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鉛筆的灰屑刮出了你、我和生活

鉛筆的灰屑刮出了你、我和生活

阿道夫·馮·門采爾 德國十九世紀著名畫家,其作品以風俗畫、曆史畫為代表,他的素描作品給予世人不少的啟迪,尤其是那7000餘幅的素描,更是給初學者指明了藝術的正确方向!

接下來我們跟着大師的足記一起來感受素描的純真!

鉛筆的灰屑刮出了你、我和生活

在我學畫畫的十年裡,前三年的學習階段中總是處于一種接近瘋狂的模仿與複制狀态,模仿施教者的姿态和用筆技巧,在紙上描畫着幹淨整潔的房屋,我自覺着這就是繪畫的意義。當我整整地讀完了14、15世紀的藝術史之後,我才明白,在同樣是模仿自然的奔跑者中,我們和科學家有所不同的是,我們獲得了生活的熱度!

鉛筆的灰屑刮出了你、我和生活

它裡面的東西就像黑白照片一樣,給我們留下了同樣是黑色一般的影子!

紙巾蹭過的畫面,就像沙塵暴奇襲後的城市一樣,蓋上了灰塵。眼神略過這些景物,鉛筆的顆粒感讓場景變得活泛了起來,一會兒深一會兒淺,讓細節和整體都充滿質感,這藝術裡的生活如同夢境一般,既真實,又虛無!

鉛筆的灰屑刮出了你、我和生活

來看看他的速寫作品吧!

這樣的精品一直都無人為我解析,從前輩們一時語塞的狀态下一遍又一遍地重複着那幾個形容詞讓我更是不得其解。我不知道這是誰?他要望向何處?我隻知道他那種莫名沖動感使得“定格”他的素描紙都無能為力,他使我一遍又一遍地去抻脖子模仿他的狀态,不得不說,這幅作品很有趣,我也看起來很傻!

鉛筆的灰屑刮出了你、我和生活

這張作品倒是有了些中國畫的神韻在裡面,我們以前過分強調的邊緣線在此刻得到了一種颠覆性的解答,我們将三維事物壓縮為二維事物的同時,得到了一條假設性的邊緣線,這條邊緣線決定了事物形象的精準性。當我們強調了邊緣線的同時,随即,體積感也會納入其中并且光線也伴之而來,這些原因使得作品少了幾分動人的神色。當邊緣線不存在了,神和形會自覺地在腦海中連接配接起來,進而産生連鎖的愉悅感。這幅作品就是很好的例證!

鉛筆的灰屑刮出了你、我和生活

今天的作品就為大家分享到這,如果喜歡的話不妨給在下點點贊,轉發一下哦!!!謝謝大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