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書魚書單】魯濱遜文學書單,憑自己開創或複刻文明社會

前言

魯賓遜漂流及其變調。

——張靜

1

魯濱遜漂流記

《魯濱遜漂流記》

作者:(英)丹尼爾·笛福

譯者:方原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78年

【書魚書單】魯濱遜文學書單,憑自己開創或複刻文明社會

#簡介

《魯濱孫飄流記》是一部成功的現實主義小說。

作者用生動逼真的細節把虛構的情景寫得使人如同身臨其境,使故事具有強烈的真實感。作品語言樸素生動,文字明白易懂,雖然藝術上并不十分成熟,但它對英國小說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小說主人公魯濱孫也是以成為歐洲文學史上一個著名的文學形象。

#書評

無需贅言,《魯濱遜漂流記》對于年幼的我們來說,何其熟悉。魯濱遜,一個勇敢的冒險者,因為海難而漂流至荒島,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島上建立自己的王國和秩序。并在後期救了一個野人星期五,馴化了星期五,最終回到了文明社會。

笛福的小說雖是通過真人故事改編而來,但創造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冒險世界,不是童話冒險故事的恐龍或不知名生物,這些奇幻的世界固然令人向往。魯濱遜世界裡,最大的恐懼或危險,來自于荒島的被暴露,以及可能出現的食人部落,星期五之後也未出現其他野人的再造訪。雖然星期五是以野人的形象出現,仍然是處于文學傳統之中,魯濱遜與星期五是拯救者與被拯救者,是主仆,是文明與野蠻的對照。魯濱遜是一個清教徒式的人物,也是彼時英國向外擴充和殖民的寫照。

2

禮拜五或太平洋上的靈簿獄

《禮拜五或太平洋上的靈簿獄》

作者:(法)米歇爾·圖爾尼埃

譯者:王道乾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1年

【書魚書單】魯濱遜文學書單,憑自己開創或複刻文明社會

#簡介

《禮拜五或太平洋上的靈薄獄》是一篇“現代文明衰亡記”的寓言,它戲仿笛福的名著《魯濱孫漂流記》的題材,在主題上卻反其道而行之。魯濱孫孤獨一人被棄荒島後,按西方文明社會的模式将荒島治理得井井有條。禮拜五來到荒島後,非但沒有被馴化為魯濱孫的奴隸,反而以其自然的天性将文明的迹象破壞得一幹二淨,同時也慢慢影響了魯濱孫,使這個西方文明的代表逐漸抛棄了原有的文化傳統,變成了一個能與太陽進行直接交流的與大自然融合一體的元素之人;最終魯濱孫自願留在荒島,拒絕傳回文明社會。不啻為一部講述一種特定精神生活的成人童話。

#書評

《禮拜五或太平洋上的靈薄獄》是法國作家米歇爾·圖爾尼埃的代表作之一,發表當年即獲法蘭西學院文學大獎。圖爾尼埃的另一著作《恺木王》為王小波所推崇。

《禮拜五》可以視作《魯濱遜漂流記》的變調,魯濱遜孤獨一人被棄荒島後,把荒島治理得井井有條。星期五來到之後,一開始似乎被馴化了,但之後引爆了炸藥,将魯濱遜的成果毀于一旦。但之後二者的關系發生了颠倒,魯濱遜歸于自然,而星期五則和船隊離開了島嶼。除開星期五與魯濱遜的關系外,小說的另一重重要關系是魯濱遜與小島的關系。

魯濱遜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在笛福處,是一個節儉的、勤勞的、孤獨的、荒島的君主,是理性的勞動者;而圖爾尼埃的小說無疑是變調,和笛福的魯濱遜全然不同。

在圖爾尼埃的描繪裡,魯濱遜是一個捉摸不定的人,一開始拒絕進入島,背對着島,期望得救,這時候出現的形象是他故去的妹妹;之後是他爛泥般的絕望,逐漸進入島的内部,島的形象是母親;再之後,島是情人,他和島建立了親密無二的關系。這一關系随着禮拜五的到來而被破壞,最近進入到另一重境界,從大地轉向天空。

魯濱遜和禮拜五是什麼關系?魯濱遜和禮拜五,是主仆,是文明與野蠻,是征服與被征服。雖然魯濱遜也将禮拜五視之為夥伴,但和他養的貓、狗沒什麼差别。這當然是傳統的西方文學模式,比如說堂吉诃德和他的仆人。

但在圖爾尼埃處,這一關系是不穩固的,禮拜五從始至終未被完全馴化,二人的關系颠倒了,禮拜五是随心所欲,是自然更貼近之人。魯濱遜最後被禮拜五同化了,成為了野人。但于魯濱遜自身,是得到了升華。最後,禮拜五選擇了和歐洲船員離開,而魯濱遜留在了島上。他們之間的關系颠倒是通過角色互換的遊戲來隐喻,他們彼此扮演,最終似乎成為了對方。

禮拜五或太平洋上的靈薄獄,到底什麼意思?靈薄獄是宗教術語,指生死未明的境地,也指未能蒙受福音的人(比如耶稣之前的哲人)。是誰在靈薄獄,禮拜五還是魯濱遜?無論是前言、譯者序或者是書後的解讀,竟無一人提及。

另,法國哲學家吉爾·德勒茲《米歇爾·圖爾尼埃與沒有他人的世界》深刻地分析了笛福與圖爾尼埃的著作的差異,可參考。

3

《福》

作者:(南非) J. M. 庫切

譯者:王敬慧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9年

【書魚書單】魯濱遜文學書單,憑自己開創或複刻文明社會

#簡介

你肯定沒聽說過我這樣的故事。我剛從很遠的地方回來。我漂流到一個荒島上。在那兒我和一個奇男子一起生活。

蘇珊·巴頓從一艘船上被抛下後來到一座小島,遇見了星期五和他的主人克羅索,克羅索雖然亦是遇難來到島上,卻無心回國。克羅索死後,蘇珊·巴頓回到英國給作家福寫信,希望福将自己的故事寫成書,福消失不見,卻出現了一個與蘇珊同名并自稱其女兒的人……

借由書中的角色,庫切就寫作、講述、故事的真實性等概念提供了多元化的視角。

#書評

J. M. 庫切是南非當代著名小說家,曾兩度獲得英國的布克獎,并于200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福”(Foe)的意思就是笛福(Defoe)的名字的解構。小說講的是什麼呢?全篇以蘇珊·巴頓的視角來行進,她本是丢失了女兒,于是開始了尋女之旅,因為海事叛變,船長被殺,她被流放,進而漂流到了魯濱遜·克魯索和星期五所在的荒島,并和他們生活了一兩年。雖然有新的船隻解救了他們,但魯濱遜因為熱病而去世,蘇珊帶着星期五回到倫敦生活。

蘇珊向笛福講述他們的故事,笛福認為荒島故事不夠精彩,希望将荒島經曆作為其尋女之旅的一部分,而遭到了蘇珊的拒絕。當然,最後也沒點出笛福是否寫出了小說。

小說的重點在蘇珊·巴頓的講述與笛福的寫作,換言之,庫切試圖消解《魯濱遜漂流記》的真實性和寫作過程。我們也知道,笛福的小說肯定不是真的,畢竟小說原型亞曆山大·塞爾柯克是一名水手,因為與船長的沖突而被放逐到荒島,四年之後就回到了文明社會,也沒有野蠻人星期五的存在。

庫切以一個女人的視角,虛構了一個可能真實的故事,畢竟笛福的作品裡并沒有一個名叫蘇珊·巴頓的女人,相比于星期五的口不能言的沉默,她直接被消失了。是以,庫切的小說常常以兩種角度被解讀,即後殖民主義與女性主義。星期五是食人部落的野蠻人嗎?還是被販賣的非洲黑人?因為他被割掉了舌頭,是以至始至終都是沉默的。

蘇珊·巴頓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她真的是尋找被拐賣的女兒嗎?她講述的故事是真實的嗎?她好像是一個清醒的聰明的女人,實際上她面目模糊,是被叛變的船長的女人,是克魯索夫人,是笛福的缪斯或情人,是一個尋找女兒的母親。但似乎她又是旁觀者,整個故事充滿了令人費解的迷霧,尤其是最後一章,好像都被消解了,是一場夢嗎?

4

自然社會·魯濱遜的世界

《自然社會》

作者:李猛

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5年

【書魚書單】魯濱遜文學書單,憑自己開創或複刻文明社會

#簡介

《自然社會:自然法與現代道德世界的形成》研究的中心議題自然法問題。作者将之作為西方現代思想的原點,聚焦于現代自然法學派的第一代人物,以此來論述西方現代道德世界的形成。

#書評

《自然社會:自然法與現代道德世界的形成》是一本哲學研究專著,但其導論《魯濱遜的世界》極其有趣和清楚,從哲學的角度分析了《魯濱遜漂流記》所呈現的問題,以及為什麼它也是一個哲學議題。

魯濱遜不僅僅是一個文學母題,也是哲學史上常見的讨論,大體分為兩派,一是以盧梭《愛彌兒》為代表,回歸自然,反對現代文明社會弊端;二是以馬克思的解釋為代表,魯濱遜是勞動人,是政治的、經濟的,在荒島建立自己的文明秩序。哲學家之是以如此熱衷,很大程度是因為和當時對自然狀态的讨論有關,比如霍布斯的自然狀态是指彼此争鬥傷害的戰争狀态,人類社會必須要從此出來而彼此制約;盧梭的自然狀态則是和諧的、天真的,是人類回不去的狀态。

那麼,魯濱遜在孤島是自然狀态嗎?很難說是如此,他從船上拿了很多的工具和食物,是之後一系列活動和生存的基礎,他對其他工具、房屋等等的建造,皆是來自文明社會的回憶和累積,換言之,他帶着文明的回憶再造文明。這一點上,馬克思的解釋無疑具有說服力。

神意與命運。笛福描寫魯濱遜流落荒島之前,他花了大量筆墨寫魯濱遜如何不安分,以至于自毀的傾向,未聆聽上帝的暗示,當然可以說這是為之後魯濱遜完全皈依基督教張目,是文學的表現手法。“我們其實并不知道,日常生活每時每刻的平安,都是無意之中從這些我們根本都沒有覺察到的危險中逃脫出來的幸運。在這樣的人生中,活着并不自然,而是奇迹。”(《自然社會》,pp17)是魯濱遜堅信的神意的呼聲,讓他學會孤獨。

縱然如此,我仍然對前期他的漫遊,對家的逃離,對父親預言性質的談話抱有很大的興趣。魯濱遜從倫敦出發,遭遇海上風暴,被俘當奴隸,又到巴西搞種植園,最後又遠航販賣黑奴,雖然有經濟上的貪婪,更根本的仍然是他自毀的欲望,不安定的心,最終應驗了他父親的言語。

而在《禮拜五》中,魯濱遜一開始就遭遇大風暴,中間夾雜了一長段的塔羅牌預言,每一副牌都是他之後精神狀态的寓言,有創世神、戰神瑪斯、隐士、維納斯、人馬星座、災難、混沌、土星、雙子星座、太陽城。

禮拜五走了,後來又來了一個船上的孩子,魯濱遜命名為“禮拜四”,也就是朱庇特之日。這種預言或許是命運,是神意,但是為什麼如此呢?

5

金氏漂流記

《金氏漂流記》

導演/編劇:李海俊

主演:鄭在詠/鄭麗媛

類型: 劇情 / 愛情

制片國家/地區: 南韓

語言: 韓語

上映日期: 2009-05-14(南韓)

片長: 116分鐘

【書魚書單】魯濱遜文學書單,憑自己開創或複刻文明社會

#簡介

金盛瑾(鄭在泳 飾)因公司重組而失去了工作,同時債台高築,妻子也離他而去,對人生徹底失望的金盛瑾爬上了漢江的大橋,縱身一躍…… 然而金盛瑾醒轉過來之後,發現自己漂流到了漢江的江心小島上,短暫的脫身努力失敗後,金盛瑾在城市的邊緣陷入了魯賓孫一般的境地,回想起現代生活的局促忙碌,金盛瑾放棄了自殺的念頭,開始依靠小島上的各種廢品過起了化外人生。

#書評

電影《金氏漂流記》提供了現代的孤島的表達,可能是就處于城市的繁華之處,是網絡背後的小人物,男女主人公都是孤島,最後終于會面。這是一個完全本土化的故事,魯濱遜的制面包變成了南韓的炸醬面,地點也在漢江的小島上,外面就是繁華的高樓大廈,甚至還能有外賣外送到島上。

電影本身很巧妙,很克制,男主困在島上是因為高利貸而自殺未遂,但因為不會遊泳始終無法再次回到城市社會,他對水的恐懼來自生活階段的失敗。這和魯濱遜熱愛冒險完全不同。男主在島上的生活也經曆了變遷,比如一開始費力掙紮,之後接受現狀,再之後安于在島生活,因為被發現和驅逐而痛哭流涕。禮拜五在電影裡沒有出現,那麼女主是替代了禮拜五的角色嗎?這一點尚且存疑,畢竟沒有這個主題讨論,單看該影片的話,我會認為這僅僅是一個兩個孤獨之人相遇的愛情片。

為什麼将魯濱遜稱之為現代神話呢?他在島上完全憑自己開創或複刻文明社會,有點創世神的意味。圖爾尼埃的另一短篇揭示了魯濱遜的結局,他被人發現,最終還是回到了人類社會。而現在的地球已經不存在未知的島嶼了。這也是為什麼電影裡男主懇求留在小島上,執法人員說“這是國家資源”顯得喜感又真實。

本文作者 | 張靜

本文編輯 | 書魚君

你想看的故事,我們都在推

掃碼加入小說讨論群

探讨交流你愛的故事

如果喜歡本期内容,轉發/在看/評論,都很感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