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外媒:美國半導體晶片企業遇到了麻煩

外媒:美國半導體晶片企業遇到了麻煩

在5月14日,即将傳遞首家使用者的國産C919大飛機,在上海浦東機場,圓滿完成了首次飛行試驗。這振奮人心的好消息,不僅展現了大陸在航空工業和民機事業方面的強大實力,而且還意味着大陸已經具備了研制一款現代幹線飛機的核心能力。

可以說,國産C919的成功起飛,再一次證明了隻要不是神制造的東西,我們都可以制造出來,之前的盾構機如此,現在的C919大飛機也是如此。雖然其關鍵核心系統仍然需要從海外供應商手機采購,像發動機等,但不可否認的是,C919的國産率已經從原來的30%提升到了現在的50%,這對于國産制造業來說,已經算得上成功了。

外媒:美國半導體晶片企業遇到了麻煩

值得一提的是,國産半導體企業紫光國微成為大飛機C919的晶片供應商之一,為其提供網絡通信類的機載總線交換晶片。要知道,晶片被業界人士成為工業時代的“糧食”,小到智能手機、家用電器,大到航空、航天火箭等都離不開晶片的加持,其重要性就不用多說了吧。

據資料顯示,最近兩年,大陸每年平均需要進口超過3500億美元的晶片,其規模之大,遠遠超過了對石油的進口。而因為老美在半導體晶片領域起步較早,是以掌握了大量的關鍵核心技術,像高通、英特爾、AMD、英偉達等晶片大廠都是美企。

外媒:美國半導體晶片企業遇到了麻煩

也正是因為如此,老美利用自己在晶片技術方面的領先,開始對大陸高科技企業進行“斷供”制裁。就拿華為來說,由于老美禁止華為進口一切包含美技術和零部件的産品,導緻華為手機業務一落千丈,其在2021年營收為同比下滑28.6%,相當于2017年的水準就是最好的證明。

不過,就在日前,有媒體報道,在今年1月到4月,大陸進口晶片數量大幅減少,同比下降了11.4%。要知道,在去年同期大陸進口了2100億片內建電路,而今年隻進口了1860億片。也就是說,中企進口晶片減少了240億片,平均一天減少2億片。

外媒:美國半導體晶片企業遇到了麻煩

此消息一出,就有網友發出質疑稱,“難道是我們對晶片的需求量減少了?”其實并非如此,我們之是以進口晶片數量減少,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老美的“斷供”加速了國産晶片廠商的自給自足。再加上,發生在鄰居身上的遭遇,讓我們明白了美企始終是靠不住的,隻有抓緊自研晶片,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才能不會重蹈俄市場的覆轍。

在這種情況下,國内一些企業都紛紛加入自研晶片的隊伍之中。像華為宣布全面進軍半導體晶片領域;小米、OV等紛紛推出了自研晶片;富滿微自研的5G射頻晶片也已經正式傳遞客戶。也就是說,國内開啟了自研晶片的浪潮,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國産化晶片替代進口晶片的程序。

外媒:美國半導體晶片企業遇到了麻煩

正如美院士達利文說的那樣:斷供就是一個錯誤,因為其不僅會導緻其他廠商加速“去美化”,還會導緻美半導體晶片企業遭受巨大的損失。

據悉,因為晶片規則被修改,高通、美光等美企不能自由出貨,其中高通損失了80億美元的市場,而美光的損失也超過了20億美元。

外媒:美國半導體晶片企業遇到了麻煩

更重要的是,在美企“斷供”之後,包括歐盟、俄羅斯在内的很多國家和地區也開始擺脫對美企相關技術的依賴,甚至連其“盟友”也加入了自研晶片的隊伍。這對于美晶片企業來說,顯然不是一個好消息。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中企進口晶片關鍵資料出爐後,外媒才說,美國半導體晶片企業遇到了麻煩。因為如果世界各地都加速自研晶片,那麼到最後美企隻能為自己的錯誤決定買單。對此,你們怎麼看?歡迎大家留言點贊分享。

關注我,了解更多的科技力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