檸檬心理丨作者
檸檬心理&QQ音樂丨音頻
Pexels、Pixabay、網絡丨圖源

父母,對于大多數人而言,是家,是人生的來處,也是心靈的歸宿。
如果有一天他們離開了我們,我想很多人連這個假設都不願意去想。
今天經過一位來訪者的同意,給大家分享一下她的案例,希望她的故事能給你帶去力量:
在我十六歲時,爸爸就因胃癌離世。
從那以後,我和媽媽相依為命,我們過得很艱難,好不容易我大學畢業了,媽媽卻因為心肌梗塞也離開了我。
一切都是那麼猝不及防,沒有給我絲毫的心理準備。
從我接到鄰居電話的那一刻起,我的生命就好像停擺了,我找不到活着的意義。
那兩個月我不知道自己是怎麼過來的,渾渾噩噩,行屍走肉一樣,幾乎每天夜裡我都在思考離開這個世界的方法。
我的發小她不忍看到我這副樣子,開始拉着我去散心、陪我同吃同住……
但我不願讓她被這個陰郁、死氣沉沉的自己所拖累,于是我趕走了她。結果一周後,她又來了,然後我就走進了心理咨詢室。
我的心理咨詢師有很一種很神奇的力量,當時明明是我們第一次見面,但面對她,我沒有任何心理負擔,我不用再抱有任何的擔心和顧慮,第一次放任自己痛哭。
之後,咨詢師開始幫我分析,為何媽媽的離開會對我造成如此大的打擊。
她一點一點地引導我,讓我意識到我對媽媽的過份依賴,這種依賴不僅僅是生活上,還有心靈上。
曾經的我因為有媽媽的庇護,對很多瑣事都沒有太上心:
生活中的油鹽水電、家族的人脈社交都距離我很遠;
而且我在學校或者工作上有解決不了的事情,媽媽也會為我出謀劃策。
咨詢師告訴我說,在我的潛意識裡面,我把媽媽當成了我的一切,她是我生活的中心,我人生的方向标。
是以媽媽離開後,好像所有的東西都在提醒我:
你很孤獨、你沒有庇護、你沒有方向、你未來會生活得很困難……
咨詢師看出了我的顧慮,她說我在恐懼,這個恐懼不僅是媽媽的離開,還有對未來的擔憂。的确,我在害怕,我害怕未知的挑戰、我害怕自己孤身一人、我害怕這個沒有父母庇護的世界。
找到問題的根源後,她讓我先從細微的事情中去培養生活的能力和面對生活的勇氣,比如說學習如何交水電費、怎麼去做飯、遇到生活問題該如何去解決……
等到我的狀态好一些了,她開始鼓勵我找工作,我也按照她給我布置的作業每天寫心情日記。
慢慢的,我發現我可以開始獨立生活、獨立工作了,當我意識到這些的時候,我發現我内心的傷也在不知不覺中愈合了大半。
我很感激我的發小帶我去做了心理咨詢,否則我可能真的就選擇離開這個世界了。
聽完這位來訪者的自述,我不知道你是否對生命的意義有了新的感觸。
我想說,生命的長度是未知且無法為人力改變的,但是我們可以好好生活,努力做好自己,不留遺憾,加深生命的“厚度”。
如果你也像這位來訪者一樣,内心有傷口無法愈合,也可以試着尋求專業的幫助來進行心理疏解,避免陷入自我認知的泥沼。
本文由【檸檬心理課堂】原創,關注我,帶你了解更多心理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