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水是慢性毒藥,絕不能喝!”
“震驚!這種食物吃多了緻癌!”
“你絕對不知道,這樣做就能長命百歲!”
……
你的“相親相愛一家人”群裡,一定不會缺席各種養生秘籍。
這不,暴躁小醫生的家庭群驚現一個“新長壽秘訣榜單”,号稱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還是“2021年7月最新版”。

(來源:暴躁小醫生的家庭群)
本着嚴謹辟謠的原則,暴躁小醫生特意查了WHO官網,根本沒找到任何“長壽秘訣”。
仔細一看,這個榜單裡的“長壽秘訣”分兩類:
一類确實有益健康,但能不能讓人長壽,還需要更多科學研究證明。
另一類根本不能助你長壽,說不定還有害健康呢!
下面就跟着暴躁小醫生,來一一辨識榜單真僞吧。(有點長,但一定要看到最後,有驚喜!)
No. 20 大笑
愛笑的人運氣肯定不會太差,因為長壽也是一種運氣呀!(開個玩笑~)
但嘴别張太大,以免小飛蟲飛進嘴巴裡~
也不要長時間大笑,否則下巴脫臼,那就樂極生悲啦!
暴躁小醫生鑒定:大笑有益健康,但能否長壽沒有科學證據!
No. 19 喝熱水
喝燒開過的水,為我們擋住了很多傳染病和寄生蟲病。但沒有研究說,熱水比涼白開更有助長壽。
還有,不要喝燙水!經常吃/喝很燙的食物或水,會增加食管癌風險[1]。
65℃以上的熱飲,是WHO“欽定”的2A級緻癌物(很可能緻癌)[2]!
暴躁小醫生鑒定:不管冷水熱水,幹淨衛生、溫度适中最重要。
No. 18 吃堅果
堅果營養滿滿,有助于降膽固醇,降低心血管病和2型糖尿病風險[3,4]。但長壽,有點難為堅果了……
堅果的脂肪含量不低,多吃會胖!《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每天吃大豆及堅果類25~35克[5]。
暴躁小醫生鑒定:堅果可以适量吃,但如果發黴了,或者又苦又麻、有刺鼻的“哈喇味”就要扔掉。
(來源:pexels)
No. 17 吃大蒜
對老爸老媽來說,沒有啥病是吃蒜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吃一頭。
臭臭的大蒜裡的一些成分,确實能降低胃癌死亡率,還有潛在的預防胃癌作用[6]。但這不等于它能直接預防癌症。
暴躁小醫生鑒定:大蒜是一種健康食品,但吃多了可能有甩不掉的口臭[7],要出門見人的話,可要慎重哦!
No. 16 喝茶
長期有飲茶習慣的人,會比不喝或少喝茶的人,無病時間更長[8]。但這不等于長壽哦!單靠某一種食物或飲品,不能讓人更長壽。
暴躁小醫生鑒定:适度飲茶有益健康,但茶多酚有興奮提神作用,下午或晚上不要喝太多茶,以免失眠。
(來源:網絡)
N0. 15 少看電視
這一條肯定是你媽媽加的。
但還真有人研究發現,長時間看電視,心血管病風險較高[9],更易患糖尿病[10]!
難怪魯迅先生也說“少看電視多讀書”。
但這不是電視的錯,而是長期久坐、缺乏運動引起的一系列健康問題。
(來源:網絡)
暴躁小醫生鑒定:少看電視,少久坐,随時起來走一走。
N0. 14 多吃蘋果
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我都聽吐了!
蘋果有營養,小熊都知道,這是“正确的廢話”。
(來源:網絡)
暴躁小醫生鑒定:任何疾病,都不是簡單靠“多吃什麼”就能預防或治療的,更别提長壽啦!
No. 13 吃綠葉菜
綠葉菜好,大家也知道啊,問題是你肯不肯吃!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餐餐有蔬菜,每天要吃300~500克蔬菜,深色蔬菜(包括綠葉菜)占1/2[5]。
這裡必須@一下北方小夥伴——我們說的蔬菜是下面這種,不是洋芋、茄子、幹豆角,更不是地三鮮!
(來源:網絡)
暴躁小醫生鑒定:多吃富含纖維素的綠葉蔬菜,是個好習慣。但不要用高溫重油爆炒,可以快炒或焖蒸。拌菜或沙拉也可以,但醬油、沙拉醬等不能過量!
No. 12 保持鎮靜
人确實能被氣死啊。
在超強的憤怒感爆發後2小時内,心髒病發作的可能性高出8.5倍[11]。
暴躁小醫生鑒定:少發一次脾氣,就給長壽多一次機會。
(來源:pixabay)
No. 11 少吃糖
如果有人跟你說,糖和香煙一樣都有“毒”,你信嗎?
(電影《王牌特工2》就講到,糖和毒品一樣上瘾,一樣害人。來源:soogif)
吃糖太多會導緻病态的肥胖,進而增加心髒病風險[12]。《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每天攝入糖不超過 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暴躁小醫生鑒定:糖不能不吃,也不能多吃。特别要注意“隐形糖”,比如紅燒肉、糖醋排骨、甜飲料、點心等食物裡的糖……
No. 10 旅遊
歸根結底,生命在于運動!
2019年發表在《英國醫學雜志》上的研究指出,任何強度的運動,都會降低死亡風險[13]。
暴躁小醫生鑒定:運動是良醫。等到疫情退散,叫上你的小夥伴,看遍祖國的大好河山吧~
No. 9 高品質睡眠
你們都在乎“幾點睡覺最好”,但科學家隻在乎“怎樣睡得更好”。
因為,睡眠品質更重要——睡得不香,有害健康,還會加速衰老[14]!
暴躁小醫生鑒定:換個安靜的環境,買個舒服的枕頭,和男/女朋友好好睡上一覺吧!
(來源:soogif)
No. 8 吃姜
姜确實是個好東西啊!
它含有多種活性成分[15],有促進食欲、排汗、止吐、抑菌等作用[16]。但有的人吃多了姜,肚子、喉嚨可能不舒服。另外,爛掉的姜千萬不要吃!
暴躁小醫生鑒定:适量吃姜有益健康!但不是單單“吃點什麼”就能長壽的哦。不然,古代的皇帝為什麼要去煉丹,而不是吃姜呢?(煉丹也不能長壽!)
No. 7 不要久坐
辦公要久坐,開會要久坐,搓麻将要久坐,就連正寫着科普的我,也在久坐!
美國癌症協會将久坐定義為:每天有6小時以上坐着不動。久坐很危險,會增加死亡率[17]。
暴躁小醫生鑒定:此條秘訣有道理,還不趕緊起來活動活動?
No. 6 陪伴
長期或嚴重的孤獨感,确實會導緻心理問題、情緒障礙,還是高血壓等疾病的潛在危險因素[18,19],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影響尤其大。
不過隻要你開心,能享受一個人的生活,稍微“獨”一點也沒太大問題!
(來源:pixabay)
暴躁小醫生鑒定: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有時間,常回家看看。
No. 5 保持開心
愛說愛笑的外向性格,确實是百歲老人的共性[20]。
“笑一笑,十年少”,老祖宗所言非虛啊!
暴躁小醫生鑒定:此條是湊數的嗎?詳情請回看第20條。
No. 4 按摩
按摩一時爽,一直按摩一直爽!
但目前沒有科學研究表明,按摩和長壽有關系。
暴躁小醫生鑒定:身子酸痛,按摩一下也無妨。但街邊按摩店和捏腳店還是少去為妙,去醫院康複科、理療科看看比較好。
(來源:pixabay)
No. 3 擁抱
擁抱能産生共情,讓人更加幸福快樂[21]。心情好了、笑口常開,對健康自然也是好的。
暴躁小醫生鑒定:有人能抱還不知足?抱就完了!至于長壽嘛……還是勸你别想太多,
No. 2 跑步
體育運動,是世衛組織認定的,對健康、壽命有促進作用的[22,23]。跑步要适度,每周3~5次,每次5~10公裡,都是可以的。跑太多,可能傷膝蓋。
暴躁小醫生鑒定:人人都知道運動好,但你願不願意動起來呢?
No. 1 喝酒
什麼?排第一的竟然是喝酒!
真讓人哭笑不得……
酒精是明确的緻癌物,還會傷害肝髒、心腦血管等。
而且,适量飲酒也沒好處!比起少量喝酒的人,從來不喝酒的人得冠心病、腦卒中等的風險更低[24]。
暴躁小醫生鑒定:快轉發到朋友圈,告訴大家别再勸酒啦!
雖然WHO官網根本沒有這個榜單,但還能堅持年年更新……絕了!
去年的“長壽榜單”上還沒有“喝酒”,今年“喝酒”就成了第一名。
别說,“長壽”榜單還挺内卷!
明年的狀元不會是吸煙吧?讓我們拭目以待吧哈哈哈!
别忘了轉到你的“相親相愛一家人”群
這麼好的文章,值得和你爸媽一起分享
審稿專家:張學偉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治醫師、博士
參考文獻
[1]高宗仁,赫捷.食管癌.[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8:172.
[2]Loomis D , Guyton K Z , Grosse Y , et al. Carcinogenicity of drinking coffee, mate, and very hot beverages[J]. Lancet Oncology, 2016, 17(7):877-878.
[3]倪秀梅. 堅果的營養及其對心血管疾病危險性的保護作用[J]. 食品與藥品, 2003, 000(007):5-7.
[4]闫少芳, 肖穎. 堅果及種仁食品對人體健康的影響[J]. 中國食物與營養, 2003(08):47-48.
[5]李長平. 解讀《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J]. 保健醫苑, 2016(10):28-30.
[6]Wen-Qing Li. Et al. Effect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treatment and vitamin and garlic supplementation on gastric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follow-up of a randomized intervention trial.BMJ.2019.
[7]顧岩. 大蒜不同脫臭方法及脫臭蒜汁抑菌效果的研究[D]. 吉林農業大學, 2011.
[8]Wang X , Liu F , Li J , et al. Tea consumption and the risk of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all-cause mortality: The China-PAR project[J]. 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2020, 27(18):204748731989468.
[9]黃傳業, 洪平, 何子紅,等. 觀看電視時間與心血管事件風險關系——基于運動後心率恢複和心率變異橫向研究[J]. 體育科學, 2015, 035(005):48-54.
[10]樊森, 陳紀春, 黃建鳳,等. 中國成人看電視時間與2型糖尿病發病關系的前瞻性隊列研究[J]. 中國循環雜志, 2014, 029(005):372-376.
[11]李焱,吳興辰.憤怒表達與伴随而來的卒中——Kuopio缺血性心髒病研究所的前瞻性研究[J].醫學資訊,2000(04):188-189.
[12]Ebbeling, C. B., Feldman, H. A., Steltz, S. K., Quinn, N. L., Robinson, L. M., & Ludwig, D. S. (2020).Effects of Sugar‐Sweetened, Artificially Sweetened, and Unsweetened Beverages on Cardiometabolic Risk Factors, Body Composition, and Sweet Taste Preferenc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doi:10.1161/jaha.119.015668
[13]Dose-response associations between accelerometry measured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time and all cause mortality: systematic review and harmonised meta-analysis[J]. BMJ, 2019, 366:-.
[14]劉同想. 睡眠品質與疾病及衰老關系的研究[J]. 中國行為醫學科學, 1994(3).
[15]包磊. 生姜和延胡索的化學成分研究[D]. 北京協和醫學院 中國醫學科學院, 2010.
[16]耿豔豔. 姜辣素對不同劑量~(60)Co-γ射線輻射損傷小鼠治療作用的研究[D]. 四川農業大學, 2012.
[17]Ekelund, U, Steene-Johannessen, et al. Does physical activity attenuate, or even eliminate, the detrimental association of sitting time with mortality? A harmonised meta-analysis of data from more than 1 million men and women[J]. LANCET -LONDON-, 2016.
[18]Hawkley L C , Preacher K J , Cacioppo J T . Loneliness impairs daytime functioning but not sleep duration.[J]. Health Psychology, 2010, 29(2):124-129.
[19]ROBERT, K, ROBERTS, et al. Suicidal Thinking Among Adolescents With a History of Attempted Suicid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 1998, 37(12):1294-1300.
[20]楊燕. 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百歲老人長壽因素調查與分析[D].山東大學,2012.
[21]Zak P J , Barraza J A . Empathy and Collective Action[J]. SSRN Electronic Journal, 2009.
[2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Recommendations on Physical Activity for Health, WHO Press, Geneva, Switzerland 2010.
[23]Huang B H , Duncan M J , Cistulli P A , et al. Sleep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relation to all-caus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cancer mortality risk Original research[J].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21.
[24]Thomas N , Collaborators G A . Alcohol use and burden for 195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1990-2016: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 GBD 2016 Alcohol Collaborators*[J]. The Lancet, 2019, 392:1015-1035.
作者:六一
編輯:張傑、張利 | 校對:胡磊
排版:李永敏 | 營運:韓甯甯
統籌:吳維
*本文内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将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