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徽州不産駱駝,徽商為何被稱為“徽駱駝”?這三點原因相輔相成

作者:說由來
徽州不産駱駝,徽商為何被稱為“徽駱駝”?這三點原因相輔相成

上海疫情發生以來,上海市安徽商會緊急成立“徽駱駝”物資急助平台和支援隊,為居住上海生活出現困難的皖籍老鄉、老人、殘障人士、學生等派送急需的生活物資,因其救助之高效産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令人好奇的是,駱駝是一種生活在沙漠地帶的動物,而徽州地處江南到處綠色蔥茏,這兩者沒有半毛錢關系,為何徽商偏偏被稱為“徽駱駝”呢?

徽州不産駱駝,徽商為何被稱為“徽駱駝”?這三點原因相輔相成

徽商在今天代指安徽省的企業家,可是在古代,它專指舊徽州府地區的商人,包括歙、黟、休甯、婺源、祁門、績溪六個縣。

徽州人經商源遠流長,早在東晉時就有活動記載,以後逐漸發展壯大,明朝成化年間形成商幫集團。明嘉靖以降至清嘉慶時期,徽商經營活動達到頂點,與晉商、潮商并稱中國古代三大商幫,留下了“無徽不成商”的美名。

徽州不産駱駝,徽商為何被稱為“徽駱駝”?這三點原因相輔相成

徽商之是以冠名“徽駱駝”,說法有三:其一,明清時期,徽商實力和資金非常雄厚,每到一個地方,便很快控制了當地的經濟命脈,是以江南地區很多人稱富可敵國的徽商為“徽老大”,而在徽州方言中,“老大”的發音與“駱駝”極為相似,慢慢就叫成了“徽駱駝”。徽商聽了以後覺得挺有親和力,漸漸接受了這個稱呼。

徽州不産駱駝,徽商為何被稱為“徽駱駝”?這三點原因相輔相成

其二,明朝滅亡後,明朝大臣金聲率領義軍退守到績溪縣東部深山奮勇抵抗,終因寡不敵衆被俘。被俘前金聲告誡部下說:“要做徽駱駝,不降異族。”他的部下遵其遺訓,堅持抵抗長達百餘年。就這樣,“徽駱駝”甯死不屈的比喻流傳了下來。後來,績溪人胡适在美國看到了《荊駝叢書》五百種,對這段抗清的血淚史深受感動。1946年秋,胡适為南京徽州會館首題“努力做徽駱駝”的條幅,此後又一而再再而三地宣傳,“徽駱駝”愈來愈被世人知曉,并成為徽州人的代稱。

徽州不産駱駝,徽商為何被稱為“徽駱駝”?這三點原因相輔相成

其三,徽州地理有“七山一水一分田,還有一分是莊園”的說法,人多地少,當地人隻能在入仕和外出經商擇一而行。而徽州商人多半以小生意起家,勤奮頑強、開拓進取,足迹遍布全國,他們與駱駝不畏艱難、不怕犧牲、任勞任怨、跋涉不止的特征十分相似,是以“徽駱駝”就成徽州人的精神象征!

萬事萬物皆有由來,我用故事講給您聽!

參考資料來源:《史學參考》文章《徽商為什麼被叫做“徽駱駝”》。

圖檔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