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聽育兒:一夜之間引發兩千多萬網友關注的話題:保姆式育兒的可怕之處┃伏蓉

作者┃伏蓉 朗讀┃小莫

指導┃郭新愛 編輯┃丄學号

在綜藝《敞開心扉的少年》第五期裡,我被一對父母對自己八歲的兒子何一可事事包辦,在家完全不要兒子做任何事情給震住了。

一個八歲的男孩睡覺要爸爸陪,早上醒來還要爸爸喂奶瓶,起床後由爸爸抱着去餐廳落座,媽媽就開始喂飯,然後抱着刷牙,最後由爸爸開車送去學校。

聽育兒:一夜之間引發兩千多萬網友關注的話題:保姆式育兒的可怕之處┃伏蓉

看到這裡,旁邊的許多人都投來羨慕的目光,這個童年好幸福啊,好羨慕啊。

可繼續往後看,何一可放學回家提到了被同學嘲笑,媽媽輕描淡寫地回應:沒事,他們在家也是那樣的。

跟同齡人比賽系鞋帶,另一個孩子穩赢的狀态寫在臉上,而何一可顯得特别沒自信,顫顫巍巍的花了很長時間才穿得歪歪扭扭。

麻辣親子教育專家蘭海老師提出了一個概念:保姆式育兒,就是父母去替代孩子做那些在他的能力範圍之内,他能夠去履行的責任和義務。

我們看到一可父母事無巨細地照顧着孩子的一切,花了很多心血和精力,可是這樣的結局卻造成了孩子的自理能力被同齡人嘲笑,讓孩子漸漸地失去自信。

然而,社會心理學家艾瑞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指出,有一些人格危機會發生在幼兒期,5歲左右開始是自信能否超越自卑的重要階段,早期的生活經驗往往有很大的影響。

是以,自信就是要從生活裡的小事養成,其中最能看出孩子的進步就是在培養自理能力的時候,比如當孩子學會拿勺子,全家人興奮的目光集中在他身上,他的自信就在增加。

聽育兒:一夜之間引發兩千多萬網友關注的話題:保姆式育兒的可怕之處┃伏蓉

保姆式育兒的本質就是不信任孩子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之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這是父母所能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

現今,許多父母除了要求孩子好好學習外,其他的事情一律包辦,這是直接地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

同僚小芸談到9歲女兒的自理能力就歎氣,她嘗試給了孩子機會做自理方面的事情,卻總是做的一團糟。

比如讓女兒自己喝酸奶,可最後看到女兒身上,衣服上,地上到處都灑上了酸奶,她就氣得要命,後面幹脆就把酸奶喂給女兒喝。

她制止孩子做的原因是,自己要花雙倍的時間和精力去收拾孩子留下的殘局,心想反正女兒大了就會自理的。

孩子做錯了就不再給機會做,父母總以為生活自理能力等孩子長大了就會了,這其實是父母錯誤的觀念,阻礙了孩子發展的好時機。

超級育兒師蘭海老師這樣說道:當孩子開始做的時候,這種權利就被剝奪了,孩子還在試呢,就不讓做了,孩子沒有被給予充分的信任,也沒有得到充分訓練的機會。

聽育兒:一夜之間引發兩千多萬網友關注的話題:保姆式育兒的可怕之處┃伏蓉

是以,當孩子在同伴面前顯得笨手笨腳,難免遭來嘲笑,長此以往孩子的自卑心理就會産生。

鄰居小君從小就是父母心中的公主,不舍得自己的女兒動手做任何家事。

當女兒在十歲時主動提出想自己煮簡單的友善面吃,父母看到她怯生生的動作,生怕她沒把瓦斯操作對,或者燙着了,幹脆就代替她做了。

結果,大學畢業後,小君出去工作了,天天吃外賣也有煩的時候,就想着自己弄點飯吃,可一到自己準備做時,心中就膽怯,沒有信心能做好飯。

從此,不會做飯就成了小君心中的一塊石頭。

孩子渴望做,父母又不信任孩子,拒絕給機會鍛煉,好不容易做一次,就遭父母全盤否定,久而久之,孩子心想既然你覺得我不行,那我就不行了吧。

聽育兒:一夜之間引發兩千多萬網友關注的話題:保姆式育兒的可怕之處┃伏蓉

保姆式育兒會毀掉孩子的自信

昨晚,刷到一個視訊,一個九歲的男孩想要爬上樓梯去拿羽毛球,在他身後的媽媽看到了,立馬大聲制止:“不要爬樓梯,不要爬樓梯”,男孩被媽媽的反應吓到了,立刻僵住了,然後一步步的退了回來。

此後,随着小男孩慢慢長大,遇到的像爬樓梯的困難越來越多,他卻表現得畏首畏尾,害怕向前邁步。

聽育兒:一夜之間引發兩千多萬網友關注的話題:保姆式育兒的可怕之處┃伏蓉

由此可見,父母的過度保護,直接導緻孩子在試錯成長的機會減少,孩子遇到了問題,常常感到無能為力,沒有自信能解決好眼前的問題。

一個人的成敗取決于他是否自信,假如這個人總是失敗,被否定,那麼他也會卷入自卑的漩渦之中,而自卑就會扼殺他的聰明才智,消磨他的意志。

周末,我和女兒參加了一個DIY的親子月餅活動,在整個制作過程中,我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也沒有忘記欣賞和鼓勵。

看着她用小小的手慢慢的做着月餅,臉上時時流露出開心的笑容,很有成就感的感覺,我說:“寶貝,我覺得你真的很棒,竟然可以獨立制作月餅。”

聽到表揚,女兒做月餅的幹勁更足了,竟然比同齡小朋友多做了一盒。

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中說:“我聽見了,我就忘了;我看見了,我就記得了;我做過了,我就了解了。”

蒙台梭利裡的蒙氏教學便是按照這一理念而發展的,着重強調孩子的自主學習和動手操作,老師示範是引導語都少之又少。

說真的,道理誰都懂,可做起來就很困難。

在生活中,真正能做到讓孩子多經曆、多體驗的卻不多。

聽育兒:一夜之間引發兩千多萬網友關注的話題:保姆式育兒的可怕之處┃伏蓉

如何做才不會成為保姆式父母

最辛苦的父母,是一種叫保姆式的父母。

可是,教育孩子,不是替他做得越多就越好,而是面對孩子成長中的所有困難,懂得輕推孩子一把,才是父母智慧的做法。

那麼,我們如何做才不會成為保姆式的父母呢?

01

放手讓孩子做事

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小秦氏把畢生的心血都花在了兒子身上,沒有一天為自己活過。

但是,她處心積慮為兒子謀劃好一切,卻得知不是兒子想要的時刻,小秦氏失望并憤怒地罵道:

你這個混賬東西,文不成,武不成,枉你娘老子為你圖謀一生,我把畢生的心血都花在你身上了呀。

聽育兒:一夜之間引發兩千多萬網友關注的話題:保姆式育兒的可怕之處┃伏蓉

這樣的父母在現實生活中也多見,他們耗盡畢生心力為孩子安排好一切,卻獨獨忘記了放手讓孩子自己通過做事,做選擇,來走向人生的巅峰。

英國著名心理學家西爾維娅曾說:世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隻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是以,父母真正的愛孩子,就是應該學會放手,讓孩子在做事情的過程中曆練,提升自己的能力,并逐漸獨立起來。

02

學會對孩子說「你能行」

《正面管教》書籍裡講到,皮革馬利翁效應又稱羅森塔爾效應。

它的主要意思是,我們的熱切期望會使被我們期望的人達到我們的要求。

心理學研究發現,在教育實踐中,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的成長有巨大的影響。

人們常常這樣說羅森塔爾效應:“說你行,你就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

要想孩子發展的更好,父母就應該給她傳遞積極的期望。

是以,我們面對孩子幼稚的行為,不能一味地用成人的标準來判定,應發自内心地贊美孩子的創造力:“你真行!我小時候可不如你。”

反之,如果父母隻是一貫的責備訓斥,那孩子的自信會在你的訓斥聲中慢慢的消失殆盡。

03

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B站微表情研究專家姜振宇老師提出:保姆式育兒真的會毀了孩子。

他說:孩子在不斷地長大,需要學習的最重要的本領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照顧自己的衣食住行開始,到解決複雜的社會問題。

聽育兒:一夜之間引發兩千多萬網友關注的話題:保姆式育兒的可怕之處┃伏蓉

孩子遇到問題,父母的職責首先是鼓勵孩子思考問題,其次是引導孩子了解别人的感受,然後多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後教導孩子對自己的言行要考慮後果。

孩子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他建立自信的過程。

是以,想擁有一個自信陽光的孩子,從此刻開始學着對孩子放手,學着相信孩子“你能行,孩子通過自己解決問題後,會一步步達成父母希望看到的樣子。

作者:伏蓉,一個喜歡徜徉在文字的海洋裡,靜靜的感受文字帶來的滿滿正能量的女漢子。

贊賞歸作者所有

朗讀者┃小莫

小莫,國中老師,文字是有靈的生命,用心體悟文字的魂,用朗讀契合文字的本心,用聲音傳遞文字中的愛和善。

聽育兒:一夜之間引發兩千多萬網友關注的話題:保姆式育兒的可怕之處┃伏蓉

山伯教育指導┃郭新愛

郭新愛,深圳市某國小校長,一級教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寶安區先進教育工作者,曾擔任德育處主任,從事教育34年,熱愛書法和文學創作,作品屢獲各級各類書法文學比賽大獎,關注青少年成長、心理教育和親子養育綜合素質教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