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书鱼书单】鲁滨逊文学书单,凭自己开创或复刻文明社会

前言

鲁宾逊漂流及其变调。

——张静

1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

作者:(英)丹尼尔·笛福

译者:方原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年

【书鱼书单】鲁滨逊文学书单,凭自己开创或复刻文明社会

#简介

《鲁滨孙飘流记》是一部成功的现实主义小说。

作者用生动逼真的细节把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使故事具有强烈的真实感。作品语言朴素生动,文字明白易懂,虽然艺术上并不十分成熟,但它对英国小说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小说主人公鲁滨孙也因此成为欧洲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形象。

#书评

无需赘言,《鲁滨逊漂流记》对于年幼的我们来说,何其熟悉。鲁滨逊,一个勇敢的冒险者,因为海难而漂流至荒岛,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岛上建立自己的王国和秩序。并在后期救了一个野人星期五,驯化了星期五,最终回到了文明社会。

笛福的小说虽是通过真人故事改编而来,但创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冒险世界,不是童话冒险故事的恐龙或不知名生物,这些奇幻的世界固然令人向往。鲁滨逊世界里,最大的恐惧或危险,来自于荒岛的被暴露,以及可能出现的食人部落,星期五之后也未出现其他野人的再造访。虽然星期五是以野人的形象出现,仍然是处于文学传统之中,鲁滨逊与星期五是拯救者与被拯救者,是主仆,是文明与野蛮的对照。鲁滨逊是一个清教徒式的人物,也是彼时英国向外扩展和殖民的写照。

2

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簿狱

《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簿狱》

作者:(法)米歇尔·图尔尼埃

译者:王道乾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年

【书鱼书单】鲁滨逊文学书单,凭自己开创或复刻文明社会

#简介

《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是一篇“现代文明衰亡记”的寓言,它戏仿笛福的名著《鲁滨孙漂流记》的题材,在主题上却反其道而行之。鲁滨孙孤独一人被弃荒岛后,按西方文明社会的模式将荒岛治理得井井有条。礼拜五来到荒岛后,非但没有被驯化为鲁滨孙的奴隶,反而以其自然的天性将文明的迹象破坏得一干二净,同时也慢慢影响了鲁滨孙,使这个西方文明的代表逐步抛弃了原有的文化传统,变成了一个能与太阳进行直接交流的与大自然融合一体的元素之人;最终鲁滨孙自愿留在荒岛,拒绝返回文明社会。不啻为一部讲述一种特定精神生活的成人童话。

#书评

《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是法国作家米歇尔·图尔尼埃的代表作之一,发表当年即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大奖。图尔尼埃的另一著作《恺木王》为王小波所推崇。

《礼拜五》可以视作《鲁滨逊漂流记》的变调,鲁滨逊孤独一人被弃荒岛后,把荒岛治理得井井有条。星期五来到之后,一开始似乎被驯化了,但之后引爆了炸药,将鲁滨逊的成果毁于一旦。但之后二者的关系发生了颠倒,鲁滨逊归于自然,而星期五则和船队离开了岛屿。除开星期五与鲁滨逊的关系外,小说的另一重重要关系是鲁滨逊与小岛的关系。

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笛福处,是一个节俭的、勤劳的、孤独的、荒岛的君主,是理性的劳动者;而图尔尼埃的小说无疑是变调,和笛福的鲁滨逊全然不同。

在图尔尼埃的描绘里,鲁滨逊是一个捉摸不定的人,一开始拒绝进入岛,背对着岛,期望得救,这时候出现的形象是他故去的妹妹;之后是他烂泥般的绝望,逐渐进入岛的内部,岛的形象是母亲;再之后,岛是情人,他和岛建立了亲密无二的关系。这一关系随着礼拜五的到来而被破坏,最近进入到另一重境界,从大地转向天空。

鲁滨逊和礼拜五是什么关系?鲁滨逊和礼拜五,是主仆,是文明与野蛮,是征服与被征服。虽然鲁滨逊也将礼拜五视之为伙伴,但和他养的猫、狗没什么差别。这当然是传统的西方文学模式,比如说堂吉诃德和他的仆人。

但在图尔尼埃处,这一关系是不稳固的,礼拜五从始至终未被完全驯化,二人的关系颠倒了,礼拜五是随心所欲,是自然更贴近之人。鲁滨逊最后被礼拜五同化了,成为了野人。但于鲁滨逊自身,是得到了升华。最后,礼拜五选择了和欧洲船员离开,而鲁滨逊留在了岛上。他们之间的关系颠倒是通过角色互换的游戏来隐喻,他们彼此扮演,最终似乎成为了对方。

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到底什么意思?灵薄狱是宗教术语,指生死未明的境地,也指未能蒙受福音的人(比如耶稣之前的哲人)。是谁在灵薄狱,礼拜五还是鲁滨逊?无论是前言、译者序或者是书后的解读,竟无一人提及。

另,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米歇尔·图尔尼埃与没有他人的世界》深刻地分析了笛福与图尔尼埃的著作的差异,可参考。

3

《福》

作者:(南非) J. M. 库切

译者:王敬慧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年

【书鱼书单】鲁滨逊文学书单,凭自己开创或复刻文明社会

#简介

你肯定没听说过我这样的故事。我刚从很远的地方回来。我漂流到一个荒岛上。在那儿我和一个奇男子一起生活。

苏珊·巴顿从一艘船上被抛下后来到一座小岛,遇见了星期五和他的主人克罗索,克罗索虽然亦是遇难来到岛上,却无心回国。克罗索死后,苏珊·巴顿回到英国给作家福写信,希望福将自己的故事写成书,福消失不见,却出现了一个与苏珊同名并自称其女儿的人……

借由书中的角色,库切就写作、讲述、故事的真实性等概念提供了多元化的视角。

#书评

J. M. 库切是南非当代著名小说家,曾两度获得英国的布克奖,并于200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福”(Foe)的意思就是笛福(Defoe)的名字的解构。小说讲的是什么呢?全篇以苏珊·巴顿的视角来行进,她本是丢失了女儿,于是开始了寻女之旅,因为海事叛变,船长被杀,她被流放,从而漂流到了鲁滨逊·克鲁索和星期五所在的荒岛,并和他们生活了一两年。虽然有新的船只解救了他们,但鲁滨逊因为热病而去世,苏珊带着星期五回到伦敦生活。

苏珊向笛福讲述他们的故事,笛福认为荒岛故事不够精彩,希望将荒岛经历作为其寻女之旅的一部分,而遭到了苏珊的拒绝。当然,最后也没点出笛福是否写出了小说。

小说的重点在苏珊·巴顿的讲述与笛福的写作,换言之,库切试图消解《鲁滨逊漂流记》的真实性和写作过程。我们也知道,笛福的小说肯定不是真的,毕竟小说原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是一名水手,因为与船长的矛盾而被放逐到荒岛,四年之后就回到了文明社会,也没有野蛮人星期五的存在。

库切以一个女人的视角,虚构了一个可能真实的故事,毕竟笛福的作品里并没有一个名叫苏珊·巴顿的女人,相比于星期五的口不能言的沉默,她直接被消失了。因此,库切的小说常常以两种角度被解读,即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星期五是食人部落的野蛮人吗?还是被贩卖的非洲黑人?因为他被割掉了舌头,所以至始至终都是沉默的。

苏珊·巴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她真的是寻找被拐卖的女儿吗?她讲述的故事是真实的吗?她好像是一个清醒的聪明的女人,实际上她面目模糊,是被叛变的船长的女人,是克鲁索夫人,是笛福的缪斯或情人,是一个寻找女儿的母亲。但似乎她又是旁观者,整个故事充满了令人费解的迷雾,尤其是最后一章,好像都被消解了,是一场梦吗?

4

自然社会·鲁滨逊的世界

《自然社会》

作者:李猛

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年

【书鱼书单】鲁滨逊文学书单,凭自己开创或复刻文明社会

#简介

《自然社会:自然法与现代道德世界的形成》研究的中心议题自然法问题。作者将之作为西方现代思想的原点,聚焦于现代自然法学派的第一代人物,以此来论述西方现代道德世界的形成。

#书评

《自然社会:自然法与现代道德世界的形成》是一本哲学研究专著,但其导论《鲁滨逊的世界》极其有趣和清楚,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鲁滨逊漂流记》所呈现的问题,以及为什么它也是一个哲学议题。

鲁滨逊不仅仅是一个文学母题,也是哲学史上常见的讨论,大体分为两派,一是以卢梭《爱弥儿》为代表,回归自然,反对现代文明社会弊端;二是以马克思的解释为代表,鲁滨逊是劳动人,是政治的、经济的,在荒岛建立自己的文明秩序。哲学家之所以如此热衷,很大程度是因为和当时对自然状态的讨论有关,比如霍布斯的自然状态是指彼此争斗伤害的战争状态,人类社会必须要从此出来而彼此制约;卢梭的自然状态则是和谐的、天真的,是人类回不去的状态。

那么,鲁滨逊在孤岛是自然状态吗?很难说是如此,他从船上拿了很多的工具和食物,是之后一系列活动和生存的基础,他对其他工具、房屋等等的建造,皆是来自文明社会的回忆和累积,换言之,他带着文明的回忆再造文明。这一点上,马克思的解释无疑具有说服力。

神意与命运。笛福描写鲁滨逊流落荒岛之前,他花了大量笔墨写鲁滨逊如何不安分,以至于自毁的倾向,未聆听上帝的暗示,当然可以说这是为之后鲁滨逊完全皈依基督教张目,是文学的表现手法。“我们其实并不知道,日常生活每时每刻的平安,都是无意之中从这些我们根本都没有觉察到的危险中逃脱出来的幸运。在这样的人生中,活着并不自然,而是奇迹。”(《自然社会》,pp17)是鲁滨逊坚信的神意的呼声,让他学会孤独。

纵然如此,我仍然对前期他的漫游,对家的逃离,对父亲预言性质的谈话抱有很大的兴趣。鲁滨逊从伦敦出发,遭遇海上风暴,被俘当奴隶,又到巴西搞种植园,最后又远航贩卖黑奴,虽然有经济上的贪婪,更根本的仍然是他自毁的欲望,不安定的心,最终应验了他父亲的言语。

而在《礼拜五》中,鲁滨逊一开始就遭遇大风暴,中间夹杂了一长段的塔罗牌预言,每一副牌都是他之后精神状态的寓言,有创世神、战神玛斯、隐士、维纳斯、人马星座、灾难、混沌、土星、双子星座、太阳城。

礼拜五走了,后来又来了一个船上的孩子,鲁滨逊命名为“礼拜四”,也就是朱庇特之日。这种预言或许是命运,是神意,但是为什么如此呢?

5

金氏漂流记

《金氏漂流记》

导演/编剧:李海俊

主演:郑在咏/郑丽媛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韩国

语言: 韩语

上映日期: 2009-05-14(韩国)

片长: 116分钟

【书鱼书单】鲁滨逊文学书单,凭自己开创或复刻文明社会

#简介

金盛瑾(郑在泳 饰)因公司重组而失去了工作,同时债台高筑,妻子也离他而去,对人生彻底失望的金盛瑾爬上了汉江的大桥,纵身一跃…… 然而金盛瑾醒转过来之后,发现自己漂流到了汉江的江心小岛上,短暂的脱身努力失败后,金盛瑾在城市的边缘陷入了鲁宾孙一般的境地,回想起现代生活的局促忙碌,金盛瑾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开始依靠小岛上的各种废品过起了化外人生。

#书评

电影《金氏漂流记》提供了现代的孤岛的表达,可能是就处于城市的繁华之处,是网络背后的小人物,男女主人公都是孤岛,最后终于会面。这是一个完全本土化的故事,鲁滨逊的制面包变成了韩国的炸酱面,地点也在汉江的小岛上,外面就是繁华的高楼大厦,甚至还能有外卖外送到岛上。

电影本身很巧妙,很克制,男主困在岛上是因为高利贷而自杀未遂,但因为不会游泳始终无法再次回到城市社会,他对水的恐惧来自生活阶段的失败。这和鲁滨逊热爱冒险完全不同。男主在岛上的生活也经历了变迁,比如一开始费力挣扎,之后接受现状,再之后安于在岛生活,因为被发现和驱逐而痛哭流涕。礼拜五在电影里没有出现,那么女主是替代了礼拜五的角色吗?这一点尚且存疑,毕竟没有这个主题讨论,单看该影片的话,我会认为这仅仅是一个两个孤独之人相遇的爱情片。

为什么将鲁滨逊称之为现代神话呢?他在岛上完全凭自己开创或复刻文明社会,有点创世神的意味。图尔尼埃的另一短篇揭示了鲁滨逊的结局,他被人发现,最终还是回到了人类社会。而现在的地球已经不存在未知的岛屿了。这也是为什么电影里男主恳求留在小岛上,执法人员说“这是国家资源”显得喜感又真实。

本文作者 | 张静

本文编辑 | 书鱼君

你想看的故事,我们都在推

扫码加入小说讨论群

探讨交流你爱的故事

如果喜欢本期内容,转发/在看/评论,都很感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