集權的制度優勢,是以周邊國家都不是他們的對手,而這也是越南屢次得手的原因。與此同時,越南忌憚于中國的幹涉,隻敢一口一口地蠶食别國的領土。越南從一隅之地擴張成如今的模樣,整整花了數百年的時間。

首先,越南不顧中原政權的三令五申,不斷入侵南方的占城國。從宋到清,經曆了漫長的戰争,越南終于在1695年徹底吞滅了這個千年古國,将自己的領土擴張至印度洋。

其次,越南對位于自己西部的寮國展開了潮水一般的入侵。從1334年到1827年,越南已經在寮國領土上設定了七個軍府,占據了寮國三分之二的領土。

最後,越南對高棉也展開了征伐。想當年,高棉也曾闊過,其所建立的高棉帝國占據了大半個中南半島。但是越南崛起之時,高棉已經成為了一個任人欺淩的弱國。

在日内瓦,寮國、高棉代表找上了門,周恩來才意識上了越南的當

占城滅亡後,越南便與高棉接壤。僅僅三年後,越南便對高棉展開了侵略,并侵占了其一半的領土。如今越南最繁華的城市——西貢(今胡志明市),原本就是高棉的領土。

到了1830年,越南已經基本控制了寮國和高棉,假以時日,這兩個國家必然步占城的後塵,成為越南的一部分。然而法國人的入侵,卻打斷了這一曆史程序。

1858年,法國借口越南殺死了傳教士,開始對越南的入侵,并很快占領了整個越南南部。1863年,法國以武力迫使高棉成為其保護國。1884年,中法戰争爆發,清軍一潰千裡,緻使法軍順利占領了河内和諒山,并且打到了中越邊境的鎮南關之下。随着《中法新約》的簽訂,越南徹底成為法國的保護國。1893年,法國趁熱打鐵,吞并了寮國。由此,越南、寮國和高棉被法國徹底侵占,組成了所謂的“法屬印度支那”。

在印支三國之中,法國處處以越南為優先,以寮國和高棉的人力供養越南,其總督府也設在了越南。“聯邦”省級以下的官員,除個别由柬、老官員擔任外,絕大多數都由越南人充當。甚至法國在寮國、高棉經營的礦場、種植園的工頭、監獄的總管以至于行刑的劊子手,也以越南人為主力。

法國之是以這麼做,是想将越南打造成入侵中國的橋頭堡。但此舉,也讓越南人在寮國和高棉人面前倍有優越感。

1940年,日本侵占了東南亞各國,将法國趕出了印度支那。盡管日本統治印度支那時間并不長,但也将三國視為一個整體,同樣是搞“印支聯邦”。

是以一直以來,越南便将寮國和高棉視為自己的囊中之物,是必須“統一”的兄弟之國。然而郎有情而妾無意,一方面寮國和高棉确實将越南視作“大老哥”;另一方面,他們也将越南視為剝奪其獨立和自由的侵略者。結為“特殊關系”,兩國都可以接受;但成為“印支聯邦”的加盟共和國,兩國無論如何也做不到。

三、越南對中國心存怨恨

在日内瓦,寮國、高棉代表找上了門,周恩來才意識上了越南的當

在了解了這一點後,中國對于越南關于“印支聯邦”的訴求開始變得強硬了起來。周恩來告訴越南代表,越老柬三國有着巨大的國情差異,老柬兩國的王國政府依然很有威望,綜合種種情況,中國不可能支援越南組建所謂的“印支聯邦”。對此周恩來還将自己的意見通知了中共中央,并轉給越共中央認真考慮。

中國不支援“印支聯邦”,美國人在印支問題上的态度也變得日趨強硬。6月16日,美國代表團提出越南對于寮國、高棉的要價太高,是以決定退出會議。是以日内瓦會議面臨着無果而終,印支遭到美英等國武裝幹涉、重燃戰火的風險。

在這種危局之下,越南最終不得不考慮妥協。越共中央最終複電周恩來,決定同意周恩來關于“印支三國分開對待”的建議,實際上就是被迫放棄了謀求建立“印支聯邦”的計劃。不僅如此,越南還同意撤出自己在寮國和高棉的軍隊,而這也意味着其苦心經營的寮國、高棉抗戰政府的滅亡。自己苦心經營的老柬革命的基礎都付之東流,這也讓他們感到萬分痛苦。

無奈之下,越南隻好退而求次,尋求在越南自己的問題上“求得補償”,也就是實作兩個越南的統一。然而在美軍咄咄逼人的軍事壓力之下,越南又一次選擇了讓步。

7月3日,越南上司人利用休會時間在廣西柳州進行會談,周恩來語重心長地勸說越南人:

“當年北韓就是急于統一,結果因美國等國的聯合幹涉而遭到失敗,如今停戰才是第一要務,若引來美國幹涉,中南半島的革命可能有滿盤皆輸的危險性。”

無奈之下,越南就連“統一兩越”的訴求也放棄了,隻好接受兩越在北緯十七度進行分治的“屈辱條件”。

從日内瓦會議的結果來看,法國徹底退出了越南,而越共也兵不血刃地收複了河内等重要城市和海港,得以專心發展國力,進可通過普選實作祖國統一,退可以保住17度線以北的地區以圖後舉。與此同時,會議還讓美國失去了進行武力幹涉的借口。

在日内瓦,寮國、高棉代表找上了門,周恩來才意識上了越南的當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最終在中國和蘇聯的援助之下,越南還是趕跑了美軍,并實作了祖國的統一。

周恩來沒有支援越南組建“印支聯邦”,也沒有統一越南實作祖國的完全統一,其實是用心良苦的,是富有遠見的,飯要一口一口地吃,哪能急于求成呢?當時越軍雖然解放了大片國土,但其實也已經精疲力盡。若美國幹涉軍一到,必然不堪一擊。到時候别說祖國統一了,連政權也保不住。

然而越南人卻并不這麼看。在他們看來,在日内瓦會議上,中國人“出賣了”越南。是以越南失去了以低成本武力解放全國的機會,日後就被迫在美國的幹涉下進行傷亡慘重的統一戰争;根據日内瓦的協定,越南在寮國、高棉的志願軍全部撤走,新“印支聯邦”的構想也付之東流。是以,越共内部很多幹部對此都非常不滿,其中尤以南方局的黎筍為甚。

從此以後,日内瓦會議的結果成為中越關系上的第一個梁子。一開始越共一直做出表态,說日内瓦會議的結果是正确和應當的;但當中越關系破裂,黎筍卻說中國“出賣了越南人民的民族利益”“為了保證在他們國家南面建立一個安全地帶”“企圖維持越南被長期分割的狀态,使越南削弱,并隸屬于中國”。

可以說日内瓦會議的結果,已經為中越後來的兵戎相見埋下了伏筆。中國或許對越南統一沒什麼意見,但對于建立所謂“印支聯邦”,卻是絕對不會允許的。越南若要稱霸東南亞,就必須過中國這一關。

四、“印支聯邦”的破滅

在日内瓦,寮國、高棉代表找上了門,周恩來才意識上了越南的當

日内瓦會議後不久,兩越分治,戰火很快就重新燃起。而美國果然親自下場,加入了這場混戰。由于北韓戰争的前車之鑒,美軍對北越僅以轟炸為主,用以防止中國、蘇聯派遣志願軍入越作戰。

為了抗擊美軍,越南再次派兵進入寮國和高棉。越南對于印支聯邦的野心,再一次燃起。首先,寮國被越南徹底控制。越南顧問在寮國軍隊内無處不在,甚至滲入到寮國的連級部隊。而在群衆團體中,越南顧問更是滲透到鄉級。

越南在寮國順風順水,但在高棉卻碰上了硬釘子。高棉共産黨堅決抵制越南的滲透,兩黨關系進入了冰點。

1975年,北越在驅逐了美軍後,消滅了南越政權,實作了越南的統一。與此同時,越南随即結束了長達622年之久的寮國王族統治,建立了“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徹底控制了寮國黨政軍的各個部門。而這種情況,已經誇張到寮國所有的主要上司,基本都有一個負責監視他們的越南妻子。

1977年,越南軍隊和顧問大舉開入寮國,而寮國政府也宣稱,要與越南“永遠一緻”。可以說在此時,寮國已經完全淪為越南的屬國。

1978年12月25日到1979年1月7日,越軍又僅用13天時間便攻占了高棉全境,趕走了紅色高棉,建立了所謂“高棉人民共和國”。

由此,越南終于實作了自己的圖謀,即将寮國、高棉控制在自己的手裡,所謂“印支聯邦”的建立,已經迫在眉睫。

和寮國一樣,“高棉人民共和國”的高層上司,大多都有越共背景。在21位中央委員中,有19位迎娶了越南妻子。與此同時,越南在高棉駐紮了大量部隊,派遣了12000名顧問,并将大量越南人遷徙到高棉的國土。

越南非常清楚,中國絕不會允許越南建立“印支聯邦”。是以他們改變了平衡政策,開始向蘇聯“一邊倒”。蘇越兩國夾擊中國,中國自然就無暇南顧,無法阻止越南消化寮國和高棉。而這也就是越南的遠交近攻政策。

在日内瓦,寮國、高棉代表找上了門,周恩來才意識上了越南的當

當時主持政務的鄧小平認為:“我記得毛主席曾批評我們在越南問題上過分熱心,現在看來毛澤東同志是很有遠見的。”

越南于統一後,繼續向中國索要武器裝備時,鄧小平斷然拒絕了他們的要求。因為鄧小平明白,越南的野心絕不止于統一全國,同時還有寮國、高棉,甚至泰國。

由此,中國和越南的關系逐漸由兄弟變成了仇敵,而戰争也就難以避免了。

1979年2月17日,中越戰争爆發,越南被迫抽調大批軍隊北上,用以防備中國可能發動的“第二次教訓”。與此同時,中越還在老山、者陰山地區進行了長達10年的邊境沖突。中國這一舉措,使越南陷入了北方、西南方兩線作戰的局面。由此,越南龐大的軍隊遲遲無法複員,每年軍費占據了國民收入的60%。

而就在此時,越南的“金主”——蘇聯也因為窮兵黩武而疲态盡顯,對于越南的經濟支援逐漸力不從心。而越南在高棉,也因為反越遊擊隊的持續打擊,逐漸出現被動的局面。越南本身就是個“窮大哥”,如今終于到了支撐不住的時候,養不起寮國、高棉這個兩個弟弟,自然就要分家了。

1988年,蘇聯戈爾巴喬夫提出“新思維”,基本停止了對越南的援助。随即,越南國内通脹率暴漲10倍,國内甚至出現了饑荒。

面對這種新情況,越南被迫提前在高棉撤軍。1989年4月,高棉人民共和國修改憲法,将國号改為“高棉國”,進而結束了與越南的“特殊關系”。與此同時,越南在寮國也實作了撤軍。越南“印支聯邦”的迷夢,就此破碎。

随着越南在寮國、高棉的撤軍,中越兩國最終實作了關系正常化。越南效仿中國,開始了“革新開發”。和中國一樣,越南的經濟水準也在逐年提高。如今的越南人終于明白,靠武力和霸權是沒有出路的,隻有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才是王道之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