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公元1392年,太子朱标去世,朱元璋直接繞過了兒子這一脈,把儲君之位傳給了孫子輩,盡管各藩王不滿意這樣的安排,但也無可奈

作者:景觀曆史

公元1392年,太子朱标去世,朱元璋直接繞過了兒子這一脈,把儲君之位傳給了孫子輩,盡管各藩王不滿意這樣的安排,但也無可奈何。

到朱允炆登基後,第一件事幹的就是削藩,他認為這些叔叔輩手握重兵,太可怕了,于是找來齊泰、黃子澄,方孝孺三個文人商量。

雖然三人的意見不統一(齊泰認為先削強的,黃子澄和方孝孺認為先削弱的),但最終都是贊成削藩的,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朱允炆把自己給搞了個千古謎案。

削藩這件事,相對于漢朝來說,就處理得比較好,劉邦剛開始也是搞了一大堆王,後來通過戰争,把異姓王剪除之後,留下的都是劉姓王,各藩王勢力很大。

惠帝繼位後,基本上都是呂後掌權,為了呂家的統治地位,呂後也幹掉了幾個諸侯王,後來文帝上台後,由于文帝上台是朝臣推選的結果,是以文帝對待各諸侯國很謹慎,依然是沒有大動幹戈的對各藩王下手。

景帝繼位後,已經感覺到了地方政權嚴重威脅到了中央統治,于是聽從晁錯的建議,強行削藩,結果搞了個七國之亂,不過很快就被朝廷給鎮壓了下去。

到漢武帝時期,主父堰推出推恩令,不得不說,這是極其高明的一招,這樣一來,朝廷就巧妙得把中央與地方的沖突轉化為地方與地方的沖突,即諸侯國内部之間的沖突。

時間一長,一些大的藩國領土面積就大幅縮水,再也無力與中央對抗,徹底解決王國封地過大問題。

而朱允炆對待削藩這件事就比較心急,這時的大明各藩王都還是第一代王,都是鐵打的叔叔輩,要不是朱元璋越過兒子選擇孫子,這些藩王中間必有一個是皇帝。漢朝從劉邦到漢武帝過渡了四代才解決削藩問題,而朱允炆作為侄子輩就要搞第一代藩王叔叔輩,而且還是下死手,隻能是自讨苦吃。

公元1392年,太子朱标去世,朱元璋直接繞過了兒子這一脈,把儲君之位傳給了孫子輩,盡管各藩王不滿意這樣的安排,但也無可奈
公元1392年,太子朱标去世,朱元璋直接繞過了兒子這一脈,把儲君之位傳給了孫子輩,盡管各藩王不滿意這樣的安排,但也無可奈
公元1392年,太子朱标去世,朱元璋直接繞過了兒子這一脈,把儲君之位傳給了孫子輩,盡管各藩王不滿意這樣的安排,但也無可奈
公元1392年,太子朱标去世,朱元璋直接繞過了兒子這一脈,把儲君之位傳給了孫子輩,盡管各藩王不滿意這樣的安排,但也無可奈
公元1392年,太子朱标去世,朱元璋直接繞過了兒子這一脈,把儲君之位傳給了孫子輩,盡管各藩王不滿意這樣的安排,但也無可奈
公元1392年,太子朱标去世,朱元璋直接繞過了兒子這一脈,把儲君之位傳給了孫子輩,盡管各藩王不滿意這樣的安排,但也無可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