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拉專欄:半本菜單,好像一部民間說唱組歌

馬拉專欄:半本菜單,好像一部民間說唱組歌

家裡書架上某個角落,一直插着半本泛黃的《四川菜單》,内部資料,沒版權頁,也沒出版社。

按今天的說法,這可能就是非法出版物,即使出自名門正宗:四川省蔬菜水産飲食服務公司老中青三結合小組,1974年9月編印,1977年7月推出。

封面設計典雅大方:紅底白字、篆隸合一的書名,上下夾飾着如意和朵雲造型的蔬花圖案,底部有一條二方連續的花朵紋樣。

封底已無,内頁多有殘缺,像川北南充的方酥鍋盔(一種街頭火爐烤制的千層酥餅),一摸就掉渣。

馬拉專欄:半本菜單,好像一部民間說唱組歌

△雖然爛得掉渣,但仍能看出封面設計典雅大方。

封面、内頁沾滿醬油麸醋,想起來那還是多年前燕爾新婚,初為人夫,一手掌勺,一手持譜,在廚房現場作案留下的紀念。

這是半本很民間的書。一道道菜品排列起來,好像一部瞎子說唱的民間組歌。作者就是那些一代又一代心靈手巧、身懷絕技的巧媳婦和大師傅,當然還有一些好吃狗或饞嘴蟲。他們堪稱藝術大師,因為做菜本身就是一種行為藝術,而菜單,就是這種藝術的實施方案。從來沒有哪個人跳出來争搶某款菜的署名權,是以這些大師傅們都達到了逃名或無名的境界。其實一道菜流傳下來,是無數慧心巧手琢磨侍候的結果,而記錄它的菜單,就成了真正的民間文學。

馬拉專欄:半本菜單,好像一部民間說唱組歌

△編印說明

這也是半本很深刻的書。人生哲理在其中的含量,不輸半部《論語》或《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首先是合作愉快:每一款菜都是動物、植物、礦物、火候、器皿和手工的最佳組合。如所有四川菜單開門見山第一款回鍋肉,這道川渝兩地哪怕是最笨媳婦都能操練得呼爾嗨喲的經典名菜,就是由二刀豬腿肉、青蒜苗、郫縣豆辨、甜紅醬油、川鹽、甜醬、化豬油、中火、巧手,愉快合作的結果。

再就是分寸感:每款菜對油溫和火候的限定十分苛刻。有的菜,油要燒至五成熱,有的則要八成熱。有的肉需用大火,有的隻需要中火或文火。三線肉煎至吐油最香,青蒜苗炒到斷生即可。這些過筋過脈的追求,展現出一種成熟智慧的分寸感:行事恰如其分,味道最好;操之過急,往往就打翻鹽罐糊了鍋,肉還沒有弄熟。

這更是半本相當現代派的美文書。作者的叙述語言平靜、幹淨、客觀,想都沒有想就達到了艾略特所标榜的“逃避個性,逃避情感”的高度;行文作派固守在“寫作的零度”上,絕無稀裡糊塗的“語言狂歡”。其中有些語段還暗傳着六朝美文的的澹然遺香。

馬拉專欄:半本菜單,好像一部民間說唱組歌

△回鍋肉穩坐目錄頭排

菜品如:回鍋肉。色味俱佳,配以青蒜苗合炒,紅綠相襯,鹹中帶甜,微辣,味濃而香。又比如桂花羊肉:此菜細嫩,味鮮,呈黃色,雞蛋炒後如桂花。

術語如:寸節子、炙鍋、斷生、姜米、馬耳朵蔥、刀口花椒、高湯、亮油、燈盞窩,兩刀一斷。均是千錘百煉的漢字組合,如一顆顆響當當、殼滑滑、精蹦亂跳的銅豌豆下鍋。

古人擡手動腳常唠叨“半部《論語》治天下”,現在我想說“半部《菜單》治天下”。老子早說過“治大國若烹小鮮”,顯然與我英雄所見雷同。朋友們若把天下書都讀厭了,不妨讀讀《菜單》,像我這樣讀。

作者:馬拉

編輯|謝兵 郭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