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引導和教育,改正孩子的“偷竊行為”

上一篇我們分析了孩子偶爾會有“偷竊”行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是非觀念沒有成型

幻想型“贈與”

模仿從衆

人際關系的缺失

今天我們就來讨論一下如果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應該怎麼引導和教育孩子。

一、不要給孩子貼标簽

孩子年紀較小,并未形成正确的是非觀念,是以家長不要過早地對孩子“下定義、貼标簽”,特别是不要說:“你從小就偷東西,長大一定是個小偷!”不經意的一句話很可能種下了一顆種子。有一句話相信大家都聽過: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如何引導和教育,改正孩子的“偷竊行為”

二、了解清楚前因後果,不武斷下決定

舉例1:小明和小軍是很好的朋友,小明将自己最愛的變形金剛送給了小軍,小軍很開心地收下了。但過了幾天,小明後悔了,于是告訴家長自己的變形金剛丢了,看到小軍拿了一模一樣的,而小軍家長沒有給小軍買變形金剛。小軍說是小明送給他的,但是沒有人相信小軍。

孩子們很容易會有送出東西但後悔的決定,為了掩蓋自己的小心思,轉而去推卸責任。

舉例2:倩倩在幼稚園操場上撿到了一張好看的發夾,不知道是誰的,是以放進口袋,準備回班交給老師,但是過了一會兒就忘了。文文發現自己的發夾丢了,正巧換衣服時,發夾從倩倩的口袋裡掉了出來,于是文文告訴老師,倩倩偷了她的發夾。倩倩說是自己撿到的,但是忘了交給老師,但文文一口咬定是倩倩偷的。

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就可以明白了解前因後果的重要性。孩子們思維較為簡單,有很多時候需要大人們去聽取不同的資訊作出判斷。

如何引導和教育,改正孩子的“偷竊行為”

三、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任何事物都是有價值的”

我們需要讓孩子明白,沒有東西是可以不付出就得到的,更不能通過歪門邪道來獲得。

孩子很可能在購物時,看到父母拿了東西出了商店,就誤以為自己也可以這麼做,進而忽略了買單這個行為。如果遇到了這種現象,父母要帶領孩子跟商店負責人道歉,并支付等額的金額,給孩子正确的示範,并且事後教育孩子這種行為是不對的。

當然也可以引導孩子學習付款的流程,讓孩子在家長的陪伴下自主付款。

沒有人的“偷竊”行為是刻在DNA裡的。讓孩子遠離不良資訊,并給予孩子正确的引導才是正确的方式。不過分嚴苛,不過分寵愛,才是正确的教育觀念。

如何引導和教育,改正孩子的“偷竊行為”

教育是場長跑,與君共勉。

關注糖果屋裡的小老虎,讓我們共同學習,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