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聽育兒:《完美伴侶》裡孫磊說:孩子,你怎樣對别人,别人就怎樣對你┃伏蓉

作者┃伏蓉 朗讀┃小莫

指導┃郭新愛 編輯┃丄學号

山伯教育視訊号直播

21天早起打卡,養成良好習慣,學習有保證。每天早上6:30-7:30,山伯老師在山伯教育視訊号邀您共赴家庭教育之旅,理順家庭關系,科學帶娃,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電視劇《完美伴侶》裡,跳跳和爸爸孫磊在婧婧家燒烤時,被鄰居家男孩踢來的足球砸到了燒烤架,燒烤架裡的火星濺到了婧婧媽媽的胳膊上,她的胳膊瞬間被燙傷。

跳跳要求鄰居家男孩給阿姨道歉,他卻蠻橫地說:“我憑什麼去道歉,我又沒看見我的足球把她燙傷了。”

孫磊過來也要求他道歉,他還是不肯,狂妄地說:“不然怎麼着了,我就踢怎麼着了,我爸媽都不管我,你哪位呀,在這兒指手畫腳。”

孫磊生氣地把球給他踢走了,他就大喊“媽,媽”。

他媽媽聞聲立馬趕來了,聽孫磊說了原因,并向兒子證明确有此事,就逼着他道了歉。

接着,孫磊也給男孩道了歉,跳跳也把足球還給了男孩,并告訴他:“孩子,你對别人怎麼樣,别人就對你怎麼樣。”

孩子的蠻橫無禮同樣會遭來别人的蠻橫無禮,孩子懂得禮貌待人,别人也會禮貌待他。

但孩子從小對這些認知還不到位,需要我們父母及時的引導。

有句話說得不錯:父母是孩子認識世界、擷取知識的第一所學校。

是以,父母需要及時幫助孩子建立這些認知,讓孩子能正确地跟他人交往,做一個懂規矩,明事理的好孩子。

孩子:你對他人生氣

他人就會對你生氣

卡通片《大頭兒子小頭爸爸》裡,大頭兒子在沙發上陰沉着臉生着小明的氣,不管爸爸怎麼哄他,他都開心不起來。

媽媽想了一招,拿來一面鏡子,對他說:“你對鏡子生氣,鏡子也會對你生氣;你對鏡子笑,鏡子也會對你笑。”

大頭兒子好奇地試了試,果真如此。

然後,他恍然大悟地對爸爸媽媽說:“我明白了,我不生小明氣了,但我要告訴他确實冤枉我了,不是我拿了他的橡皮。”

爸爸媽媽給他的覺悟點贊。

話音剛落,小明敲響了大頭兒子家的門,他跑過去打開門,小明就立馬向他道了歉:“對不起,大頭,是我自己粗心,把橡皮落在家裡了,我不該冤枉你。”

大頭兒子也緊接着道了歉:“我也有錯,不該說‘跟你絕交’的話”。

兩個小朋友又和好如初。

佛說:别人是你自己最好的一面鏡子,你對鏡子裡面的自己笑,鏡子也就會對你笑,你對鏡子裡面的自己哭泣,鏡子也就會對你哭泣,是以你怎麼對待别人的,别人就會怎麼去對待你。

是以,當孩子遇到一些不開心的事情或挫折時,父母可以參考大頭兒子媽媽的做法,幫助孩子解開内心的困惑。

孩子:你學會了幫助别人

别人也會幫助你

助人就是助己。

學會幫助他人,不僅能提升自己,也能收獲他人的幫助。

看到一則視訊,河南鄭州一國中女生撿到了一張學生卡,馬上走向了正在開車的女司機,說:“阿姨,撿到一張卡,交給你。”

女司機回應道:“好,好,您放在這裡吧,謝謝啊。”

然後,女司機突然問她:“你認識不認識一個叫張雨菲的小姑娘?”

女孩說:“我就是啊。”

女司機驚訝:“你就是啊,我們前段時間撿到了一件校服,跟你的一模一樣,你去排程室看一下吧。”

果真,校服上赫然寫着女孩的名字。

正如網友評論:幫助他人的同時就是在幫助自己。

你助人的行為,别人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等有機會,他人也會回饋你。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厚德載物…等等,這些詞彙都是用來歌頌幫助他人的。

中國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倪萍,曾在2002年回到母校後,談起自己的成長時,特别提到外婆對她的影響。

她滿懷激情地講:“外婆以她最質樸最善良的品質影響着我。而今我長大了,才知道這是多麼寶貴的一筆财富。沒有多少文化的外婆,改造了我身上的許多弱點,這些年來,我一直記得外婆說過的話‘幫助别人就是幫助自己。”

是以,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環,是培養引導孩子通過身體力行,成為一個樂于助人的人。

心理學家張怡筠博士強調:“教孩子幫助他人,會讓他更快樂。”

大量的研究将利他主義與幸福聯系在一起,對他人友善會使孩子更快樂,而幸福也會使他們更友善。

是啊,當孩子幫助了他人,他人收到了善意,也會把善意傳回給孩子,孩子自然會收到快樂。

父母怎麼培養孩子正确對待他人

01

培養孩子分享的習慣

分享對于一個人與社會的融合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威廉姆.拉爾夫.英奇說過:分享是一種神奇的東西,它使快樂增大,它使悲傷減少。

生活中需要快樂,快樂就需要分享。

但是,現在獨生子女居多,被父母長輩照顧得比較精細,有什麼好東西,他們常常會以自我為中心,喜歡獨享,不喜歡分享給他人。

那麼,我們看看心理學專家對培養孩子分享的說法吧。

青少年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曾講過:分享是孩子性格當中非常重要的,我覺得這個是我們家裡飯桌上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飯桌就是一個社會結構,長輩不動筷子,小的就不能動筷子。

在浙江,我的這些規矩都是從我媽媽那裡學來的,我們家的規矩就是爸媽不動筷子,孩子就不能動筷子,孩子如果吃完飯,必須給爸媽說‘我吃完了,你慢慢吃吧。”

然後呢,家裡誰不在,一定要給他留一份剝出來的幹淨飯菜放好,這個意思是,越不在家的越要把好吃的給他留下,這就是一個家庭。

是以,當一個這樣的家庭文化長大的孩子,當他住在大學集體宿舍他會怎麼樣,那不在的人他隻要想着,大家是否感謝?

這種孩子一定有人緣,當他有難處的時候,一定有人幫他。

雖然不能想到幫助的别人都會幫助你,但是一定會有人知道回報你的。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兒童教育心理學中提到:

假如父母沒有讓孩子學會如何與其他人相處,這些孩子到了學校就會感到很孤單。而别人會覺得他們獨來獨往很奇怪、難以靠近,久而久之這種惡性循環的局面就會變得越來越穩固。兒童正常的發展受到了阻礙,他們逐漸變成問題兒童。

是以,父母要注重培養孩子與他人分享的習慣,孩子才能漸漸學着“如何與他人分享和溝通”,接受自己不再是大家的中心。

02

培養孩子關愛他人

愛心是一個人人格的展現,育人,便是給他一顆會愛的心。

看到過《養育男孩》中一位媽媽是這樣培養兒子愛心的。

有一次,孩子奶奶出了車禍,傷到了腿部,他帶着兒子去看奶奶,去醫院的路上,媽媽對兒子說:“你覺得你生病的時候痛嗎?”兒子點點頭。

媽媽接着說:“奶奶現在比你生病的時候還痛100倍。是以,你一定要安慰奶奶,體諒奶奶,懂了嗎?”兒子明白了。

看到奶奶就跑過去,問疼不疼,奶奶說疼。他就抱着奶奶說:“奶奶不怕,很快就不會疼了。”

奶奶滿臉微笑。

這位媽媽讓孩子根據自己的疼痛程度去體會别人的痛苦,然後給他人提供精神上的幫助,讓孩子學會了如何對他人表達愛。

相信這個孩子,以後的人生都會懂得愛護他人,關心他人,而他也能收獲到來自他人的愛心。

愛心使人感到溫暖,使人感到光明,使人有力量與所面臨的困難作鬥争。

一個有愛心的人,到哪都會給人帶來溫暖,帶來力量。同時,她也會收獲他人的愛心。

03

培養孩子懂得尊重他人

孟子說:“夫妻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一個人隻有懂得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培養孩子尊重他人,首先父母要尊重孩子,學會平等地與孩子交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了解他們的想法。

隻有得到過父母尊重的孩子,才能懂得如何去尊重别人。

在日常生活中,教孩子見到認識的人要打招呼,請别人幫助要用禮貌用語。

還要鼓勵孩子學習他人的優點,看到他人的缺點時,不拿來當笑料,明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道理。

關愛他人,尊重他人

《馬太福音》裡這樣說:“你想要别人怎樣對待你,你就要怎樣對待别人。”

是以,想要孩子得到别人的關愛和尊重,父母也要培養孩子學會與他人分享,關愛他人,尊重他人。

作者:伏蓉,喜歡研究兒童心理,在養育路上不斷精進自己,期待和孩子共成長。

朗讀者┃小莫

小莫,國中老師,文字是有靈的生命,用心體悟文字的魂,用朗讀契合文字的本心,用聲音傳遞文字中的愛和善。

山伯教育指導┃郭新愛

郭新愛,深圳市某國小校長,一級教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寶安區先進教育工作者,曾擔任德育處主任,從事教育34年,熱愛書法和文學創作,作品屢獲各級各類書法文學比賽大獎,關注青少年成長、心理教育和親子養育綜合素質教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