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桌千年前的筵席被發現,讓在場的專家感到衆多的“不可能”

“泉台上再設新房,地府陰司裡再覓那平陽門巷”,這句唱詞出自粵劇選段《帝女花·香夭》,唱的是明末亡國公主長平與驸馬周世顯的生死之約,唱詞中的“泉台”、“地府陰司”都展現了古人對死後另一個世界的想象。

這句唱詞其實反應了中國人對于生死的傳統觀念,在中國的古人認知當中,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終結,人們去世後,他們的靈魂會進入另一個世界,這種觀念導緻了古人“事死如生”的喪葬觀念,人們往往會在墓中陪葬死者生前喜歡的各種東西,還有許多生活用品,希望死者在另一個世界也能夠生活得安樂如意。

一桌千年前的筵席被發現,讓在場的專家感到衆多的“不可能”

1993年,考古隊員就在張家口的一座古墓中發現一桌筵席,桌上杯盤碗盞,盤中佳肴,杯中美酒,都還儲存得十分完好,就仿佛這桌筵席在悠悠的時光長河中被靜置了千年,等待着墓穴的主人再一次從睡夢中醒來,繼續與他的客人品嘗美味,推杯換盞,主客盡歡。

而這座墓穴的發掘,要從一個農民說起。

一、大遼古墓,重見天日

1993年的一個夜晚,夜色靜谧,張家口的一個鄉下農民如同往常一樣,在自家土裡澆地,但是,他突然發現了異常,他随着他的澆灌,水位并沒有出現上升,反而地面向下塌陷,呈現出了兩個深坑,在夜色的襯托下,顯得格外的滲人。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這個農民跳下了深坑,準備一探究竟,很快,他驚奇地發現這地下不僅有通道,竟然還有許多房屋,這時,農民意識到這突然出現的兩個大坑恐怕并不簡單,他不敢怠慢,趕緊打電話向當地有關部門進行了報告。

文物管理所聽說了這件事,也十分重視,緊急從省裡調來了一個考古隊,對張家口八裡村出現的遺址進行保護性發掘和勘探考證。

一桌千年前的筵席被發現,讓在場的專家感到衆多的“不可能”

經過長達幾年的發掘和考證,這個神秘大坑的真實面目也終于在世人面前全部顯現了出來,原來這是一個遼代的墓葬群,一共有十個墓地,考古專家們通過研究墓穴裡的壁畫和翻閱史料典籍,最後确認這個墓葬群是歸張氏家族所有。

總而言之,一個曾經顯赫一時的大家族,他們在地面上的輝煌已經随着時光的推移而土崩瓦解,不複存在,而他們的墓穴做為這段輝煌的見證着,卻在地底下安然度過了千年,跨越了時間的長河,向現代人傾訴着那段已經故去的曆史。

而這座龐大的墓穴中,最令考古學家吃驚的當屬那一桌被放置了千年的筵席。

二、一場延續千年的飯局

張氏家族的墓葬群規模宏大,其陪葬品自然也不會少,考古學家在墓中一共發掘出的各種文物竟然達800件之多,但是這卻并不是最令人驚訝的東西,墓穴中最吸引人注意,令人瞠目咋舌的,還是那場“千年飯局”。

這桌筵席是在七号墓中被發現的,根據考證,墓穴的主人叫做張文藻,筵席就擺放在棺木的前面,一個大木桌上星羅棋布地擺放着各式各樣的菜肴,雖然已經過去了一千多年,但是菜肴卻儲存得相當之好,甚至人們還可以根據殘餘的食物分辨出菜肴的名字。

一桌千年前的筵席被發現,讓在場的專家感到衆多的“不可能”

根據桌上擺放的東西來看,這一桌佳肴十分的豐盛,圓腹平底的雞腿瓶中還剩有葡萄酒,桌上的食物中除了珍馐佳肴,還有梨子,桃子,闆栗等水果點心,而且杯盞擺放的位置雖然雜亂,卻不是毫無章法,就好像這桌筵席的主人隻是臨時有事,起身離開了,很快還會回來繼續享用美食。

那麼為什麼當時的人們會在死者的棺木之前放上這樣一桌好酒好菜呢?

原來張家是當時的世家大族,家底殷實,墓穴裡的陪葬品自然不會少,張家人就很擔心自己的死後安眠之地會遭到盜墓賊的惦記,自己死後魂靈也得不到安歇,于是無奈之下,想出了這樣一個法子——在自己棺木之前擺上一桌佳肴,意思是墓内财寶盡可拿走,我也好吃好喝地招待你,隻是别動我的棺木。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是說張文藻準備用這一桌筵席招待後世進入墓穴的有緣人,與之結為朋友,

不過,無論是盜墓賊還是朋友,這個做法恐怕都是儀式性大于實際意義,讓活着的人略感心安罷了,若真有人闖入墓中,看到這一桌筵席,大約也不會真去享用這一桌的珍馐美馔吧。

一桌千年前的筵席被發現,讓在場的專家感到衆多的“不可能”

總而言之,這桌原本為盜墓賊準備的筵席,最終卻出現在了考古隊的面前,成就了一段“千年飯局”的傳奇,這其實也展現了古代人對死亡的态度,無論生前坐享多少财富,握有多大的權柄,對于未知的死亡總是害怕的,是以不得不想出各種辦法來預防一二。

而這桌筵席中,還有一件看來不起眼的小東西,引起了考古隊的極大注意。

三、“不合時宜”的葡萄

一桌跨越了千年的筵席已經足夠讓人們驚訝了,然而飯桌上的一盤葡萄卻引得考古專家更加的百思不得其解。

葡萄在現代人看來,不過是平常人家的常見水果,但是當葡萄出現在一千多年前的遼國墓中就不尋常了,因為根據史料記載,在那個時候,大陸還沒有開始種植葡萄,那麼,張氏墓中的這一盤葡萄從何而來?

而且,更令考古學家詫異的是,根據研究推斷,墓穴主人張文藻應是在四月到五月之間去世的,這個時節無論如何也不是葡萄成熟的季節,葡萄極易腐壞,難以儲存,那麼以古代的保藏技術,張氏墓中又何以有新鮮可以待客的葡萄呢?

一桌千年前的筵席被發現,讓在場的專家感到衆多的“不可能”

除此之外,考古專家還有瓶子中找到了殘餘的酒精,雖然剩得很少,但是經過現代科學手段的檢測,可以确定,酒精中的确含有葡萄的成分。這也是大陸第一次在考古過程中發現葡萄酒的實物。

而更加巧得出奇的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大陸也正在尋找古代種植葡萄的記錄,當時很多農學和史學領域的專家都為此付出了極大的心力,而張氏墓穴中出土的葡萄和葡萄酒無疑給這些專家的研究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其實,考古的意義之一便是通過實物和文字記載的互相映證,盡可能地去還原曆史的本來面目,因為由于主觀和客觀條件的限制,曆史記載不總是真實的,是以需要考古實物的驗證。而這次張氏墓中出土的葡萄則填補了史料上大陸沒有葡萄種植記錄的空白,為大陸的農業和曆史學的研究做出了貢獻。

結語:

陸遊曾說“死去元知萬事空”,意思是人之一死,萬事成空,在世的所有恩寵榮辱都化為了過眼雲煙,但是顯而易見,并非所有人的想法都如同陸遊一般。

更多人并不甘心承認生命會在頃刻間徹底總結,一口氣咽下,人就成了無知無識的一具屍體,是以人們用奇幻瑰麗的想象打造了一座幽冥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人們的生命得以用另一種形式繼續存在。

一桌千年前的筵席被發現,讓在場的專家感到衆多的“不可能”

是以,人們對于自己的死後安居之所格外重視,他們希望将人世的一切都帶入地底,張氏的墓葬群就是這樣,所有的陪葬品,包括那一桌棺木前的筵席,其實都是墓穴主人生命終結時的一點不甘心,是以他們希望為自己編造一個死後的迷夢,使自己能夠安心地長眠地底。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