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怎麼做到的?中國手機六年就團滅印度品牌!

文 | 華商韬略 吳銳

最近,印度政府扣押了小米印度子公司的資産,價值48.06億人民币,理由是其非法向外國公司彙款。

在2016年時,印度的Micromax、Intex、Lava 三個本土手機品牌,在印度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僅Micromax一個品牌就擁有22%的市場佔有率。

而如今,這些印度品牌的地位都已被小米、OPPO、vivo等中國品牌取代,中國品牌占據了印度市場四分之三的市場佔有率。而這個優勢的取得,是一個曲折而快速的博弈過程。

圖檔來源:月光科技

其實最早進入印度市場的中國手機并不是品牌機,而是深圳華強北的山寨機。

2008年時,印度人的收入還比較低,但仍然有四分之一的人擁有手機。這樣的普及率得益于中國山寨機的低廉價格。

中國山寨橫行,讓印度政府很不爽。為了打擊中國山寨機,2009年印度宣布:沒有國際移動裝置識别碼 (1MEI)的手機 ,皆不得進口至印度。

但是按下葫蘆浮起瓢,中國山寨機失去立足之地後,中國品牌機開始進軍印度。

2010年前後,小米、OPPO、vivo紛紛進入印度市場。而此時印度本土的Micromax等品牌也開始崛起。

于是,一場中印手機大戰拉開帷幕。

在印度手機行業有句俗話:“隻要你價格便宜,想賣多少手機都可以。”是以,中印手機間的價格戰不可避免地打響。

印度人消費水準不及中國,低配的閹割版手機就成了中國品牌撬動印度市場的法寶。

在中國賣1500塊錢的手機,到印度後就做閹割版。分辨率降一降,記憶體降一降,最後外觀看起來一樣,但隻賣1000塊錢。

閹割版手機在印度非常受歡迎,雖然印度本土企業也是控制成本的高手,但畢竟不及中國企業整合産業鍊的能力。很快,在這場成本大戰中,印度手機敗下陣來。

2017年,中國手機在印度已經占據了半壁江山,而印度手機的市場占有率迅速萎縮到14%。

圖檔來源:九宮格先生

印度政府一看形勢不妙,趕快使出了關稅大招。2017年7月1日,印度政府宣布對進口智能手機征收10%的關稅。

10%就能決定生死,為了避免關稅,小米、榮耀、OPPO、vivo等中國企業紛紛在印度本地開設工廠,比如小米在印度銷售的手機中有95%是在當地工廠生産的。

這一政策雖可以避免關稅,但是中印文化的差異,給中國企業帶來了新煩惱。

2017年,OPPO的印度工廠發生了所謂“中國經理撕毀印度國旗并扔到垃圾箱”的事件,引起了當地數百名群眾的抗議示威活動。

然而事情的真相是這名中國經理看牆上的印度國旗脫落了一半,就索性把剩下的一半扔進了垃圾桶。這個無心之舉卻引發軒然大波。

有分析指出這是摩擦積累的結果。為了避免類似問題,中國企業在印度的管理層,從總經理到組長,紛紛開始啟用印度人。比如小米,從上到下清一色印度管理者。

應該說印度管理者表現還不錯,小米的總經理馬努·傑恩,在當地的“米粉”中甚至擁有很強的号召力。

除了管理層本土化,中國手機企業還漸漸發現産品功能也必須本土化。比如OPPO就發現,印度人對自拍的需求,和中國人差異非常大。

印度使用者不喜歡美顔功能過于美白,他們希望保持原有膚色;另外印度女性希望美顔時不要弱化額間的“吉祥痣”,畢竟那不是普通的痣;此外印度男性希望美顔能保持胡須毛發的清晰……

注:吉祥痣 來源:細究曆史

是以, OPPO對功能作了調整,并赢得了印度消費者的歡心。

就這樣,中國手機在印度繼續壯大,到今年一季度,僅中國四個頭部手機品牌小米、真我、OPPO、vivo,市場占有率就達到64%。

中國手機不斷努力适應,最終得到了印度消費者的認可,也為印度就業和經濟增長做出了貢獻,在當地實作了共赢的結果。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韬略】,識風雲人物,讀韬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