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外國微型愛情小說:約會

約 會

[美] S·L·基履

陳世伊譯

紐約中央火車站詢事亭上頭的時鐘告訴人們,現在是差6分鐘6點,高個兒的青年中尉仰起他被太陽曬得黝黑的臉,眯縫眼睛注視着這個确切時間。他心跳得渾身震動,再過6分鐘,他就會看到十三個月以來一直在他生活中占有特殊地位的那個女人了。雖說他從未見過她一面,她寫來的文字總是給予他無窮無盡的力量。

勃蘭福特中尉尤其記得戰鬥最激烈的那一天,他的飛機被一群敵機團團圍住了。

他在信裡向她坦白承認,他時常感到害怕。就在這次戰鬥的前幾天,他收到了她的複信:“你當然會害怕……勇敢的人都害怕的。下一次你懷疑自己的時候,我要你聽着我對你朗誦的聲音:對,縱使我走過死亡陰影的幽谷,我一點也不害怕災難,因為你同我在一起。”他記住了,這些話給了他新的力量。

現在他可要聽到她本人的說話聲了。還過4分鐘就6點了。

一個大姑娘擦身而過,勃蘭福特中尉心頭一跳。她戴着一朵花兒,不過那不是他們約定的紅玫瑰。而且,這個姑娘不過18歲左右,賀麗絲·梅妮爾告訴他,說是30歲呢。“那又怎麼樣?”他回信說,“我32歲。”他實在是29歲。

他想起他在訓練營裡念過的那本書:《人類的束縛》。整本書寫滿了女人的筆迹。他一直不相信,女人能這樣溫柔體貼地看透男人的心。她的名字就刻在藏書印記上:賀麗絲·梅妮爾。他弄到一冊紐約市電話号碼本,找到了她的住址。他寫信給她,她複了信,翌日他就上船出國了,但是他們繼續書信來往。

十三個月裡她都忠實地給他回信。沒有接到他來信的時候,她還是寫了來。現在呢,他相信了,他是愛她的,她也愛。

但是她拒絕了請她寄贈照片給他的要求,她說明:“要是你對我的感情是真實的,我的相貌就無關緊要。要是你想象我長得漂亮,我就會總是擺脫不了你不過心存僥幸的感覺。我憎惡這種愛情。要是你想象我長得不好看(你得承認這是更有可能的),那末,我會老是害怕,害怕你之是以不斷給我寫信,不過是因為你孤零零的,沒有别的選擇罷了。不,别要求我給你照片。你到紐約來的時候,就會看到我,那時候你再作決定吧。”

再過1分鐘就是6點了……猛吸了一口香煙,勃蘭福特中尉的心跳了。

一個年輕女子正朝他走來。她高高的個兒,婷婷玉立,淡黃色頭發一卷卷地披在她纖柔耳朵後邊,眼睛象天空一樣藍。她的嘴唇和臉頰顯得溫文沉靜。她身穿淡綠色衣服,象春天活潑輕盈地來到了。

他迎上前去,沒注意到她并沒戴什麼玫瑰。看到他走過來的時候,她唇上露出一絲挑逗的微笑。

“大兵,跟我争路走嗎?”她喃喃地說。

他朝她再走近一步,就看到了賀麗絲·梅妮爾。

她幾乎正是站在這位姑娘後邊,是一個早已年過40的婦女。她就快變白的頭發卷在一頂殘舊的帽子下面,她身體長得過于豐滿,一雙肥厚的腳塞在低跟鞋裡。但是,她戴着一朵紅玫瑰。

綠衣姑娘快步走開了。

勃蘭福特中尉覺得好像被劈開兩半似的,他追随那位姑娘的欲望有多麼強烈啊,然而,對這個在精神上曾經真摯地陪伴過和激勵過他的婦女,他的向往又是何等地深沉;她就站在那兒。他看得出來,她蒼白、豐腴的臉是溫柔賢惠的,她灰色的眼睛裡閃爍着溫暖的光芒。

勃蘭福特中尉當機立斷。他手指抓緊那冊用來讓她辨認他的《人類的束縛》。這不會是愛情,然而是可貴的東西,是他曾經感激過,而且必定永遠感激的友誼……

他挺直肩膀,行了個禮,把書本伸到這個婦女面前,雖則就在他說話的時候,他感到了失望的苦澀。

“我是約翰·勃蘭福特中尉。你呢——你是賀麗絲·梅妮爾小姐吧。見到你,我多高興。我——我可以請你吃頓飯嗎?”

女人咧開嘴寬厚地微笑了。“我不明白這都是搞的什麼,孩子,”她回答說,“穿綠衣裳的那位年輕小姐,她要求我把這朵玫瑰别在衣服上。她還說,要是你請我同你到什麼地方去,我該告訴你,她在街那邊的飯店裡等着你。她說這多少是個考驗。”

[評]S·L·基履,美國作家。《約會》這篇小說是一曲神聖愛情的贊歌。作品歌頌了男女主人公真誠而美好的心靈,并向人們展示了這樣的思想:真正的愛情是以心靈的呼應與交彙為基礎的,容貌、年齡等外在條件不是建立愛情的主要依據。

小說構思精巧,情節波折起伏,人物回憶與現實情景渾然交錯,自然妥帖。全篇隻不過是一個6分鐘的短鏡頭,在作者的精心安排下,中尉與姑娘的全部戀愛過程似乎都赫然紙上。這種叙事方式,既清晰交代了這對情人奇特愛情生活的由來和發展,又層層顯示了他們心靈的純潔和高尚,故事容量和思想容量都是極大的。作者雖把勃蘭福特作為小說結構的中心,但賀麗絲·梅尼爾形象的塑造并沒有受到影響,相反,通過側面描寫,一個集心靈美與儀表美于一身的姑娘形象活脫脫地呈現在人們面前。這篇小說的結尾尤富戲劇性,在主人公的愛情正趨于山重水複之際,又峰回路轉,柳暗花明,充滿了喜劇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