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85後”設計師陳洛奇:用藝術設計點亮國家形象

十年前,陳洛奇是大洋彼岸頂級建築事務所的設計師,如何在設計中傳承中式美學,形成屬于中國人的設計語言,是他常常思考的問題。為此他回到中國,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讀博深造。十年後的今天,35歲的他已深度參與了許多人們耳熟能詳的重要設計,從天安門廣場“紅飄帶”到冬奧會火炬台“銀絲帶”,都已成為這個時代的經典印記。

“85後”設計師陳洛奇:用藝術設計點亮國家形象

陳洛奇(前排左一)

飛揚的姿态,自信的中國紅,在新中國的70歲生日,兩條長約200多米、高16米,形如“紅飄帶”的景觀設計出現在天安門廣場上,成為國慶慶典的一大亮點。2018年11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接到國慶70周年慶典天安門廣場形象設計任務,當時還是博士生的陳洛奇成為了設計團隊的一員,國慶慶典“自由、生動、歡愉、活潑”的整體氛圍要求一直在他腦海裡盤旋。

“那時候是冬天,我戴着一條圍巾,突然冒出一個想法:可不可以把廣場拟人化,想象成一位70歲的長者,為他圍上紅圍巾?這條圍巾既顯得莊重,又很喜慶吉祥。”陳洛奇立馬拿着圍巾在沙盤上做造型推演,随後在計算機中進行模組化。這條飛舞的“紅飄帶”,同時也是一條連接配接中國曆史、現實與未來的紐帶,表達了中華民族在偉大複興道路上繼往開來的決心。

“85後”設計師陳洛奇:用藝術設計點亮國家形象

提出創意是第一步,陳洛奇與清華美院設計團隊一同将其深化完成,為了使紅飄帶造型上更加躍動并滿足廣場内幾萬人能安全疏散的要求,設計團隊将“紅飄帶”中部修改成大跨度的“起拱”設計。“紅飄帶”采用了不規則以及連續曲面的設計,使用數以萬計的鋁方管拼接而成。這個過程很有難度,必須借助計算機模拟軟體來做空間定位。當“紅飄帶”真正落地天安門廣場時,陳洛奇備感震撼與自豪。

晶瑩的雪花和靈動的絲帶相向旋轉,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外場三地火炬台由清華美院馬賽教授團隊設計,陳洛奇是核心設計成員之一。為了讓火炬台更完美,他曾與張藝謀導演對一處細節進行數次讨論,“橄榄枝和銀絲帶的連接配接處原本是需要有根軸來進行旋轉的,導演最初并沒有提出異議,但我始終認為它和大雪花、銀絲帶優雅的弧線放在一起很影響美感,這麼粗糙的承重和旋轉方式一定有辦法避免的。”為此,他與機械系的師生花了一星期進行方案推演,最終取消了軸的設計,改用橄榄枝藝術化造型本身提供的結構強度和剛度來實作旋轉功能。

“85後”設計師陳洛奇:用藝術設計點亮國家形象

陳洛奇(中)與總導演張藝謀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延慶賽區火炬台選址現場讨論方案

去年8月,陳洛奇進入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開閉幕式工作部,負責國家體育場形象景觀設計,頭一個月,他的體重掉了17斤。“‘鳥巢’很大,你從這個部門去另一個部門對接工作細節,來回可能就要上萬步。一開始我會覺得任務重大,擔心如果無法勝任怎麼辦,但實際上很多重要工作的執行者都是青年人,我們就是這些工作的‘最後一道保底’。如果付出100%努力還不放心,那就做到120%。”

就在最近,陳洛奇獲得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北京市先進個人”稱号。“對我來說,冬奧精神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會成為我不變的一種底色。作為青年設計工作者,能夠在這樣的重大的活動中擔起重任,我深感榮幸。這也是清華美院的傳統,始終跟随國家發展程序,面對時代的召喚從不曾缺席。”

【人物小傳】

陳洛奇,準聘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清華大學仲英青年學者,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建築學與城市設計學雙碩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設計學博士。曾就職于摩西 薩夫迪建築事務所、保羅 盧卡茲建築事務所,2019年進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