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軍書,安徽人,現居北京。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人民大學畫院教授、導師。中國新南派花鳥畫研究院院長,中國水墨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中國藝術視界書畫院副院長,首都畫院理事,阜陽市花鳥藝委會秘書長,颍上政協委員,孫其峰入室弟子。作品曾被中南海紫光閣收藏,多次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澳洲、日本、南韓、法國盧浮宮等國家的藝術館展出和收藏,并被贈予商界精英和國際友人!
藝術履曆 :
2016年作品《鴻運當頭》入選晉京展;2016年作品《思念》入選榮寶齋雙年展;
2016年作品《故鄉不說再見》入選山東東營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16年作品《為了遇見你》入選萬年浦江·全國中國畫展;
2017年作品《一路繁花盛開》入選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全國中國畫展;
2017年作品《盛世年華》入選逐夢威海衛·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17年作品《家山新綠》入選中國畫學會主辦吉祥五台山中國畫藝術作品展;
2018年作品《翰墨逸情》入選入蜀方知畫意濃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18年作品《盛世福榮》入選第五屆全國中國畫線描展;
2019年作品《最喜南國聽蕉語》入選郵驿路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20年作品《南國情濃》入圍江南詩意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20年作品《溪山雲起時》入圍萬年浦江手卷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20年作品《鳥語花香》在“白山黑水·美麗四平”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中獲入會資格獎;
2020年作品《毀于一旦》入選子恺杯全國漫畫展。
作品欣賞:
名家點評:
清筆玄墨 融合古今
——汪軍書寫意花鳥解讀
文/孫其峰
汪軍書吸引我的,是他對于寫意花鳥畫領域的探索,所達到的非同尋常的高度。他用筆的力度,和玄運靈明的境象裡透出一股大家的氣象。可見汪軍書藝術造詣的出類拔萃。
汪軍書強幹儒雅,勇于探索,又好學深思。他以渾厚蒼辣的骨法用筆,與墨會,與水和,與色融。以率性之至的筆墨勾花點葉,出枝寫鳥,并由此而追求寫意花鳥畫品質所持有的輕快,淡逸,潤澤,透明和典雅,實作了自我的審美創造。他的花鳥畫創作取材廣泛,有傳統題材的再創造,也有鳥語花香的新發現,有山花野卉的捕捉,也有田園小景的撷取;有荷塘清趣,梅開三度的幽邃,也有藤花綻放,丹桂飄香的璀璨;有柳絲怡蕩,蕉葉合唱的俊爽;也有枇杷垂金,石榴結子的惬意,還有雞冠花的紅豔,向日葵的碩壯,花葉樹石間有鳥的栖息,有雀的啾唧,有燕的飛舞,有鴨的凫遊,有雞的覓食,有鴛鴦的親密,有壽帶的隐喻……花有情,鳥有意,枝有韻,千變萬化,幅幅不同。曆曆在目的生動形象,無一例外地隐約在光風霁日之中,清如水洗,靜如天籁,似有若無,欲顯還隐,不但形簡神完,筆墨精妙,而且簡約疏淡,清奇開張,空靈虛靜,幽秀淡運。可以看出汪軍書的心目中,花鳥生命與宇宙自然是融為一體的。他追求的不僅僅是鳥鳴花放的神韻,更是借景抒情地寄托自己的遐想,特别緻力于作品精神境界的淨化和陶冶,無一不獨出心裁的表達人們共同向往的澄明之境和自己獨特的感受。 這是汪軍書的獨到之處,也是當代相當一部分花鳥畫家所忽略的。他使用的藝術語言,不是單一的,而是複合性的。他的寫意花鳥攜帶的資訊,既有大寫意花鳥,闊筆縱橫,大墨淋漓潇灑。也有小寫意花鳥,鮮活生動的造型,清麗可人的色彩。既有傳統折枝花鳥的“出新意于法度之中”,也有取西法構成的奇異章法。其出新之途便是“清筆玄墨,融合古今”。既堅持古典式的雅緻,又追求現代性的張揚;既鐘情于境界的單純,又迷戀視覺的豐富。他有時強調水墨幻化的淡逸,有時注重粗筆大墨的厚重,有時又着意于寫彩設色的雅化。有時精心于“形”的有生命力表現,有時又緻力于“意”的空間關系的描繪。他不拘一格的畫法,使他的筆下有多種”可能性”。——他可以工寫結合,彩墨一體,可以寫實與寫意并舉。沒骨與勾勒并用,也可以線面結合,從中又顯示出在取象、構境、寫情等方面繼承傳統又超越傳統,取法西方又變化融通的審美取向。
“寫”和“意”是傳統花鳥畫的兩大重要特征。所謂“意”是通過花鳥題材的選取,立文人精神操守的“意”,呈主觀個性才情的“意”。所謂“寫”就是通過個性化筆墨去闡釋所要表現的主題。它與“以書入畫”、“以書法演畫法”有關。“重寫”、“尚意”是中國畫的一個重要方面。因為“重寫”,是以用線的品質很重要,要重視用筆,讓線條富有力度和表現力,具有獨立欣賞的審美價值,但它又是一種與主題、意境、内容發生關聯的表現話語。因為“尚意”,是以達到一種極高的藝術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