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是日本高知縣室戶市一座神奇水族館的開放紀念日。
到這天,這座水族館,已經營業有整整4年。

在它的參觀詳情中,開館時間被寫作“上學時間”,閉館時間被寫作“放學時間”。
去參觀的感覺就像是去上學——它的全名是“室戶市廢校水族館”。水族館的前身,是一個因為生源不足,最終被廢止的國小。
而當學校變成了水族館,原本平平無奇的景色,竟然産生了颠覆日常的幻想與魔力。
既然是水族館,總要有各種動物,水族館的“室外展區”,就成了魚類暢遊的地方。
這裡原本是孩子們上學時的泳池,站在上方眺望,魚群在足夠大的泳池裡來去自如。
沿着走廊,尋常水族館的氣息撲面而來,在燈光下,各類不同的小型魚遍布走廊。
AED心髒除顫器、舊式投影儀、體育課上用的跳台都變成了展示魚類的視窗,一眼望去有種莫名的末世感。
而如果想去某個特定的展區,會有骨骼标本等“熱心群衆”為你指路:
“理科準備室目前正在進行骨骼标本展示”。
教室變成了蝦、螃蟹、海螺、海參們的家,黑闆自然而然地寫滿了關于它們的資訊。
這裡是“可觸摸水池”,所有動物都是當季的捕魚人們打撈上來的,孩子們可以輕輕觸摸水槽裡的動物,和它們親密接觸。
館方還貼心地保留了日本學校黑闆的傳統,在右側寫着今日的值日生資訊。
不過,值日生從原本的孩子們的名字變成了“海參”和“蝦君”。
不同教室承擔起不同的作用,平常的展示之外還有各種輪換展覽、主題活動。
之前就有抵制海洋垃圾的宣傳活動,直接把塑膠袋之類的垃圾放在展示水缸裡,營造一種污染會導緻動物失蹤的直覺感覺。
而在放置标本的地方,不同的标本安靜地“坐在”椅子上,像是在等待下一堂課開始。
許多放置動物的水槽裡都是從附近大海直接運來的水,整個數下來,水族館裡的各種展示動物約有50種。一千多條“學生”在捕魚人的協助下成功“入學”。
此外,一些誤入漁網的海龜也在此“學習”,等待在合适的時機重返大海。
水族館搞的周邊也超可愛,走進周邊商店,塞得滿滿當當的魚玩偶集體上演生無可戀。
館方發推文整活表示,當你把魚玩偶放在教室裡,就當場上演《轉世之我成為了國小生》。
館方還緻力于研究沙雕周邊,之前還搞出了能踩出魚形印記的拖鞋:
呆萌的雙髻鲛布偶:
無縫對接龜仙人的龜殼:
既然是“學校”,很多地方依然能看到細節滿滿的設定。
在這裡,各種指引手冊被稱作“教科書”
館長所在的地方是“校長室”
“夜遊校園”活動則像是在人類消失之後重回校園,體驗海洋生物占領人類生活空間的幻想感。
如前面所說,成為水族館前,這裡曾是當地的國小,因為少子化的沖擊于2001年休校,2006年正式廢校。
休校的那一年,整個學校隻剩3個孩子。
(改造成水族館前的破舊教學樓)
少子化導緻的廢校并不少見,與公立國小數量緩慢減少相對應的,是日本兒童數量的急劇下跌。
基于不可逆轉的廢校大潮,日本文部科學省推出了“大家的廢校計劃”,旨在讓逐年新增的450所廢棄學校重新發光發熱,轉變為不同的設施來服務當地群眾。
它們之中有的變成了共享辦公空間
有的變成了有懷舊特色的觀光體驗設施
還有的變成了集烘焙店、烤肉店、高檔餐廳等為一體的綜合娛樂設施,同時保留了部分原學校的元素,裝修成有國小特色的咖啡店。
在廢校的浪潮中,室戶市的廢校水族館因為獨特的體驗,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參觀者前來。
從充滿歡聲笑語到慢慢沉寂、破敗,教學樓見證過孩子們一步步走向未來,也見證了所有的熱鬧歸于塵土。
如今,學校變成了水族館,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再次歸來,像是時光倒流那般,重新填滿教室,填滿校園。
而如果我們放開腦洞,或許在平行宇宙中,人類突然消失後的建築變為動物們的居所,空無一人的超現實感于此彙集。
從這個角度看來,廢校水族館為大家帶來的,可能還有更神秘的感覺、更有趣的幻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