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戰争初期,冀東盤山根據地一帶,戰火仍在繼續。而八路軍的對面,是号稱貴族之花的日本精銳騎兵部隊。
在武器裝備相差極大的情況下,12團團長包森,帶着自己的4個連,全殲了76名精銳敵軍。
打仗可不是1+1=2那麼簡單,這個戰果已經是十分輝煌了。

但是,包森為什麼要付出這麼慘重的代價,面對這七十多精銳的日本騎兵呢?
包森在這之前接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任務,要12團護送200多名重要幹部去冀東總部。
這麼重要的任務,包森自然也十分的警惕和謹慎,在出發之前包森派了兩個人去打探敵軍的情報。這兩人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偵查能力在全團是數一數二的。
沒想到他們還沒有到縣城的時候,就在路上發現了一夥日軍的騎兵,他們的目标直指根據地,顯然是做好了準備的。
在這隊騎兵休整的時候,兩人趕緊回到指揮部,把這件事彙報給了包森。
包森一聽隻有幾十人,懸着的心接着就放了下來。
各種綜合考慮下來之後,包森斷定這是僞軍的騎兵,隻不過是裝扮成了日軍的樣子罷了。
當時的縣城并沒有多少日本軍隊,而日軍的騎兵部隊離着他們非常的遙遠。
包森決定殲滅這支敵軍。
他選了一個易守難攻的地方,決定伏擊這夥敵人,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包森的12團有數百人,而且都經過了嚴格的訓練。而那夥僞軍隻有70多人,在包森的判斷下沒有多少戰鬥力。
天時地利人和都站在我方,按理說一旦發起戰鬥,我方處于絕對的優勢之中,而敵軍沒有多少還手的餘地。
讓包森沒有想到的是,進入包圍圈的并不是他預想中缺乏戰鬥力,虛張聲勢的僞軍,而是在當時戰場上赫赫有名的武島騎兵。在此之前武島騎兵上百場戰鬥,無一敗績。
但這隻被日本人當成殺手锏的騎兵,在這場戰鬥中卻栽到了包森的手裡。
也不怪包森判斷失誤,當時這隻騎兵的部隊在200多公裡以外。根本就沒有趕過來發起戰鬥的可能性,這次判斷失誤,也讓包森吃了很大的一個虧。
戰鬥打響之前,由于日本騎兵的警惕性,發現了包森的埋伏,而包森也在望遠鏡之中知道了這支部隊的身份,并不是他想象的那種的散兵遊勇。
面對局勢的惡化,包森并沒有退縮。他調整了戰略部署,讓部隊穿插延緩敵軍攻勢,同時帶人,端掉了敵軍的重火力,為戰鬥的勝利打下了基調。
敵軍見勢不妙,調整軍隊想進行突圍,包森率領部隊把他們逼到了角落。
終于,經過了一天一夜的激烈戰鬥,這隻完整的騎兵中隊,僅剩下一個人活着,而這最後的幸存者,則在包森他們的放水之下逃回了駐地,這場戰鬥讓那個士兵受到了極大的震撼,讓他牢牢的記住了包司令的名号。
清理戰場的時候,包森感慨萬千,面對部下的彙報,包森沒有出聲,隻是默默地凝望着這片戰場,繼而輕輕點了點頭。而他的心裡卻并不像表面看起來這麼平靜。
誠然,打了勝仗,尤其是在敵軍是有名的精銳部隊,而我軍裝備武器全面處于劣勢的情況下,是值得開心的。但是包森看着戰場卻怎麼也開心不起來,因為他對情報的誤判導緻部隊受到了很大的損失,即使是赢了這場戰鬥也值得他反思很長時間。
這場戰鬥過後,包森的名氣傳遍了周圍解放區。
在他的帶領和指揮之下,冀東的根據地不斷地進行着擴張。日本指揮官岡村甯次也常常為之發愁。
包森是一個優秀的指揮官,同時也是一位勇敢的戰士。在作戰之中,他常常身先士卒,多次帶領部隊沖破敵人的防線。
然而在1942年的時候,包森到前線視察防線,卻被日軍的狙擊手命中,包司令犧牲,時年31歲,一顆冉冉升起的将星就此隕落。
在1988年的時候,一個日本老兵來到了包司令的墓前,他雙目含淚長跪不起,他正是當初包司令放水而逃走的那個日本騎兵。
他跪在包司令的墓前,深深地受着良心的譴責和不安。
他時常以驚弓之鳥,漏網之魚自稱,深深地感謝當年包司令放他一條生路,并且對當初的戰鬥後怕至今。
讓對手如此心悅誠服,可見包司令的個人魅力和戰場上給人的壓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