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報姐和大家讨論了布魯克林·貝克漢姆和妮可拉·佩爾茨婚禮上,疑似戴着極其名貴的“東方之星Star of the East”鑽石威風出場的丈母娘克勞蒂亞·佩爾茨。

(圖源:VOGUE)
上篇提到,這顆重達94.78克拉的鑽石來頭不小。
前主人是美國金礦名媛Evalyn Walsh McLean,并且除了手握東方之星,她還曾擁有世界上最有名的鑽石:希望鑽石Hope Diamond。
上世紀20年代,她戴着這一藍一白兩顆傳奇巨鑽閃耀美國權貴社交圈,為本已極盡奢華的生活再添光彩。
甚至,名媛曾經奢侈到給自家的貴賓犬戴上希望鑽石,還在自家豪宅莊園裡舉辦“尋寶希望鑽石”的遊戲活動,把鑽石随意藏在豪宅角落。
然而,東方之星和希望鑽石卻有着相反的命運。
當東方之星幾經易手被現在的佩爾茨家族低調收藏的同時,希望鑽石從17世紀中期在印度被發現到現在的三百多年,一直有“被詛咒的鑽石The Cursed Diamond”的說法。
碰過“被詛咒鑽石”的人,相當數量死于非命和動蕩。
有被送上斷頭台的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六和王後瑪麗·安托瓦内特,債台高築不受待見的英國國王喬治四世,結局不好的的霍普銀行家族,收購轉賣它最後破産的幾位珠寶商,還有被暗殺的俄國王子等等。
希望鑽石的邪門和神秘,一直流傳至今。
(幾百年間和這顆鑽石接觸後非正常死亡的人)
印度的“詛咒”
根據記載,希望鑽石實際上是由一塊重達115.16克拉的巨大藍色整鑽切割打磨而出,來自17世紀位于現在印度南部的以鑽石聞名的克魯爾礦區。
(示意圖)
相傳三百多年前鑽石被發現然後經過簡單打磨,被寺廟僧人當做裝飾,鑲嵌到了神明雕像眼睛的位置。
然而,當地人迷信,認為白色鑽石和紅色鑽石意味着好運,藍色鑽石意味着厄運和不幸。之後,一位住持擅自将鑽石取下轉賣給了礦區的收購商,不久後他遭遇“天譴”,死于非命。
(用紫外線照希望鑽石會呈現血色)
另外的一個有書面記載的曆史,來自一位名叫Jean-Baptiste Tavernier讓-巴普提斯特·塔韋尼埃的法國珠寶商。
塔韋尼埃從1630年開始,三十餘年裡六次從法國前往印度尋找收購寶石。
1640年至1667年間(具體年數未知),塔韋尼埃将這顆還是原始形态,重達115.16克拉的藍色巨鑽收入囊中,後來人們稱之為“塔韋尼埃之藍Tavernier Blue”,也是希望鑽石的前身。
他沒有寫自己具體是怎麼得到這顆鑽石的,有人認為他是從寺廟住持那裡購買,也有說法認為他惡意從寺廟偷盜,是以被寺廟僧人詛咒“任何得到鑽石的人都不得好死”。
無論如何,塔韋尼埃搞到了藍鑽,1666年回到法國後,将它和另外十幾顆鑽石一起打包,以147公斤黃金的價格(約6000萬人民币)和被承諾的貴族身份,賣給了太陽王,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四。
塔韋尼埃活了84歲,1689年在瑞士去世。雖然高壽,但根據一些媒體的報道,他最後竟然是被野狗咬死的。
而買下鑽石的國王和他的繼承者們,結局也和王朝的命運一樣動蕩。
法蘭西國王“倒血黴”?
1673年,路易十四指令珠寶工匠将鑽石改造為可以代表王朝的驚豔配飾。
巨鑽被切割成69克拉的鴿子蛋形态,鑲嵌在了國王出席重要場合時必戴的領飾上,起名“Le Diamant bleu de la Courrone de France法國王室藍鑽”,後來的人稱之為“The French Blue法蘭西之藍”。
法蘭西之藍沒給路易十四帶來好運。1670年後,因為法荷戰争、大同盟戰争、法西戰争,盡管當時法蘭西非常強大,但在數十年間人口從2100萬下降至1900萬,讓這個興建凡爾賽宮的路易大帝飽受争議。
(凡爾賽宮)
除了治國問題,他的幾個私生子接連夭折,自己也有糖尿病、昏厥症、頭疼等問題,于1715年因病去世,享年77歲。
“詛咒”如影随形,國王最愛的情婦蒙特斯潘夫人,曾佩戴過法蘭西之藍。
後來,因和國王通奸被教會公開羞辱,國王為保住自己的名聲和她斷交。1707年夫人去世時,國王還禁止她的孩子哀悼。
(拿着法蘭西之藍的夫人)
路易十四去世後,曾孫路易十五繼位,法蘭西之藍到了他手中。他後來下令工匠将鑽石改造為金羊毛騎士團領結的吊墜。
路易十五執政早期維持了法蘭西的繁榮和平,但到了後期,他在和英國、普魯士王國的七年戰争中表現出的優柔寡斷和沖突性格飽受指摘,最後簽署了巴黎條約,放棄了印度、加拿大和密西西比西岸的殖民地。
1774年,路易十五死于天花。
路易十五一死,不滿20歲的孫子路易十六繼位,延續千年的法國封建君主制走向末路。
債務、财政危機、人民食物短缺,和路易十六還有王後瑪麗·安托瓦内特的驕奢淫逸形成鮮明對比。路易十六還将本應該代表王權驕傲的法蘭西之藍,随意給了王後把玩。
1789年法國大革命開始,1793年1月21日,38歲的路易十六上了斷頭台。
10月16日,37歲的王後在革命廣場的斷頭台被處死。
法蘭西之藍和其他名貴珠寶一起,在法國大革命中被闖入皇宮的群衆拿走。盡管後來法國政府追回了多件物品,法蘭西之藍卻像封建王朝的命運一樣,從曆史舞台消失。
英國人一碰就死?
法國大革命後消失的法蘭西之藍,最後輾轉被賣給了荷蘭珠寶商Wilhelm Fals。
因為69克拉實在太顯眼不好銷贓,他粗糙切割減到了45.52克拉,也就是我們如今看到的形态。
然而,Wilhelm的兒子亨德裡克因為欠債偷走了父親的鑽石,将它賣給一位名叫Francis Beaulieu的商人抵債。
這三人的結局都挺蹊跷,Wilhelm活活氣死,兒子亨德裡克自殺,而Francis将鑽石賣給了英國珠寶商丹尼爾·伊利亞森後,還沒收到款就被發現因為高燒死在旅館床上。
直到1812年,過了20年訴訟期,珠寶商伊利亞森才終于敢在倫敦的珠寶廣告上公開售賣這顆鑽石。
最後,鑽石被沉迷奢華生活的英國國王喬治四世買走(價格未知),鑽石被鑲嵌在了領飾上。賣掉它的珠寶商伊利亞森,後來因為财政危機自殺身亡。
(喬治四世還是王子時)
喬治四世在位期間對藝術和建築有所貢獻,但因為和妻子卡羅琳的糟糕婚姻,以及甚少過問朝政被群眾讨厭,讓王室臉上無光。
1817年,他唯一的婚生女夏洛特公主因難産去世,妻子1821年去世,他于1830年去世,享年58歲。
(疑似戴着鑽石的喬治四世)
因為生前欠債太多,王室隻能将他的珠寶首飾變賣抵債。
1830年,倫敦的銀行家亨利·菲利普·霍普Herny Philip Hope,收下這顆已經在曆史裡漂流了一百多年的鑽石,并将之命名為Hope Diamond。Hope有希望的意思,是以大家也叫它希望鑽石。
但從霍普家族碰過鑽石的成員的結局來說,希望是看不到希望的…
亨利·菲利普·霍普唯一的兒子早逝後,1839年他也駕鶴西去。他去世後,财産和鑽石收藏留給了侄子亨利·托馬斯·霍普。托馬斯死後,留給了孫子弗朗西斯·霍普爵士。
(爵士)
頭頂貴族稱謂,又繼承了希望鑽石,弗朗西斯卻不善理财,愛賭博到處浪。
1894年娶了美國劇場歌手May Yohé後變本加厲,除了賣地産和藝術品,1901年破産後,把希望鑽石賣給了英國珠寶商阿道夫·威爾。
1904年,弗朗西斯和老婆離婚,兩人最後都在極度貧困下去世。
(歌手May)
這個時期,希望鑽石的詛咒傳說已經非常有名。英國珠寶商阿道夫·威爾可能是真的害怕了,很快以相當于現在3200萬人民币的價格,将它轉賣給美國的珠寶商西蒙·弗蘭克爾。
從印度到法國,再到英國,現在又跨越大西洋去了美國,20世紀剛開始,希望鑽石的“詛咒”還沒結束。
死的死,瘋的瘋
據報道,鑽石剛到美國後不久,西蒙為了炒價格制造噱頭,1908年,又将希望鑽石以相當于現在8700萬人民币的價格,賣給了那時奧斯曼帝國的鑽石收藏家薩勒盟·哈比博。
有說法稱哈比博是代表那時奧斯曼帝國的蘇丹阿蔔杜勒·哈米德二世購買的希望鑽石。
然而,買完鑽石後,1909年,二世被廢,而收藏家哈比博在一次法國船難中淹死。
(二世)
西蒙再次将鑽石買回,賣給了法國銀行家紮克·克雷,但克雷沒多久瘋掉自殺了。
他自殺後,鑽石又輾轉被俄國王子伊萬·卡尼特沃斯基購買。王子将鑽石借給演員女友勞倫·拉得佩戴,結果她第一次戴着上台表演,就被槍擊身亡。王子不久後也在巴黎被俄國革命者刺殺,一命嗚呼。
(演員勞倫)
這下,西蒙又把鑽石回收,幾經易手賣給了波斯珠寶商人羅斯諾。
轉賣溢價掙了大錢的紐約鑽石商人西蒙,他最後的結局是:1929年的大蕭條,破産撲街了…
1909年,波斯珠寶商人羅斯諾買到了希望鑽石,并在1910年火速賣給了法國著名的珠寶商皮埃爾·卡地亞。
早前卡地亞已經将最前面報姐提到的“東方之星”賣給了美國金礦名媛Evalyn Walsh McLean,現在他又開始火熱推銷起希望鑽石。
卡地亞把鑽石的故事包裝的非常傳奇神秘,後來還設計成了摩登時髦的項鍊。
那時名媛隻有25歲,丈夫愛德華才22歲,盡管愛德華的母親極力反對害怕詛咒,但年輕的夫婦倆對詛咒傳說沒什麼忌諱,還說對于别人是詛咒,對他們來說就是幸運鑽石,就不信這個邪。
不過,可能還是擔心“詛咒”的威力,交易時雙方協定,如果拿到鑽石後六個月内家族發生不幸,卡地亞要全數退還錢款。
最後的交易金額,在3333萬人民币至5826萬人民币之間。
剛拿到希望鑽石的六個月,名媛夫婦平安度過了。十年間,她戴着希望鑽石和東方之星舉辦各種派對,拍了許多照片,活得肆意妄為。然而,大概“詛咒”隻是先跳過了名媛,首先對家人下的手。
(名媛和丈夫)
希望鑽石到家後不久,勸她不要買的婆婆因病去世。
1919年,她9歲的兒子車禍身亡。
1929年,丈夫愛德華公開出軌,1932年兩人離婚。
1933年,愛德華因酗酒引發的精神錯亂住進精神病院,導緻自己名下的《華盛頓郵報》經營不善被拍賣,他于1941年病死院中。
1946年,名媛唯一幸存的女兒又因為過量服用安眠藥去世,享年25歲。
1947年,名媛因肺炎去世,享年60歲。去世時,她也已是負債累累。
名媛在遺囑裡規定了地産、現金和鑽石的歸屬,要求後人們滿了25歲才能支配。然而因為她負債太多,繼承人們向法庭要求提前變賣财物還債。
1949年,名媛的珠寶收藏在紐約拍賣,被知名珠寶商海瑞·溫斯頓拍得,其中就有希望鑽石和後來被布魯克林·貝克漢姆老婆的佩爾茨家族收藏的東方之星。
(東方之星)
這一藍一白鑽石成了海瑞·溫斯頓的招牌,多年間在全美巡回展出。
到了1958年,在美國礦物學家喬治·思維澤的強烈建議下,海瑞·溫斯頓将希望鑽石捐給了位于華盛頓特區的自然曆史博物館。
溫斯頓公開用美國郵政郵寄了鑽石,也因為對礦石研究的慷慨支援收獲贊譽。
然而,最後的“詛咒”還是“顯靈”了一下。這次的倒黴人,是一位名叫詹姆斯·陶德的快遞員。
(當時郵寄的信封)
據報道他将希望鑽石運送到博物館後,遭遇連環車禍,傷到腿和大腦,後來老婆蹊跷早逝,家裡的房子也燒爛了…
琉璃脆
捐完希望鑽石後,海瑞·溫斯頓被大家稱為“鑽石之王”,他繼續在珠寶圈活躍了20年,1978年因心髒病發在家中去世,享年82歲。
他留下的家族企業直到現在依舊是頂尖寶石商,名人客戶不斷。
伊麗莎白·泰勒
瑪麗蓮·夢露
金·卡戴珊、帕裡斯·希爾頓、牛姐
2014年,公司還花1.53億購入又一顆13.22克拉的絕美藍鑽,命名為“溫斯頓之藍”。
現如今,希望鑽石的主人成了非盈利的公立博物館,算是老百姓的共有财寶。
這六十幾年間,因為它的到來,博物館又收獲了不少寶石捐贈,對公共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博物館為其投保16億人民币)
三百多年間,希望鑽石輾轉多個王朝和富裕家族,目睹的多個國家和個人的曆史。
他們曾經的時光有多燦爛,走下坡路時就有多迅速。反而主動放棄财富的人才得善終,耐人尋味。
視鑽石為珍寶和玩物的國王王子們、名媛貴族們,無不是那些時光裡最閃耀的大人物,奈何命運就是這般弄人和殘酷。
這顆據研究在11億年前形成的藍色鑽石,大概最能明白什麼叫“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