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樓夢背後的人生哲理:洞悉一切真相,依然對人生抱有渴望

“是書題名極多”(脂硯齋 凡例),除了廣為人知的《紅樓夢》外,其他衆多書名中,《風月寶鑒》也赫然在列。

其實,文本亦如風月寶鑒,也有正反兩面。第十二回,風月寶鑒第一次出現,是一面鏡子,兩面皆可照人。跛足道人說“千萬不可照正面,隻照他的背面,要緊,要緊!”

對此,脂硯齋指出“此書表裡皆有喻也。觀者記之,不要看這書正面,方是會看。”,是以,探究萬千隐喻,就可以看到文本背面“甄士隐”了“菩薩之心”(脂批)的作者為陷于迷情幻海中的天下“迷人”所作的解脫良方,還有驚心動魄的金戈鐵馬,牽涉到朝廷。

但是,說不盡的紅樓,文本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也可以“不必追究其隐寓”(第五回脂批),僅就文本的正面而言,作者全景式呈現一個百年家族盛衰興亡的曆程,闡明了“否極泰來,榮辱周而複始”的、非人力可保常的深刻的曆史規律。

對人情世态栩栩如生的摹畫,寫出了人生無可回避的苦澀和炎涼冷暖,讓讀者品嘗常人無法言說的真實的人生體驗和人生況味;對人性心理細緻入微的刻畫,寫出了人物心靈的顫動、令人參悟不透的心理和沖突的感情世界;對人生透徹的領悟,寫出了人生在出世與入世之間的掙紮,寫出了耽溺痛苦的人生真相和希求解脫的共同向往以及智慧應對之道,就已經是一部不朽的傑作。

第七十一回,百十回文本已過了大半,寶玉和諸芳的那場青春盛宴,也已接近尾聲,而青春的大觀園,也進入了流散的倒計時,歡樂就像秋蟬,雖然還可以在秋日的暖陽下,強顔歡笑地作最後的演奏,但不久之後,蟬聲隻能成為夏日的回憶。

喜鸾和四姐兒就在這時登場,雖然截止到第八十回,她們也僅在該回亮相,但在“草蛇灰線,伏脈千裡”的文本中,她們也許會在“迷失無稿”部分發揮某種重要作用吧。但令人遺憾的是,由于脂批關于這方面的暗示為零,我們連探佚的機會也幾乎不存在。

喜鸾和四姐兒隻是賈府宗族中貧窮家庭裡的女孩兒,跟着母親參加賈母的八十大壽,最疼女孩子的老祖宗,因獨見她與四姐兒在二十多個孫女兒中“生得又好,說話行事與衆不同”,心生喜歡,便命他兩個也過來榻前同坐,後又命鳳姐兒留下喜鸾四姐兒頑兩日再去。

能讓終日身邊環繞着像薛寶钗、史湘雲、林妹妹、探春等這樣出類拔萃女孩兒的老祖宗如此喜歡,她們也一定是美得不同凡響。

“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她們,還處在人生中最美好最單純的階段,還未像寶玉姊妹們已經經曆了從少年到成年之間的過渡期所必須承受的痛苦蛻變,兩人如同春日初開的花朵,鮮豔明媚,朝氣蓬勃,在秋日大觀園裡,恣肆地綻放着,給凄雲愁霧籠罩下的大觀園,帶來一抺希望的亮色。

那日,喜鸾和四姐兒因留在園子裡玩兒,賈母擔心“一個富貴心,兩隻體面眼”的賈府上上下下男女等人怠慢了這兩個窮人家的女孩兒,特意囑咐婆子 “有人小看了他們,我聽見可不依。”鴛鴦擔心由婆子傳達會讓執行大打折扣,便親自前往。

至曉翠堂,傳達完之後,衆人感歎老太太想得周到,隻有鬼聰明的鳳姐“還離腳蹤兒不遠”,鴛鴦則感慨,别說什麼鳳丫頭,為人是難作的,鳳丫頭暗地裡不知得罪了多少人;老太太偏疼寶玉,有人在背後有怨言也就罷了,如今偏疼探春,也有人在背後嚼舌根。探春則感歎大家子的煩難,不如小家子寒素裡不乏天倫溫情。

紅樓夢背後的人生哲理:洞悉一切真相,依然對人生抱有渴望

寶玉勸探春不要總聽那些俗話,想那些俗事,隻管安富尊榮才是。寶玉的話引起尤氏、李纨等反駁一一尤氏道:“誰都像你,真是一心無挂礙,隻知道和姊妹們頑笑,餓了吃,困了睡,再過幾年,不過還是這樣,一點後事也不慮。”寶玉笑道:“我能夠和姊妹們過一日是一日,死了就完了。什麼後事不後事。”李纨等都笑道:“這可又是胡說。就算你是個沒出息的,終老在這裡,難道他姊妹們都不出門的?”尤氏笑道:“怨不得人都說他是假長了一個胎子,究竟是個又傻又呆的。”寶玉笑道:“人事莫定,知道誰死誰活。倘或我在今日明日,今年明年死了,也算是遂心一輩子了。”衆人不等說完,便說:“可是又瘋了,别和他說話才好。若和他說話,不是呆話就是瘋話。”

都說寶玉是個呆癡的,其實這是“從世人意中寫也”(第五回脂批)。文本中,神瑛侍者、石頭和賈寶玉是一體的,前身是神瑛侍者的賈寶玉,下凡時已是“無緣可去補蒼天”的末世。第二十二回,“聽曲文寶玉悟禅機”,寶钗向寶玉介紹《點绛唇》中的《寄生草》,讓寶玉稱贊不已,引發黛玉的醋意,并借機諷刺“還沒唱《山門》,就《妝瘋》”,暗示裝瘋賣傻正是“舉世無談者”的賈寶玉通往情僧道路上的最後一站。

所謂的後人描寫寶玉的詞《西江月》中的“有時似傻如狂”句,也沒有說真癡狂,是以,癡狂其實隻是表象,正如第十九回回末總批所雲,寶玉是“一個上乘智慧之人,入于魔而不悟,甘心堕落。”

寶玉在天下望族榮國府裡,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鳳凰”,似乎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但其實心底有很多的無奈。好花美麗不常開,好景迷人不常在,末世賈家“式微已盈睫矣”,雖然還有看似美好的夕陽晚景,但内部暗潮洶湧,光陰流轉裡,世事滄桑、人事變更的惆怅,像揮之不去的夢魇,其實從寶玉誕生的那一刻起,便比其他一般人更深刻地籠罩在他的生命曆程裡。

這不是一個屬于他的時代,是以他隻能“似傻如狂”,整日在脂粉隊裡混,是寄情于“情”,也是“始于情終于悟者”(第七十七回脂批),在情裡感悟,也在情裡成長。

他曾經最大的心願也不過就是能和這些姐妹們在大觀園裡長相厮守,但他将漸漸明白流光容易把人抛,美好終歸不能持久。

紅樓夢背後的人生哲理:洞悉一切真相,依然對人生抱有渴望

第二十八回,聽完黛玉《葬花吟》,他悲傷感慨:“試想林黛玉的花顔月貌,将來亦到無可尋覓之時,甯不心碎腸斷!既黛玉終歸無可尋覓之時,推之于他人,如寶钗、香菱、襲人等,亦可到無可尋覓之時矣。寶钗等終歸無可尋覓之時,則自己又安在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則斯處、斯園、斯花、斯柳,又不知當屬誰姓矣!是以一而二,二而三,反複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時此際欲為何等蠢物,杳無所知,逃大造,出塵網,使可解釋這段悲傷。”

于是,他降格以求,隻希望能夠和姐妹們過一日是一日,死了就完了,最好是讓女孩兒們的眼淚都埋葬了自己。但第三十六回,“識分定情語梨香院”,看到對他不鹹不淡的齡官,卻對賈薔一往情深,自此深悟人生情緣,自有分定,“從此後隻是各人各得眼淚罷了”。

他其實早就看穿了“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悲劇性結局。第七十回,“第三春”在黛玉的令人撕心裂肺的《桃花行》中拉開帷幕,而且已是暮春,下一回文本馬上進入大觀園“第三秋”。看過《桃花行》後,并不稱賞,反而滴下淚來,脂批指出,玉兄的眼淚是不容易有的,他流淚,是因為他進一步看破了無可如何的結局無法逆轉。

他也曾掙紮過,是以“喜聚不喜散”的他似乎一直在抗拒長大,極惡女兒出嫁,希望人生永遠停留在青春綻放的這一刻,就像追日的誇父,徒勞無功地想去挽留住注定要西墜的太陽。

聽完寶玉和尤氏、李纨等的對話,“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喜鸾因笑道:“二哥哥,你别這樣說,等這裡姐姐們果然都出了閣,橫豎老太太、太太也寂寞,我來和你作伴兒。”但是,李纨尤氏等經曆過成人世界曆練的和即将告别青春接受成人世界洗禮的,馬上就都用殘酷的現實,打破了她的年少純真的幻夢一一都笑道:“姑娘也别說呆話,難道你是不出門的?這話哄誰。”

紅樓夢背後的人生哲理:洞悉一切真相,依然對人生抱有渴望

青春的大觀園,終将成為昨日的幻夢,這是寶黛钗湘一代人刻骨銘心的人生悲劇,寶玉隻是青春大觀園裡少數幾個更早也更深刻明白這一亘古不變的哲理之靈心慧性之人[注1];“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喜鸾,終有一天也将不得不告别青春,“識盡愁滋味”的她,想必也會像寶玉那樣感慨萬端。

其實,寶黛钗湘等所經曆的和喜鸾、四姐兒即将要面對的是所有時代的人們必然要面對的宿命一一青春終将逝去,殘酷的成人世界大門像黑洞一樣将到了這個時間的所有人強吸進去,無可逃避,無路可退。

幸好每一代人還有青春的回憶,珍藏在各自的生命裡,成為自己的心靈故鄉,當青春不再、不得不在崎岖世道上帶着滿身傷痕獨自漂泊之時,這些青春的回憶将溫暖人們前行的道路。

當繁華亦如大觀園的青春一樣凋零之後,寶玉在曆盡風月波瀾之時,應該會在某一個凝神靜思的瞬間,想起昨日青春歡暢時光時大觀園如花的閨友們,想起一個女孩曾經溫暖過他将逝的青春卻沒有兌現的純真諾言,而那時候的喜鸾,大約也浪迹在天涯的某個角落,日夜奔波,她應該也會在某個夜深人靜之時,想起那個秋日的夜晚、那一句随風而逝的諾言。

成長意味着青春不斷流逝,也意味着成人世界越來越近,但沒有任何一個人抗拒得了成長。一代人的青春馬上到站,又一代人的青春即将啟程。在總是熙熙攘攘的古往今來的紅塵古道上,總是上演着相似的悲歡離合,喜鸾和四姐兒,特别是喜鸾的橫空出現,使《紅樓夢》超越了特定的一個時代,寫出了所有時代的人們必然要經曆的深刻的悲傷與無奈。是以,小小的賈家,在天才文學魔術師的筆下,其實并不小,它映現的是所有的時代、所有的人生。

紅樓夢背後的人生哲理:洞悉一切真相,依然對人生抱有渴望

作者在不屬于他的時代裡,曆盡滄桑,是以,他對世界、對人生是悲觀的,有相當程度的虛無感。第二回,賈雨村言其與甯榮同宗,乃出自東漢賈複,也是暗示繁華如煙,青春如夢,一切都是幻,萬般都是“賈”,周而“複”始。但是,如果就此認為作者就是絕望的,那将大錯特錯,因為這本來就是世界和人生的真相。

作者洞悉這一切真相,卻依然對世界、對人生抱有熱切的愛和憧憬,否則,世間也不會有這麼一部凝聚他一生心血的偉大傳奇。這部不朽巨著定格了他對世界、對人生深摯的愛,脂批指出,寶玉是作者的“自寓”,寶玉就是作者這種博愛的最重要載體。

如同誇父最後化作守望的鄧林,在情裡感悟、也在情裡成長的寶玉,曆盡風月波瀾,最終也将達到作者心目中生命最高的境界,成為引領所有時代人們苦海慈航的不滅燈塔。

這是一個怎樣的境界呢?寶玉有兩個一一甄、賈寶玉,第二十二回脂批指出:“将薛、林作甄玉、賈玉看書,則不失執筆人本旨矣。”應作黛玉看的賈寶玉,最終變成了“情不情”的情僧,情僧賈寶玉以入世之心出世,心中有佛,有萬民,悲天憫人,就像在紅樓幻境中時隐時現的、“點明迷情幻海中有數之人”(第三回脂批)的癞僧、跛道。應作寶钗看的甄寶玉,曆盡磨難,最終将如寶钗一樣,以出世之心入世,不為物羁,不為媚俗,而自成高格[注2]。

我們不可能每個人都成為那樣超凡入聖的情僧,但在紅塵的古道上,我們可以騎着命運的瘦馬,帶着作者留給我們的“薛寶钗”式的處世智慧,頂着人世間凜冽的西風,向着人生終極幸福的天涯進發,即使青春已然不再,即使鴉聲再蒼涼,即使落日再蒼茫。

注1、詳見《“行”走紅樓》系列拙文75《獨特的“這一個”寶玉 2 寶玉一一世人“意”外之人 80《世俗之甄寶玉,政治之賈寶玉》

注2、詳見《“行”走紅樓》系列拙文 78《夢幻之賈寶玉,現實之甄寶玉》

作者:郭進行,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

繼續閱讀